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74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0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就是说,约瑟夫·

奈仅仅把软实力看作外交斗争和国际战略博弈的一种武器。

对此,美国政界十分清楚,只不过有时讳言而已。

例如,2010年9月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

卡特访问湖南,并在湖南大学就中美关系及其进程、中美文化交流等主题发表演讲,在回答别的问题时,卡特先生都是从容不迫,言谈机敏,面带微笑,风趣幽默。

但当有学生问:

“卡特先生,在您仁总统期间,您的助理国务卿约瑟夫·

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

您认为中美两国在软实力领域里有合作空间么?

如果有,您愿意以什么方式推动和支持这种研究呢?

”卡特听完这个问题,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他迟疑了一会儿,放缓了语速,顾此而言彼,说什么“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是软实力”,显然,他刻意回避了敏感的政治问题。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约瑟文·

奈又具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所以软实力概念在国际上很快传播开来。

软实力概念传到中国后,中国学界有两种态度。

一些人认为,既然约瑟天·

奈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那么我们就不要用软实力这个概念,否则会受制于人,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另一些人认为,软实力无非是学术概念,用用无妨。

我们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键不是用不用软实力这个概念,而是怎么用。

如果对软实力这个概念理解狭隘,或教条对待,或食洋不化,不能为我所用,甚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必然会削弱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反之,如果对软实力概念的理解全面深刻,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用得好,用得活,用得恰如其分,必然会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我们认为,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

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主要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软实力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鲜,其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以往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精神力量、战略策略、作风形象、体制制度等,就其功能特点和地位作用而言,都可以纳入软实力范畴,并可从软实力的角度加以研究,只是我们没有这样概括而已。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同以往我们所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很大的交集。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和功能的界定,同约瑟夫·

奈有两点重要区别。

一是我们不是像约瑟夫·

奈那样,把发展软实力仅仅看成是为推行霸权主义,进行国际政治博弈的一种手段,而是看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着眼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二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进行了层次区隔。

奈把软实力自行地解释为文化吸引力、制度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

我们则认为,文化是全部软实力的灵魂和经纬,软实力中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特质无不取决于相应的文化,因此,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维系软实力的灵魂。

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

因此,从根本上看,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人民贫富,主要由其中的文化因素决定。

二、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

任何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增强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增强文化软实力。

物质硬实力不行,说明这个国家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技术过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文化软实力不行,说明这个国家理想缺失、文化贫瘠、国民素质低下、人心涣散,对内很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正气、振奋精神,对外很难树立正面形象,很难形成国际亲和力,很难掌握国际话语权。

我们先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名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写道:

“13世纪前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令西方望尘莫及。

”为什么近代以来却明显地落后了,乃至19世纪中叶急剧衰败了?

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简直是不堪一击,英国几条漂洋过海的战舰就可以把偌大的中国打得一败涂地,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

其实,还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因为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生产总值仍然占到全世界的1/4。

追根溯源,首先还是思想文化的落后。

西方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心胸大开阔、精神大振奋,资产阶级才能完成自己的革命,才有了科技大跨越、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大开拓、军事实力大扩张。

而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到19世纪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僵化,致使中国社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沉闷。

正如清朝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是说:

中国的生机和活力在于风雷激荡的思想,而今日中国万马齐喑,沉闷得让人窒息,实在太可悲哀。

我希望老天爷振作精神,多降生一些各种类型的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新人,来拯救这个简直令人窒息的沉闷的社会。

这样沉闷落后的社会,怎能经得起携带西方先进文化的坚船利炮的进攻呢?

鸦片战争失败后,爱国将领林则徐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便嘱托另外一位爱国人士魏源编撰一部介绍西方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百科全书式的图书,以使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

可惜中国社会当时太保守,很少有人问津这部书。

由于中国拒不接受先进文化,结果日益沉沦。

自1840年以后,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瓜分、蹂躏、侮辱,先后被英国军队、英法联军、日本海军、八国联军打得一败涂地,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利益,也要在中国领土上打仗,也要杀中国人。

从1842年到1912年,中国同西方签订了40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不乏丧权辱国和割地赔款的条约。

仅沙皇俄国就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掠走约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法联军进北京,放火烧了圆明园,把我们无数珍宝掠走了。

这种践踏中国主权,掠夺中国财富的强盗行为,就连法国伟大的作家维克多·

雨果都感到愤怒,他在给八国联军一个法军上尉的一封信中谈到了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谴责。

他先是赞美圆明园是世界历史上不可再造的文化艺术瑰宝,是无与伦比的奇迹。

然而就是这样的瑰宝和奇迹,遭遇了两个强盗:

一个强盗把圆明园的珍宝抢光,一个强盗把圆明园整个烧光。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做英吉利。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中写道:

“做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

”我们的侵略者都认为我们悲惨,作为中国人自己当情何以堪?

