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96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

【方法点拨】B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

【方法点拨】将备选项与原文比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可以看出D项在说法上明显有问题,“科技黑箱”与“科技”在概念含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

“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

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

萧燧传》)

[注]①主文:

主持考试②镪:

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

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

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失职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

过错、缺点

【答案】【D】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

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

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答案】【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答: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燧谓:

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

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

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

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皆有之,(孟子)

(2)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

(唐散文《师说》)

(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

10.【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方法点拨】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马裤先生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

“你也是从北平上车?

”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

我只好反攻了:

“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

“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

”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

”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

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

”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

”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

荼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

”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

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

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

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

先—生—”

“好吧!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

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

”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

“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

”我后悔了,赶紧地说:

“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

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

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

!

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11.

(1)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

【答案】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E不给分

(2)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

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

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4)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

【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

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

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

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

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

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

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

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

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

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l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

“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

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12.

(1)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C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显然出入过大

【答案】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D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点拨】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