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15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预验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地理位置及井田境界

义县松树沟煤矿位于锦州义县九道岭镇大屯村,北距阜新66km,西北距北票94km,南距义县16km,距锦州59km,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有村级公路与锦阜公路相连,交通比较方便。

行政区划隶属锦州义县九道岭镇管辖。

井田中心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

东经:

121°

20′~121°

21′;

北纬:

41°

33′~41°

34′。

井田面积2.259k㎡,由19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上限标高-50m,开采下限标高-500m。

二、地质概况:

主要地质构造及矿井水文情况

本矿处于李金-九道岭向斜的南端,受大凌河断裂控制。

该区内以向斜构造形态为主,向斜长轴方向北北东向,短轴方向为北东向。

地层倾角缓,向斜翼部为8-12°

,轴部为5°

,西北翼长3600m,东南翼长300m。

区内断裂构造属中等,均为正断层,走向近北北西-北西向,共有12条断层,即F1-F12断层。

其中对煤层影响较大的主要有F2、F5断层,除F2断层落差最大为117m外,其余断层落差均小于50m。

水文地质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大气降水,地表含水层,井下水为矿井主要补充水,矿区内无河流及其它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0.6-7.3m左右。

大气降水大部分沿地表斜坡自然排泄,少部分沿第四系及风化岩孔隙、裂隙垂直渗透补给地下。

由于含煤岩隙中赋存多层粘土质岩石及泥岩,成为地下水天然隔水层。

本井田内没有老窑、溶洞水的威胁,断层没有导水性,但断层伴生的裂隙导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矿井正常涌水量210m3/h,最大涌水量400m3/h。

三、矿井瓦斯等级、瓦斯涌出量、自然发火周期。

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指数、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

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

冲击地压;

地温情况

邻近矿井瓦斯、煤尘、煤的自燃、煤与瓦斯突出、地温等实际及鉴定研究成果:

1、矿井瓦斯等级

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辽煤生产〔2010〕316号关于对松树沟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文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6.96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min。

2、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40.73%。

3、煤的自燃倾向性

4、煤炭自燃倾向鉴定为二类自燃。

四、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截止2010年末,矿井现有可采储量450.62万吨,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服务年限为26年。

五、开采历史、设计能力及核定生产能力

本矿始建于1999年12月,2010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万t/a.,核定生产能力9万t/a.。

本矿原名义县煤矿,2005年转制为松树沟煤矿。

六、开拓、提升、运输和通风方式

采用斜井片盘开拓方式,有两条斜井筒。

主斜井提煤、提矸及入风。

副斜井运送物料、升降人员,回风兼安全出口。

矿井使用固定式1吨矿车,主井单勾串车提升,-217m大巷由人力推车主井井底。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第二节“六大系统”建设项目背景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提出了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3年内建设完成“六大系统”的要求。

2011年3月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并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通知再次强调了2011年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险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

我矿于2010年11月成立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开始进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现已建设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系统。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已由南票顺和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定于2012年施工建设,于2013年6月初建设完工。

第三节“六大系统”预验收组织机构

2011年12月10日我矿成立“六大系统“预验收领导小组,对我矿井下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人员定位系统进行预验收,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李树民

副组长:

霍俊

成员:

李洪李凤岐任少文韩冬高洪海马彦军云辉安玉茹张壮存李世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霍俊同志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预验收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节“六大系统”建设、运行及验收情况

一、监测监控系统

1、建设、运行情况

我矿采用的安全监控系统产品型号为KJ78N,生产厂家是北京中煤安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地面主机与井上下各分站进行通信联络和数据交换,来实现实时监测监控,及时了解井下各巷道、工作面的实时情况。

我矿KJ78N型安全监控系统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完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于2011年10月完成全部安装和调试工作。

并实现了设备主机与义县人民政府煤炭监督管理办公室安全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目前井下共安装KJF83A型分站3台;

GJC4甲烷传感器12台;

GTH1000一氧化碳传感器2台;

GFW15风速传感器2台;

KG3044温度传感器3台;

GKT3L设备开停传感器2台;

GFK85风门开闭传感器8台;

KG3033负压传感器1台;

馈电传感器1台,传感器共安装31台,各种设备的备用量均大于再用量的20%,并且每周调校1次,同时,调度机房安装KJ78N系统软件1套,主控机2台,传输接口1台。

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与管理,实现了环境参数和生产参数实时监控、动态模拟图显示、与县煤炭办联网、地面监控中心站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远程断复电等,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现监测监控系统全部安装到位。

2、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1)监测监控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并严格落实。

(2)安全监控系统日常管理、维护力度仍存在欠缺。

(3)安全监控系统操作工操作不熟练。

以上存在的问题由预验收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了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并对安全监控系统操作工进行了全面培训,于2011年12月18日已按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3、验收结论