我在芬兰参观过一个博物馆,看到一幅油画,画的是芬兰国王接见各国使臣。

站在各国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使臣最后的,是个穿着清朝官服的人,比别人矮半截,又瘦又小。

看了这幅油画,很让中国人伤自尊。

然而,那就是19世纪末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缩影呀。

乃至19世纪末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在担心,担心20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

20世纪过去了,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高高升起在地平线上了。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先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起来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又富起来了。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更加强起来的日子指日可待。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就是一种最先进的文化。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说明:

文化搞不好可以误国,文化搞得好可以兴邦。

我们再来看苏联解体的例子。

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工业布局不合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忽视了民用工业;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和美国搞军备竞赛,被美国拖垮了;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的民族政策有问题,没有搞好民族团结;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制度太僵化;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共产党已经腐败了,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原因,但是,有一个最深层次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了,意识形态防线崩溃了,于是,苏共便失去了理论和舆论的支持,人心向背就完全逆转了。

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赫鲁晓夫有一个外孙女叫做赫鲁晓娃,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回答苏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解体的,她说是从她的外公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说得对。

因为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一个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实际上公开地反对斯大林,结果使苏联的整个理论和舆论氛围开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本来斯大林在世时,不仅苏联人民,全世界进步人类都在歌颂斯大林.,说他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伟大导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英明统帅”等。

但是斯大林一逝世.他就开始恶毒地咒骂靳大林,说斯大林是“混蛋”、“白痴”、是“伊凡雷帝式的暴君”,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说斯大林只会按地球仪来设计战略”。

赫鲁晓夫甚至说,当斯大林得知德国军队已经打入苏联境内,斯大林“吓得面如土色”,口中念念有词:

“完了,完了.这回列宁留给我们的全完了。

”然后拂袖而去,躲在家里七天不见人,后来贝利亚一看不行,领着全体政治局委员到斯大林家,把他好说歹说哄回来了。

说斯大林虽然回来了,但仍然不敢以自己名义签署战争命令,直到当他听说,苏联红军反攻,已经打到德国柏林,才敢以自己名义签署战争命令。

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以及当时的亲历者都可以证明,赫鲁晓夫的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当时赫鲁晓夫是苏共中央总书记,他的话谁敢不听啊!

他那么一说,整个苏联的理论和舆论渐渐都变了,人们开始怀疑斯大林,怀疑苏联共产党,怀疑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怀疑苏联的历史。

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出现一些所谓“不同政见者”,最有名的当属索尔仁尼琴、萨哈罗夫等人,这些“不同政见者”都得到了美国的保护。

美国思想文化的渗透,助长了苏联国内意识形态“西化分化”的倾向,也使苏共渐渐失去人心。

1968年,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一次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

“看一看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人们是在怎么歪曲、攻击我们的党?

然而我们有哪些共产党员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批驳这些错误观点?

没有。

”尽管勃列日涅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没办法扭转,因为当时苏联确实比较僵化,包括它的宣传制度也比较僵化——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

讲到苏联自己,就是一片光明,什么都好。

显然这也不是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当然就没有说服力。

而与此同时,美国却很聪明.它在苏联周围建立了60多个电台,用苏联各个民族的语言全天候对苏广播,宣传西方价值观,歪曲、丑化、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而且他不是采取空洞说教的方式,而多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播送一些“回忆录”、“纪实”、“亲历记”、“现场见闻”等。

苏联老百姓渐渐感觉苏联自己的广播有点“假大空”,而美国的广播倒似乎可听可信。

所以到了戈尔巴乔夫散布他鼓吹自由主义的“新思维”时,就已经有市场了。

等到了叶利钦站在装甲车上振臂一呼时,应者云集,舆论完全支持苏共下台、苏联解体。

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最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宣布解除“报禁”、“党禁”,允许私人创立党派,允许私人创办媒体,于是私人媒体一时间冒出来很多,而且几乎都接受西方的资助。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所以这些媒体都替西方说话,很难听到维护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苏联社会主义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解体就成了—种必然的结局。

尽管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同美国“叫板”,苏联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一流的,都无愧为一个超级大国,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挽救苏联的最终解体。

原因就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意识形态防线彻底崩溃,因而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我们说国家存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首先就在党的灵魂、党的思想、如果这个思想、这个灵魂不存在了,或者说垮掉了,那它就必然不堪一击,不打自败。

苏联解体是因文化软实力不行而不打自败的最典型例子,教训非常深刻。

三、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奈来过中国,他在回答媒体访谈时说:

“中国的软实力远没有达到美国和欧洲的水平”,中国“可以打60分”,而“美国可以打90分”。

于是一些人便根据约瑟夫·

奈的评价来比较中美两国的软实力。

我认为,约瑟文·

奈的评价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缺少说服力。

一是因为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

硬实力是可以计量的、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实力;

而软实力则是难以量化、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

国与国之间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很多与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相关的复杂因素,恐怕既不能准确打分,也不应简单类比.

