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66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错误可以避免。

5.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6.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人头发的直径:

0.07mm

1.2

一.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作为标准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者静止的方法:

先选参照物,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是运动的,否则静止。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状态一般不同。

四.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1.3

一.速度

1.常见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所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①意义:

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②概念:

路程与时间之比

③公式:

V=s\t

④单位:

m\s米每秒km\h千米每时

1m\s=3.6km\hm\s>km\h

1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路线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且速度的大小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人步行约1.1m\s表示人每秒钟步行1.1米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3m\s

1.4

1.原理:

2.器材:

木块金属片刻度尺停表小车

在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要小。

金属片在实验中的作用: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斜面作用:

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1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②声速:

⑴意义:

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

⑵定义:

声音在一秒内通过的路程。

3.回声: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

至少0.1秒,不到0.1秒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纸屑作用:

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5.声速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6.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7.声速与温度有关。

8.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9.为什么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

答:

在室内讲话时发出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用的时间小于0.1s,这样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而在旷野里讲话时声音几乎不被反射,所以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

2.2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①频率的意义:

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②频率的概念: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单位:

赫兹通常用Hz表示,KHz千赫

③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

①振幅:

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②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离发声体的距离(近的响度大)

3.要使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应怎么办?

为什么

停止敲击鼓面,停止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1.短的紧的细的音调高

2.只要振动一定发生

3.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②响度③音色

4.给你一把钢尺,能做哪些实验?

说出方法。

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方法:

1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2拨动钢尺3听到声音,同时看到钢尺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方法:

1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3观察钢尺(振动幅度)大小,同时感觉声音的强弱4振幅大的响度大,振幅小的响度小

③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方法1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2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3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听声音的高低4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如果一个物体在1s内的时间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让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利用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鼓、锣等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长笛、箫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敲水最少的瓶子音调高,吹水最多的瓶子音调高。

2.3

1.声与信息

①声波能传递信息

②举例:

学生听到铃声,就知道要上课(下课)

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做B超了解病情

利用听诊器了解病情声呐传播声音

声呐的原理:

回声定位

2.声与能量

①声波能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乒乓球的作用:

加大振动现象

结论:

空气能传播声音声波能传递能量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2.4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入耳处减弱)

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的主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1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

测温度的仪器。

①结构:

玻璃泡玻璃管有刻度玻璃管上方密封,里面液体为煤油。

②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③1℃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来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4.7℃”的读法有“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④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使用前:

观察分度值和量程观察分度值的作用:

可以很快读出温度。

观察量程的作用:

1.避免测不出温度2.避免胀破温度计

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体温计:

①分度值0.1℃②量程35℃~42℃③使用温度计前要用力向下甩

④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

3.2

1.固体分晶体(水、海波、各种金属等)和非晶体(蜡、玻璃、沥青等)

2.本实验中的测量仪器:

温度计、钟表。

3.熔点:

晶体开始融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相同。

4.使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①达到熔点②向外吸热

使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热传递的条件:

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

热是由高温向低温传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热传递的结论:

温度相同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7.固态、气态、液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9.把海波放在盛有水的烧杯加热作用:

使海波受热均匀

10.钨熔点3410℃海波熔点48℃冰溶点0℃固态水银熔点-39℃

固态酒精熔点-117℃

11.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样菜不会被冻坏。

3.3

1.汽化

①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②汽化的方式:

蒸发沸腾

③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声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应用:

分离物质

⑤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吸热

⑥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吸热

⑦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⑧加快蒸发的方法:

Ⅰ提高液体的温度Ⅱ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Ⅲ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⑨蒸发吸热,液体温度降低(具有致冷作用)

夏天往教室洒水使教室温度降低发烧时往额头抹酒精

2.有甲乙两支温度计,甲温度计上涂有一层酒精,乙不涂有任何东西,然后用扇子扇这两支温度计,现象:

甲温度计示数下降,乙温度计不变

3.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蒸发

沸腾

温度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

位置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

降低

不变

联系:

都是汽化,都要吸热。

4.水的沸点:

100℃

5.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②常见的液化现象:

“白气”水蒸气变为液体小水珠“露珠”夜晚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露珠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到浮尘上夏天水管“出汗”

冬天从室外回到温暖的家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

③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④液化放热

⑤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因为100℃的水蒸气比100℃水放热多。

6.对着手背吹气和呵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吹气感到冷,呵气感到热,因为对着手背吹气时,加快了手上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感到冷,对着手呵气时,呵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液化放热,所以感到热

7.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温度高,碰到容器壁温度低

3.4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②常见升华现象:

樟脑丸变小(不见)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人工降雨碘变为气态碘干冰升华吸热(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③升华吸热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常见凝华现象:

“冰花“霜雾凇冰雕

③凝华放热

④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发黑,为什么?

因为灯丝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气态钨遇到冷的气泡壁凝华变为固态附着在灯泡壁上,所以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发黑

⑤为什么说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凝华时放热,所以霜前相对于霜后较冷,雪熔化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雪后寒。

⑥夏天从冰柜里拿出冰棒时,发现冰棒上有“白粉“,剥取纸,冰棒上就”冒烟“,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一会儿杯子外壁出汗,求解释

“白粉“是冰柜内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液化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