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100道必背主观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教学知识100道必背主观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100道必背主观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增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0、简述我国近代学制与特点
〔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末实施
〔2〕l904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l9l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文性质的学制,倡导在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4)l922年壬戌学制,即“刘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首次兼顾了升学与就业
11、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2、简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导性
〔3〕学生身上蕴癌着E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13、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増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XX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与操行评定
16、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披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期e和良好的班风
17、简述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8、简述新课程改章评价的特点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1·
1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1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1建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20、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按经验与间按经验相结合
〔2〕掌拒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査知识。
23、简述直观性原则与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话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表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责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话言直观
24、简述启发性原则与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素,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提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決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XX
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与基本要求
答: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技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6、简述讲授法与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话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话言艺术。
27、简述谈话法与基本要求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间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间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间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间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间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手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8、简述练习法与基本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使学生明确_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
③师.出教育严格要求
29、简述实验法与基本要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環和实验要求;
②重视话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与时检査结果
30、简述讨论法与基本要求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決某个问题而进行深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31、简述班级授课制与其忧缺点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勢: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择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养;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2、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诺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3、简述说服法与基本要求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34、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
〔1〕要使儿重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儿重具有知识准备
〔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增养观察的技能
〔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5〕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5、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36、简述影口向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38、在教学中如何增养学生的想象力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
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3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1〕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2〕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3〕通当的表扬和鼓励
40、简述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实性活动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1、简述建构主文的共同观点
〔1〕知识观: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
建构主文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
情最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4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间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
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要善进行実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理续努力
4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住激起水平较高。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任务难度的増加,动机的最住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勢。
一般来讲,最住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44、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与智力水平
4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6、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樓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8、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
5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5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5.简述影响个性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影响
〔4〕社会实践
5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安排利用〕
〔2〕XX教师招考网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4〕学业求助策略〔与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字典、参考书等)
5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XX、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8.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阶段
操作的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师.出教育
〔2〕操作的模仿阶段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3〕操作的整合阶段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阶段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9.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
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60.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61.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1〕发展水平的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
〔3〕结构的差异
〔4〕性别差异
〔5〕类型差异
62.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3.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3〕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
〔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64.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65.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小学教育的性质:
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我国的小学教育其性质是基础性教育,是义务教育,又是普与教育。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1〕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文化普与。
〔2〕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前提。
〔3〕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
66.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和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7.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6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6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70.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7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1〕思维的具体性。
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
〔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72.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73.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问题:
第一,由于受到分数的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性;
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74.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75.简述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与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76.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1〕无歧视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77.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XX管理,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7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强调内容的适用性
〔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要求的统一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79.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80.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81.简述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8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83.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3〕适应培养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84.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1〕善于运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3〕复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4〕对重点部分加强记忆,如划线、圈点批注等
85.简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科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