经检查验收,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能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系统验收合格。

二、人员定位系统

1、建设、运行情况

我矿现采用由长春东煤机电研究所生产的KJ365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日常管理、灾后急救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本系统于2011年11月开始建设完善,于2011年12月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目前共安装KJ365-F人员定位读卡分站8台,发放KJ365-K人员定位卡156张。

匹配了UPS直流备用电源。

信号覆盖整个矿井,数据传输准确可靠。

加强了入井人员的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工作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同时进一步健全机构和相关制度,加强维护维修工作,保障系统可靠运行,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防治超定员作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工作的作用,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责任落实,现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正常。

(1)部分下井职工佩带的人员定位标识卡失效。

(2)还有个别职工未携带定位卡。

以上两个问题由预验收办公室负责,更换了人员定位标识卡,要求全体入井人员必须佩带人员定位标识卡,否则将给予经济处罚,月考勤工数必须严格以人员定位系统考勤数为准。

存在问题已整改完毕。

经检查验收,人员定位系统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D要求,性能稳定,系统验收合格。

三、压风自救系统

我矿压风自救系统2011年3月开始建设完善,于2011年4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矿井压风机房设置在地面,电源来自地面配电室,双回路供电,供电电压380V。

机房内安装2台型号为SA-120压风机,配置120KW电动机,排气量21m³

/min;

供风压力0.8M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压风机的过流、欠压、短路、超压等保护装置设置齐全灵敏可靠,压风机管道出口配置安全阀、释压阀并运行可靠。

在机房外设置一台储气罐,保证系统压力稳定,配备4名压风机司机,3名检修维护工,确保压风系统安全运行。

我矿每班下井人员最多51人,一个工作面最多有9人,地面空压机每台最大排气量为21m³

/min,所以我矿压风自救主管选用∮115mm焊接钢管可满足要求。

压风主管路选用直径115mm钢管,采掘工作面支管选用直径50mm钢管敷设,主管长度约1800m,支管长度约200m,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了压风管路,并根据要求安设供气三通阀门,间隔距离符合规定,管路敷设牢固平直。

2、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1)目前还存在部分掘进工作面使用朔料管,不符合要求。

(2)采掘巷道和采掘工作面没有安装压风自救装置。

对不符合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要求的地方,由机电队负责到2011年12月17日已全部整改完成。

3、工作计划

我矿已定购压风自救装置,设备一到位,我矿将及时进行安装,严格按照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规定,2011年年底全部完成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安装,保证在灾变期间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

4、验收结论

经现场检查验收,压风自救系统满足在灾变期间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系统验收合格。

四、供水施救系统

为保证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我矿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于2011年2月开始建设,2月底完成了井下供水施救系统建设。

我矿的供水施救管路与消防降尘管路采用同一管路。

地面工业广场设有200m³

水源井为矿井下静压供水水池和主井二川压力水仓相连能保证供水的连续性,水池设有潜水泵为给水加压动力源。

水量丰富,水压、水质符合要求。

沿主井筒到-181上山总回、轨道上山敷设∮115mm铁管为供水主管路,敷设∮50mm铁管做为支管路,将水供到各采掘工作面。

并在各主要机房硐室和所有用水地点设三通阀门。

目前该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

(1)供水管路中还有部分阀门设置不合理,三通阀门数量不够,日常维护不到位。

(2)没有按规定设置供水阀门。

此项工作由机电队负责,在2011年底全部进行整改完毕。

经检查验收,供水施救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符合要求,系统验收合格。

五、通信联络系统

我矿通信联络系统于2011年2月开始建设,2月底建设完成。

目前装有1部HJD-256程控电话交换机,安设在地面调度室。

并按规定在地面绞车房、监控室、压风机房、调度室、井底车场、机电峒室、水泵房、采掘工作面及水平最高点共安设内部电话39部。

煤矿调度室安设有与外面联系的座机1部.

电话分布:

井上调度电话主要分布在各领导办公室、调度室、绞车房、各机房、绞车信号房及各连队队部,现有数量26部。

井下调度电话主要分布在井底车场、信号房、井下机电峒室、水泵房、各采掘工作面及运输转载点等地,现有数量13部。

井下通讯系统的配套设备全部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产品,井下通信电缆为阻燃本质安全型,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确保了井上、下各主要地点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井上调度值班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处理并下达各类应急事务,电话安装位置符合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

(1)目前还存在个别电话失效,通讯故障维修不及时。

(2)个别电话存在串号现象。

此项工作由机电队负责现已全部整改完成。

经检查验收,通信系统运行稳定,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系统验收合格。

第五节预验收结论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要求,我矿制定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标准,参加预验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照标准逐项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根据预验收结果,我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安装使用到位,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预验收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