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
本
形
式
文本
完整性
20分
文本结构规范:
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和经教师批阅后的原稿一份。
文本结构基本符合要求,但次要文本有少量遗漏。
数量
规范
文本层次清楚,摘要简练,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4篇以上。
文本层次基本清楚,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技术
质量
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论文打印排版美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分别按顺序标号,图有图名、表有标题,且图表配合适当,文件填写齐全、正确,装订顺序规范。
正文格式符合相关要求。
文字表达基本达到要求,错别字少于15个;
论文打印基本规范;
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正确;
层次标号基本清楚;
图表使用基本正确,基本能说明问题,文件填写基本齐全,装订顺序基本规范。
撰写质量规范
选题
及
内容
15分
选题与课程密切相关,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资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
内容基本上能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论述有理有据,但说服力不够。
创
新
论文(设计)有独特见解,对某些问题有较深刻的分析,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较强的应用价值。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独立研究体现不够,论文缺乏一定的深度。
逻
辑
性
论文(设计)结构严谨,论述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论文(设计)结构基本合理,论述层次较为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基本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合计
100分
【80,100】
【60,80】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记录
答
辩
记
录
记录人:
__________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意见:
答辩委员会签字:
______年___月___日
成绩构成: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
60%+答辩成绩×
40%
论文成绩:
×
60%+×
40%=
摘要
以利益平衡为基本精神的传统著作权法,通过规定著作权保护措施以及种种限制制度,并以利益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平衡作品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使得作品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使用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著作权法调整的这一利益平衡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已被打破。
面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日益繁多的网络作品,如何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恢复作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原来的平衡关系,是本文的核心任务。
本文充分探讨了在网络领域才可能出现的著作权问题。
为技术措施提供法律保护是国际立法趋势,我国也在奋起直追。
本文主要借助法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在网络著作权背后的利益冲突之调节上提供相关的准则,并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问题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网络著作权;
利益平衡;
信息网络传播权;
对策研究
Absract
Thetraditionalcopyrightlaw’basicspiritwasbasedontheinterestbalance,throughtheregulationsystemofcopyrightprotectionmeasuresandrestrictions,andbasedonthetheoryofbalancingofinterests,workstobalancetheinterest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reator,disseminatoranduser.However,withthecharacteristicofthenetworktechnology,itmakestheworkofforms,modeoftransmission,usingearth-shakingchangeshavetakenplaceintheway.Adjustmentoftheinterestsbalancebetweentraditionalcopyrightlaw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hasbeenbroken.FacingtherapiddevelopmentofInternettechnologyandtheincreasingofnetworkworks,howtosetupthecopyrightprotectionsystem,restoretheauthorspersonalinterestsandsocialpublicinterestsoftheoriginalequilibrium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isthecentraltaskofthispaper.
Thispaperfullydiscussestheproblemsthatmayoccurinthefieldofnetworkcopyright.Itistheinternationaltrendoflegislationtoprovidelegalprotectionfortechnologicalmeasures,Itisuptoourcountrytocatchup.Inthispaper,itusesvariousresearchmethodsoflaw,providesguidelinesontheregulationoftheconflictsofinterestbehindthenetworkcopyright,andputsforwardrelevantviewsandSuggestionsaboutthenetworkcopyrightprotection.
