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523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梯工程施工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丙类

建筑高度:

46.95米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类别:

二类

耐火等级:

地上二级,地下一级

防水等级:

屋面II级,地下室一级

质量要求:

合格

计划开竣工日期:

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总工期天

二、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及有关文件

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及有关文件

3、电梯制造商提供的电梯安装技术要求及相关图纸

4、《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5、《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2011

6、《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7、《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

三、监理工作流程

参与设计交底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审查电梯安装单位的资质

审核工程物质

检验批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

分项工程验收

参加系统联合试运转

分部工程验收

参与质量监督部门验收

监督施工单位整改

组织竣工预验收

参加竣工验收

监理资料归档、总结

四、质量控制目标

1、电梯的电气、机械装置组装和安装质量均符合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2、电梯的各安全装置动作灵活、正确,满足电梯安全运行要求;

3、电梯的平层、层门开启,楼层召唤,楼层指示等均准确无误,声光信号清晰、正确;

4、电梯的运行试验、超载试验均符合质量要求。

五、质量预控措施

(1)建设工程所用的电梯必须是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有合格证的产品。

进口电梯必须通过国家商检局检验。

安装单位进场施工前需向工程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告知,并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许可后方可进场施工。

(2)严格对安装企业进行资质审查

1)安装企业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发的电梯安装许可证,安装企业还应持有电梯安装营业执照,严格按规定的营业范围承揽工程;

2)安装企业必须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并对安装质量负责;

3)电梯安装队伍必须实行专业化。

安装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人员作业证书才能上岗,并注意其证书的有效期;

4)电梯设备开箱检查其规格、型号、外形、外观应与图纸相符,完好无变形、无损坏;

零部件规格符合图纸要求,数量齐全;

各传动、转动部分活动灵活、功能可靠;

5)检查施工单位井道脚手架搭设方案,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检查脚手架搭设单位必须持有工程所在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及施工人员操作证。

组织脚手架搭设单位,电梯安装单位共同对脚手架进行验收,并取得脚手架搭设后的检验合格证书

6)检查安装单位起重部门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及施工人员的操作证,审核起重方案及监督其实施情况

7)井道内电焊、气割施工时必须有动火申请的齐全手续,并有专人旁站,施工完成后检查现场清除隐患

六、质量控制要点

(1)以基准垂线为准,复核电梯机房、井道尺寸。

电梯安装一般设十条基准线(轿厢导轨基准线4条,对重导轨基准线4条,厅门地坎基准线2条)。

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位移,与其他物体不接触后,方可作业。

基准线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各线偏差不应大于0.3mm。

电梯井道的宽度、深度(进深)、垂直度应符合施工要求。

(2)检查曳引装置的组装;

1)涡轮减速器的油位及油质符合要求;

2)各部位轴承油位及油质符合要求;

3)油标齐全,油量充足;

4)凡机房内通井道的孔要防止漏油、漏水,在孔的四周筑

高50mm以上宽度适当的台阶;

5)钢丝绳与机房楼板孔洞每边的间隙均应为20~40mm;

6)限速器绳索至导轨的距离(两个方向)的偏差均应不超过±

5mm;

7)绳索在电梯正常运行时不应触及夹绳钳。

(3)检查导轨的安装

1)每根导轨至少有两个导轨支架,其间距应不大于2.5m或按图要求设置;

2)导轨支架的水平度误差不应超过5mm;

3)导轨支架与墙面间允许增加等于导轨宽度的方形金属垫

板以调节高度,垫板厚度超过10mm时应与导轨架焊接,焊接导轨架时应双面焊牢;

4)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用焊接或螺栓连

接;

5)电梯撞顶与蹲底时,各导靴均不应越出导轨。

(4)检查轿厢、层门组装

1)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000;

2)当距轿底面1.1m以下使用玻璃轿壁时,必须在轿底面

0.9~1.1m的高度安装扶手,且扶手必须独立地固定,不得与玻璃有关;

