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78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0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用Word文件下载.docx

3.“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遣唐使是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者,其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玄奘西游指的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鉴真东渡指的是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郑和下西洋虽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但它发生于明代,故与题干中的“唐朝”不符。

【答案】D

4.(2016·

4)法国史学家丹纳说: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 

D.科技发达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灿烂的宋元文化(文艺)

【解析】《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故本题应选B项。

5.(2016·

5)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右表所示材料。

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和同为一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本题选A项。

6.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整合;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7.(2016·

7)下图为2013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

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

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致远”字样可知,该“沉船”指的是致远舰,而致远舰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被炸沉的,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考点】红军不怕远征难

【解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7年,埃德加·

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

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

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

”埃德加·

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考点】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解析】本题属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答该类型选择题时要学会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字词句。

结合材料中的“1937年”“借口士兵失踪”“撤出宛平”可知,埃德加·

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0.(2016·

10)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下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时代》周刊是美国一著名杂志,其封面经常印有当年具有较大影响的各国人物。

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在1979年1月1日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说明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邓小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1.(2016·

11)下图为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场景。

周恩来对走下舷梯的尼克松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这次握手的成果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承办APEC会议

【考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握手”指的是尼克松访华,而此事发生在1972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中国承办APEC是在2001年,故从时间上判断,该题应选B项。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考点】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解析】“1500年”是16世纪,当时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与孤立的状态逐步被打破,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故本题应选A项。

13.拿破仑说:

“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拿破仑所说的“船”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考点】拿破仑帝国

【解析】“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说明材料中的“船”指的是一部法典。

而该“法典”又是通过拿破仑对外战争“输送出去”的,故该“法典“应是法国的法典。

四个选项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和法国的法典。

其中,D项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后来被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故选D项。

14.(2016·

14)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步入近代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其中,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进一步得以巩固,故三者反映的时代主题就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答案】C

15.“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这一现象发生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因此,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B项。

16.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封锁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

【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究其根源是苏联的历次改革都未人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17.“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

20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

”欧洲人走向联合的最终结果是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考点】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欧洲各国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摆脱来自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认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即欧盟。

结合题干中的“最终结果”可知,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18.“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考点】地方史

【解析】2100多年前的汉代设立济南郡(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之南而得名),此为“济南”一名出现的开始。

19.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A.扶植新的代理人 

B.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C.向奉系军阀施压 

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考点】北伐战争

【解析】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了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20.济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哪一年

A.1949 

B.1950 

C.1978 

D.1986

【解析】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答案】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D

二、材料题

21.(2016·

21)(16分)山东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管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6分)

材料二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反映的行政制度出现于哪一朝代?

山东在当时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4分)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解析】

(1)材料一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山东大地上共分封了两个主要的诸候国,即齐国和鲁国,故后人常用“齐鲁大地”来称呼山东。

(2)从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的山东既有很多的郡(郡县制下的郡),又有很多的国(分封制下的诸候国),因此可以得出当时山东行政制度的特点是郡国并行。

随着诸候国势力的强大,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为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候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图中的“陕西行省”“甘肃行省”“中书省”“河南江北行省”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该制度创立于元朝。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处于中书省的管辖范围。

【答案】

(1)西周分封制,在山东封了齐国和鲁国。

(6分)

(2)郡国并行。

(3分)颁布推恩令,找借口消去半数候国。

(3分)(3)元朝;

(2分)中书省。

(2分)

22.(2016·

22)(16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

(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历史事件中?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的作用。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局部)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成就的原因。

(8分)

【考点】洋务运动;

一五计划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的意思是创办轮船招商局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洋人之利,这正是洋务运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之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也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之一。

从材料一中的“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材料二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而像钢铁、煤炭和水泥等重工业部门较少。

同时,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区域也比较集中于中国的东南沿海等地区,在内地却很少。

据此分析归纳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二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3)从材料三中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7年的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业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开展和完成,而其主要特点又是重点发展重工业,故会出现上述现象。

(1)洋务运动。

(2分)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分)

(2)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分布以轻工业为主。

(4分)(3)工农业生产产量都明显增加,重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4分)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

(4分)

23.(2016·

23)(2016·

济南)(18分)二战后出现的冷战局面,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2)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哪些?

(3)如何看待冷战的影响,杰里·

本特利(美)在《新全球史》中说: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

(要求:

有观点,有史实,不得摘抄原文)(6分)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科技);

冷战中的对峙;

东欧剧变

(1)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主要表现(即冷战的主要措施)。

二战后,美苏冷战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威胁,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实施冷战,具体措施主要有:

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和军事上的北约和华约。

(2)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巨变,这一现象被称为东欧剧变。

其中,“柏林墙被拆毁”意味着德国的统一,也意味着东欧的剧变,同时也说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渐趋瓦解。

(3)在评价任何历史事件时,我们要坚持全面看问题,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全面分析。

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力均势,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故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但美苏之间的“冷对抗”也导致世界局势的动荡与不安,又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本题属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

(1)政治:

杜鲁门主义;

(2分)经济:

马歇尔计划;

(2分)军事:

北约和华约。

(2)德国统一,两极格局趋于瓦解,东欧巨变。

(6分)

(3)两极格局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又保持了世界相对稳定。

如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