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26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学习总结 公路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平原地带修筑路基不仅会占压农田,更有取士挖毁耕地和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恢复问题;

公路破坏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区时,还要履行有关法规的要求。

植被破坏和施工机械噪声迫使野生动物迁移或丧失。

上述影响也出现在采石场等材料采集地。

在环境敏感地带或附近施工时,还有对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问题。

具体从工程组成来分析,包括:

①路基施工:

开挖和填筑为主的施工活动。

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是改变了线型地表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般情况是:

占用土地(注意基本农田);

降低生物量,降低自然系统稳定现状;

干扰地表天然的物流、能流、物种流。

②桥涵工程:

开挖和填筑河道两岸。

扰动局部地表现状,特别注意桥墩建设围埝(堰)对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施工引起悬浮物增量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土著种和特有种)的影响,如在迥游产卵季节不合理的围堰,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

③隧道工程:

改变地层局部构造。

除产生大量弃渣外,特别注意施工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注意地下水自然流态的改变对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

施工爆破噪声和振动对居民和大型野生动物的影响,矿山地区注意诱发岩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等。

④站场工程:

改变局部地表土地使用现状。

特别注意占用基本农田和在偏僻山区诱发城市化和人工化倾向,在天然植被分布良好拼块中开天窗,使生境破碎。

⑤辅助工程:

临时用地施工,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砂石料场、临时码头、便桥、材料厂和轨排基地等。

辅助工程施工主要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干扰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以及诱发荒漠化进程(如戈壁地区施工辅助工程扰动了地表稳定的覆盖层—砾幂、沙幂、和荒漠草被,激活沙丘;

山区辅助工程施工诱发水土流失,如雅鲁藏布江山坡破坏了草毡土;

丘陵地区施工造成大片弃用地,形成沙源,等等)。

注意“大临”工程,指公路、铁路建设中的桥梁厂等,由于占地面积大、施工内容特殊,施工结束后很难恢复,要列专题评价。

⑥取弃土(渣)场:

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自身土石方不能平衡,需另建取弃土(渣)场。

这些场地施工要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局部生境的功能和过程,特别注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繁殖地、育幼地、主要觅食区域、野生动物饮水区和汇水区域、居民点上游、生态用水区域、易诱发荒漠化区域等等)。

除生态影响外,各种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废气、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等,也会对环境噪声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施工结束自然消失。

(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

线型廊道的阻隔和阻断作用是公路、铁路生态影响的主要原因,这种作用结果常常是长期、潜在、累积和不可逆转的。

①线路工程:

线路工程主要指线路占地形成的条带状区域。

路基方案的影响:

由于路基可以有全填、半挖半填、全挖等三种方式,也有路基高、低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不同的地质(含水文地质)和不同的生态敏感类型地区,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切割生境,阻断和阻隔生态功能和过程的负面生态影响。

主要表现为切割生境,影响物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对动植物繁衍有一定影响。

②桥涵工程

桥梁建成主要是与景观的协调,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要注意维护区域整体景观资源的自然性、时空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桥梁体量大小,色调配置要经过评价。

桥涵,尤其是过河桥需注意运输危险物品风险。

③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建成运行只要不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进出口避免大规模削山辟山,它可以减小穿山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正面作用明显。

④站场工程

站场工程运行的生态影响与占地面积大小,以及与占地类型相关密切。

站场是引进拼块,呈规则的块状,是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源,要规范站场人员的行为,一般来讲,负面的生态影响是有限的。

注意: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⑤辅助工程和取弃土(渣)场

项目建成,所有的临时用地,包括取弃土场都己覆垦。

这些地方的生物量可以恢复,但物种组成将有改变,这个影响可能在几十或上百年消除,也可能永远不会恢复所有的物种。

除生态影响外,交通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废气,站场人员生活废水、垃圾、也是项目运行期污染源。

给出定量结果。

(3)其他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对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

公路使人群向交通干线集聚,会在一些地区形成新的集镇或城市,从而根本性地改变区域的生态环境。

公路修通,人流增加,许多原先难以到达的地方变得易于进入,这对自然保护区类的保护目标将产生负面影响,会增加人类干扰的压力。

公路对景观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公路建设可能会破坏值得保护的自然景观,形成不好的景观(如开山取石、弃土弃渣);

另一方面,公路修通可使一些原来人类难以到达的景观变得可望可及,增加其观赏价值。

3、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

1)噪声源(给出定量结果)

公路地基处理:

打桩机、钻孔机械、真空压力泵和砼拌和机械。

公路路基填筑:

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

公路路面施工:

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砼推铺机

2)空气污染源(给出定量结果)

挖土、填土及泥土、水泥、石灰运输、装载、搅拌时产生的飘尘;

物料运输产生的产生的扬尘;

物料堆放时被风吹起的扬尘;

制作沥青混凝土时产生的烟气。

3)水污染源(给出定量结果)

施工机械产生的跑冒滴漏的污油,雨水冲刷产生的油污染;

桥下的钻渣可能污染水体;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污染水体;