3)当对重架有反绳轮,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和挡绳装置

4)当轿顶外侧边缘至井壁水平方向的自由距离大于0.3m

时,轿顶应设防护栏及警示性标识;

5)层门地坎至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为0~+3mm,

且最大距离严禁超过35mm;

6)层门强迫关门装置必须能正常动作;

7)层门锁钩必须动作灵活,在证实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

作之前,锁紧元件的最小啮合长度为7mm;

8)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不应小于

9)层门地坎水平度不得大于2/1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

2-5mm;

10)层门指示灯盒、召唤盒和消防开关盒应安装正确,其面板与墙面贴实,横竖端正;

11)门扇与门扇、门扇与门套、门扇与门楣、门扇与门口处

轿壁、门扇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乘客电梯不应大于6mm,载货电梯不应大于8mm。

(5)检查电气装置安装

1)电线槽内敷设导线的总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

槽内净面积的60%,电线管内敷设导线总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管内净面积的40%;

2)导线要有标号,两端要注明接线编号;

3)机房控制柜(屏)安装位置应符合正面距门、窗不小

于600mm,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电源总开关应装在机房内入口处,距地面高1.3~1.5m墙上;

5)检查控制屏上元器件安装及标志,检查各种熔断器、

接触器、继电器使其符合电梯工作要求,检查造型和工作状态;

6)机组、控制柜、井道、轿厢、厅门等应接地或接零,超过50m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4Ω;

7)轿顶和底坑或轿底需设电源插座和检视用灯,还应有220V交流电源插座供检修测试用;

8)主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线路:

①轿厢照明和通风;

②轿顶电源插座;

③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④机房内电源插座;

⑤电梯井道照明;

⑥报警装置;

⑦底坑电源插座;

9)封闭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除最高与最低0.5m以内

各装一灯外,中间灯间距不超过7m;

10)电缆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

定;

②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③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11)检查整机系统安全设施。

表1中有一项次不合格则视为“整机性能试验与检测”不合格

整机性能试验与检测表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1

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

控制屏上要安装错相、断相保护器

2

超速保护装置

慢速下行检测限速器安全钳

3

撞底缓冲装置

缓冲器功能可靠

4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设施

切断控制电路,切断主电源

5

厅门与轿门联锁装置

检查联锁装置的可靠性

6

井道底坑有通道时的保护措施

对重装置应有防止超速或有绳断下落装置

7

停电或故障时,轿厢慢速移动的措施

检查装置和其功能

8

安全窗及电气限位开关

安全窗在轿内不能打开,在轿顶可以打开,安全窗开启时应切断控制回路

(6)对试运转的监测

电梯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静载试验和运行试验,具体方法及技术要求见表2

电梯试运转监测表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将轿厢位于底层,陆续平稳地加入载荷,乘客、医用电梯和额定荷载不大于2000Kg的载货电梯,以额定载重量的200%加载,其余各种电梯以额定载重量的150%加载,历时10min

试验中各承重构件应无损坏,曳引绳在槽内应无滑移,制动器应可靠的刹紧

轿厢内应分别以空载,额定载重的50%,额定载重的100%,在通电持速率40%的情况下,往复升降各自历时1.5h

电梯启动、运行和停止时,轿厢内应无剧烈的振动和冲击,制动器的动作可靠,运行时制动闸瓦不应与制动轮摩擦,制动器线圈温升不应超过60℃,减速器油箱的温升不应超过60℃,且两者温度不应高于85℃

(7)电梯井及电梯外观检查

1)机房是否清洁、整齐,线槽是否完整、美观;

2)抱闸板手是否放在机房内合适的地方;

3)井道是否清洁,无杂物;

4)轿厢顶是否清洁,无杂物;

5)各井道线槽盒盖,各保护板是否齐全盖好;

6)轿厢顶各槽盒是否齐全完好,护栏螺丝是否装好;

7)坑底是否清洁卫生,无污水杂物;

