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625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推荐08届详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采用各种办法培养现代企业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明确了各级领导的职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或技艺等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处境堪忧,就像生物物种一样,在一天天消失。

受新兴娱乐活动冲击,传统娱乐活动受众减少,逐渐消失。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戏曲戏剧368个种类,到80年代初减少到317个,2005年只剩下267个,其中一半剧种只能业余演出,有60个剧种没有保存音像资料。

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鱼皮制作工艺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传承人去世,面临失传。

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

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如今一些民间艺术既没市场,年轻人又不愿学,还受社会的轻视。

西风东渐使传统节日逐渐衰落,但政府强力扶持,尚可维持。

我国的传统节日原本都有文化内涵,但现在“文化味道”越来越淡了,节日似乎只剩下春节吃大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另外,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纯商业化运作,市面上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质量上乘的产品难寻踪迹,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DNA,断层和失根的文化可能使我们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家园,有识之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灭失痛心疾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现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越来越小,外来文化正蚕食我们民族的根。

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民族文化被逐渐边缘化的过程中看到了危机,同时也指明了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就是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历史将在此断代,传统将在此断裂,文化将在此失传,后人将谴责我们。

即使是濒危的、推广不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将其放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这样做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保护我们走过的路,把我们民族的“记忆”留住。

(选自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无形文化遗产,最大特点是具有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

B.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传而延续。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不脱离民族特性。

D.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是指符合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文化实物等。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天天消失”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新兴娱乐活动冲击,传统娱乐活动观众太少,所以我国传统戏曲剧种绝大多数已经灭绝。

B.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是由于艺人年龄老化,年轻人不愿学和没有得到政府足够支持有关。

C.尽管有政府的强力扶持,西风东渐仍使我国传统节日逐渐衰落,“文化味道”越来越淡。

D.由于纯商业化运作,导致出现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加速了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上乘产品遗失。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依托于人本身,有的凭借声音等表现手段,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DNA,文化的断层与失根,就会使我们的灵魂,没有了基础,没有了精神的家园。

C.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保持本国民族文化传统,进而抵御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与蚕食。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保持“原汁原味”,历史将断代,传统将断裂,文化将失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韩暨传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

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几至大辟。

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

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

乃变名姓,隐居避乱鲁阳山中。

山民合党,欲行寇掠。

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帅,为陈安危。

山民化之,终不为害。

避袁术命召,徙居山都之山。

荆州牧刘表礼辟,遂遁逃,南居孱陵界,所在见敬爱,而表深恨之。

暨惧,应命,除宜城长。

太祖平荆州,辟为丞相士曹属。

后迁乐陵太守,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

更作人排,又费功力。

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

文帝践阼,封宜城亭侯。

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

祟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

在官八年,以疾逊位。

景初二年春,诏曰:

“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洁,年逾八十。

守道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劭者也。

其以暨为司徒。

”夏四月薨,遗令敛以时服,葬为土藏。

谥曰恭侯。

子肇嗣。

肇薨,子邦嗣。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韩暨传》)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践阼践阼:

登上帝位

B.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更:

C.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谮:

诬蔑

D.暨阳不以为言阳:

假装

9.下列加点词用法或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在官八年,以疾逊位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①暨乃因长流为水排②于是因宾客见相如

C.①其以暨为司徒②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D.①而表深恨之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县的一个叫陈茂的权贵,依靠韩暨父兄的帮助,差点做了大官。

B.韩暨很聪明,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死去的父亲报了仇。

C.韩暨多次拒绝出仕,是因为他能够审时度势,最终也做到了明哲保身。

D.韩暨熟悉古代礼法,提倡节俭,坚持自己的道德追求。

第II卷

1.第Ⅱ卷共120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分数

四、(23分)

11.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0分)

(1)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帅,为陈安危。

山民化之,终不为害(4分)

(2)暨惧,应命,除宜城长。

(3分)

(3)祟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马嵬[1]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2]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

注释:

[1]马嵬:

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3]“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1)填空:

两诗都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一诗句。

“石壕村里夫妻别”化用了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的著名诗篇中安史之乱时,一个村庄有户人家,家破人亡的内容。

(2)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但立意各不相同。

请问两首诗最后两句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意各有什么不同?

(5分)

答:

                         

                         

13.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卫风·

氓》“,”,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富有艺术魅力。

《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语》

(2)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

杜甫在《蜀相》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是他平生功绩

的真实写照;

“,”两句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诸葛亮对后世忠臣和爱国者影响也很大,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到:

“,。

”不仅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作者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矢志收复中原的志向。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木屐鲁田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

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

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

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

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

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

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

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

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执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

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

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

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

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

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

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

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

“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我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我梦想的地方来的“录取通知书”。

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

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

“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

”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等农具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

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

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

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选自《散文选刊》

14.作者在江南的“雨”前加上“惆怅”二字,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6分)

15.文中“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4分)

16.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一下作者对“木屐”有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17.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根据文章作一些具体分析。

六、(15分)

18.毕业前夕,少不了留言赠别。

请你参照例句,分别以语文、数学、历史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赠言。

(6分)

例句:

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语文老师:

数学老师:

历史老师:

19.请用“风”“帆”“船”三物,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

注意:

60字以内。

(5分)

60字

20.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高考作文错1字扣1分。

”教育部日前出台的新规定引起了考生和家长的极大关注。

记者昨日获悉,遵照以往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四川今年对高考作文错别字扣分要设上限!

