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53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0.5L/min的流量采样;

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

15、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以0.4L/min的流量采气4-24L。

16、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每次称空白滤膜或尘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

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与原始重量之差在±

5mg(中流量为0.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铅(pb)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二、判断题

1、《环境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不包括1998年以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2、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3、监测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

4、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

5、环境空气采样时,干燥器中的硅胶有1/2变色就应该更换。

6、环境空气监测中,采集有机成分的滤膜不宜进行称重。

7、空气样品的24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

8、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尝试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

9、用注射器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在采集当天完成分析。

10、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的建设情况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

11、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是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率越高。

12、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填充柱的吸附效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温度升高,最大采样体积减少。

13、进行24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使监测结果偏低。

14、采集二氧化氮样品中,当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此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68。

15、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16、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要用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采集。

17、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对空气中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

1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

19、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和三类区之间缓冲带宽度不小于500m,其他类别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300m。

20、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泉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21、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集的固定场所。

一般面积不应小于5m2。

22、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2m。

23、环境空气采样器的临界限流孔的流量应定期校准,每月1次,其误差应小于5%。

2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定》(HJ/T194-2005)中规定的24h连续采样,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季平均值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植物生长季平均值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的算数均值。

三、选择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5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囟。

3、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口周围(270度)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180度)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4、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大于30)um的尘粒。

5、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

6、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

7、在无动力采样中,一般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的采样时间为(7-30天)。

8、在环境空气污染物无动力采样中,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5天)。

9、在进行二氧化硫24小时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23-29℃)。

10、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4.7±

0.7)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1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

12、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

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

13、PM10采样器是将大于10u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不是说它将10um的颗粒物能全部采集下来,它保证10um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在(50%)以上即可。

14、用采气管以置换法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如果使用二联球打气,应使通过采气管的被测气体量至少为管体积的(6-10)倍。

15、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效率为(90%)以上的吸收管。

16、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5%)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

17、环境空气样品采集中,用于大流量采样器的滤膜,在线速度为60cm/s时,一张干净滤膜的采样效率应达到(97%)以上。

18、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4)cm/s,而且气流必须稳定。

19、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集氮氧化物,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4-5)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20、用内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2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5-6)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21、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2、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0.3)m/s。

23、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应大于(12)ug.

2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

2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

2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要求,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4)km2。

27、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温度应维持在(25±

5℃)。

28、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器的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5)min。

29、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5)%。

30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吸收瓶,其阻力应每月测定一次,当测定值与上次测定结果之差大于(0.3)KPa时,应做吸收效率测试,吸收效率应大于95%,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四、问答题

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

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

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

指在某一时段或1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深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

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领先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min,抽气瓶水面无明显降低。

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

应如何处理?

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第二节污染源采样

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的标准皮托管或其他经过校正的非标准型皮托(如s型皮托管),配U形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

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1m3,取3次采样的算术均值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3、采集烟尘的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和刚玉滤筒两种。

4、烟尘测试中的预测流速法,适用于工况比较稳定的污染源。

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的原理是:

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6、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0的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标准型皮托管。

7、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

0.1m2,且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并符合断面布设的技术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8、蒸汽锅炉负荷是指锅炉的蒸发量,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吨的蒸汽,单位为t/h。

9、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

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

10、用S形皮托管和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的压力时,可将S形皮托管一路出口嘀喷射乳胶管与U形压力计一端相连,并将S形皮托管插入烟道近中心站,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的压力为静压。

11、通常在风机后的压入式管道中进行烟尘采样,管道中的静压和动压都为正,全压为正。

12、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主要受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等因素影响。

13、在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锅炉给水量、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系数。

14、测定烟气含湿量的方法有干湿球法、重量法和冷凝法。

15、当被测烟道为高温或有毒气体,且测点处又为正压时,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16、烟气温度的测定中,常用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

17、二氧化硫产污系数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

煤收到基硫分含量和燃煤中硫的转化率。

18、用吸收瓶正式采集烟气样品前,要让排气通过旁路吸收瓶,采样5min,将管路内的空气置换干净。

19、使用真空瓶或注射器进行烟气采样,应详细记录现场大气压、环境温度以及工况运行条件。

1、产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产生污染活动的单位强度(如重量、体积和距离等)所产生的原始污染物量。

(√)

2、《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5468-1991)中规定,对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3、S型皮托管的测孔很小,当烟道内颗粒物深度大时易被堵塞。

所以它适用于测量较清洁的排气装置。

(×

4、用U形压力计可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全压和静压。

5、在固定污染源管道中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三种压力的作用,即全压、静压和动压。

