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621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工作坊研修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培训对象

集中培训对象为拟作为“种子”教师的200名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200名骨干教研员或教师培训机构专职骨干培训者、200名高校学科专家。

教师工作坊研修对象为300名“种子”教师和30000名市县级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

三、培训内容

集中培训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提升“种子”教师的基础培训能力,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能力、培训方案设计能力、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能力等;

第二阶段重点提升“种子”教师主持教师工作坊的能力,包括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设计能力、生成性培训资源开发能力、教师群体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教师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

教师工作坊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典型教学案例研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行动研究能力提升等;

二是提升骨干教师培训能力,包括培训教学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

七、有关要求

1.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按照《“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做好高端研修项目各项工作。

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名额分配表,做好3000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教研员)的选派工作,于11月10日前将汇总表报送至项目办。

学员遴选条件为:

教学工作业绩优良、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参训积极性高、能够承担本地教师培训任务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各省要加强教师工作坊的管理,做好“种子”教师指导和骨干教师学习活动的督促监管工作,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经费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确保培训成效。

3.集中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着重通过任务驱动、实践性培训和参与式培训,确保“种子”教师培训效果。

第一阶段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出适合主持教师工作坊的“种子”教师。

第二阶段要积极与教师工作坊研修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合作,做好研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重点做好一线教师、教研员(培训者)和高校教师“三人行”教师工作坊主持团队的组建工作。

4.教师工作坊研修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研修平台,完善教师工作坊和个人空间的功能,打造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确保学员便捷有效学习。

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建设,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为教师提供“菜单式、自主式”的培训内容,满足教师自主选学和长期学习需要。

积极与集中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合作,加强教师工作坊主持和辅导专家团队建设,有效引领学员学习。

科学设计与实施线上研修和线下研修活动,激发教师参训热情。

完善教师工作坊评价机制,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根据研修活动组织成效,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工作坊主持人进行动态调整。

5.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和专家评审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培训实施方案,经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

要将学员报到通知及时寄送至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报送项目办。

培训期间须及时报送培训简报,项目结束后将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材料报送至项目办。

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报送至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13年9月18日

(三)政策文件之二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

为保障“国培计划”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教师工作坊研修的顺利实施,根据《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的通知》(教师司〔2013〕85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采取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通过“种子”教师引领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促进“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主要任务如下:

1.为各省市建立100个示范性教师研修工作坊;

2.为各省培养300位名师候选人;

3.为各地培训30000名市县级区域骨干教师;

4.开发不少于300件优质案例资源和微课程;

5.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

二、研修方式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资源的学习与建设、研修活动的发布与组织、教学问题的讨论与研究;

将线下研修活动开展嵌入项目实施过程,通过设计与网络研修相配合的实践任务,指向真实教学情境,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

主题研修确定学员研修规定动作,设定项目实施基本框架和方向,确保各工作坊活动的有序推进;

通过自主选学满足各工作坊学员的个性化研修需求,为工作坊的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3.专家引领与协作研修相结合。

通过专家引领对研修活动进行顶层设计、组织及指导,为学员的研修活动提供条件与支持;

通过坊内和坊间的协作研修,在不同研修主体间建立连接,促进多点沟通,实现协作发展。

4.问题解决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值得研究的实际问题出发,强化学员对理论与技术工具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在行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案例研讨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通过案例研讨实现经验的发现、提炼、传播和示范,促进学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成果分享,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动态更新和优化,实现研修资源的深度应用和推广。

三、研修内容

(一)内容设计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按照模块或专题设计研修内容,包含研修主题生成、案例分析、主题研讨、交流分享和学员作业等,要按照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必修内容占本项目研修总学时的25%,即20学时。

主要研修内容如下:

1.围绕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设计一系列研修主题供教师选学。

相关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2.围绕一线教研员和兼职培训者的培训能力提升,设计一系列研修主题供教师选学。

相关培训能力包括培训的设计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

3.围绕一线教师的培训能力提升,设计一系列研修主题供教师选学。

相关培训能力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能力、校本研修的规划和主题设计能力、校本研修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校本研修的评价能力等。

