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43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

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

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

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

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

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

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东坡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

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落实推广《弟子规》 

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

而教育应该从哪里著手呢?

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首推《弟子规》,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理解、实行;

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应机。

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

二、学生自己朗读并尝试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容

三、教师点拨讲解弟子规(父母呼)字词及句子含义

【人文故事】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没有人。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

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景象,忽然觉得好孤单,她想:

在天和地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

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

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

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跟着她笑,可要是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跟着也生气。

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想:

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东西呢?

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

“妈妈!

”。

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

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她想:

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上从此就不会寂寞了。

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天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

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欢呼,女娲开心极了。

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

她先从树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挥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

用这种方法来造人,果然省事,不久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

女娲看着自己的工作很有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四、老师诵读《弟子规》,熟读。

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五、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同桌互读。

六、学习名人名言: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七、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容:

学习《劝学》及《百善孝为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养成孝顺父母及长辈的良好的品质。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二、老师读、纠正字音。

三、诵读古诗,领会意境。

四、小组试解容,老师点拨诗意。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三更灯火:

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

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

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

人老了,指老人。

鉴赏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五、活用古诗,学以致用。

六、学习文化小知识《百善孝为先》。

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孝顺父母及长辈的情感。

第二课

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冬则温》

第二课(书上4、5、6页)

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

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容,能流利诵读。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

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

一、学习名人名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释义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二、学习《弟子规》

1、老师读两次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习《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

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

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

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4、学生分组诵读《弟子规》

三、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学习《数字歌》及人文故事《宾至如归》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数字歌》。

2.感受儿歌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学习《宾至如归》这个人文故事,学会待客热情、周到,让来客感到满意。

能正确、流利背诵数字歌。

一、学习《数字歌》

1、朗读《数字歌》

2、学生自读

3、说一说意思

二、学习人文故事《宾至如归》

1、老师朗读

2、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文化小常识:

什么是悌

四、小结

第三课

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亲所好》

书上第三课(第7、8、9页)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解释】: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二、学习《弟子规》

3、学习《弟子规——亲所好》意思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

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

4、分组诵读本课《弟子规》

三、小结本课

儿歌《落叶》;

人文故事《吴刚伐桂》;

文化小常识。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神话故事《吴刚伐桂》

2、通过学习文化小常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学习故事,明白道理;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儿歌《落叶》

1、师朗读

2、生自由读

3、你读懂了些什么?

4、比赛读

二、学习人文故事《吴刚伐桂》

1、老师读,学生认真听。

2、你知道些什么?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

三、学习文化小常识《团圆.吃月饼.中秋节》

1、老师朗读材料

2、你听到了什么?

知道些什么?

3、把你知道的讲给爸妈听?

四、小结本课。

第四课

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谏不入》

第四课(书10、11页)

一、学习名人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释义:

短:

不足;

长:

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详细释义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

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

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但古人云:

“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雪垠《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尺有所短也说明再厉害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

寸有所长则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再笨也会有过人之处。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

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

尺自有它的短(缺点、短处)寸也有它的长(优点、长处)。

3、学习《弟子规》意思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

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3、学生诵读

4、分组诵读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朗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2、学习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

3、学习《文化小常识》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做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孩子。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猜谜语

1、什么是谜语。

2、老师出谜语,学生猜。

3、你还知道哪些谜语?

二、学习人文故事《嫦娥奔月》

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学习文化小常识————登高.敬老.重阳节

1、老师朗读。

2、你知道了些什么?

3、重阳节,你应该怎么做?

4、告诉我们应做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第五课

第一课时名人名言及《弟子规》的学习

书上P12、13页容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一、学习名人名言——打破沙锅问到底。

释义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老师引领背诵

2、生读师板书。

3、认读熟读。

4、理解句意,感悟学习美德。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易解:

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

孔门四科有: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

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5、学生诵读《弟子规》

第二课时

P12页及13页容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体会儿歌的朗朗上口,压韵美。

2、学习人文故事《炎帝神农氏的故事》

3、了解文化小常识“五谷”。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一、学习儿歌《小耗子上灯台》

2、带读

3、放歌曲

二、学习人文故事《炎帝神农氏的故事》

1、老师朗读材料

2、说一说故事里讲了什么人?

什么事?

你学到了什么?

3、讨论汇报:

三、学习文化小常识

五谷——五种谷物:

稻、黍、稷、麦、豆

四、本课小结

第六课

第一课时

书第14、15页。

1、学习积累名人名言;

2、学习《弟子规》,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理解《弟子规》的意义。

一、学习名人名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解释

一根丝搓不成线,一棵树木构不成森林。

这条谚语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做成大事情。

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干成大事业。

1、老师读两遍

2、学生自读一两遍

3、学习意思: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

”青少年守则明言:

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4、体会情感与道理

二、小结本课。

P14、15页

1、通过学习,使学习初步了解财神的故事。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五味。

一、学习《马兰开花二十一》童谣。

1、师读

2、生自读

3、对一对,记一记。

二、学习故事《财神的故事》

1、师读材料故事

2、说一说讲了什么故事,有谁?

怎么样?

3、你学到了什么?

4、小结。

五味——酸、甜、苦、辣、咸

四、小结本课。

第七课

第一课时

P16页名人名言及《弟子规》的容

一、学习名人名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释为当局者:

下棋的人;

旁观者:

看棋的人;

清:

清楚,明白。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易解:

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4、学习其中的美德。

三、小结本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P16-17页。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跳长绳》这首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学习《英勇武财神》这个故事,学习其美德。

4、文化小常识《七情》文化小常识。

一、学习儿歌《跳长绳》

1、朗读儿歌。

3、说一说儿歌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学习故事《英勇武财神》

4、小结:

公明有什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学习《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恨。

第八课

P18页名人名言及《弟子规》的容

一、学习名人名言——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尚,字子牙。

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

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成功。

  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西歧。

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北岸住下。

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

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惧,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

“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子牙说:

“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

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子牙。

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理发灭掉了触。

子牙被赋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

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渊明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