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 13页.docx

推荐知识树背景范文模板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知识树背景

篇一:

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作者:

刘伟单位:

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

联系电话:

3682080

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刘伟

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电话3682080

摘要:

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知识树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其整合,探讨了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知识树多媒体课件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演绎和描述的教学课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层次性,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件也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无非是把黑板上的东西罗列出来,缺乏逻辑系统性。

而知识树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打破了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对知识的离散的或简单线性的罗列,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知识树课件使用树型描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次性和序列性的演绎和描述,强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对什么是知识树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解说,第二部分介绍知识树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探讨了多媒体知识树的制作,第四部分提示了知识树多媒体课件的注意事项,最后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1.关于知识树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而画出来的。

[1]其要领就是用树干、树枝、树叶、果实等图案元素将知识点,依据其从属关系,反映出整个知识系统。

2.知识树多媒体课件

顾名思义,知识树多媒体课件就是将知识树和多媒体技术整合起来的一种课件形式。

二、知识树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与意义

1.直观而又系统的呈现方式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缺乏系统感。

而直观而又系统的视觉冲击不仅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且有助于记忆。

多媒体知识树增加了丰富的直观图形和动画,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材料,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树,既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识支离破碎,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科内的综合,把课本由“厚”变“薄”。

知识树可以看作知识图的简化形式,它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中的关联和推理机制,利于知识的组织、管理和可视化,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科知识表示的需求。

[2]

2.弥补板书缺陷

多媒体知识树课件弥补了板书速度慢的缺陷,节省了时间,加快了教学的速度。

有的教师也认识到多知识树的益处,但自己动动手时问题出来了,因为缺乏艺术细胞——不会画画,几经尝试,总是画不好,便失去了兴趣,更别谈在课堂上板书使用了。

即使画得好的老师也因画树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而多媒体知识树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教师不必为不会画树而灰心。

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不存在这个问题,画知识树的一切素材,如树干、枝、叶、果实等都可在“自选图形”中找到,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调整他们的大小、形状、颜色与位置。

其次,因为多媒体知识树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上课时边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多媒体知识树课件用动画来演示时间序列事件,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来描述不同层次的内容,灵活的界面布局使知识的呈现一目了然,这些都是传统板书所无法比拟的。

3.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多媒体知识树课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魏书生老师形象地把它说成是学生学习的“地图”。

魏书生老师说“有了它,学生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

学生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4.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知识树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知识树一改知识的庞杂繁芜,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知识树的制作

1.多媒体知识树的组成

知识树中的每一个节点(树干、树叶、果实)代表一个主题,对应着某个概念或知识的某种分类。

其中,根节点(树干)为知识库所属领域的顶层概念,叶子、果实节点表示一个具体的显性知识,树枝则表示子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

例如,“体育”作为一个顶层概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诸如球类、田径等概念。

球类又可分为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概念,田径可以分为长跑、短跑、跳高和跳远等概念。

通过上述概念的逐层划分就可以建立一棵知识树。

2.多媒体知识树的构建

知识树的构建,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知识中概念关系的理解,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一定要求一致。

而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

先将知识库中的知识分成几个大类,建立第一级概念并将知识点划分到相应的概念下面,然后对每个概念所包含的子集继续进行分类处理,建立

子概念的同时实现知识库的进一步划分,最后得到一棵满足特定需要的知识树。

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大纲教材,认真研究本册的教学要求,知识体系,内

容结构,然后把他们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

把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整个学科的系统全面的建构和把握。

下面以语文为例,进行篇的梳理。

篇章结构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

篇章组成方式很多,结构上有总分总式、分总式;叙述上有事情发展顺序、游览顺序、时间顺序等布局谋篇的方法;还有的以线索布局文章的发展。

怎样才能将知识树清晰地展示出来呢?

我是这么做的,在梳理篇章结构时我力求抓住文章的主弦,以简单的结构图展示。

如按照事情的发展中渗透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来表示,当然,也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叙述,理清知识树的结构。

整理出知识树后,冗长的文章一下子缩小在课件上了。

就这样一篇文章的知识点就梳理好了,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也立在了我的心中。

3.多媒体知识树的形式构建好画知识树之后,教师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地使用各种合适的形式,或使用流程图,树形,还可衍生出手掌、树叶、星星、水果、机器人、章鱼等各种形状。

4.多媒体知识树的格式设置与美化

多媒体课件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与美化。

(1)背景

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忽视了背景的设置。

在单调的白色背景上显得呆板,无生命力,对此我建议大家设置背景,背景应选择颜色淡,境界开阔的画面,如“草地蓝天”、“原野”等,并注意背景与知识树的对比度,不要喧宾夺主。

(2)动作方案

可以根据授课的需要设置各节点的动作顺序,以引导学生的思路。

这是操控课件演示顺序的方法。

四、应用知识树课件的注意事项

1.保持完整,力求简洁

知识树最大的特点就是层次性,在保持知识层次完整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简洁,以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与清晰的逻辑关系。