8)对重保护网是否安装;

9)厅门、门套、轿门碰撞、划伤、磨损检查;

10)轿内门头、轿壁轿内操纵盘、外呼按钮及面板碰撞、划伤、磨损检查;

11)轿内、轿外楼层显示器面板碰撞、划伤、磨损检查;

12)外呼、内选楼层显示等,显示(亮度)情况检查;

13)轿内照明或星光顶显示有否划伤、磨损;

14)轿内紧急照明检查;

15)轿内对讲(机房对讲)或电话检查;

16)机房曳引机机座,工字梁油漆检查;

17)导轨支架及附件,轿顶、厅门、轿门的油漆情况检查;

18)厅门、轿门、地坎槽及轿内卫生情况检查。

七、电梯施工质量通病

1、机械安装通病

(1)常规要求方面通病

①紧固螺栓规格,防松措施不符合要求;

②润滑油杯、油

嘴不全,油的标号及油位不当;

③除锈防腐不符合规范要求,漏刷、不均匀,污染周围环境;

④机房钢丝绳孔洞每边间隙不符合要求(20~40mm),围台高度不足50mm;

⑤乱凿楼板,随意切断结构钢筋;

⑥机房内吊钩没有进行防腐处理,没有标明限吊重量;

⑦盘车装置没有固定放在适当的位置;

⑧盘车装置油漆颜色不符合规范要求(盘车装置转盘应漆黄色,松闸手柄应漆红色)。

(2)曳引机承重梁安装通病

①梁的端部埋设深度未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小于75mm;

②气焊割损钢梁,严重降低承载能力,垫铁与钢梁型号不适合。

(3)曳引装置通病

①限速绳轮、钢带轮不垂直度超过0.5mm;

②曳引轮、导向

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大于2mm;

③曳引轮位置偏差:

前后方向超±

2mm,左右方向超±

1mm;

④机座挡板、压板焊死,减速垫位置不当、松动、遗漏或被水泥抹死;

⑤制动轮与轴瓦间隙超过0.7mm,锁紧螺母松动或遗失;

⑥气焊割钢丝绳,绳头浇注合金温度不适,绳头浇注不按规范操作,灌注不实,钢丝绳松股,张力不均;

⑦限速器固定不牢,绳索与导轨间距偏差超过±

⑧绳索张紧装置底面距底坑底面高度不符合要求,甲类电梯750±

50mm,乙类电梯550±

50mm,丙类电梯400±

50mm;

⑨补偿长度不适当(必须改掉),固定不牢;

⑩对重块与对重架不固定;

缓冲器锈蚀,固定不牢,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的顶高的间距,液压缓冲器超(150~400mm),弹簧缓冲器超(200~350mm),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大于20MM,油号、油位不符合要求。

(4)导轨组装通病

①支架间距超2.5m,位置不当;

②导轨支架水平度大于1.5%,膨胀螺栓规格与设计不符,固定不牢,支架固定埋深小于120mm;

③支架固定焊接不牢或未双面焊;

④垫片过多,高度超过10mm厚时未与导轨架焊牢;

⑤组装式角铁支架装反,结合处未点焊;

⑥导轨不垂直度每米超过0.6mm,相互偏差在整个导轨上超过1mm;

⑦导轨接头处台阶超过0.05mm,局部间隙超过0.5mm。

(5)轿厢层门组装通病

①层门地坎未高出地面2~5mm,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间距的偏差超过3mm;

②轿壁、层门门套、框架、轿门门套不垂直度超过1/1000;

③中分门扇对口不平超过1mm,门缝宽度超2mm;

④门扇间、门扇与门套、门扇与地坎间隙客梯超出1~6mm,货梯超出1~8mm;

⑤开门刀与各层层门坎、各层层门开门装置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超出5~10mm或不符合图纸要求。

2、电气安装通病

(1)常规要求通病

①多股导线没有压接接线端子或搪锡,紧固螺丝无防松,防锈蚀措施;