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可能污染水体。

(2)运营期的主要污染物

车辆噪声、整车噪声,提高昼夜的交通噪声。

汽车尾气;

路面二次扬尘;

散装物料被风吹起的扬尘。

雨水冲刷路面产生的油污染;

服务区、管理区、收费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

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运输泄漏事故可能污染水体。

4、生态影响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地点、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环境类型,占地特点;

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

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

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

跨河大桥水中墩的数量、规模及其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

(3)高填方路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和数量,特别是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

主要为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

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6)营运期永久占地及施工期临时征用土地的数量及其他基本情况等

5、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施工、路面施工等机械运行噪声,对附近居民点产生的一定的负面影响。

(2)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染;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可能导致污染水体;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周围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雨水对建筑材料堆放的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4)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基填挖使沿线征地范围内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林地被征占,地表裸露会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园地等面积;

施工对自然保护区、植被及野生动植物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5)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施工引起居民拆迁,影响两侧居民交往和正常的生活。

6、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晌

①噪声:

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

②空气环境:

路面扬尘

③水环境:

路面的含油污水;

生活污水;

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

植被未完全恢复,水土流失依然存在,公路阻隔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⑤社会环境:

居民交通便利,区域经济发展

7、取、弃土场环境合理性分析:

1)明确土石方调配、自身工程材料的利用及与当地城乡、农田、水利、交通建设综合利用途径;

2)明确取、弃土数量、位置、占地面积、防护措施及地表恢复、复耕及场站选择的合理性。

3)取、弃土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不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

取土尽量利用当地工程建设的弃方或河道取土。

三、现状调查

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①地形、地貌;

②地质、水文;

③气象、气候;

④社会经济;

⑤动物、植物;

⑥地质灾害;

⑦环境空气、环境噪声、水环境、生态环境等。

需要注意:

社会环境中应包括文物古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内容。

2、施工期和营运期工程调查与分析的内容。

(1)施工期应针对沿线区域生态背景特点,分析施工工艺、施工时段、施工场站规模和布局、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及机械设备使用等开发建设活动对影响区域内生物因子(涉及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生态影响过程,分析施工对生态敏感区(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活动区)产生的生态影响。

(2)营运期根据项目方式、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和主导生态影响因子特点,分析项目营运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性质、强度、范围、方式和后果,明确长期营运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生态影响,特别是对国家级野生动物和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

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

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

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

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调查内容

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生态系统调查,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调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2)调查方法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

1)收集现有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要回答主要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

1)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

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

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3)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5、主要生态调查指标

a)永久占地:

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重点是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等。

b)临时占地:

包括便道、站场、施工营地等的数量、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等。

c)取、弃土(渣)场:

包括取、弃土(渣)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土石方数量、与公路的距离、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

说明实际设置的取、弃土(渣)场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确定的取、弃土(渣)场的变化情况及合理性。

d)工程防护和水土流失:

包括主体工程和取、弃土(渣)场所采取的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及实施效果等。

e)绿化工程:

包括绿化方案、绿化面积、绿化投资、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重点区域(包括互通立交、边坡、取、弃土(渣)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等)景观绿化、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率等。

f)河流水系、水利设施:

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的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分布状况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等。

g)其他生态指标:

每公里平均土石方量、公路工程特有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h)调查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类型、数量、去向以及处置方式。

6、河流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1)关注拟建桥位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源地及取水口;

(2)关注桥位下游鱼类保护区的级别、功能区划,主要保护鱼类及其保护级别、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保护要求等;

(3)调查河流的水文情势,包括不同水期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泥沙含量的变化情况;

(4)调查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功能区水体水质;

(5)沿河是否存在工业污染源,是否有排污口入河。

7、进行环评时需要收集的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资料

(1)调查并收集野生动物名称(包括拉丁学名)、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分布、生境条件,包括栖息地、活动区、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区、迁徙路线及领地范围等。

(2)调查并收集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线有关发生水土流失的侵蚀模数,包括地形、坡度、当地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收集当地已采取的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8、保护植物调查

(1)保护植物的名称(含拉丁名)、分布格局、生境条件(海拔高度、土壤);

(2)调查样方设置,包括样方设置点土壤、坡度、朝向等自然环境特征,样方的地理坐标、样方数量等;

(3)调查植物盖度、频率、植株高度、在群落中的成层与排序情况、覆盖率、密度、单位面积生物量、优势度等指标;

(4)给出植物分布及覆盖度图、生物量图。

9、林地的生态现状调查因子(或指标)。

森林覆盖率、森林郁闭度、林木蓄积量或生物量、森林物种组成、林内重要保护性动植物。

10、现有二级公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重点

(1)回顾评价原二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过程,原环评所预测的环境影响是否确有发生,原环评提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2)回顾原二级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及有关建议,特别是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

(3)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及必要的现场监测,说明原二级公路运行期间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实际环境影响,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实际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情况。

