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38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

6.关于水库异重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流域发生频率高于黄河流域B.到达大坝的异重流有利于水库清淤

C.有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D.三角洲泥沙来自于水库环流

7.下列情形不能形成异重流的是

A.大风吹拂湖面B.河流入海C.冷暖气团相遇D.寒暖流交汇

乍得湖是内陆淡水湖,位于撒哈拉大沙漠与热带稀树草原之间,地处乍得盆地的中央以及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

乍得湖的西南部盐度最低。

在短短的40多年间,湖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如图示意雨季时的乍得湖及注入乍得湖的主要河流。

8.图中乍得湖没有河流流出,却是淡水湖,其原因可能是()

A.乍得盆地内存在低地,湖水转变为地下径流渗出

B.乍得湖地处沙漠与热带草原之间,干湿季节明显

C.流域面积广阔,注入乍得湖的河流数量多

D.乍得湖生物生长旺盛,湖水循环周期短

9.与其他区域相比,乍得湖西南部湖水盐度最低,是由于西南部()

A.河流流速快且径流丰富B.湖面蒸发微弱,失去水分少

C.注入的河流多且水量大D.湖泊岛屿阻隔,湖水流出少

10.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变化使乍得湖水循环发生改变,导致湖泊萎缩,其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与降水环节B.降水与地表径流环节

C.下渗与水汽输送环节D.蒸腾与地下径流环节

【最新】12月9日上午中国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从湛江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结合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海域①~④中,舰艇吃水最浅的海域是()

A.①B.②C.③D.④

12.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回归线附近,蒸发旺盛

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③海域封闭,与周围大洋海水交换少

④陆地径流较多,大量淡水汇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近年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13.“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提高地下水位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农田单产

14.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

A.耕地类型B.作物类型

C.黄河水文条件D.地下水质条件

15.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A.1—2月B.5—6月

C.7—8月D.10—11月

【最新】6月,葡萄牙中南部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森林大火,伤亡惨重,统计发现,近20年来,该国中南部几乎每年都有火灾发生。

下图为葡萄牙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葡萄牙中南部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B.受高压控制,高温干燥

C.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D.光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17.葡萄牙西侧洋流为(  )

A.向北流的暖流B.向北流的寒流

C.向南流的暖流D.向南流的寒流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

读图回答问题。

18.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大气环流D.降水

19.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

20.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21.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

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

22.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

【最新】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

23.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B.海拔C.热量D.土壤

24.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D.d为山地草原带

25.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体现了()

A.非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27.自然带中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的是()

A.HB.PC.FD.E

2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比西岸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洋流B.洋流、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形D.大气环流、洋流

长白山的苔原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与高纬度的苔原带相区别,长白山苔原带被命名为山地苔原带。

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

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甲自然带是()

A.高山草甸带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30.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是因为()

A.第四纪冰川的北进B.长白山地形不断抬升

C.第四纪冰川的南迁D.自然地理环境的长期演化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支流,古称黔江。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现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

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1)指出乌江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

(3)针对乌江流域的现实情况,请您为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南部,上游冰川广布。

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

下面左图为黑河流域图,右图为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

(1)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归纳20世纪60年代~【最新】黑河流域不同海拔区域冰川面积的变化规律。

并分析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与面积的变化对河西走廊绿洲带来的影响。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是由矿物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水分、空气组成。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

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独特,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岛屿土层变薄的趋势,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C

2.B

【分析】

1.

.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四个国家中,荷兰的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最少,<

1000m3,为“水短缺”国家,同时人均用水量最大,导致其水资源问题最突出。

故选C。

2.

荷兰位于莱茵河三角洲,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但由于低地面积广阔,易遭受海水入侵,导致水质恶化,难以利用,因此人均年可利用水量少。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需要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3.A

4.C

5.B

3.结合图示纬度,卡普阿斯河流域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

全年高温多雨,湖沼水、地下水不是主要水源,B、C错。

发源于巴都布罗克山脉的西部山岭,山脉海拔低,无冰川融水补给,D错。

所以选A。

4.卡普阿斯河流域内地形以平原、沼泽为主,水流速度慢,全年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洪涝,C对。

发展养殖、旅游,不是水库的主要功能,A、D错。

全年多雨,不需要蓄水灌溉,B错。

所以选C。

5.导致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热带雨林区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生存,B对。

山脉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小,A错。

河流落差较小是水能较少的原因,不是开发程度低的原因,C错。

没有冻土发育,D错。

所以选B。

6.B

7.A

该题考查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6.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少量较高,异重流较明显,A错误;

异重流到达大坝,会引起水库环流,加快水库清淤,B正确;

异重流的存在会造成漂浮物汇集,不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C错误;

三角洲泥沙由进库前的河道泥沙淤积带来,与异重流无关,D错误。

7.河流入海,河水密度与海上密度的差异会形成异重流;

冷暖气团相遇,冷气流和暖气流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

寒暖流交汇,冷暖海上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

而大风吹拂湖面,没有密度差异,不会形成异重流,A是正确选项。

8.A

9.C

10.B

8.