4.围绕教师工作坊坊主的主持引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设计一系列研修主题供坊主选学,相关主持引领能力包括教师工作坊研修主题的设计能力、研修主题的引领和指导能力、研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坊内学员参训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等。

(二)资源提供

1.每个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充足的优质课程资源(按Moocs方式建设),满足学员不少于20学时的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资源须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及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

2.每个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资源,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能够回应和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困惑,具备较强的引领性、针对性、时效性。

3.工作坊坊主要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通过自主开发和坊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教师教育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提供不少于20学时的研修资源,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微课等。

4.通过学员个人开发与小组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高质量的有效生成性资源。

每位学员开发的生成性资源不少于2学时,表现为围绕研修主题形成的教学设计、实施案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分享等。

对于生成性资源,60%的坊内学员和30%的坊外学员评价为“优秀”的可视为该学员获得1个研修学时。

四、项目实施流程

(一)平台与资源准备(2014年1月下旬)

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和项目办的要求,检查优化平台,并根据资源的碎片化和过程考核要求完成研修资源建设。

(二)坊内学习团队构建(2014年2月下旬)

培训机构按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要求,做好研修专家团队组建、教师工作坊坊主和坊主助理的组建和参训学员分组等环节的工作,并生成各类账号进行下发。

原则上按照区域形成坊内学习小组,选拔坊主助理,协助坊主做好工作坊研修各项准备。

(三)主题研修(2014年3月1日—2014年11月30日)

培训机构采取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实施计划,组织各工作坊学员完成20学时的必修课程和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程;

通过坊主组织学员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主题研修,其中至少包括一次集中的实践交流活动,满足坊主与学员的面对面交流需要。

项目办在工作坊研修实施过程中监控各机构工作坊的研修过程,每两月反馈一次研修监测结果,及时公布各机构工作坊学员注册和登录率、在线学习情况、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和研修效果等信息。

(四)总结评优(2014年12月)

培训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总结评优工作,初步形成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有效运作模式,按时向项目办和教育部报送培训总结报告、工作坊评优评先结果等总结材料。

(五)绩效评估(2015年2月)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在线调查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研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研修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五、职责分工

(一)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支持服务工作。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管和评估,并按时报送工作总结报告。

市(地)和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本地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地方教师研修工作坊坊主的工作和参训学员的学习;

做好本地项目的总结评优工作。

应将参训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三)培训机构负责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组建研修专家、研修工作坊团队、管理与技术服务团队,做好研修设计、研修指导、研修过程质量监控、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做好地方教师工作坊团队的管理工作;

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参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工作坊坊主负责工作坊研修主题的设计、筛选,坊内研修小组的组建、研修过程中对坊内学员的指导、管理和评价,提供不少于20学时、适合一线学员研修的研修资源。

(五)坊主助理负责协助坊主组建研修小组、督促和管理组内学员按计划参与主题研修,协助坊主对组内学员的研修结果进行评价。

六、考核与评价

(一)考评对象

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考核评价工作由培训机构负责,考核的对象包括四个层次:

一是教师工作坊整体;

二是教师工作坊坊主;

三是教师工作坊坊主助理;

四是参加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所有学员。

通过四层考核,实现对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有效评估。

(二)考评原则

1.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考核包括被考核对象参与网络研修的态度、研修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质量和研修交流的质量,定量考核指被考核对象各个研修环节记录的数量关系。

2.坚持形成性考核与评价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师工作坊研修期间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的各种数据的加权汇总,终结性考核是针对研修结束后生成性资源的汇集整理与使用鉴定。

对学员作品的评价可在制定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探索自评、互评及专家评相结合的方式。

3.坚持“合格+激励”的考核标准。

合格指被考核对象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激励是指在合格基础上的加分项目。

平台以激励项所累加的积分进行排名,积分不设上限。

4.表彰优秀,激励先进,调动积极性。

设置优秀学员、优秀坊主助理、优秀坊主等奖项。

评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评优比例原则限定在同级人员数量的15%,最高不超过20%。

(三)考核与评价标准

工作坊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日常教学类,研修活动类,研修指导类。

研修学员须考核日常教学和研修活动两项。

工作坊坊主和坊主助理须考核全部三项。

日常教学类:

