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62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衔接语文第5讲修辞手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

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设问

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8.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旧知例析

例题一: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

(拟人)

(2)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夸张)

(3)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比喻)

例题二:

下面的广告词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

(纳爱斯牙膏)(比拟)

B.我饿了,喂喂我吧!

(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比拟)

C.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

(中国农业银行)(比拟)

D.山之青,水至清;

源之静,水至净;

雾之轻,水至淳。

(千岛湖纯净水)(排比)

例题三:

下面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正确的一项(A)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繂的住宅》(3)《沙漠里的船》(4)《把牢底坐穿》

A.比喻拟人比喻夸张B.夸张比喻拟人比喻

C.比喻拟人夸张夸张D.夸张拟人比喻夸张

衔接知新

从教学与考试内容来看,小学重在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能够判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而初中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结合具体语境品味修辞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除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以外,还有反复、对偶、引用、反语、通感。

1.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

2.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4.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5.通感

又叫“移觉”。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具体运用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新知例析

例四:

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

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

如寒夜里

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

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例五:

面对一幕幕干涸的景象,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平时不起眼的一滴水,此时蕴含的是一个生命,一份希望,一种寄托。

针对“关爱生命,节约用水”这个主题,请我拟写一条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江河湖海在干枯,大地母亲在哭泣。

例六:

下面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拟人;

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七:

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

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

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排比:

作者选定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表达了老师“念你们的名字”时怀着殷切的期盼之情。

比喻:

以“暗礁”比喻病痛,以“扬帆远航”比喻“健康成长”,生动形象地说明医生职业的重要,表达了老师“念你们的名字”时怀着殷切的期盼之情。

例八: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D)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偶)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反问)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方法突破

初中修辞手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类题的考查方式不但以主观题为主,而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涉及修辞手法,也涉及句式,而且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考查。

主要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考查,把修辞手法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如写对联,写广告词,要求用指定的修辞拟写开场白、短信、标语等。

修辞手法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中及古诗词阅读中结合鉴赏来考查。

比喻、对偶、排比三种修辞手法更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重点。

考点一:

修辞辨识

做此类试题应学会学会辨别不同的修辞。

在各种修辞方法中,最容易出错的是比喻句的辨识。

比喻句常用“好像”“像”“是”等比喻词,而有的句子虽含有这些字眼,却不是比喻句。

①表示比较的。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列举。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④表示想象。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辨别方法很简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也不同质,而非比喻句是同类事物相比,两种事物本质相同。

考点二:

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

做此类试题应主要以下几点: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并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要明确答题方向。

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常见几种修辞的答题格式

(1)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2)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事物)(怎样)的情态(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4)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对偶: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6)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设问: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即时演练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D)

A.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

”(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排比)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B)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

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4.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C)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5.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

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

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

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

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

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6.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

(任选其一)

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

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①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倚一湾清溪,享一方净土;

浪漫一生,相守一世。

②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处繁华街市,居宁静之所;

隐闹市之间,享和美人生。

7.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花草文明爱护踩踏绕道彰显含笑

①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②爱护花草,彰显文明。

③行人文明,花草含笑。

8.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暮春“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景象。

(字数50

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能紧扣“枝叶繁茂,花儿凋零”描写生动,运用修辞

中考链接

1.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

——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

做到?

——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

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

4.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

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拟人、反问)

B.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D.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拟人、夸张)

5.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B.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D )

A.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C.一群白色的绵羊,团团睡天天上。

D.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流星。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对偶比喻拟人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

C.拟人排比比喻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