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67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0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含MATLAB程序文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要求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与发送信号频谱共轭匹配。

由于最佳基带系统的总特性是

确定的,故最佳基带系统的设计归结为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特性的选择。

设信道特性理想,则有

H(f)=GT(f)⋅GR(f)

GR(f)=G*T(f)(延时为0)

有GT(f)=GR(f)=H(f)1/2

可选择滤波器长度使其具有线性相位。

如果基带系统为升余弦特性,则发送和接收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特性。

4.由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时域冲激响应

升余弦滤波器(或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的最大带宽为1/Ts,故其时域抽样速率至少

为2/Ts,取F0=1/T0=4/Ts,其中T0为时域抽样间隔,归一化为1。

抽样后,系统的频率特性是以F0为周期的,折叠频率为F02=2Ts。

故在一个周期

内以间隔Δf=F0/N抽样,N为抽样个数。

频率抽样为H(kΔf),

k=0,±

1,…,±

(N−1)/2。

相应的离散系统的冲激响应为

将上述信号移位,可得具有线性相位的因果系统的冲激响应。

5.基带传输系统(离散域分析)

输入符号序列————

比特周期,二进制码元周期

发送滤波器

发送滤波器输出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抽样点数值

6.编程思想

编程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或子函数形式,合理设计各子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系统

模块或子函数可参考如下:

信源模块

发送滤波器模块(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

加性白噪声信道模块

接收滤波器模块(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

判决模块

采用匹配滤波器的基带系统模块

不采用匹配滤波器的基带系统模块

画眼图模块

画星座图模块

 

三、实验内容

1、如发送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F0为s4/T,滚降系数分别取为0.1、0.5、1,

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此发送滤波器构成最佳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和整个基带系统

的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按题目要求编写程序如下:

(1)子程序如下:

余弦滚降子函数定义:

functiony=upcos(f,alpha,Ts)

if(abs(f)<

=(1-alpha)/(2*Ts))

y=Ts;

elseif(abs(f)>

=(1+alpha)/(2*Ts))

y=0;

else

y=Ts/2*(1+cos(pi*Ts/alpha*(abs(f)-(1-alpha)/(2*Ts))));

end

idft子函数定义:

functionxn=idft(Xk,N)

k=0:

(N-1);

n=0:

wn=exp(-j*2*pi/N);

nk=n'

*k;

wnnk=wn.^(-nk);

xn=(Xk*wnnk)/N;

(2)主函数如下:

Ts=4;

T0=1;

N=31;

a=1;

f=(-2/Ts):

(4/Ts)/(N-1):

(2/Ts);

foralpha=[0.1,0.5,1]

fori=1:

N

H(i)=upcos(f(i),alpha,Ts);

end

H_k(a,:

)=H;

upcosHk(i)=upcos(f(i),alpha,Ts);

(N+1)/2

temp(i)=H_k(a,i);

(N-1)/2

H_k(a,i)=H_k(a,i+(N+1)/2);

H_k(a,i+(N-1)/2)=temp(i);

subplot(3,1,a);

stem(H_k(a,:

),'

.'

);

title('

频域波形'

a=a+1;

end;

figure

fora=1:

3

h_n(a,:

)=idft(H_k(a,:

),N);

(N+1)/2%时域搬移非因果=>

因果

temp(i)=h_n(a,i);

h_n(a,i)=h_n(a,i+(N+1)/2);

h_n(a,i+(N-1)/2)=temp(i);

stem(real(h_n(a,:

)),'

时域波形'

[H_w1,w]=freqz((h_n(a,:

)),1);

stem(w,abs(H_w1),'

升余弦滤波器'

H_w(a,:

)=H_w1'

;

figure;

sqrH_k(a,:

)=sqrt(abs(H_k(a,:

)));

%升余弦平方根特性

sqrh_n(a,:

)=idft(sqrH_k(a,:

(N+1)/2%时域搬移

temp(i)=sqrh_n(a,i);

sqrh_n(a,i)=sqrh_n(a,i+(N+1)/2);

sqrh_n(a,i+(N-1)/2)=temp(i);

sumsqrh(a,:

)=conv((sqrh_n(a,:

)),(sqrh_n(a,:

)))

end

subplot(3,2,2*a-1);

stem(real(sqrh_n(a,:

subplot(3,2,2*a);

stem(real(sumsqrh(a,:

[sumH_w1,w]=freqz((sumsqrh(a,:

sumH_w(a,:

)=sumH_w1'

stem(w,abs(sumH_w1),'

匹配滤波器频率特性'

实验所出波形如下:

图一为余弦滚降滤波器在不同α值时的系统频域特性,其中从上到下α值依次为0.1,0.5,0.999(0.999而非1的原因在最后一部分经验与收获中解释)