②电器外部接线不符合要求。

(2)接地保护通病

①地线来源不可靠,无标志;

②地线串联、线槽、线管设

备金属外壳未连成一体,轿厢、层门无接地;

③接地保护遗漏或导线截面不够;

④PE线未用黄绿双色线。

(3)配管、配线通病

①预埋件固定不牢靠,管线不到位,不垂直度、不水平度大于规范规定,软管固定间距大于1m;

②导线外露,与设备箱盒连接未用专用接头,硬塑料管不阻燃;

③垂直敷设导线过长,无固定措施;

④轿顶电线敷设未使用金属线槽、电线管;

⑤线管内导线有接头,总截面积超过允许规定;

⑥导线编号不全,不清晰,备用线不够;

⑦随行电缆长度不适,扭曲,绑扎不牢,移动弯曲半径小于规定值。

(4)电气设备的通病

①控制屏、柜,配电箱安装位置不当;

②电源与负荷进出

线接反,无专用照明开关,机房配电箱缺少检修插座或插座接线错误;

③进机房电源为三相四线(TN-C)时保护零线从中性排(N)引出;

④落地控制柜、屏安装没有底座,控制柜底座不封闭;

⑤控制柜、屏、箱内二次回路端头没有编号;

⑥电源进线相色或编号与原控制柜不统一;

⑦控制柜固定方法不符合规范规定(未采用螺栓连接,而用电焊焊死)。

(5)线槽敷设通病

①线槽90°

转角未采用双45°

转角;

②线槽始终端未可靠接地;

③线槽配管接地跨接方式不统一、不规范;

④线槽连接螺栓方向不符合规范(螺栓连接应从内向外穿,螺母在外侧);

⑤线槽固定用点焊焊接在支架上,线槽支架固定在防振机座上,线槽固定间距大于规范规定,线槽用木枕固定在砖墙或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空心砖上;

⑥井道垂直敷设线槽安装不垂直,不整齐。

3、安全保护装置安装通病

(1)保护开关安装调整不当,误动作现象时有发生,限位、极限开关功能不可靠;

(2)机械与电气联锁,联锁装置动作不可靠;

(3)极限钢丝绳导向轮固定不牢,钢丝绳有卡阻现象,闸轮复绕重叠或圈数少于两圈;

(4)轿顶、地坑无检视照明及插座不符合要求;

(5)电梯载重量超过额定重量10%时,超载保护开关动作失灵,且操纵盘上灯不亮,蜂鸣器不响;

(6)轿厢与井道固定部件的安全距离小于20mm,轿厢与对重装置等相对运动部件的间距小于50mm;

(7)底坑积水,底坑没有爬梯,底坑急停按钮安装位置不妥;

(8)螺口灯座相线接在螺壳上,不安全。

4、试运转通病

(1)机房、轿厢、底坑脏乱,设备污染;

(2)电机温升高(最高温度超过85℃);

(3)平层不符合要求,灯光信号显示不全;

(4)整机功能不全,程序紊乱,调试不佳;

(5)轿厢振动,轿内噪音超过55dB,门噪音超过65dB,舒适度差。

5、技术资料通病

(1)资料欠缺,签字不全,日期不符,质量评定不真实

(2)无隐蔽验收、自检、互检、专业检

(3)无电梯空载、满载、超载试运行记录

八、调试监理要点

1、检查施工全过程记录后,再做好调试准备工作,并确认已具备调试条件后,施工单位由具有调试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调试;

2、施工单位提供调试后电梯运行情况记录及调试合格报告;

3、监理以抽检的形式,对调试报告中的部分项目实行抽检,以证实调试报告的正确程度。

九、电梯安装工程的验收

1、施工单位自行调试合格后,监理单位对调试报告中的项抽验合格后,由施工单位请电梯生产厂家质量技术部门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所安装的电梯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存在不足之处,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直至满足厂检要求

2、电梯在厂检合格的基础上,再申请工程所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电梯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