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66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解析西北狼联盟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失水量的增多,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大,故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

B、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故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光能,B正确;

C、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合成mRNA时,需要RNA聚合酶并消耗能量,C正确;

D、虽然有光照条件下,但因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可知根尖细胞内合成ATP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3.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象,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

B.图甲细胞的变异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

C.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

D.等位基因的分开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A

题图分析:

图甲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并且B/b、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图乙中,根据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可以确定,e时期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而mRNA的合成发生在间期的G1期和G2期,因此a、b、c、d分别对应G1期、S期、G2期、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详解】由分析可知,

A、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由于二倍体昆虫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甲细胞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因而发生在图乙中的b时期,即DNA分子复制时,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其中的G2期),C错误;

D、由于图中的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故等位基因的分开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4.2019年12月8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H2CO3缓冲物质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D

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水盐平衡的调节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A正确;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第一阶段,随之第一阶段的产物如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由于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能量,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同时释放的热能增多,所以体温略有升高,B错误;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进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错误。

5.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提出:

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并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C.卡尔文等用蓝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答案】B

19世纪末,欧文顿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结论是:

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的结构提出:

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欧文顿提出:

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控制,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B正确;

C、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错误;

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D错误。

故选B。

6.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

A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

某家族的AD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Ⅲ-7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

对下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

B.若Ⅱ-5为纯合子,Ⅲ-7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

C.若Ⅲ-7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

D.用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题意分析,患病的I-1号和I-2号结婚生出了表现正常的Ⅱ-3号个体,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知该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且为常染色体,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分析可知,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Ⅱ-3号的基因型为tt,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Tt,则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A正确;

B、若Ⅱ-5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Ⅲ-7的基因型为Tt,即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B正确;

C、Ⅱ-6号的基因型为tt,Ⅱ-5的基因型是1/3TT或2/3Tt,则Ⅲ-7的基因型为1/3tt、2/3Tt,若Ⅲ-7已怀孕(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

1/2×

1/2=1/6,C正确;

D、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Ⅱ-6号的基因型为tt,可见Ⅲ-7可能携带AD致病基因,则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

7.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我们获知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

人们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一种糖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调控该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

研究还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产生HIF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366米,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该基地训练一段时间,从氧稳态调控角度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前去训练的原因是:

该训练基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肿瘤的生长需要生成大量的血管以供应营养,肿瘤快速生长使内部缺氧,诱导HIF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

请据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馈

(2).增多(3).核糖核苷酸、氨基酸(4).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5).研制药物降低癌细胞内HIF的含量

分析】

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当氧气缺乏时,在缺氧诱导因子(HIF) 

的调控下,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

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详解】

(1)据图分析,当红细胞数量增多时,血液中氧分压升高会抑制肾脏中氧感受器产生产生兴奋,进而抑制了EPO的分泌量,显然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氧气,则细胞产生的HIF增多,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即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生成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的原料依次为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3)根据题意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海拔较高的训练基地训练,可能是因为该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根据题意分析,诱导HIF的合成会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则可以研制药物降低癌细胞内HIF的含量,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点睛】认真阅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弄清楚缺氧条件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缺氧诱导因子(HIF) 

与生成新的红细胞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

m-2·

s一1,补光时间为上午7:

00—10:

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450nm补光组在9:

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680nm补光组在10:

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正确

(2).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3).上升(4).因为光合色素增加,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5).增加(6).提高CO2浓度(开棚通风等提高CO2浓度的措施都可以)

据图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

考查图表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实验为补光实验,上午7:

00−10:

00自然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利用的光为自然光和所补的光。

(1)据图分析可知,给植株补充580m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降低,所以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2)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所以光饱和点会上升。

(3)450nm补光组在9:

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光反应减弱,[H]和ATP 

的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来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680nm补光组在10:

00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O2吸收速率最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

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

(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

(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

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

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

【答案】

(1).K+外流

(2).Na+内流(3).特异性受体(4).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5).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

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低。

(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

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

(3)题意显示,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

据此设计实验如下:

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

实验结果为:

B组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如图乙,而A组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为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

【点睛】熟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正确解读题中的相关信息并能利用信息合理分析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是小鼠细胞的Igf-2基因控制合成的单链多肽分子,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Igf-2基因突变为Igf-2m后失去原有功能,可能产生矮小型小鼠。

(1)Igf-2基因和Igf-2m基因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资料显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它们遗传时,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

据此推断基因型为Igf-2Igf-2、Igf-2Igf-2m、Igf-2mIgf-2m的小鼠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正常型、矮小型或不能确定”作答)。

(3)为了探究该基因印迹的规律,科学家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用“父/母”作答)方,而来自另一亲本方的基因能表达。

由此规律推测:

将上述甲组杂交实验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正常型(3).不能确定(4).矮小型(5).母(6).正常型:

矮小型=1:

1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Igf-2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该基因突变后产生了Igf-2m基因,应该为其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了改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

普遍性;

随机性;

不定向性;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

基因突变的意义:

能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Igf-2m基因是Igf-2基因突变后产生的,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已知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则Igf-2Igf-2为正常型;

Igf-2Igf-2m不能确定表现型,可能是正常型,也可能是矮小型;

Igf-2mIgf-2m表现为矮小型。

(3)根据遗传图解分析,两组实验为正反交实验,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相同,但是表现型不同,都表现为与父本表现型相同,因此可以说明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母本;

若将两组实验子一代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gf-2Igf-2:

Igf-2Igf-2m:

Igf-2mIgf-2m=1:

2:

1,由于Igf-2Igf-2m中一般表现为正常型、一般表现为矮小型,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型:

1。

1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市售

一种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能更好地清除衣物上的血渍和奶渍,其原理是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和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_____,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加酶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为缩短酶催化反应的时间,你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由图可知,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都为0,但当恢复到最适温度时,只有0℃下的酶能恢复催化活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若要将酶固定化,一般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其原因是_____;

与使用游离酶相比,使用固定化酶

优点是__________。

【答案】

(1).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2).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3).蛋白质块存在时间的长短(4).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使用量或将蛋自块切成小块)(5).0℃时,酶结构未被破坏,当恢复到最适温度时酶能恢复催化活力;

75℃时,酶结构被破坏,当恢复到最适温度时酶不能恢复催化活力(6).不适宜(7).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物中漏出(8).酶不易失活,可以重复利用;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等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永久性的失活。

1.固定化酶表现的优点为:

可以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酶的稳定性高;

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开,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酶的利用率高;

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能更好地清除衣物上的血渍和奶渍,原因是血渍和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在碱性蛋白酶的催化下能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加酶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2)根据题意可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可通过直接测定蛋白质块存在时间的长短(蛋白块消失的快慢)来表示,若要缩短酶催化反应的时间,则应设法提高酶促反应速率,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等,但题目中显示反应已经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则可行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使用量)。

(3)由图可知,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都为0,但当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