Keywords:
networkcopyright;
interestsbalance;
therightofcommunicationthroughinformationnetwork;
countermeasureresearch
目录
中文摘要……………………………………………………………………………1
中文关键词…………………………………………………………………………1
Absract………………………………………………………………………………2
keywords……………………………………………………………………………2
一、网络著作权概述………………………………………………………………3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念………………………………………………………3
(二)网络著作权的主体………………………………………………………3
(三)网著作权的客体……………………………………………………………4
(四)网络著作权的内容………………………………………………………4
(五)利益平衡原理………………………………………………………………5
二、网络的发展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和挑战………………………………5
三、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对策……………………………………………………6
(一)确立信息网络传播权……………………………………………………6
(二)加强网络立法保护………………………………………………………7
(三)实施网络技术保护措施…………………………………………………7
(四)建立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本论文的范围限于网络领域,着眼于新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问题,研究传统著作权保护在网络新环境的新表现、新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既探讨网络环境下宏观层面的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又在微观层面上探讨具体著作权保护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变革,点面结合,以期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使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关系达到和谐的平衡状态。
一、网络著作权概述
1986年的《民法通则》明确规定要保护公民和法人的著作权,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如何保护、著作权有哪些内容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到1990年我国大陆才颁布专门的《著作权法》,与之配套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至此,我国大陆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著作权保护。
为了加入WTO,我国大陆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重新修订以达到国际保护水平,为此,2001年我国大陆对著作权法作了较大修改,并正式规定了新的传播媒介网络环境下产生的著作权问题——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念
著作权,指因著作完成所生之著作人格权及著作财产权。
学界一般定义为:
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就其创作之作品,依法在一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我国,著作权与版权是同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
《民法通则》在著作权章名后面用括号注明“版权”二字,也表明二者之同义。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学界习惯将其称为“网络著作权”,该权利是因网络而产生的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从本质上说,网络著作权只是作品在网络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下传播而产生的著作权的一种新的分类。
(二)网络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主体,即著作权人,是指依照著作权法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据此,网络著作权的主体包含两类:
作者和网站经营者。
其中,网络作品的作者,就是作品本身的创作者,其只包含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品的创作者,并不包含将作品通过数字代码的方式进行加工转换成二进制数字的作者。
而网站经营者则对其制作的网页享有著作权。
网页作品是网页设计师运用HTML数字语言制作而成,并且加入了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具有独创性。
同时,网页作品能够以存储或者打印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能被复制,具有可传播性。
网页制作的水平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访问量,网站经营者通常会支付昂贵的设计费制作网页,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对网站上的内容进行编辑和更新,以此来吸引网民的访问。
因此,网站经营者所制作的网页应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其作者就是网站经营者,对该网页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三)网络著作权的客体
著作权的客体即作者创作的具有独创性的智力创作成果,它能够被以某种有形形式加以复制,涉及到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
《著作权法》的第三条对作为著作权客体的作品应有的要素做了如下规定:
“
(1)作品须有文学、艺术或者科学的内容;
(2)作品具有独创性;
(3)作品须能以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并能被复制。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著作权解释》)对网络环境下的作品划分了两种类型:
一是数字化作品(DigitizedWords),二是以数字化形式而创作的作品,称之为数字式作品(DigitalWorks)。
(四)网络著作权的内容
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两个方面,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前者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后者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出租权等13项权利。
经济权利对于鼓励著作权人继续创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作权人通过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自身的著作权而获取报酬,以保证其经济价值的实现。
反之创作的好坏与多少直接影响到其创造的经济价值,通过之间的相互作用鼓励著作权人继续创作更好的作品。
传统的法律保护方式基本保障了传统作品的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控制,然而针对网络作品,传统的保护方式却很难保护新的传播方式下的著作权。
网络作品的侵权案件大量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更不利于网络作品的创作,甚至会影响到传统作品的创作。
在我国,著作权的范围是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伴而生的,当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形式出现时,传统的著作权范围已无法满足法律实践的需要,扩大网络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完善立法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
修订后的《著作权法》也已经将著作权人的权利范围扩大到了网络环境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利益平衡原理
在众多的法学研究方法中,利益平衡的方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解释方法。
利益既包括物质上的利益,也包括精神上的利益。
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也是如此,其中著作财产权体现作者的物质利益,著作人身权体现作者的精神利益。
法律意义上的利益平衡是指“通过法律的权威来协调各方面冲突因素,使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共存和兼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
”法律的平衡功能就是使某种矛盾达到暂时的相对统一或协调,而不至于使矛盾愈来愈激烈。
法律的利益平衡菜单现为,对各种利益重要性做出估价或衡量,以及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
法律无法选择确认每一个主体的每一项利益,便必须对各种利益冲突加以平衡,从而不致使人类社会在无谓的利益纷争中毁灭,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
一、网络的发展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和挑战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必定会引起法律制度的演进,著作法也不例外。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必然带来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保障作者的权利不因新技术的出现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如何保证公共的利益需求也不因网络技术的出现而受到威胁,并最大限度地平衡作者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信息时代著作权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早在1999年法院创造性的认定了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利用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将作者的权利扩展至网络领域。
接着,在全国不断有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纠纷诉诸法院,由于没有制定法律依据,各地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的做法很不统一,没有统一的尺度。
为了各地法院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版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网络著作权司法解释》),对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作了专门的规定。
该司法解释开篇第二条就规定: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
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
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不仅将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正式纳入受保护的作品范围之内,而且还将作品的网络传播规定为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
2001年我国大陆《著作权法》修订时,终于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纳入著作权法中加以规定了。
