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95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9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v在世界经济这门学科中,应该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生产要素的世界分布、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进行研究;

(2)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的各种经济制度、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3)对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渠道、形式和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进行研究;

(4)对推动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进行研究。

v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v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阐述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世界经济领域的特殊矛盾和特有规律,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国外经验和教训;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国际经济和世界经济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资料。

v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v第一节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v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v国际分工

v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v性质:

›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

v作用:

›使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日益国际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

›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

v分类

v世界市场

v含义

v基本特征

v基本运行机制

v内容

v结构

v含义

v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v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v基本特征

v统一性:

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

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

“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v竞争性

v扩展性

v基本运行机制

v国际价格机制

v关税率机制

v资本收益率机制

v汇率机制

v资源配置机制

v传导机制

v内容

v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v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v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v结构

v国际商品市场

›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v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

v外汇市场

›它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买卖活动。

v第二节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v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形成是跟工业社会与近代机器大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是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结果。

v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它和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出的增长密切相关。

v世界经济的形成

v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最终形成期。

v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

v由西欧封建社会的危机以及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东西方贸易的恶化引发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v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v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业化生产。

v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v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v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v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v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出许多独立工业部门。

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

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料已非本国生产的原料所能满足,它的产品也非本国的市场所能容纳。

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之中。

v世界市场的形成

v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

v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v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

(1)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各种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2)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

(3)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

(4)19世纪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手段;

(5)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被纳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日益增多。

v最终形成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

v科技革命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

使交通运输和通讯业获得巨大发展

形成了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

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v第三节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

二、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和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

三、国际金融动荡不定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

四、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

v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

v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的商品市场运行,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国际贸易增长极慢甚至出现停滞,大大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关税战、贸易战不断升级。

v1913—1938年,国际贸易量增加了12.1%,年平均增长率为0.5%;

同期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提高了86.6%,年平均增长率为2.5%。

尽管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较战前大为降低,但却为国际贸易增长幅度的5倍。

v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和

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

v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国际化总的特点是:

(1)资本跨国流动的速度放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主要经济大国资本输出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3)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期,并加紧了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步伐。

v国际金融动荡不定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

v20世纪初,以英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陷于崩溃。

v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各国先后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全线崩溃,宣告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最终瓦解。

v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使国际金融领域逐渐分裂为若干个相互对抗的货币集团。

v货币集团林立与相互对抗愈演愈烈,货币战、汇率战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v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

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v第四节战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v从17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

v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v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v一、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v荷兰在16世纪时尚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尼德兰北部发生了独立革命。

到70年代,北方诸省先后宣布独立,并在1581年成立了联省共和国,诞生了荷兰。

1609年西班牙被迫承认其独立。

v在17世纪中叶,荷兰的海外势力已大大超过了先于它一个世纪进行海外扩张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殖民强国。

殖民掠夺为荷兰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促进了荷兰的经济发展。

v在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也都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当时它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信贷中心。

荷兰在早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很快让位于继起的工业资本强大的英国。

v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这300年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在国内:

›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大力发展了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v在国外:

›先后战胜荷兰等竞争者,取得了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大力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开辟了国外市场,掠取了巨额财富,积累了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充足的货币资本。

v尽管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已超过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在工业生产总值和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被美国和德国所超过,但其在世界金融、贸易、海运以及传统出口工业品生产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仍是世界金融中心。

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即18世纪到19世纪。

v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

世界经济中心

v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v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在19世纪上半期涌进了产业革命的洪流,并在70年代以后,在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出现了技术革命和革新的浪潮。

v这次技术革命,使美国和德国经济得到了跳跃性的发展,使落后的日本和俄国在19世纪90年代后也迅速发展起来,使奥地利和意大利进入了二流强国的行列,也使发展最早的英国和法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在世界上出现了群雄崛起的局面。

v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已开始从英国向美国和德国转移。

v正是由于群雄崛起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1914~1918年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美国得了百年难逢的进行经济扩张的机遇。

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度地向美国转移。

v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时间里,美国经济继续有所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仍占居绝对优势。

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受到苏联的挑战。

v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发展,又导致了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第二次大战初期仍执行中立政策,从而使经济又一次地获得了大发展。