同时处理的对象不宜过多,重复出现的内容可以酌情省略。

2.合理选择使用顺序

知识树课件的演示顺序有两种,一是顺序,二是逆序,

4.特别强调学的预习。

在设计单元知识树或全册知识树时,因为教材的进度,有的内容还未进行学习,如果没有预习,要理解知识树是很困难的。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搞好预习。

5.画知识树所采用的形式固然重要,但画知识树重在梳理知识,整理知识的过程。

特别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教与学的内容。

一个人长得漂亮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内涵的话,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在画知识树的过程中,我们必然先通读教材,明确目标,找出知识点,探清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酝酿出一棵知识树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备课、梳理知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但要呈现给学生知识树,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

世界是联系的,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并不是孤零零的个体,他们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用知识树课件形象地表示出来。

使用知识树课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记忆中建立一个知识的完整的有机体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以期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收益。

[1]方龙云.画"语文知识树"的得与失[J].中国教育文摘,201X.

[2]于海涛,高一波等.基于知识树的领域知识组.

篇二:

语文知识树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

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

“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

”[1]从第二个特点,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稳定的结构方式”。

[2]掌握了这些规律,考试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就可以不做大量的习题了。

基于此,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

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意见众多,但最终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

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

“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

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

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

在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

每讲一点知识,让学生懂得每次学到的知识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

此外,在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自结”阶段,他总是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语文知识树”中去。

再有,在“学法指导”中,他非常重视复习、检测的过程,他强调复习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而是每个同学根据“语文知识树”的内容自行安排。

如果有的同学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的同学。

[3]这种做法和布鲁姆提倡的“掌握学习”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

“语文知识树”自其产生以来的十多年中,在我国的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16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先后印了60多万份”。

[4]直到近些年,它还有一定

的影响。

借助网络技术,我们可以查到,自1994年以来的各种教育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涉及“语文知识树”的起码也有上百篇。

综观各种评论,认为画知识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语文知识树”是魏书生老师和他的学生在综观初中六册教材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他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现了魏书生老师从整体着眼的教育教学思想。

“学生可以根据这张图,一个层次,一个类别地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这种从总体上了解知识结构,而后分部分学习,最后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再把握整体的学习方法,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5]

2.寻求语文教学的序列性。

魏书生老师试图建立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

有人认为“魏书生正确处理了知识规律、学的规律、教的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知识规律,以?

语文知识树?

为主要内容,建立知识体系,使语文教学从无序到有序。

他摈弃传统的就文教文,就语文知识讲语文知识的陈规,努力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按照知识规律,他打破常规,有时?

跳讲?

,有时一课讲几篇课文,有时跨越文体,不拘一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

[6]虽然语文教学到底有没有序列,需不需要序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魏书生老师却以他独创的方式把它付诸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派所强调的。

他们认为要把知识的结构教给学生,而“魏书生的?

语文知识树?

的设计和传授,是符合这一原理的”。

[7]因为“语文知识树”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它一改语文知识的庞杂繁芜,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8]

4.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

因此,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在语文知识的体系中确立目标,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

[9]在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定向”阶段,魏书生老师也引导从“语文知识树”的角

度来看,使他们“理清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进而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然,也有人对“语文知识树”提出了一些相反的观点。

比如关于知识体系,就有人认为,“语文知识树”虽然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但魏书生先生的这项工作有一种先天的不足,因其是根据先行教材的?

知识点?

来加以梳理的,而我们很难肯定先行教材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构想是完全合理的。

应该是先有体系批评,然后才形成体系”。

[10]还有人从文章学的角度考察,认为“魏书生的?

语文知识树?

,就没有文章学的合理位置”。

[11]

应该说,在当时,“语文知识树”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举,为语文教育改革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时至今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知识急剧膨胀。

就教育而言,这是一种机遇,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我们以前不可能具备的条件;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

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言,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知识,怎样去学习知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语文知识树”。

一、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狭义的知识,它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语文知识树”中的“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多为这类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也即我们常说的能力,它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12]在“语文知识树”中的“基础知识”和“阅读与写作”部分,有的包含了很多程序性的知识,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比喻是什么”的基础上,还应该指导怎样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如果从广义的知识含义来观照“语文知识树”,我们就会发现其仅列出一个个知识点的做法是有缺陷的。

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这样的地图,“学生自学时,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

[13]但是,怎样才能算是征服呢?

如对于“比喻”这样一个知识点,学生仅仅了解了“比喻”甚至“明喻、

暗喻”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掌握的只是陈述性知识,还不知道该如何运用。

这就涉及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的问题,而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是很难把握这种度的。

这或许也是有些老师说“语文知识树”不管用的一个原因。

当然,正如魏书生老师指出的那样,“语文知识树”只是他和他的学生们为了方便教与学画的知识结构图,在使用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而且,我们也不能奢求语文教育目标的过于笼统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在“语文知识树”中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否认,从“语文知识树”呈现的知识来看,它更多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而对程序性知识的关注却很不够,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当前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二、外在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的认知结构

诚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语文知识树”就其呈现方式来说,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的。

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它是由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怎样组织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奥苏伯尔还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

这两条原则同样也适合知识的组织与呈现。

[14]“语文知识树”的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的呈现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即那些最具包容性的概念处于知识树结构的顶点(如“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它下面是包含范围较小的和越来越分化的概念与具体的知识(如其中的22小项和131个知识点);同时,“语文知识树”还加强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和融会贯通。

可见,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语文知识树”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光有形式上的序列是否就一定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呢?

