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82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选择题100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一定温度下,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少量未溶解的食盐,下列方法能使食盐继续溶解的是()。

A.加入少量研碎的食盐B.加入少量水并搅拌C.把它放在冰箱里

17.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两杯水的多少要一样

B.充分搅拌溶解了再倒入下一份食盐

C.当加入第4份小苏打的时候,发现不能溶解,记录加入小苏打的量是4份

18.下列方法在嘴里溶解水果糖最快的是()。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搅拌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19.下列杯中水果糖溶解得最快的是()。

20.比较搅拌对食盐溶解的影响,实验前提是()。

A.水一样多B.食盐一样多C.水和食盐都一样多

21.要使某种物质尽快溶解,方法()比较好。

22.下列变化中,不再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A.易拉罐压扁B.纸燃烧C.纸撕碎

23.下列变化中,还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A.木头燃烧B.面包发霉C.湿衣服晒干

2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5.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A.高于B.等于C.低于

26.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A.加热得更快B.防止蒸发皿底部变黑C.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27.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用火烤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地方

28.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如图所示,你认为()杯水会结冰。

A.甲B.乙C.甲和乙

29.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A.融化B.凝固C.冷却

30.小明将沙子不小心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以下做法中不能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A.过滤B.加水C.加热

31.冷水加热后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沸腾B.有热气散发C.冒出气泡

32.在风的模拟实验中,风是如何形成的()。

A.有人吹B.气压C.煽动

33.将圆筒里的水和油分别倒到长方体盒子里,它们都呈长方体,这说明().

A.水比油流动快B.水和油没有固定的形状C.水和油的形状相同

34.丁丁在电子秤上线称出一个充足气的皮球重量,然后把皮球里的气放掉一些,再称出重量,两次重量相比()。

A.没有变化B.第一次重C.第二次重

35.()有固定的形状。

A.固体B.液体C.气体

36.气体与固体、液体最大的不同之处()。

A.没有固定的形状B.没有重量C.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

37.将气球放入水中,松开手,发现气球口有气泡冒出,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气球中有空气B.空气是无味的C.空气比水轻D.空气会流动

38.空气是一种()。

A.单一的气体B.由两种气体组的C.混合气体

39.相同体积的热空气和冷空气相比,()。

A.热空气重B.冷空气重C.一样重

40.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种物质的内部微粒的分布状态是不同的。

下面的示意图中,()表现了这种物质在温度高时的微粒状态。

41.往盛满空气的玻璃瓶内在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

A.重量增加,体积减小B.重量增加,体积不变C.重量和体积都增加

42.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衣服干了。

那么水的形态发生了()的变化。

A.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液体

B.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

C.先由液体变为气体,再由气体变为液体

43.分类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A.云、雨、雾、露、霜都是水的液态

B.无色、无味、透明都是空气的特点

C.盐、味精、沙子都是可以溶解在水中

44.如图所示,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许多一定大小的石子放入瓶子中,结果水面升高了,这是因为()。

A.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

B.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

C.空气占据了石子的空间

45.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的

C.空气摸不到,水可以摸得到

46.下列实验仪器中,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酒精灯B.试管C.精度为0.01克的电子秤

47.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我们发现()。

A.注射器中的空气能够被压缩到0毫升

B.空气不能被压缩

C.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无法压缩到0毫升

48.氧气属于()。

A.固体B.气体C.液体

49.体积的单位是()。

A.千克B.公斤C.毫升

50.图中放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

点燃的孔明灯能放飞的原因是().

A.蜡烛块燃烧后变轻

B.灯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蜡烛块燃烧后灯的外壳变轻

51.篮球可以充进许多空气,那是因为()。

A.空气占据空间B.空气有重量C.空气可以被压缩

52.给饮料瓶灌水时,常常让瓶子倾斜着,给倾斜的饮料瓶灌水是因为().

A.手里拿着方便

B.防止灌入的水再流出去

C.瓶子中的空气容易流出去,水才容易灌进来

53.我们在做吹泡泡游戏时,吹出来的肥皂泡里面装的是().