由题可知,图中乍得湖没有河流流出,却是淡水湖,可以推测出乍得盆地内存在低地,湖水转变为地下径流渗出,将盐分带出湖泊,A正确;

乍得湖地处沙漠与热带草原之间,干湿季节明显,但没有湖水水平外泄,还是会成为咸水湖,B错误;

流域面积广阔,注入乍得湖的河流数量多,没有湖水水平外泄,还是会成为咸水湖,C错误;

乍得湖生物生长旺盛对湖水循环周期的影响小,D错误;

故选A。

9.

河流注入的是淡水,湖泊的哪一区域接纳的河流越多,径流量越大,则其盐度就越低。

乍得湖西南入河流多,水量大,对湖中矿物质稀释作用强,故西南部湖水盐度最低,C正确;

河流流速与湖水盐度关系不大,A错误;

湖面蒸发各区域相差不大,B错误;

湖泊岛屿不能阻隔湖水流出,D错误;

10.

由题可知,旱灾发生是因为降水的减少,属于自然因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环节;

乱砍滥伐、大规模引河水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等使汇入湖泊的河流水减少,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

对蒸发、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的影响小。

本题以雨季时的乍得湖及注入乍得湖的主要河流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1.D

12.A

11.

①位于南海海域,沿岸有大量地表径流汇入,盐度较低,②③位于赤道地区,降水量大,盐度相对较低,④表示红海、亚丁湾海域,该海区降水少,径流汇入少,蒸发量大,盐度高,故舰艇吃水深度浅。

故选D。

12.

红海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海域封闭,与周围大洋海水交换少,盐度高,①②③对。

陆地径流多,盐度低,④错。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

气温高,蒸发大;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

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气温低,蒸发量小;

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

N比60°

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为红海。

13.C

14.D

15.D

13.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C对;

“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误;

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错误;

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错误。

14.读图,结合材料,不同地区的地下水矿化度不同,如果矿化度高,含盐量大,则不适宜进行农业灌溉,与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及黄河水文条件关系不大,故选D。

15.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故选D。

16.B

17.D

16.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葡萄牙中南部位于30-40度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气候炎热干燥,因此易发生森林火灾,B正确。

17.结合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该地地理位置可知,流经葡萄牙西侧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其流向是自北向南,D正确。

18.B

19.C

试题分析:

18.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导致沿岸气候干燥降水少,沙漠沿海岸线延伸,故B项正确;

图示区地形主要是高原,但沙漠主要是沿海岸线延伸,并不以地形的分布为界,所以地形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

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沙漠并没有分布在整个气压带影响区,只分布在沿海,可见C、D项错误。

19.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只有一个寒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故A项错误;

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河流少,径流量小,不会有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故B项错误;

沿岸的寒流受离岸风影响形成,是上升流,带来底层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C项正确;

东南信风来自陆地,不会带来饵料,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

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例如: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

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20.D

21.C

22.A

试题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20.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随海拔上升,木本植物丰富度波动减少,AB错。

随海拔上升,草本植物丰富度在2900米时最低,然后又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C错,D正确。

21.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都在降低,可推测出影响因素是气温降低导致的热量不足,C正确。

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A、B、D错。

22.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被的丰富度较低,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则说明是木本植被的减少使草本植被获得了更多的光照,A正确。

该海拔高度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不会使草本植被丰富度提高,B错。

该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故海拔3100米以上高度降水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C错。

海拔31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但是土壤的水分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D错。

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应充分利用图中信息。

23.A

24.C

25.B

23.

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

受海拔影响,会形成垂直分异规律,与图示不符合,B错误。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为热量,C错误。

土壤不是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24.

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

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

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

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

25.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

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

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

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

影响雪线的因素。

(1)温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越高;

温度越低,雪线越低。

(2)降水因素:

降水越大,雪线越低;

降水越小,雪线越高。

(3)地貌因素:

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26.B

27.C

28.D

26.

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图示自然带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A错误。

图示自然带分异是以热量(纬度的高低变化)为基础的。

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正确,C、D错误。

27.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别位于大陆东西两岸,二者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图中F为温带季风气候,符合题意,C正确。

H为寒带苔原带,A错误。

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

E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错误。

28.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异的因素。

自然带P在大陆西岸延伸到北极圈以内,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的影响;

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沿岸有千岛寒流流经,使得其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综上可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洋流,D正确。

29.D

30.C

29.

读图可知,甲自然带为长白山基带,该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应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对。

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较高,A错。

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B错。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C错。

30.

第四纪冰期来临时,气温降低,冰川南迁,导致苔原带南迁;

后来气温上升,冰川向高纬度地区后退,而长白山地区保留了苔原带,形成了山地苔原带。

因此,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

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31.

(1)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

(2)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

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

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3)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

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

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

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域生态建设。

本题以乌江流域开发利用现状及背景条件为材料,考查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

(1)乌江流域的开发,流域内工农业生产活动增加,排放污水增多,污染河流,导致河流水质恶化。

水库截流蓄水,河流径流量减少,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流域内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洞游,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鱼类繁殖。

(2)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的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

修建水库,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存水作用减弱。

库区渗漏也导致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3)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应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

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