事实并非如此。

认知心理学还认为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学习成绩=F(动机,IQ,原有认知结构)。

[15]由此可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其以后学习中的重要性。

正如有的老师指出的那样,“语文知识树”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就是根据先行教材的?

知识点?

来加以梳理的,而我们很难肯定先行教材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构想是完全合理的。

应该是先有体系批评,然后才形成体系。

就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而言,它可能是适合的,但也有可能是不适合的。

或者它适合的可能只是部分学生的发展。

更重要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

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知识不断膨胀的年代,从知识的内容上讲,学生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知识。

如果我们以此来观照“语文知识树”,我们发现,它虽然对知识作了梳理,并简化了一部分内容,但不可否认,它包含的还是一个个比较繁琐的知识点。

因此,从内容上看,“语文知识树”在怎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一点上还是不够完善的。

进一步而言,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认知结构对其以后的学习来说,便成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更应学习的是那些包容性强的知识。

当然,具体的知识也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太繁琐。

因为知识实在太多,而且有些知识除了应付当前的考试之外,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无论从画“语文知识树”的出发点还是从其使用来看,它都有一定的应试之嫌,虽然在学生必须要应试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和以后升学压力的逐渐减轻,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或许,我们这样去要求“语文知识树”是不切实的。

其实透过“语文知识树”,我们看到的是语文教材的某种程度的缺陷。

这种缺陷也不是靠一个人或一项改革就能改变的。

从大处看,它还反映了我们课程内容选择上的一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三、“语文知识树”反映的是“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我国学科教育的重点一向是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的。

既然是传递知识,那么学科专家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最清楚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篇三:

知识树意义

研标画树说教材

甘信宝201X.2.27

目前“研课标、画知识树、说教材”在我区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更好扎实促进此项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本人再谈点思考.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效益,提高课堂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益的关键是构建有效、高效课堂,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教会学生学习和驾驭教材的水平及处理教材的能力,而绘制“知识树”和教材解说是解决教师驾驭教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知识树”是对知识的归纳、梳理、总结,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一、什么是知识树

“知识树”也称“鱼骨图”,就是用“树”的结构形式来表述或总结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

实质上就是“知识地图”。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知识树”是作为教师根据《课标》,依所执教学生的实际,结合个人育人教书的经验把握教材实施知识传授的路线图,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向图和系统梳理知识的工具.

对教师而言,教师通过对“知识树”的绘制及相对应教材的解说,不仅使其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准确把握,而且会有效提高

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材的水平,为有效、高效地教学实施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有利于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有利于寻求教学的序列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对学生而言,由于“知识树”非常形象、非常直观,且学生易于操作,容易上手,对学生的学习新知及巩固非常有效,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通过画“知识树”这一形式,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有益的。

“知识树”的构建,是一种常用的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较好的形式。

它能使零乱的相对单一的知识点,连通成系统的网络状的知识体系,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

实际上我们以前或者现在正在使用的提纲式、网络式、梯形式、表格式、框图式、树状式等都是同“知识树”一样,都是梳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不同之处就是所涉及的面没有现在“知识树”所涉及的全、广、细,没有涉及《课标》,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操作上过于简单,作用上也没有“知识树”所发挥的作用大。

据查证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他和他的学生们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当时全国通用的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老师常

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他认为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

在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

特别地每讲一点知识,让学生懂得每次学到的知识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

同时,魏书生老师在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自结”阶段,他总是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语文知识树”中去。

再有,在“学法指导”中,他非常重视复习、检测的过程,他强调复习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而是每个同学根据“语文知识树”的内容自行安排。

如果有的同学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的同学。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魏书生老师把树状梳理知识的方法称之为“语文知识树”,王敏勤教授把“知识树”的应用进行了推广,从理论上作了深入的研究,操作上做了大量的实践,涉及的内容上作了扩张延伸,作用上除了用于梳理知识外,运用绘制“知识树”进行教材解说,以此提高教师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研究《课标》的能力,画树的方法上作了反复修订,标准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

研《课标》、画“知识树”、说教材其目的就是在老师们会说课的基础上,实现《课标》、教材、教师、学生、教辅、经验、手段等有效

融合。

实际上画“知识树”的过程就是结合《课标》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研究试题等备课的过程,也是对初中三年教材和各分册整体把握的过程。

利用“知识树”使说教材更加显性化,条理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怎样画“知识树”

画“知识树”可以侧重于面,也可以侧重于点,也可以从宏观上画、微观上画,还可以从思想方法入手,切入点如何选取,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模式。

“知识树”的形状是“树”状,也称“鱼骨”状,其实质就是“知识地图”,是一种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方法。

如何画“知识树”?

实际上“树”状、“鱼骨”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