6、在采集固定污染源的气体样品时,烟尘采样嘴的形态和尺寸不受限制。

7、烟尘采样时如果采样速度小于采样点的烟气速度,所测定的样品深度会高于实际浓度。

8、在固定污染源采样中,当管道内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时,静压为正,反之,静压为负。

9、工业锅炉是我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它包括压力≤2.45MPa,容量≤65t/h的工业用蒸汽锅炉、采暖热水锅炉、民用生活锅炉、自备/热电联产锅炉、特种用途锅炉和余热锅炉。

10、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所以,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采样,也不需要等速采样。

11、由烟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装有吸湿剂的吸湿管,吸湿管的增重即为已知排气中含有的水分含量。

由此可以确定烟气中的水分含量。

12、用S形皮托管测定烟道内压力时,面向气流的开口测得的压力为全压,而背向气流开口处测得的压力大于静压。

13、烟疲乏内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是气体流动的压力。

由于动压仅作用于气体流动的方向,动压恒为正值。

14、烟道中全压和静压有正负值之分。

15、烟气测试中,所采集的有害气体不同,对采样管加热的温度要求也不同。

16、采集烟气时,采样期间应保持流量恒定,波动范围应不大于±

15%。

17、在烟气采样时,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采样管来采集烟气中的氰化氢和硫化氢气体。

18、烟气测试中,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而定,每个样品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5min。

19、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因为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根据测得的动压计处气体的流速。

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在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21、根据《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燃烧时理论空气需要与实际空气要量之比值。

2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的排放标准,同时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1、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增加)。

2、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

3、烟尘采样管上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45°

,入口边缘厚度应不大于0.2mm,入口直径偏差应不大于±

0.1mm,其最小直径应不小于(5)mm。

4、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必须用等速采样方法。

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

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10)%以上。

5、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GB13223-2003)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在机组运行负荷的(75)%以上时进行。

6、对于单位发电量来说,同样灰分或硫分的煤,发热量(高)的,燃煤量少,产生的污染物也就少。

7、《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规定,实测的火爆发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必须进行折算,燃煤锅炉按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值a为(1.4)进行折算。

8、烟气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漏气检查。

对不适于较高减压或增压的监测仪器,方法是先堵住进气口,再打开抽气泵抽气,当

(2)min内流量指示降至0时,可视为不漏气。

9、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火电厂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全厂建设规模计算,所采用高度以(240)m为极限。

由于地形和当地大气扩散条件需要,烟筒的实际建造高度超过该高度时,仍按该高度计算。

10、在一定湿度时,气溶胶或雾状样品粒径远大于分子,所以气溶胶或雾状颗粒物在烟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1、采集烟气中氟化物时,(不能)用硬质玻璃或者石英材质的采样管采样。

12、《燃煤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规范物料衡算》(试行)(HJ/T69-2001)适用于额定蒸发量≤65t/h的固定蒸汽锅炉和额定热供率≤(116)MW的固定式热水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污染管理。

1、简述固定污染源移动采样的含义。

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2、简述在锅炉烟尘测试时,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应达到的要求。

鼓风、引风系统完整、工作正常、风向的调节应灵活、可调。

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耐磨涂料不脱落。

3、什么是动压平衡等速采样?

利用装置在采样管上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指示的采样点气体动压相平衡来实际等速采样。

4、简述烟尘采样中的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之间的不同点。

移运采样:

是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

各点采样时间相等,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定点采样:

是分别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变化状况。

间隔采样:

是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其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5、过剩空气数a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

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

为什么?

当过剩空气系统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行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

6、已知烟道截面积(F)和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Vs),试写出工况下湿排气流量(Qs)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Qs=Vs×

3600(m3/h)

7、简述燃煤工业锅炉中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

每耗用一吨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8、简述干湿球法测定烟气含湿量的原理。

使烟气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干、湿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烟气的压力,计算出烟气的水分含量。

9、计算除尘器效率的公式分别有:

(1)η(%)=(Cj-Cc)/Cj×

100%

(2)η(%)=[(Cj-Qj)-(Cc×

Qc)]/(Cj×

Qj)×

(3)η=η1+η2-η1×

η2

试问以上三个计算公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无漏风时;

(2)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有漏风时;

(3)式用在两级除尘器串联时。

(二)无组织排放采样

1、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连续1h采样,或者实行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2、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规定,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应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气象因素。

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

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个级别。

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进行的监测,不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2、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

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4、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按照配套标准分析方法中适用于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方法执行(√)

5、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6、工业窑炉、炼焦炉和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应统一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