A.气体B.肥皂C.水

54.我们制作的“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

A.袋子中的空气没有了

B.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比重变轻而上升

C.袋子变轻了

55.冷空气被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在原来的位置

56.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

A.空气是看不见的B.空气是抓不住的C.空气容易被压缩

57.冬天的晚上,小明把一个塞着橡皮塞的空瓶放在院子里,第二天早上橡皮塞却拔不下来了,原因是()。

A.瓶子里的空气漏掉了B.橡皮塞膨胀了C.瓶中的空气受冷收缩了

58.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B.空气可以用来发电C.水中的动植物不需要空气

59.可以用来表示空气体积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B.毫升C.克

60.下列不是水与空气的相同点的是()。

A.无色无味透明B.都占据一定的空间C.没有固定的体积

61.在风的模拟实验中,蚊香的作用是()。

A.驱蚊B.借助烟雾观察空气流动C.散发香味

62.用一根吸管在一个水盆的底部吹气,会发现气泡冒上来,这说明了()。

A.空气比水轻B.空气有弹力C.空气能被压缩

63.观察冰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

A.用手摸B.用鼻子闻C.用嘴巴尝

64.空气的流动方向是()。

A.从南到北B.四面八方C.从高到低

65.空气是()。

A.无色的B.白色的C.透明的

66.下列()物体是可以流动的。

A.空气、白云、冰雹B.番茄汁、汽油、玻璃C.番茄汁、纯净水、海水

67.下列选项中,()能让我们感知空气的存在。

A.看一看B.扇一扇C.闻一闻

68.下列物质是液体的是()。

A.果汁B.手机C.空气

69.老师在教室后面喷洒了花露水,教室里最先能闻到气味的是()。

A.前排同学B.中间位置的同学C.后排同学

70.如图所示,把袋子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用手摸袋子可以感受到空气()。

A.很软B.容易泄漏C.很热

71.下列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

A.放在水里的铁块B.飘动的旗C.转动的风车

72.一般天气预报播报各地天气的时候,会播报()

A.省份名称B.城市名称C.街道名称

73.下列()不是描述天气的?

A.今天的体育课上不了了B.今天有云,早上冷C.阴天,还有风

74.天气预报中一般不会播报()。

A.地震B.最高和最低温度C.晴天或阴天

75.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时候气温最高。

A.上午八点B.下午两点C.傍晚六点

76.我们测量气温要选()的地方。

A.阳光直射处B.阴凉通风处C.随处都可以

77.一天上午,小明就已经测得降水量有13mm。

这天的降水等级()。

A.是小雨B.是中雨C.至少是中雨

78.()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B.测量水管C.雨量器

79.图中的哪一个容器适合做测量雨量的容器?

()。

D.

80.风有时对人类有益,有时有害。

下列的各种风中,破坏范围最广的是()。

A.微风B.飓风C.龙卷风D.山谷风

81.当红旗朝东飘扬时,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

82.炊烟飘移的方向与风向标箭头的方向()

A.一致B.相反C.无关联

83.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A.风向标B.风速仪C.风量仪

84.当红旗的飘向西面时,这时的风向是()。

85.红旗朝西飘动,这时的风向标指向()。

A.东B.西C.南D.北

86.广播、电视里每天在播报的空气质量指数,一般分成()。

A.三级B.五级C.七级

87.有些生物也能“预报”天气。

下列现象预示即将要下雨了的是()。

A.蚂蚁觅食B.蜻蜓低飞C.春蚕吐丝

88.受台风“山竹”影响,在9月18日,杭州的降水量达到200毫米,这一天杭州的降水量属于()。

A.大雨B.暴雨C.大暴雨D.特大暴雨

89.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

A.10-25毫米B.25-50毫米C.50-100毫米

90.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风。

A.5级B.6级C.7级

91.小明看到烟囱里的烟飘向西北方,这时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

9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晚上8点左右B.凌晨C.日出前后

9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是由东南向东北吹来的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C.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94.纤细的羽状云是(),它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A.积云B.层云C.卷云

95.天气符号"

"

表示的天气是()

A.晴B.阴C.多云

96.某天兰兰发现小区里的彩旗正微微向南面展开,这时的风向是()。

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

97.观测风向可以用()。

A.雨量器B.风向标C.温度计

98.-31℃读作()。

A.负三十一度B.零下摄氏三十一度C.零下三十一摄氏度

99.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和我们挂在室内的温度计上测量的气温()

A.应该是一样的

B.室内温度一般比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高

C.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通常与室内温度是不同的

100.风向标能用于指示风向。

下图中,现在的风向是()。

A.东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备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B

6.B

7.A

8.A

9.C

10.A

11.B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18.C

19.B

20.C

21.C

22.B

23.C

24.C

25.C

26.C

27.C

28.B

29.B

30.B

31.B

32.B

33.B

34.B

35.A

36.C

37.B

38.C

39.B

40.C

41.B

42.B

43.B

44.B

45.C

46.C

47.C

48.B

49.C

50.B

51.C

52.C

53.A

54.B

55.A

56.C

57.C

58.C

59.B

60.C

61.B

62.A

63.C

64.B

65.A

66.C

67.B

68.A

69.C

70.A

71.A

72.B

73.A

74.A

75.B

76.B

77.C

78.C

79.D

80.B

81.B

82.B

83.A

84.A

85.A

86.B

87.B

88.C

89.B

90.B

91.B

92.C

93.A

94.C

95.B

96.D

97.B

98.C

99.C

100.B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填空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1.水的形态是_________,水蒸气是_________。