图二为相应升余弦特性经过idft后的时域波形,可见α值越大,时域主瓣宽度越窄,旁瓣衰减越剧烈,相应的,在时域抽样判决时,在定时不够精确时,大α值就能减小码间串扰。

但在本实验中,由于抽样点精确定在最佳抽样点处,所以α值对误码率影响不大。

图三为调用freqz由时域波形得到的频域波形,由此图可计算频域主瓣宽度和旁瓣衰减。

图四为右侧两图为升余弦平方根特性的时域波形,由于匹配滤波器接收与发送滤波器皆为升余弦平方根特性,串接后总特性为两时域波形卷积,总特性时域波形如右图。

信号经过发送滤波器后的波形即为以上信号时移叠加。

图五为匹配滤波器总特性的时域波形使用freqz函数后导出的频域特性。

将图三与图五进行比较,以第一行为例:

非匹配:

匹配:

可见匹配滤波器在旁瓣抑制方面明显强于非匹配滤波器。

2、根据基带系统模型,编写程序,设计无码间干扰的二进制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要求要

传输的二进制比特个数、比特速率Rb(可用与Ts的关系表示)、信噪比SNR、滚降系数α

是可变的。

1)生成一个0、1等概率分布的二进制信源序列(伪随机序列)。

可用MATLAB中的

rand函数生成一组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如产生的随机数在(0,0.5)区间内,

则为0;

如果在(0.5,1)区间内,则为1。

2)基带系统传输特性设计。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系统设计成最佳的无码间干

扰的系统,即采用匹配滤波器,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对称的系统,发送滤波器和接收

滤波器都是升余弦平方根特性;

另一种是不采用匹配滤波器方式,升余弦滚降基带特性完

全由发送滤波器实现,接收滤波器为直通。

3)产生一定方差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作为噪声序列,叠加到发送滤波器的输出信

号上引入噪声。

注意噪声功率(方差)与信噪比的关系。

信道高斯噪声的方差为σ2,单

边功率谱密度2

N0=2σ,如计算出的平均比特能量为Eb,则信噪比为

SNR=10⋅log10(Eb/N0)。

4)根据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设定判决电平,在位同步理想情况下,抽样判决后

得到接收到的数字信息序列波形。

所编程序如下:

产生双极性信号子序列:

function[source,Eb]=subserial(N)

source=zeros(1,N);

Eb=0;

fori=1:

N;

temp=rand;

if(temp<

0.5)

source(i)=-1;

else

source(i)=1;

Eb=Eb+source(i)*source(i);

Eb=Eb/N;

i=1:

stem(i,source,'

信源序列'

序列拓展子函数:

function[out]=sigexpand(d,M)

%求输入序列扩展为间隔为M-1个0的序列

N=length(d);

out=zeros(M,N);

out(1,:

)=d;

%d赋值给第一行

out=reshape(out,1,M*N);

余弦滚降函数定义子函数:

functiony=upcos(f,alpha,Ts)

idft子函数:

functionxn=idft(Xk,N)

stem(n,real(xn),'

*'

高斯白噪声产生子函数:

function[gsrv1,gsrv2]=gnguass(m,sgma)

ifnargin==0

m=0;

sgma=1;

elseifnargin==1

sgma=m;

u=rand;

z=sgma*sqrt(2*log10(1/(1-u)));

gsrv1=m+z*cos(2*pi*u);

gsrv2=m+z*sin(2*pi*u);

判决模块子函数:

function[resul]=panjue(subresul,Ts,N)

%抽样判决

%N为源序列有效符号数

Ts:

(N-1)*Ts+1;

if(real(subresul(i))>

=0)

resul(i)=1;

elseresul(i)=-1;

统计错误子函数:

function[num,prop]=erro(sourc,resul,Ts,N);

%统计码元中错误数num与误码率prop

num=0;

(N-1)*Ts+1

if(sourc(i)==resul(i))

num=num;

num=num+1;

prop=num/N;

画眼图子函数:

function[]=yantu(b,Ts)

N=length(b);

forn=1:

ceil(N/Ts-1)

Ts+1

c(i)=b((n-1)*Ts+i);

i=1:

Ts+1;

tt=1:

0.1:

yy=spline(i,c,tt);

plot(tt,yy);

holdon;

(2)主函数程序:

%input('

码元速率='

alpha=0.1;

滚降系数='

M=100;

源序列长度='

SNR=10;

信噪比='

%滤波器阶数

[subsourc,Eb]=subserial(M);

sourc=sigexpand(subsourc,Ts);

%序列扩展

N0=Eb/(10^(SNR/10));

sigma=sqrt(N0/2);