包括研修日志、反思笔记、校本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区域研修、工作坊主持等7个方面;

研修活动类:

包括课程学习、视频答疑、主题研讨、坊主资源、研修作业、自由讨论区等6个方面;

研修指导类:

包括设计与组织研修活动、坊主课堂视频与文本素材、点评日常教学、编写工作坊工作简报等4个方面。

具体考核指标由各培训机构参照以上标准确定,报项目办备案,考评工作的开展将作为对培训机构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教师工作坊研修的组织领导、研究和实施机构,教育部、项目办和培训机构本着“先行实验、示范引领”的精神,整合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成立工作坊坊主团队和指导专家团队,为教师工作坊研修提供实验探索、理论支持和研修指导,并负责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测和质量监控。

各省、市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提高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重要性的认识。

各省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帮助参训教师创造工作学习的便利,确保所在单位支持其参加项目研修。

应设专人负责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在研修过程中,协助教育部和项目办开展督学和相关质量监管工作。

要为参加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合格的学员登记继续教育学时。

(二)经费保障

教育部、财政部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等。

工作坊研修经费平均标准为2.5元/人/学时。

各省、市、区(县)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工作坊的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

根据本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实际情况,统筹各省、市名师工作室与教师工作坊的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多渠道筹措项目经费,支持本省、市教师参加教师工作坊研修,保障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顺利开展。

(四)工作坊平台初步使用七步走

教师工作坊平台包括项目主页和个人工作室两个核心组成部分。

项目主页包括整个项目页面、各个省级页面、各个工作坊页面、各个小组页面四个页面,每个页面均有项目资讯、研修活动、研修资源、研修社区四个主要板块,提供从个人、小组、工作坊、省内外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功能。

个人工作室是每个人的工作空间,提供日常教学活动资源上传、研修活动发布与参与、个人的资源与活动统计、整个平台的研修资源与活动统计、其他管理功能五大主要模块,并实现从个人、小组、工作坊以至于省内外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功能。

步骤

功能

方法

1

打开工作坊页面

方法1:

搜索“继教网”或者“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点击“工作坊研修”彩色横幅即可;

方法2:

直接打开下列链接

2

登录工作坊平台

在上述页面左上角输入用户名(个人手机号)密码(初始密码为123456),点击登录即可

3

修改完善个人信息

点击页面左上角的“进入个人工作室”文字后,在新打开的页面右上角处出现个人头像和“修改资料”字样,修改密码并完善个人资料。

4

重新登录

点击右上角的“退出”按钮,用新的密码重新登录平台,验证密码的有效性。

5

浏览项目主页

暂不进入个人工作室,在项目主页页面可以浏览各级不同页面的所有项目资料、省级资料、工作坊资料、小组资料。

6

进入个人工作室

工作室左侧的栏目是学习与研修任务列表,需要每位参与者完成;

工作室中间栏目是当前需要个人尽快完成的工作任务,须尽快完成;

工作室右侧是互动栏目,可以发送“小纸条”给同伴。

注意:

因为身份不同,个人工作室的栏目和具体内容有差异。

7

退出平台

建议各位参与者随时登录平台,随时退出平台。

平台会自动记录登录的次数与时间。

二、坊主引领篇

(一)工作坊的组织结构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共涉及9省54名坊主5400名学员。

黑龙江、海南、新疆、河南、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山西9个省份每省组建两个工作坊,每个坊原则上由1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1名小学数学研究员、1名高校教师组成作为坊主,每个工作坊有300名学员,每坊负责小学数学一个学段6个知识点的课例研修.每坊划分为9个研修小组,每组约33人,每个小组由坊主指派一名小组长(即坊主助理角色)。

(二)坊主队伍的构成与责任分工

教师工作坊“三人行”中,高校教师、教研员、小学教师在研修工作中身份均为坊主,三位坊主相互协作,在坊主助理的协助下,引领学员完成工作坊研修的各项工作。

三位坊主的总体分工是:

高校的专家两项核心任务:

一是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二是指导必修的研究过程。

地方教研员三项核心任务:

一是学科教学与校本研修指导,二是组织完成“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教学分析,三是各册书的单元教学设计思想、思路”。

一线教师核心任务是完成骨干的“优课”指导和实录课整理;

地方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提供必要帮助,对课例提供的整理和经验推广给以人力物力的组织保证。

(三)坊主队伍的工作职责

坊主承担工作坊研修的研修方案设计与实施引领工作,包括前期准备、研修实施、考评总结三阶段。

坊主工作职责包括:

1.工作坊的准备工作.包括

确定工作坊的名称

确定工作坊内各个小组的组长,并将研修信息及时告知组长执行

安排建立本坊qq群;

2.工作坊研修的专业指导工作.

