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51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金流量表编制入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

  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应当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加以反映。

  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

比如收到的租金,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并且金额不大,可以将其归到“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但是如果业务发生频繁,或者租金数额很大的话,就要单列一个项目来反映。

入门篇2

  哪些业务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

  先来看一笔简单的业务吧,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提现金3000元。

会计处理我们都会做:

  借:

现金3000

  贷:

银行存款3000

  我们看到,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来说,增减各3000元,余额没有变,也就是说并没有影响净增减额。

并且流入和流出的3000元,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不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因此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再来看我们是怎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12000

累计折旧12000

  现在看到了什么?

我们做了上面这个会计处理以后,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换句话说,货币资金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增减变动。

由此我们看到了第二个游戏规则:

  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2008年11月11日,收到A客户通过银行汇入的所欠货款5850元,我们会这样做:

银行存款5850

应收帐款5850

  这笔业务影响的是什么?

对了,我们看到货币资金增加了5850元,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了5850元,这就是我们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

所以我们得到了第三个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会引起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这些内容。

  来总结一下: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

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入门篇3

  也来说说“四柱清算法”

  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

  相信这个公式我们都很熟悉,其中有余额,也有发生额。

让我们来把这个公式略做变形:

  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期初数(公式一)

  公式一很重要,它是把发生额的增减变化通过余额的增减变化来体现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资产负债表上面的数字都是余额,但我们要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都是发生额。

运用公式一,我们可以根据余额的增减来得到发生额的增减。

  再来看另外一个变形:

  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减少数

  或者:

本期减少数=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公式二)

  相比较而言,公式二可能更加实用,它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数字联系起来了。

等号左边是现金流量表的数字,通过等号右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加加减减得到。

  当然还有更多不同的变形,大家可以自己去写一下,揣摩一下。

会计的学问就是这样,说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说难吧,也不是很难。

其中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没什么难可言。

入门篇4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假如企业本期销售收入为23万元(假定为含税收入):

其中付款提货3万元,赊销20万元;

同时收到前期的赊销款11万元,那么你知道一共收到多少现金吗?

没错,3+11=14万元。

  但事实上我们的报表上是没有这样的数字提供给你的。

假设期初的应收帐款为15万元,那么期末数=15+20-11=24万元。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收入是23万元,应收帐款期初数为15万元,期末数为24万元,怎么才能知道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呢?

  应该这样来算:

23-(24-15)=14万元

  下面来推导一下上面这个过程。

  

(1)把所有的现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现金、银行存款等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把所有的赊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应收帐款

  (3)把

(1)和

(2)合并成一个分录:

  应收帐款-------------------------------------------(借方累计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4)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

应收帐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5)再把(3)和(4)合并成一个分录:

现金、银行存款等

应收帐款-------------------------------------------(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6)参照前面的(公式一)可以得到下面的调整分录: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把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来把上面的数字代进去看看得到的结果: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4

  应收帐款9(=24-15)

  贷:

主营业务收入19.66(假定按17%计算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4(23*0.17/1.17)

  怎么样,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没有?

明白了的话,我们再来考虑一下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

比如,存在材料销售的情况、存在应收票据或预收帐款的情况等。

道理和上面一样,把所有的业务汇总成一个类似如下的调整分录就行了:

 借: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贷:

  其他业务收入-----------------------------------(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预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可以自己来推导一下这个调整分录是如何出来的,以便加深印象。

我们可以注意到,所用的这些数据都来自于报表上或明细帐上面。

补充:

入门篇5

  “收到的税费返还”

  本项目我们一般能碰到的,也就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免抵退额扣除免抵额,就是税务机关应该退给企业的增值税。

这部分税还没退给企业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放在“应收补贴款”这个项目里的。

  比如本期的免抵退额是15万元,免抵额是10万元,那么应退税额就是5万元。

如果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为1万元,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额4万元,那么期末应收补贴款余额为2万元。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收到的税费返还”就是应收补贴款的贷方发生额4万元。

直接就在现金流量表上填4万元行不行?