战后苏联经济实力遭到了削弱,使美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也得到了加强。

v总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v第二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成因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v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

v经济全球化:

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v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v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v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v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v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v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v作为经济范畴,它是世界经济存在的一种状态,是由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加速运动、各经济体紧密融合的实体;

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v从现在的认识来看,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融合不断加深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

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v现在,世界经济正从经济国际化阶段过渡到经济全球化阶段,即从国际化的世界经济发展为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v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过程考察,国际化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工业社会规模经济国际扩张的结果,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网络经济兴起的产物。

v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v“地球村”就是对全球化最形象的概括和写照。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地缘扩展空间接近完成,贸易和投资范围已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

经济运行的“地域空间”正在为“流动空间”所取代,经济活动的地域正在为全球网络所覆盖。

v各种利益主体,包括公司、国家、区域板块的经济交往和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时空压缩的世界经济中交叉渗透,短兵相接。

由于各国经济关联度的提高和互动性的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立体性、整体性和全球性。

v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

扩张的全球化

v这一过程,不仅使国家的经济边界弱化,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经济主权不同程度地削弱、让渡和延伸。

由于市场和生产已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民族国家的经济行为日益成为因变量,国内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包括大公司、公共权利机构必须考虑其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制约因素。

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正在让位给全球参与者共同构建的世界经济。

v多种不对称的结构

v

(1)地位不对称。

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

v

(2)决策权不对称。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v(3)后果不对称。

v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v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约翰·

邓宁(JohnH.dunning)所说:

“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

›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v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v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扩展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v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v地球成了时空大为缩小的“村庄”,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v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v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制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

v“两个平行市场”终于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整体,世界经济成为囊括全球的客观实体,各国经济已被经济全球化的密网编织在一起。

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v西方国家

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v在贸易自由化方面,1986~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导致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并使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管理、监督和实施这一体制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

v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

v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

v新自由主义思潮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以及由此而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v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v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

战后以来,跨国公司一直处于持续地扩张之中,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

v据2001年9月18日发布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的跨国公司已增到6.3万家,其海外子公司达80万家,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底,跨国公司7万家,至少有69万家海外分支机构,其中一半位于发展中国家。

v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舞台,以越过贸易障碍、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利润为目的,利用和重组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组织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把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直接联结起来,把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变成其公司的内部分工。

这样,跨国公司便成为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v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v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v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v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v四、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v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v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v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

v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在全球贸易量增大的同时,当代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充分表明了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表明了在各国再生产过程中外国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v贸易自由化

v战后,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世界各有关国家先后进行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内容越来越广泛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并催生了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的建立,又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以确立。

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以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覆盖世界大多数国家、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高度统一的全球贸易大市场已经形成。

v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

v全球网络化

v在传统贸易方式的基础上,电子数据交换(EDI)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账(ETF)等也逐渐开始推广。

贸易合同的标准化也使国际贸易标准进一步趋同,大大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

贸易信息的网络化,使经贸人员在几分钟内就能找到世界各地进出口商品的种类、规格、价格等各种资料,并在短时间内利用经济模型分析出经贸的最新动态。

v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

全球化

v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v2.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v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v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v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了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降低了资金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本的效率,为资本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投资和筹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带动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使发展中国家筹集发展资金变得更为容易,也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

v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v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v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难以把握货币发行量和决定利率。

正如1994年8月4日的《泰晤士报》发表的文章所说:

“谁来决定利率?

是美国财政大臣还是英格兰银行行长?

都不是。

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利率最终反映全球储蓄和投资供求之间的平衡状况。

v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v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大。

v战后,发达国家的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极快,规模巨大。

v在90年代的10年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进一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直接投资的主体也开始多元化。

v投资活动的全球扩展,国际投资的规范安排也开始提上日程,保护投资和促进投资的双边投资条约大幅度增加。

v扩大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国加强经济联系、发展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使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扩展到全球。

v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v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v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v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v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v移民中的大部分是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

v尽管在发达国家经常存在着大量失业工人,但其体力劳动的岗位,特别是粗活、重活和脏活等劳动岗位,日益主要由移民来承担。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对外国劳工的需求不断增加。

v对发达国家来说,大量外籍劳工的流入,既解决了体力劳动者的不足,也降低了劳动力支出。

对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