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876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第三单元 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含答案Word下载.docx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6.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

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

7.下图是某校高三历史课堂上李老师关于英国代议制问题探究的板书内容,如果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变化实质的话,结论应为()

1830年1860年1890年

A.工人是推动民主进步的主要力量B.代议制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工人运动坚持了改良主义的特色D.工人的阶级意识日趋薄弱

8.下表是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时期议会实施改革的一些情况,这表明自由党和保守党()

党派

举措

1871

自由党

颁布新的工会法,取消限制工会活动的禁令,禁止工人罢工时设置纠察队

1872

颁布下院选举的秘密投票法

1874

保守党

修改主仆法,确认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平等”地位;

禁止雇佣十岁以下儿童做工

1884

第三次议会改革,将1867年规定的城市享有选举权的条件扩展到农村居民

A.已经不存在党派之间的任何区别B.在内政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

C.以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为己任D.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被迫做出让步

9.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关心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

既想建立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权力;

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

由此可知制定1787年宪法主要是为了()

A.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B.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

C.规范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D.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的制衡

10.“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作者意在强调美国的民主政体()

A.提供了各国民主政治的蓝本B.具有内在的制度缺陷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符合美国的基本国情

11.“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

……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

”这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

C.主权在民原则D.共和主义原则

12.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下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

(1)

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以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

(2)

所有问题的议决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

(3)

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

A.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

C.保证会议预期完成制宪任务D.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

13.1787年美国宪法在第一条第8款列举了允许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在其他条款中则规定了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

这说明该宪法()

A.条款内容存在着矛盾B.旨在维护人民的权利

C.有碍政府权力的行使D.具有权力制约的精神

14.1937年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

“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D.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15.下面的美国漫画《无妄之灾》从本质上说明,美国民众()

A.基层政治参与意识淡薄B.对现有政党制度不满

C.私权法律保护观念强烈D.担忧社会的治安状况

16.某学者曾高度评价美国创造的民主模式,认为其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构建起来的有效而有限的政府,为民主的回归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

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民主模式()

A.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基本权力B.转移了国家元首的行政实际权力

C.推动了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热情D.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

17.这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这一评价折射出()

A.英国立宪制确立的艰难B.德意志封建残余的浓厚

C.一票共和面临尴尬处境D.共和国的政体无法确立

18.1791年法国颁布了大革命后的第一部宪法,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期间法国一共颁布了13部宪法。

法国这一时期频繁制定和颁布宪法主要反映了()A.大革命思想已被普遍接受B.法国社会君主派势力强大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猛D.资产阶级代议制深入人心

19.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1793年宪法规定,执行议会(相当于最高行政机构)成员的组成由立法议会决定,并受后者监督。

后来,雅各宾派执政期间的国民公会不仅拥有立法权,还通过一个救国委员会来直接行使行政权。

这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改革()

A.体现了议行合一的特点B.彰显现代议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C.促使民主共和制的形成D.突出了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分离

20.下表展示了18、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对国家领导人的限制,这些规定()

国别

法律文件

具体内容

英国

1701

《王位继承法》

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

法国

1875

宪法修正案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A.结束了本国君主制政体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1.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便建成通车。

从40年代起,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超过了法国和英国。

德国还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业。

这一特点主要基于德国()

A.国内政治局势的需要B.军国主义传统的延续

C.原有工业基础的雄厚D.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

22.英国史学家杰弗·

埃利说道:

“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用另外的方式,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也是能够获得与确保。

当然,这必须以这个国家事实上与合法的资产阶级利益的相应实现相一致为条件。

”这最有可能是指()

A.美国总统共和制B.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D.德国的二元君主制

23.1871年宪法规定,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缔结为一个永久的联邦”,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联邦主席。

由于巴伐利亚等邦的反对,普鲁士国王仅享有“德意志皇帝”而非“德国皇帝”的尊称。

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法案,但其他中小邦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约普鲁士。

这些规定反映德意志帝国是()

A.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国家B.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C.不彻底的民主改革的产物D.三权分立原则的典型国家

24.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

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D.对外扩张的企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英国君主宪制的确立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

材料一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终止法律的效力;

不得擅自征税;

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不得剥夺议员的立法权等。

材料二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

“……国王会同两院组成议会,同掌立法权,每项议案须经两院和国王认同方可生效。

在讨论重大决策时,国王的旨意常常起到拍板定音的作用。

”1701年,英国财政大臣戈多尔芬被女王罢免。

女王在命令他离职的信中写道:

“由于你对我的种种不敬,……使我难以将你继续留用。

材料三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限制王权的常设机构。

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

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继承;

议会可以设立新君;

非经议会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一切法律和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从而确立了司法的独立。

1707年《任职法案》规定:

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处领取薪俸,失去议员的资格。

之后王权衰落加快。

材料四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她统治时期树立的很多准则,如:

在党争中持中立态度、签署议会通过的法案及内阁的文件、任用议会中获多数的政党组阁等,成为以后各代国王遵循的准则。

温斯顿·

丘吉尔曾对她这样评价道:

“她树立了君主制的典范。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渐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政治体制演变的特点。

结合英国的历史发展状况,探讨如何认识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央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奠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基础。

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宪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对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宪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

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两人言论的背景,并概括其观点。

(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两人的观点做出简要的评价。

(8分)

 

一、选择题

1.C【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其侧重强调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专制君主之间的妥协,C项正确。

题意与光荣革命有关,但并未体现曲折性,A项错误,排除;

结合“政权仍然属于大土地所有者”可知资产阶级尚未取得政治主动权,B项错误,排除;

