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99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1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楼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

20.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19.B 

20.B

5.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6.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7.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6.B 

7.D

【6题详解】

因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即该河流向北流;

该河流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岸故该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应位于北半球,故A、C错误;

图中的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它一定是淡水湖。

选项B正确,D错误。

【7题详解】

岩浆岩〡穿越所有岩层形成火山故它最晚形成;

该处的沉积岩覆盖在岩浆岩Ⅱ之上即岩浆岩Ⅱ最先形成,选项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6.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回答

上题正确选项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B

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B

3.根据等温线的特征可知,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所以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

7月等温线受地形的影响大。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A处是河流的发源地,海拔高的山地,等温线越向中心温度越低。

A气温小于28℃。

B与A相比,高温时B大于A,低温时B小于A,所以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选择D项。

4.该区域位于江西、湖南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每年雨带一般在4-5移动到该位置,降水丰富,河流进入汛期。

土壤呈酸性,适合茶树的生长。

所以正确的是B项。

【答案】

【解析】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天山雪岭云杉林主要分布于高海拔的阴坡,林下土壤为灰褐土,腐殖质层较厚,积雪覆盖期为5?

6个月,最大积雪深度为65cm。

冬季积雪对地表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积雪冻融对地表具有淋洗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落叶分解速率随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加快,冬季冻结环境下分解缓慢甚至停滞,然而研究表明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受积雪厚度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天山雪岭云杉林在不同厚度的积雪覆盖下四个样地12月?

次年2月的凋落物分解率。

(1)说明天山雪岭云杉带冬季积雪量大的原因。

(6分)

(2)分析积雪厚度大导致雪岭云杉林凋落物分解速度更快的原因。

(4分)

(3)推断积雪期过后分解速度最快的样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1)冬季,来自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受天山北坡阻挡;

由于地形的抬升,降雪量较大;

天山雪岭云杉带纬度和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期长,积雪量大。

(2)积雪厚度较大,可以阻挡地面辐射,使冬季地面温度较高,凋落物分解速度加快;

且由于积雪的冻融作用,对凋落物起到了淋洗作用,加快了凋落物的分解。

(3)无雪覆盖样地。

理由:

积雪期过后,气温升高,无雪覆盖的地表升温较快;

冬季无雪覆盖的地表环境更恶劣,破坏了凋落物的结构,积雪期过后,气温回升,凋落物更容易分解。

本题以天山雪岭云杉林带积雪量、凋落物分解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地形对当地降水的影响以及积雪变化对凋落物分解速度的影响。

(1)问,可从水汽来源、地形、海拔高度和气温等方面进行分析。

(2)问,可从积雪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和对凋落物产生的直接作用思考。

第(3)问,从气温、风力对地表凋落物的分解等方面进行思考。

9.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00、1010 

B.1010、1015

C.1015、1020 

D.1020、1000

10.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

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森林中CO2。

浓度(单位:

PPm)的日变化。

图2是森林周围空气CO2浓度的日变化。

完成

仅从空气中CO2的浓度考虑,最适宜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

A.日出前 

B.日出至中午前 

C.中午后至日没前 

D.日没后

11.下图从a→c→b→c→a是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

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16°

26′N  

B.7°

S

C.29°

26′S 

D.16°

26′S

D

12.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

据此完成4、5题。

4.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油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BD

4.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沉积岩,B正确。

5.可燃冰可部分替代石油;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开发成本高;

页油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

13.图3为华北地区局地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图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地下水位越浅

B.地下水位线起伏只与地形相关

C.滨海区地下水位过低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D.京津地下水位比其他地区都高

5.暴雨时,甲、乙、丙、丁四地,最易发生农田渍涝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C 

5.D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位的有关知识和涝渍的成因。

解析:

4.地下水位深浅是指地下水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受海拔高低的影响,如图示北京与丁地,北京地区海拔高,地下水位较深,故A错。

地下水位线起伏基本与地形一致,此外还会受岩性、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故B错。

滨海区地下水位过低,就有可能造导致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C正确。

据图可以看出京津地区地下水位较低,主要因为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故D错。

5.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故选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D处。

【思路点拨】理解地下水位的基本概念是本题突破的关键。

14.图3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

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②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④退耕还沼,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5.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临海临河的城市,为了克服城市扩建中的不利自然条件,当地不断开挖运河;

至16-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阿姆斯特丹运河体系和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在此之后该城市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运河体系。

下图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空间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阿姆斯特丹在扩建初期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可能是

A.地势起伏较大B.人口迁移量大C.沼泽湿地广布D.水源不足

10.16-18世纪,促使阿姆斯特丹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根本原因是

A.大规模移民迁入B.地理位置优势

C.运河体系不断完善D.政策优势

11.影响早期阿姆斯特丹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文化传统B.运河发展C.宗教信仰D.经济因素

9.C 

10.B 

11.B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条件及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9题详解】

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临海临河城市,地势低平,A错。

人口迁移不属于自然条件,B错。

由于地势低,沼泽湿地广布影响城市建设,C对。

阿姆斯特丹临海临河,水源丰富,D错。

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姆斯特丹为临河临海城市,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所以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故选B。

【11题详解】

早期发展过程中其道路走向主要是与运河走向垂直方向,从而方便人们出行,所以影响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影响因素为运河,故选B。

16.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19~20题。

19.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20.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

C

17.扎日南木错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4613米。

湖区地处藏北,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

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湖泊面积约为:

A. 