(4)经回顾调查,确定本次改建需解决的既有二级公路的环境问题。

11、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应给出的结果

根据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流失量计算的需要,应给出地形、坡度、坡长、降雨、风力、植被覆盖率、土壤、既有水保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与计算给出土壤侵蚀类型、原因(风力、水力、重力等)、侵蚀模数、侵蚀强度、土壤流失量、工程可能损失的水保设施量。

12、公路铁路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1)公路、铁路工程如遇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时,须经国务院或其指定部门的批准。

2)交通运输类工程如遇有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时,路线布设时,应采取避绕措施。

3)公路、铁路工程经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时,环评报告中必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

四、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项目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1)对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主要有生态影响和噪声影响两个方面。

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噪声影响主要是营运期交通噪声。

施工期,施工作业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有不利影响;

占地对农田及农业生产、土壤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占用;

施工期取土场及取土作业、工程开挖及弃渣对生态有不利影响;

施工作业破坏山丘区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营运期,公路切割与阻隔影响野生动物通行;

车辆营运噪声影响靠近公路的居民生活,需要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运输危险品车辆在经过跨越河流的桥梁段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

3、隧道工程影响

主要环境影响:

(1)隧道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对洞顶植被的影响,对周边居民引水的影响

(2)景观影响

(3)施工期的噪声、扬尘影响

(4)施工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

(5)施工可能引起的塌方问题

(6)长大隧道排风排污的影响

隧道评价注意的问题:

分析隧道弃渣的环境合理性,弃渣场数量、占地类型、占地面积,挡护工程类型及工程量,地表恢复和复耕情况;

分析隧道排水对水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影响;

分析洞口的形式与景观的相容性;

隧道穿越岩层放射性异常时,分析辐射剂量及其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如盾构技术的应用;

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2)防治地下水大量流失的封堵措施;

(3)弃渣及时利用或合理处置,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4)洞口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隧道工程生态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1)关注隧道工程对洞顶天然次生林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由于隧道施工抽排水是否会导致水位下降,隧道影响山体地下水径流与补排而影响次生林的生长;

(2)隧道弃渣的利用及弃渣场选址与占地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及其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山脚下有居民饮用水源小河,弃渣若弃入小河河道,则对居民饮用造成不利影响;

(3)隧道施工是否会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加剧生态破坏;

(4)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

(5)隧道工程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问题;

(6)隧道施工中的人员活动及机械噪声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

(7)关注隧道对山体石灰岩含水层地下水水文特征的影响,包括水位、补排及径流等的影响等,特别是由于隧道工程建设对山脚下小河的影响,造成山体向小河补给量减少,进而影响山脚下以小河作为饮用水源的居民的供水困难。

5、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应关注的方面

(1)隧道弃渣未能充分利用而处理处置不当占地破坏生态及水土流失影响;

(2)施工中隧道排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影响;

(3)对洞顶植被生长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4)对洞顶居民生产生活,排风口对其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隧道排水对其饮用水井的影响;

(5)隧道进出口噪声影响明显;

(6)隧道洞口形式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性;

此外,应关注隧道的放射性。

6、穿越敏感区段的影响

①征占了敏感区的土地和植被,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格局或功能,破坏植被,造成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和生物量、生态效益的损失;

②对生要保护对象造成不利影响,如造成受保护植被及植物的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的迁移、或使保护景观受到不利影响;

③改变了敏感区的功能区划,甚至会导致其结构与功能的重新划分,如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的调整;

④产生污染影响,甚至环境风险,如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段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⑤造成水土流失。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①尽可能采取避绕方案或以桥隧代路基方案;

②减少土石方量;

③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临时占地尽量设置在永久用地范围内或尽可能不在敏感区段设置临时占地。

④如果涉及野生动物的迁移活动,则应避开野生动物活动时间施工,并为其设置通道;

⑤如果涉及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则应采取移植和生态补偿措施。

7、服务区(收费站、大型停车场、宾馆饭店、办公室、卫生间、锅炉房、车辆维修站、洗车场、加油站、超市等)影响

占地面积大,生态影响明显。

公路污染影响集中区:

A、锅炉房的废气、废渣

B、车辆维修、清洗废水

C、生活污水排放

D、车辆噪声

E、加油站的环境风险

主要环保措施:

(1)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征占土地和植被破坏,避免在基本农田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建设服务区和收费站;

(2)对于生活污水和车辆清洗废水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利用;

(3)对锅炉房产生的废气和废渣—锅炉煤渣,通过优先选用环保型锅炉或安装环保设施进行除尘,确保烟尘排放达标;

(4)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存贮,交市政部门或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

8、桥梁施工的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

(2)施工扰动产生的泥沙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3)不利气象条件下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局地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

9、若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拌合站的主要环境影响

(1)拌合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

(2)沥青烟对空气的污染

(3)拌合过程中的噪声影响

(4)工程竣工后未利用的沥青渣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土壤和景观的不利影响。

10、社会的环境影响分析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居民生活质量和拆迁安置

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房屋拆迁等。

(3)对沿线基础设施的影响

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水利排灌设施及电力设施。

(4)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资源。

(5)对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影响

在景观环境评述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筛选,对风景名胜资源较集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或路段作出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