以本坊课例研修知识点为基础,确定6次课例研修的具体课程

及时发布课例研修活动

点评学员成果.原则上每周至少查看50%组长推荐的骨干教师日常研修的情况(研修日志、调查问卷、校本与区域研修、课堂笔记、论坛交流,并进行点评与推优,原则上每个活动栏目推优比例不超过10%)并指导组长合理有效批阅、点评学员的作业、成果、交流的问题

检查学员实际研修状况:

不定时查看所有学员的研修情况,直接取消组长不符合要求的点评和推荐.

3.研修资源分享每坊至少组织三次视频答疑或者专题讲解作为坊主资源上传至平台,原则上三位坊主的资源不少于20学时)(需提前7天向继教网提出需求,便于继教网顺利安排远程视频平台)

4.工作坊工作简报每月1期,在月底前上传至研修平台.

5.研修成果的归纳、总结、评优、提升。

整理每个工作坊的成果。

包括6个知识点课例研修资源包;

本坊工作的三个系统(工具系统、效果系统、评价系统)以及工作坊文化特色。

(四)坊主助理的工作职责

坊主助理(也叫组长)是工作坊协作组的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负责本组的研修工作:

1.协助坊主督促本组学员完成网上破冰工作,对本组已经完善信息进行审核,对于未上线学员、信息不全学员进行督促

2.督促学员按照研修进度参与调查问卷填写与研修活动,按照考核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3.组长需每周批阅及时批阅学员提交的各种作业、教学成果,并推荐优秀作业、优秀活动成果、优秀日常研修活动栏目内容、优秀资源给坊主做点评(原则上不超过相应作品比例的10%)

4.在自由讨论区设置主题帖,组织本组成员有针对性的交流。

主题帖命名规则:

组名+主题

5.建立本组QQ群,及时进行交流沟通

6.评选年度优秀学员,总体比例不超过本组学员总数的20%。

三、学员研修篇

(一)学员的构成

学员来自黑龙江、海南、新疆、河南、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山西九省的540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这些教师与教研员都在教学工作业绩优良、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参训积极性高、能够承担本地教师培训任务,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二)学员的分组

每个省下设两个工作坊(每坊300人),每坊负责小学数学一个学段6个知识点,每个年级2个知识点(上、下学期各一个),每个年级3个组一个知识点,项目组统一分配知识点。

每两个省分配同样的知识点)(具体安排,以第一学期、第一学段为例,在1、2、3年级各选5个知识点。

每两个省各年级分配1个知识点。

两个学段、两个学期共为5*3*2*2=60个知识点)(由于是9个省,有1个知识点只有一个省承担)(60个知识点数与代数、图形几何、统计与概率的比例大致可按5:

3:

2分配).总体计算,每坊可以划分为9个研修小组,,每组约33人,每个小组由坊主指派一名小组长(即坊主助理角色)。

(三)学员研修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学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修要求:

1.总结反思日常教学类活动:

包括研修日志、反思笔记、校本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区域研修、工作坊主持的内容发布;

发布要求详见考核细则。

2.积极参与工作坊内研修活动:

包括参与全员的研修活动、工作坊坊活动、进行课程学习、视频答疑、主题研讨点评、资源上传、研修作业成果、自由讨论区。

鼓励各位学员利用个人工作室自发开展小组协作活动,教师工作坊研修平台将提供全面支持服务。

四、研修活动篇

(一)研修阶段划分

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准备,2014年3月---2015年2月实施网络研修,网络研修历时一年,分为四个阶段:

1.2013年10月----2014年3月,研修准备阶段:

以整个学科为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