光荣革命的完成总体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清除……障碍”,D项错误,排除。

2.B【解析】结合题意可知英国在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B项正确。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仍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排除A项;

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项;

光荣革命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排除D项。

3.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历史上不同时期议会的发展及其作用,B项正确。

根据材料“都铎王朝时期议会成为专制君主的统治机构”可知,议会曾是英国专制君主统治的象征,A项错误,排除;

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英国议会政治、美国的分权制衡、法国的代议制民主共同推动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D项错误。

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势力的妥协,保留了国王,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A项正确。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并未走向反动,B项错误,排除。

材料中革命派和保守派实际上都属于资产阶级,C项错误,排除。

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D项错误,排除。

5.A【解析】根据材料中政府的议案被议会修正数和年平均数呈下降趋势,体现出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逐步占据上风,这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议会上院或者下院,B项错误,排除;

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修正案的数字与统治集团内部政策是否一致不能等同,D项错误,排除。

6.D【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沃波尔首相因失去议会支持而辞职,这体现了首相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特点;

后来,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结果并未辞职,而是解散议会下院,这体现了首相对议会的制约,这种相互制约,正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D项正确。

A、C两项是《权利法案》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错在“最终完善”,表述失当,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排除。

7.B【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逐渐扩大的同时,工人阶级也在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力,这说明英国民主政治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代议制民主制度日益完善,B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此时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主要推动者是工业资产阶级,A项错误,排除;

依据材料时间应在1867、1884年议会改革后,改良主义思想盛行,并非此前改良主义思想盛行,不能得出英国工人运动坚持改良主义特色,C项错误,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代议制民主制的完善使得阶级斗争的方式趋向缓和,而非英国工人阶级意识日趋薄弱,D项错误,排除。

8.C【解析】结合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在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期间,二者都采取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措施,这体现了他们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初衷,C项正确。

此时自由党和保守党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但还存在一些区别,A项错误,排除;

在内政方面主要致力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二者无原则区别,B项错误,排除;

两党的措施中都有关于工人的内容,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是被迫做出的让步,D项错误,排除。

9.C【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制定的初衷在于解决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联邦政府软弱无力、各州各自为政的问题,C项正确。

A、B只与题意中部分信息对应,不全面,排除;

1787年宪法不仅调整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的制衡,而且也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各州之间的平衡问题,D项错误,排除。

10.D【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联邦制的确立是根植于美国的民族土壤之上的政治制度,因此托克维尔才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到他人手里一无用处,D项正确。

合“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知1787年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适用于其它国家,A项错误,排除;

B、C两项与题中史料无关联,排除。

11.A【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白题中所谓的“多数”指的是美国总统中的大多数人,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总统在中央政府中拥有大权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将各州和中央权力进行集中管理的联邦制原则,A项正确。

B、C两项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题中史料是在联邦体制下探讨总统权力的掌控情况,而不是美国是否是共和制的问题,因此共和主义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

12.A【解析】“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是保证与会者能够自由协商,“以州为单位来投票”并且“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可以为各州达成协议提供一个妥协的程序,故这三条纪律和程序制订的目的应该是为制宪会议营造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A项正确。

13.D【解析】宪法限定联邦政府的权限,体现了对联邦政府权力的制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D项正确。

宪法中允许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和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的具体内容不同,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妨碍联邦政府正当权力的行使,排除A、C两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关于人民权利的条款,排除B项。

14.D【解析】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干预经济、借助行政权影响司法权,D项正确。

根据“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可知并非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是强调司法权的改变,A项错误,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司法权的改变,而非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B项错误,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权力并不高于司法权力,C项错误,排除。

15.B【解析】材料中“大选”调查员所遭遇的“无妄之灾”,表现出美国民众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漠视,这从本质上表明美国民众对换汤不换药的政党制度不满,B项正确。

当时美国民众并不是不愿参与政治活动,而是对现有美国政党制度感到失望,A项错误,排除;

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并没有涉及美国民众的“私权法律保护观念”,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排除;

漫画中的文字信息,表明美国民众对现有政党制度的不满,并没有涉及美国的社会治安状况,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排除。

16.D【解析】“构建起来的有效而有限的政府”主要指的是美国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D项正确。

17.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和君主立宪派激烈斗争的结果,其中有关共和的唯一内容也是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C项正确。

A、B两国的宪法性文件与题意不对应,排除;

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D项错误,排除。

18.B【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法国近百年间颁布13部宪法的原因在于君主立宪派与共和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最后1875年仅以一票优势确立了共和制,这从另一方面表明立宪派力量的强大,B项正确。

A、D两项与题意无关联,排除;

C项与法国的社会现实相反,排除。

19.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国家机构出现了相互独立的立法、行政部门,这符合现代议会的独立性,即议会政府相互独立的特征;

而这些部门由国民公会掌握,则符合现代议会的主权性,即议会享有最广泛权力的特征,B项正确。

“议行合一”指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A项错误,排除;

1793年时,法国已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项错误,排除;

执行议会受到立法议会的监督,并不是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分离,D项表述错误,排除。

20.C【解析】根据材料“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

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

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说明英国和法国的制度设计均结合本国国情,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封建专制主义威胁民主制度,C项正确。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君主专制政体结束,但君主制仍然存在,A项错误,排除;

这些法律文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主,保障全体国民自由、民主,B项错误,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信息,排除D项。

21.A【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意志正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因此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各地的交流和国家政治上的统一,A项正确。

军国主义的特点主要是穷兵黩武而不是修筑道路等,B项错误,排除;

德意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C项与史实相反,排除;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完成了统一,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