%计算sigma

temp(i)=upcosHk(i);

upcosHk(i)=upcosHk(i+(N+1)/2);

upcosHk(i+(N-1)/2)=temp(i);

subplot(2,2,1);

stem(upcosHk,'

subplot(2,2,2);

h_n=idft(upcosHk,N);

temp(i)=h_n(i);

h_n(i)=h_n(i+(N+1)/2);

h_n(i+(N-1)/2)=temp(i);

sqrcosHk=sqrt(abs(upcosHk));

subplot(2,2,3);

stem(sqrcosHk,'

subplot(2,2,4);

sqrh_n=idft(sqrcosHk,N);

temp(i)=sqrh_n(i);

sqrh_n(i)=sqrh_n(i+(N+1)/2);

sqrh_n(i+(N-1)/2)=temp(i);

filter11=h_n;

filter12=[1,zeros(1,N-1)];

filter21=sqrh_n;

filter22=sqrh_n;

subresult11=conv(sourc,filter11);

subplot(3,2,1);

stem(real(subresult11),'

axis([0100-0.51.5]);

经过发送滤波器'

subresult12=conv(sourc,filter21);

subplot(3,2,2);

stem(real(subresult12),'

%经过发送滤波器

length(subresult11)

[noise(i),]=gnguass(0,sigma);

%生成噪声序列

subresult21=subresult11+noise;

subplot(3,2,3);

stem(real(subresult21),'

叠加噪声后波形'

subresult22=subresult12+noise;

subplot(3,2,4);

stem(real(subresult22),'

axis([0100-0.51.5])%叠加噪声

subresult31=conv(subresult21,filter12);

subplot(3,2,5);

stem(real(subresult31),'

经过接收滤波器'

subresult32=conv(subresult22,filter22);

subplot(3,2,6);

stem(real(subresult32),'

%输出序列

length(subresult32)-15

subresult31s(i)=subresult31(i+15);

length(subresult31)-30

subresult32s(i)=subresult32(i+30);

subresult41=panjue(subresult31s,Ts,M);

subresult42=panjue(subresult32s,Ts,M);

[error1,prop1]=erro(sourc,subresult41,Ts,M);

[error2,prop2]=erro(sourc,subresult42,Ts,M);

a=length(sourc);

subplot(3,1,1);

stem(sourc,'

axis([0a-11]);

源序列'

subplot(3,1,2);

stem(subresult41,'

升余弦+直通输出判决结果'

subplot(3,1,3);

stem(subresult42,'

匹配滤波器输出判决结果'

aa=real(subresult31);

bb=real(subresult32);

yantu(aa,4*Ts);

升余弦+直通'

yantu(bb,4*Ts);

匹配滤波器'

实验结果:

图一为随机产生的双极性码,在此我们M=100,即产生100点序列。

图二为升余弦滤波器频域波形及其时域波形(左)与升余弦平方根特性频域波形及其时域波形(右)。

图三为图形信号在两种方案中经过发送滤波器、叠加噪声、经过接受滤波器后的波形。

图四从上到下依次为源序列,方案一(升余弦加直通)输出判决结果,方案二(匹配滤波器)输出判决结果

图五、六为两种方案的眼图,经过对比方案一升余弦加直通(左图)与匹配滤波器(右图),右图明显清晰规则,可见匹配滤波器抗造性能明显好于升余弦加直通方案。

上图为点数M=3000时的眼图,相较之下右侧图清晰而规则,效果也比较明显。

3、假设加性噪声不存在,传输64个特定的二进制比特,如果比特速率Rb=1/Ts,基带系

统不采用匹配滤波器,画出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和眼图,判断有无码间干扰,求出

抽样判决后的数字序列。

如果将比特速率改为4/3Ts,4/5Ts,画出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和眼图,判断有无码间干扰,求出抽样判决后的数字序列。

(1)子程序如下:

子函数同实验2

主函数如下:

M=64;

alpha=0.5;

%生成序列

%产生余弦滚降

(N+1)/2%频域序列移位

subplot(1,2,1);

stem(abs(upcosHk),'

subplot(1,2,2);

h_n=idft(upcosHk,N);

%产生时域序列

(N+1)/2%时域序列移位

filter11=h_n;

filter12=[1,zeros(1,N-1)];

a=1

forTB=[4,3,5];

%TB赋值

sourc=sigexpand(subsourc,TB)%序列扩展

filter11out=conv(sourc,filter11);

subplot(1,2,1);

stem(filter11out,'

filter12out=conv(filter11out,filter12);

subplot(1,2,2);

stem(filter12out,'

length(filter12out)-15

filter12outs(i)=filter12out(i+15);

s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