二是因为各国对软实力的界定存在差异。

例如,欧美学者主要把软实力作为外交谋略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而我们则认为软实力应当包括创新科学理论、制定正确政策、建立符合本国国情制度的能力,应当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应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提振爱国主义精神的能力,也应当包括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和合作的能力。

中美两国对软实力内涵界定不同,当然也不应该进行简单比较并得出确切的比值。

三是因为中美两国价值观不同。

美国把“自由、民主、人权”标榜为自己的价值观,而且标榜为“普世价值”;

我们则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由、民主、人权”本来是个好东西,谁不需要民主?

谁不需要自由?

谁不需要人权?

但美国政府对“自由、民主、人权”经常搞双重标准,经常把它作为棍子到处挥舞,干涉别国内政。

因此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使数以万计的平民和士兵遭受伤亡,还说是为了维护人权。

这样的人权观我们当然不能苟同。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现有的表述有些繁杂,不易懂不易记不易传,但它所包括的四个方面内容对当代中国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是兴国之魂。

中美两国核心价值观存在如此大的区别,文化的精髓也必然有本质的差异。

价值判断不同如何准确打分?

四是因为国情不同。

奈认为,“非政府组织大幅提升了美国的软实力水平”,对美国来说也许是这样。

世人皆知,美国正是通过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动“颜色革命”,颠覆了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合法政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通过别国的非政府组织,“提升了美国的软实力”。

而我们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恰恰靠的不是非政府组织。

我们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生生不息的民族意志,以及中国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我们的北京奥运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把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融合与创新,以及既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又热爱和平、团结和谐的博大胸怀。

我们的载人航天精神,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所有这些“意志”、“胸怀”、“品格”、“责任感”都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但这与非政府组织毫无关系,恰恰得益于党和政府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凝聚力,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上述四点原因足以说明约瑟夫·

奈对中美两国软实力的比较是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缺少说服力的。

那么,应当如何评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呢?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这种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上,体现在民族凝聚力、社会向心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战略谋划力、道德感染力、精神鼓舞力、思想动员力上;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上。

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为GDP增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载体、提供平台、提供技术手段和渠道。

例如,一本好书,不论多么好,如果卖不出去,就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评价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弱,主要看它是否与该国物质硬实力相适应。

从现实来看,我们国家的物质硬实力发展很快,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外贸出口方面,根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贸易信息服务公司整理的海关数据,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超过美国而成为国内汽车销售的最大国;

我国的外汇储备早已坐上世界第一把交椅;

在国防力量方面,尽管我们有些武器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军队数量规模,指挥人员、作战人员的素质,让任何对手都无须怀疑我们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质硬实力增长是很令人欣慰的,但相对于物质硬实力,总的来说,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从国际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面对中国经济长期高速的发展壮大,国际社会羡慕者有之,高兴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想搭顺风船者有之,想制造麻烦者有之,想围堵遏制者也有之。

我国的周边并不太平,存在着领土争端、领海纠纷、局部战争等容易危及中国国家主权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刻也未停止过。

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操纵币值汇率”、“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中国践踏人权”等,经常成为别有用心者抹黑中国的话题。

如何制定明智的国际战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效地应对危机、化解风险、广交朋友,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亟须做大做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占领国际话语权的制高点。

我们再来看看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

有的研究者统计,美国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的约56%,它的收费电视的收入约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的85%,而它的电影票房收入约占世界电影业收入的55%。

美国文化产业的收入,早已超过了它最发达的军火工业收入。

如此强大的文化产业,必然为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提供强大的载体和平台,使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双获益。

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

当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喜笑颜开,甚至废寝忘食看《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体》、《机器猫》等美日动漫片时,西方的电视屏幕上连一分钟的中国节目都没有。

尽管我国电视信号现在可以在世界上100多个城市落地了,但其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

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已不足3%

在各国精英出入集散地——国际机场,英文报刊很容易找到,但很难找到中文的报刊图书,说明在那个时空我国的文化影响近乎空白,在世界许多国家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的导游图、解说词、说明书都有,但有些点却没有中文的。

那些旅游景点的游客多数也是精英阶层,至少是白领以上阶层,这些人对社会的影响肯定比蓝领以下的阶层要大。

在培养世界未来各界精英的国外高校图书馆中,除少数著名大学,绝大多数大学的中文资料都很少。

目前,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对汉语的国际传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体制机制运行上,在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上,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竞争力还不是很强,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从国内情况来看,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已有的经济社会矛盾和新产生的经济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势下,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更好地激发全民族的凝疑力和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使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

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总之,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看,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非常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舆论引导不断改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学艺术不断繁荣,民族精神不断提振,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看好,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但是,还必须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仍然存在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思想文化多元、多变、交融、交锋、良莠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

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文化认同、干部形象、民族和谐等尚有缺憾,歪曲事实、扰乱思想、涣散人心、毒害心灵、污染社会的文化垃圾时见网络媒体。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由于硬实力受软实力支配,所以软实力的“短腿”最终也必然会制约中固硬实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很自信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近代以来在反对列强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哺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