但由于各方面的理论探讨还不深入,对这一新型权利的具体保护范围、保护方式、限制措施等方面还未探讨明晰,2001年著作权法只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2006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专门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网络传播权条例》),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了全面的规定。
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赋予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权利人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其次是为权利人采取的技术措施提供法律保障。
不仅禁止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行为,而且还禁止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部件或者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的行为。
三是保护用来说明作品权利归属或者使用条件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不仅禁止故意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而且禁止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权利人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
四是建立处理侵权纠纷的“通知与删除”的简便程序。
至此,我国大陆网络领域的著作权的保护与限制的法律制度全面建立。
三、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对策
(一)确立信息网络传播权
大陆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00年12月22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这样建议“根据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情况,增加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规定,同时,考虑到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目前还难以做出具体规定。
”因此,草案只规定了“传播权”及其定义,即“传播权,即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修正案基本采纳了草案的意见,但将最终确定的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概念,定义也稍稍有改动,即现行大陆《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的著作权人的第十二项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正式赋予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但由于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型权利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不宜对此项权利做出太具体的规定。
在对各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到一些单位实地调研、赴国外考察甚至还专门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一些国外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最终于2006年5月10日出版了《网络传播权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网络传播权条例》的出版,解决了很多长期争论的问题,为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提供了保护伞,可以说,该保护条例的颁布,是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保护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二)加强网络立法保护
目前,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国际趋势正朝着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和保护标准日渐统一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法律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冲突。
面对网络著作权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和网络发展的需要,在立法方面日趋完善,以期形成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机制。
(三)实施网络技术保护措施
网络著作权的技术保护措施就是指著作权人釆取的,可以有效控制读取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并可以有效保护著作权人权利,防止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方法或措施。
其实,技术保护措施就是对网络上传播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所釆取的保护方法,因为传统的印刷作品纸质的,权利人无法通过其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
网络著作权人常见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一、控制访问的技术措施;
二、控制使用的技术措施;
三、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四、对作品监督和接触记录的技术措施。
(四)建立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网络著作权权利人自身的能力十分有限,很难有效地保护网络著作权。
而集体管理制度正式提供一个组织平台代为进行监管,从而充分保障网络著作权人的权利。
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可以让网络服务商作为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人,也可以由专人成立专门的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管理。
此种制度虽然在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得到了肯定,但还没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加以规范。
本论文基于利益平衡的基本精神,全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制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著作权人的权利不断延伸至网络领域。
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永远是一对矛盾,既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尊重其智力创作成果,以鼓励其智力创作活动,同时,也不能对其过于保护,而对公众获得信息、知识的公共利益置之不理,著作权法的基本任务就是如何调和这对矛盾、平衡知识产出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的平衡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基本任务仍没有丝毫的改变。
不但如此,因为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导致权利人的权利在网络空间的无限扩大以及对著作权人权利侵害的结果无限扩大,从而最终造成著作权法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这一任务更加艰巨。
科技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使法律总要与之相适应,从而才能使社会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
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着数字技术支撑下的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机遇,我们从历史和法理出发,探究它的发展历程和其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期待一个更加合理与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文明。
[参考文献]
[1]朱江:
《网络知识产权卷》,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潘风焕、明黎:
“网上著作权法律保护探讨斗,载((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12期。
[3]胡雪梅、黄志纯: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载《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梅术文: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规制与制度完善[J].时代法学,2007年
(2)
[5]金武卫: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评述,吴汉东:
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51。
[6]曲三强:
《现代著作权法》,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全红霞:
《网络环境著作权限制的新发展》,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8]乔生:
《知识产权保护与限制衡平研究》,北京:
中国检察院出版社,2007年版。
[9]G.R.Ferrera,S.D.Lichlenstein,E.K.Reder,R.August,W.TSchiano,CyberLaw:
textandCasesThomsonLearning(2007).
[10]RAYMANGSHIH,2010.DoesCopyrightLawPromoteCreativity?
AnEmpiricalAnalysisofCopyright'
sBounty.[J].VANDERBILTLAWREVIEW,62:
1670.
致谢
在论文写作期间,我的导师笑嘻嘻老师在各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从选题到初稿再到最后的定稿,导师为了我的论文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思,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深深的鞭策和鼓励着我,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感谢所有对网络著作权作过研究的前辈们,他们的著作和研究思路对我的毕业论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还要感谢法商学院的各位任课老师,他们对我每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给予了精心的教导,感谢所有的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他们在我的学习及生活中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我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所有指导、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师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