2.水蒸气和水的区别:

水蒸气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而水不是。

3.洗完的抹布挂在窗台上晒干了,这就是水的_________现象。

4.杯子里的水放几天变少了,这是水变成了_________。

5.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6.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要与红柱液面_________。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

7.水温下降到_________时,水开始结冰。

8.在冰里加盐可以得到_________的温度。

9.水结冰后,重量不变,_________变大。

10.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_________,水结冰的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在_________。

11.冰是_________,水是_________,水蒸气是_________。

12.水蒸气、冰和水三者,水得到热量会变成_________,而水蒸气失去热量会变成_________。

13.冰的温度升高到_________时开始融化。

14.自然界中固体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5.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_________的溶解能力强,_________的溶解能力弱。

16.100毫升水中大约能够溶解_________克食盐。

17.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8.做“50毫升水中能够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第一份食盐_________之后,才能放入第二份,依次放入,直到_________为止。

1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的。

20.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21.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时,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试验,这种实验只能改变_________个条件。

22.将一颗糖放入嘴巴,可以用唾液加热,用舌头_________,用牙齿_________,从而快速地把它吃掉。

23.铁粉和木屑混在一起,可以用_________将他们分离。

24.芝麻和黄豆混在一起,可以用_________将他们分离。

25.做蒸发食盐的实验时,取少量的盐水放入蒸发皿中,然后用_________加热,出现食盐颗粒后,用_________将酒精灯盖灭。

《空气》单元填空题

1.倒扣进水中的杯子,杯底得纸巾不会湿,是因为空气能_______________。

2.倒扣进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巾没有湿,是因为________阻隔了水和纸巾的接触,_______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3.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石头占据了原本_______的空间,水上升占据了原本______的空间。

4.空气可以占据空间,而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_________。

5.堵住注射器的管口。

往里压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气数量_____,间距________。

6.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往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气数量_______,间距______。

7.注射器中装半管空气,往里压活塞,说明空气可以________,松手发现活塞会弹回去,说明__________的空气有弹性。

26.虽然空气很轻,但是空气______________。

8.研究“空气有质量吗”,用到的工具是___________,在它的两端分别放入有气不瘪的皮球和若干豆子,先要调节使它_________。

然后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发现_________的一端会往下沉,说明空气_________________。

9.当小天平平衡时,两端的重物质量______________。

10.原本平衡的小天平,往一端的皮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后,另一端会________,所以要放入红豆来调节,直到两端_________,此时放入的红豆质量和20筒空气____________。

11.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石头和空气比较,都会占据空间,但是石头占据的空间___________,空气占据的空间_________。

(横线上填会改变或者不会改变)

13.水和空气比较,都能__________,都会____________。

14.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同重,空气的体积_____,大头针的体积______。

(填“大”或“小”)

15.热气球其实是利用__________会往上升的特点升空的。

16.我们把热空气往上,冷空气往下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

17.做“热气球”,点燃蜡烛后,塑料袋里的空气会______,塑料袋会_________,松手后塑料袋就会__________。

18.做“热气球”,塑料袋升空一段时间后会___________,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__________。

19.空气流动会形成__________。

20.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盒中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这是为了不让__________从这里逃走。

21.做“风的模拟实验”时,蜡烛加热后,盒子里面原本的冷空气会________,空气之间的距离会_______,盒子里就装不下了,就会从圆洞出来,形成了______。

22.热的空气容易往_________,冷的空气则会流过来补充。

自然界里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________。

《天气》单元填空题

1.杭州暑假时的天气和寒假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

(填“一样“”或“不一样”)

2.___________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我们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我们自己的______________。

4.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

5.想要准确的知道温度,我们可以借助工具_____________,温度的单位用符号______表示,读作_____________。

6.红液温度计下端的红色泡称作____________,里面会上升下降的“红线”称为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红线”最上端____________。

7.—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_____。

9.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放在_________________。

10.测量气温时要等液柱________________才可以读数。

11.一般情况下,一天之中,上午的气温会越来越_______,最高温出现在_________左右。

12.气象工作者将气温计放在__________内测量气温。

13.天气预报今天的气温是10~21℃,这代表当天的最高温是___________,最低温是__________。

14.降水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来测量。

15.自制雨量器时需要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

16.自制雨量器的“0”刻度要与容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

17.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

冰雹、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如果当天24小时降水量是15.5毫米,则当天下的是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其实就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20.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__的方向。

国旗向西展开,则此时刮的是____________。

21.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知道风向。

22.风向通常用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是_________风。

23.小风旗展开飘动时的风速是______级。

蒲福风力等级一般把风速分成_________个等级。

24.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__________。

若风向标指向北,则此时吹的是___________。

25.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6.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

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