当然行了。

但是如果你每个项目都这样割裂开来填写数字的话,很有可能最后编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会出现钩稽关系上的不平衡,而且也很可能连错误在哪里你都不知道。

  我们所采用的调整办法,是一种综合的调整,通过验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数字调整的是否正确,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退一步来讲,哪怕你调错了现金流量的项目,也不会导致现金流量表的不平,即使不平,你也能很快找到问题在哪里。

  

(1)本期申报应退税款:

应收补贴款-------------------------------------(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2)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

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补贴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3)把

(1)和(3)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应收补贴款-----------------------------(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4)由(公式一)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调整分录:

收到的税费返还----------------------------(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数字填进去验算一下:

收到的税费返还4(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1(=2-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

  这样的话,调整后的应收补贴款的期末余额=期初1+调整额1=2,与报表上的数字相等,从而确保应收补贴款项目全部调整完毕。

  什么?

那位美女说你们企业都是内销产品,没有出口退税?

那么,恭喜你啦!

入门篇6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一般采用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来填列,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有“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有“营业外收入”等。

  通常,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入量增加了;

反之,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出量增加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写调整分录: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差>

0,填这里;

差<

0,不要填]

  其他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差>

  “营业外收入”有时候可能有少量的罚没收入,并且通常直接以现金的方式收取,所以有:

营业外收入------------------------(累计发生额)

  这两个分录可以分开来做,也可以合并起来一起做,对最终的报表数没有影响。

入门篇7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如果本期购进存货20万元,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万元,其中9万元用现金直接支付,14万元是赊购,另外本期支付前期的赊购款10万元,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总共支付的现金=9+10=19万元。

  但是,在报表上只能找到如下的数据:

存货期初8万元、期末10万元,应付帐款期初12万元、期末1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8万元。

怎么得到那个19万元呢?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8+3+(10-8)-(16-12)=19万元

  没看明白?

不要紧,我们来推导一下调整的过程:

  

(1)本期购进的全部存货

存货--------------------------------(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应付帐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等

  

(2)本期销售的全部存货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存货-----------------------------(贷方累计发生额)

  (3)本期支付前期的赊销款

应付帐款--------------------------(借方累计发生额)

  (4)把

(1)、

(2)和(3)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分录

  存货--------------------------------(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应付帐款-----------------------(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5)利用前面的(公式一)替换得到调整分录如下

  存货--------------------------------(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应付帐款-----------------------(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倒挤出来的数)

  呵呵,也不是很复杂是吧。

我们用前面的数字来验证一下:

主营业务成本18

  存货2(=10-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应付帐款4(=16-12)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9

  原来如此,这下有点明白了?

好的,我们继续设想一下,企业采购存货,不仅通过应付帐款,还有应付票据,还有预付帐款呢,另外不光销售产品,可能还出售少量的原材料什么的。

没关系啊,搞清楚了一个,另外的也就容易弄懂了,无非是多了几个调整项目而已:

  其他业务支出--------------------(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存货--------------------------------(期末数-期初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帐款-----------------------(期末数-期初数)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倒挤出来的数)

  那位MM在说什么?

存货中不仅有材料成本,还有工资到哪里去了?

真是个漂亮又聪明的MM,会计掌握的有点水平咯。

没错,生产企业从购进原材料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到产成品出售之前,所有发生的料、工、费都归集到存货项目中,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料、工、费→(增加)→【存货】→(减少)→销售产品

  我们看到,存货在增加的时候,有购进的原材料,也有发生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存货项目涉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现金流量项目。

但是如果考虑太多了,容易晕过去。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可以分步来进行调整,先假设存货增加支付的现金都是属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以后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中再给调整回来就是了。

入门篇8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相信这一项对于做会计工作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等。

  

(1)计提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生产成本------------------(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应付工资---------------------(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

  

(2)当支付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应付工资------------------(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借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3)现在我们同样把上面两个分录合并

应付工资---------------------(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4)再利用我们的(公式一)得到如下

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