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71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老师课件整理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D.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D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C)

A.革命性特征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D.党派性特征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09年考研)(C)

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利益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尊重实践

3.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BCD)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C.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D.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章:

1.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文章是(B)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五四运动》D.《〈共产党人〉发刊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问题,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A)

A.同盟军问题B.领导权问题

C.革命策略问题D.革命方式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是(A)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

C.保护民族工商业D.消灭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B.议会制

C.委员会制D.君主制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B)

A.广泛发动人民群众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

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概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2.1939年到1940年,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有(BCD)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

共产党人>

发刊词》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A.农民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包括的具体内容有(BCD)

A.革命方式和给革命手段B.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

C.革命领导权和革命纲领D.革命性质和革命前途

5、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2009)( 

 

ABC)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三节:

一、单选题

1.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

A.城市B.农村C.大城市D.沿海城市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A)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3.毛泽东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点的文章是(B)

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井冈山的斗争》

4.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C)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问题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

D.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

5、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B)

A.注重党的组织建设B.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C.注重党的作风建设D.注重党的制度建设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指的是(CD)

A.农民

B.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著作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有(BCD)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4.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2008考研)(ACD)

A. 

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 

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 

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 

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5、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分析

B.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而不能走相反的道路的论述

D.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第四章: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

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

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

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

7、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C)

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

A、国家资本主义B、和平赎买

C、合作化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

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D)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0、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A)

A、社会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D、非社会主义性质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标志是(D)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这时的企业性质(C)

A、仍然属于私营企业B、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 

C、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D、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国营性质

13.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2008)(D)

赎买B. 

统购统销

公私合营D. 

合作化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阶级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是(ABCD)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有力的国际因素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ACD)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CD)

A、消灭资本家和富农分子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CD)

A、自愿互利B、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表现为(CD)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软弱性和妥协性

C、剥削工人取得利润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6、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B、限制C、教育D、改造

7、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ABCD)

A、剥削阶级B、被消灭对象

C、团结对象D、改造对象

8.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9、历史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成功的,因为(ABCD)

A、我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B、我国在这一变革中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增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

D、我国在这一变革中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B)

A、精髓 

B、核心内容 

C、思想基础 

D、根本点

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D)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发展生产力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共同富裕

4、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左”和右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达到共同富裕

6、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诸多问题,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A、靠改革开放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党的领导D、靠人民群众的奋

7.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C)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B、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纠正了(BC)

A.以往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忽视生产关系变革的倾向

B.以往忽视发展生产力,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倾向

C.以往脱离生产力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倾向

D.以往脱离生产关系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倾向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ABCD)

A.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遇到的普遍问题

B.这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歧和困惑都是围绕”全搞清楚”,“均在摸索之中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

A.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5.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AB)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章:

1.第一次明确提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是(A)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C.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

D.中共十三大报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

A.社会性质B.主要矛盾

C.根本任务D.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C)。

A.建立高度民主、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D)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A.团结B.小康C.全面小康D.和谐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ABCD)。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D.有效防止判断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上的“左”右倾错误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C)

A.社会性质B.社会发展水平C.社会发展程度D.社会阶段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D)。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BCD)

A.奋斗目标B.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C.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D.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BC)

A.根本任务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D.主要矛盾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A)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C)。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D.敌我矛盾理论

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C)。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

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2008年)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是前提。

A.改革B.发展C.稳定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C)

A.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B.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C.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D.是对抗性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贡献表现在(ABCD)

A.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B.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C.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D.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BC)

A.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刊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文化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BC)。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