1000km2 

B. 

2000km2 

C. 

3000km2 

D. 

4000km2

2. 

图中四条河流中输沙量最大的是:

甲 

乙 

丙 

3. 

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

① 

② 

③ 

1.A 

2.C 

3.A

图中四条河流注入湖泊,输沙量越大,湖岸坡度越小,等深线越稀疏。

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水禽觅食的浅水区域等深线稀疏。

【1题详解】

湖岸线是0米等深线,跨纬度约0.2°

,纬度1°

距离是110千米,湖泊宽约22千米。

跨经度约0.5度,经度1°

距离小于110千米,湖泊长小于55千米,湖泊面积小于1210平方千米。

最接近1000km2,A对。

B、C、D错。

【2题详解】

所以,输沙量最大的是丙河,C对。

其它河流入湖处湖岸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泥沙沉积少,A、B、D错。

【3题详解】

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

水禽觅食的浅水区域等深线稀疏,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①,水域宽浅,水生生物较多,A对。

②④处水域面积较小,食物量少,B、D错。

③处水域太深,C错。

18.读右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

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

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

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

4.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A

19.读图7,回答8~11题。

8.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图7中丙地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在营造梯田之前该地为坡度约为18°

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据以上材料完成10~11题。

10.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11.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湿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8.B 

9.D 

10.C 

11.B

20.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

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回答

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21.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11—12题。

1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地势较高 

B.此处地势较洼

C.受暧流的影响 

D.此处是城市所在

12.图中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300千米,森林覆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

下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

A.纬度低,年均温高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降水少,湿度较小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

12.图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

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C.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

D.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

11.B 

12.C

金沙江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交界处附近,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A错误;

“干热河谷”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但由于靠近金沙江,湿度相对较大,C错误;

寒潮对脐橙的种植影响较小,D错误;

由于该干热河谷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海拔高空气较为稀薄,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脐橙种植,B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不是“炎热”,A错误;

由于山脉阻挡,河谷大风天气少,B错误;

由于该区域降水少,滑坡和泥石流相对较少,D错误;

图中显示该河谷坡度较为和缓,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C正确。

23.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观测者在某地某天观测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方位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该日观测者所在地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太阳6点前升,18点前落

C.白天的多数时间,太阳都位于偏南方向

D.日出时的日影方向和日落时的日影方向正好相反

24.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

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6.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高素质劳动力

C.老城区失业人员 

D.新区失地农民

7.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质量优越 

B.依托老城区发展

C.地价水平较低 

D.减小老城区干扰

7.B

该组试题以雄安新区为背景,以新老城区的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试题较为灵活,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

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

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25.读2016年末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年变化率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年变化率

省份

常住人口增速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黑龙江

-3.2‰

6.12‰

6.61‰

吉林

-7.4‰

5.55‰

5.60‰

辽宁

-1.0‰

6.60‰

6.78‰

1.2016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

A.自然增长率黑龙江最高 

B.人口只迁出,无迁入

C.人口净迁出率吉林最高 

D.人口密度减小明显

2.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3.常住人口增长现状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人口老龄化加剧

1.C 

2.B 

3.D

1.2016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负值,吉林省最高,A错。

人口迁出大于迁入,B错。

人口净迁出率吉林最高,C对。

表中人口增速是千分号,人口密度减小不明显,D错。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对。

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C、D错。

3.常住人口增长现状呈负增长状态,迁出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人口老龄化加剧,D对。

人口出生率可能下降,A错。

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可能上升,B错。

劳动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C错。

点睛: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可知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

了解负数大小的比较。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东北三省人口迁出率高,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寒冷。

26.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A.城市人口比重小 

B.城市化发展速度慢

C.特大城市发展很慢 

D.城市群分布很广

二、多选题(共10分)

27.(双选题)图16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23~24题。

图16

23.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4.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23.AC 

24.AD

2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读图回答

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B.劳动力数量减少

C.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D.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AC

29.如右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

“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

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强,有大气层。

和地球相比,关于“第二行星家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B、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C.昼夜温差更大 

D.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

AC 

30.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山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