四川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教授说,每年进入阅卷场后,语文阅卷组都会开会确定评卷标准。

“高考作文总分是60分,在评卷标准中文章内容、立意、修辞、错别字各占多少分,都有详尽的规定。

”李诚说,以往错别字在60分的作文评卷中占5分的份额。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四川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仍将制订评卷标准,其中,文章内容、立意、修辞和错别字仍像往年一样,各占总分的一定份额。

这意味着,错别字的扣罚会有分数限制,不可能出现“错60个字作文得零分的情况”。

有消息称,今年错别字评分在作文总分中可能有5-10分的份额。

这样的规定,无疑可让四川高考考生大大松一口气。

20字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岁月

岁月,像一把锋利的錾头

在你的额上錾出一道道深沟

如果沟里流的不只是欢乐

那么,你的人生就称得上富有

注:

錾头,雕凿金属或石头的工具。

全面理解这首小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语文二诊模拟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巷道(hà

ng)不稂(lá

ng)不莠C、体恤(xù

)D、檄(xí

)文)

2.C(A、贻笑大方;

声名鹊起B、全对C、毕其功于一役D、发泄;

革故鼎新)

3.D(A、苦心孤诣:

尽心钻研、思索,务期达到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孤诣:

独自达到B、文不加点:

形容思路敏捷、明晰,写文章不用修改涂抹,很快写好。

加点:

指修改文章时画上符号。

C、休戚与共:

彼此之间的喜忧、祸福互相关联、利害一致。

戚:

忧愁;

悲伤。

D、狗尾续貂:

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

4.A(B、成分残缺。

“爱幻想”后加“的特性”之类的中心语。

或删去“天性中的”,而在“爱幻想”后加“的天性”。

C、“培养”和“水平”搭配不当。

D、“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二、(9分.每小题3分)

5.D(ABC表述不全面)

6.A(“灭绝”不当)

7.B(原文说的是“可能会使我们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家园”,而本句太绝对)

三、(9分.每小题3分)

8.B(改变)

9.A,①介词,因为;

②连词,表示结果,以致。

(B均介词,通过,凭借;

C均表示祁使的语气副词;

D均表示“因而”的连词)

10.A(“大辟”是“死刑”的意思,“依靠韩暨父兄的帮助”也不对。

四、(23分)

11.

(1)韩暨拿出自己的家财来供给牛肉和酒,请来他们的首领,向他们陈说利弊。

山民受到教育感化,最终不再为害百姓。

(“渠帅”1分,“陈”1分,“化”1分,语意1分)

(2)(因为)韩暨害怕(刘表报复),(只好)答应了(他的任命),(于是)被授予宜城的长官一职。

(“应命”1分,“除”1分,语意1分)

(3)使礼仪得以推崇,废除了过度的祭祀,很多都得到了匡正。

(“淫”1分,“匡正”1分,语意1分)

12.

(1)《长恨歌》、杜甫、《石壕吏》

(2)两诗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1分)

袁诗用《长恨歌》和《石壕吏》对比,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构成鲜明对照,(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具体内容帝王、百姓之比1分;

强调人民苦难1分)

李诗却以天子之爱与平常百姓之爱对比。

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卢家夫婿朝朝夕夕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暗含指责。

(天子之爱与卢家夫婿之比1分,指责1分)

13.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思而不学则殆

(2)少长咸集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这里用了词语移用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因自己只有“木屐”穿的惆怅,因意识到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而惆怅,因意识到家乡的贫穷而惆怅。

15.对财物的珍视,对儿子的疼爱。

16.作者对“木屐”的感情是复杂的。

首先,作为落后生活的象征,作者对“木屐”充分嫌弃,自尊心也使作者嫌弃“木屐”;

但是,经过生活的磨难,作者发现了“木屐”中包含着的父亲对他的热爱,乡亲们对他的热爱。

17.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先写自己对“木屐”的嫌弃,为后面写自己珍视“木屐”的感情转变作铺垫。

18.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

历史老师——曾经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

历史的改写,依然要靠我们自己。

19.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

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

轻轻地问候一声:

生日快乐!

20.四川今年对高考作文错别字扣分要设上限!

六、作文

21.说明:

真正富有的人生不仅是欢乐,还有痛苦,可以写挫折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附:

【诗歌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

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职能逐渐扩展,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审计理论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审计“免疫系统”论就是从这一进程中凝练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