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80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doc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回忆并总结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主动地把识字途径及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能说出句子的特点,并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能按活动的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回忆、总结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按活动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说出句子的特点,并按例句仿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2、3:

教师新课导入:

老师今天考考大家,给同学们看两幅图,看谁最先说出是咱们学过的哪篇课文。

预设1: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纸的发明》。

(设计意图:

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直观的形象,给学生更强的回忆与提示作用。

二、复习巩固,仿写练习。

1.教师过渡:

这是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继续学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出示课件4

求:

学生自读教学目标。

教师黑板上板书:

语文园地三。

分别出示课件5、6:

教师引导思考:

我们来看《赵州桥》第3段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学生读一读)谁能回忆起,我们学这一课时,是用怎样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预设1:

老师我知道,第二自然段先写赵州桥的雄伟。

再用列数字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

预设2:

第三自然段通过写桥上精美的狮子图案来展现赵州桥的美观。

预设3: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写人多热闹,写了各种各样的人。

预设4:

还写了街市上热闹。

(设计意图:

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7:

教师布置任务:

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为了验证同学们说得对不对,下面咱们来填空。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一:

老师提问,全体学生一起填空。

填空完后有一个自动检测,这样学生更感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印象,巩固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8:

教师小结:

根据我们曾学过的课文,我们来总结一下“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那就是:

先写出事物总的一个特点,一般这样的话放在了句子的开头,也就是第一句。

然后我们选3到4方面来说明,也可以选2个方面加以说明,并选用恰当的修辞,让描写的句子更富有想象力,更有画面感,就好像我们站在它面前一样,亲眼看到了一样。

教师板书:

先总说,后分说。

出示课件9: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

有个大哥哥写了一段话,我们就运用刚才咱们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来练习一下,先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再来看它选了哪几方面把这个意思写清楚。

预设1:

这段话围绕“山羊走钢丝表演得很出色”这个意思来写的。

关键字是“出色”,选了两方面来写的。

预设2:

这段话是围绕“全场观众为它喝彩。

”来写的。

关键字是“喝彩”,选了两方面。

教师讲解:

有同学已经答对了,那谁答对了呢?

下面老师来公布一下正确答案。

这段话是围绕“山羊走钢丝表演得很出色。

”来写的,关键字就是“出色”,选取了两方面来写的。

恭喜答对的同学,答错的也不要气馁,想一想咱们讲得三点,再把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思考思考,分析分析,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最出色的。

出示课件10:

教师过渡:

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吗?

其中一项就是造纸术,想不想看一看距今2000多年的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预设1: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预设2:

想。

学生活动二:

观看视频1造纸术。

看视频了解现代造纸的过程。

(设计意图:

视频更形象,现代造纸技术也是基于古代蔡伦的造纸基础上的,引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提出问题:

看了视频,也学了《纸的发明》,想象一下画面,根据书中给出的动词,蔡伦造纸分为哪几步呢?

预设1:

5步。

预设2:

剪碎或切断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然后浸在水里,把它们捣烂,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设计意图:

帮孩子理清造纸的顺序,提取动词。

出示课件11: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

想象画面,提取动词,用图示画出来,并说一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预设1:

蔡伦是按造纸的顺序造纸的。

预设2:

先剪碎或切断,然后是浸泡,再是捣烂,捞出来,最后是晒。

出示课件12:

教师过渡并布置任务:

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来不仅课上时认真听课了,课下还及时复习了。

下面咱们再来看个剪纸的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剪成这个花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看谁记得清楚,说得明白!

看2剪纸视频。

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预设1:

先对折,再画上图形,最后剪。

预设2:

先找来一张正方形的纸,然后对折,再画上你想剪得图形,按画的痕迹剪下来,最后展开。

出示课件13

教师提问:

让我们仿照《纸的发明》图示的方法将剪纸过程画出来。

提取动词,指导学生画出图示。

看你们小组能得几个笑脸?

预设1:

折画剪

教师板书:

提取动词,画图示。

学生活动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注意3个评价标准。

让学生自评、互评能得到几个笑脸。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三引入奖励机制,引发学生说的兴趣,同时也更规范学生的思维。

出示课件14:

教师过渡:

同学们提取剪纸的动词准确,互相评价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选自己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凭回想制作的过程,用上我们学得方法把这个过程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听,看你行不行?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四:

由剪纸引入更广的范围,选学生感兴趣的手工活动,介绍给其他小伙伴听,小组合作。

出示课件15:

教师过渡:

同学刚才表现得真棒。

说得明白清楚。

下面来看这两组句子,来锻炼你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先来读一读,思考课件上的问题。

预设1:

先总写,再分写。

预设2:

用上了有的……有的……。

出示课件16:

教师提出问题:

上面两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1:

先总说后分说,并用上了有的……有的……

教师板书:

有的……有的……有的……

教师布置任务:

就用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方法,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练笔,看谁能将它运用得炉火纯青。

(设计意图:

活动五用填空的形式进行小练笔训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出示课件17:

教师小结并布置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仿照刚才的小练笔,选自己喜欢的去仿写一段,让我们一展伸手吧。

(设计意图:

在小练笔基础上去仿写,让学生有据可依,让优秀的和中等学生更好的发挥,让后进生有据可依。

根据时间作适当调整,如果时间不足的话,可以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和先总说后分说的叙述方法,同学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到,再运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的文章会更有色彩。

四、板书设计

先总说,后分说

语文园地三有的……有的……有的……

提取动词,画图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地把识字途径及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2.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出示目标

出示课件18:

教师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三的《第二课时》。

这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

出示课件19:

教师引导思考: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挂着标版的这些地方呢?

知道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的吗?

找学生来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

如果你不认识上面的字怎么办呢?

预设1:

我去过废品收购站。

上次,我们家卖废品纸箱就是奶奶带我去的。

预设2:

我去过学校的阅览室。

预设3:

我听我爸爸讲过农贸市场。

出示课件20:

教师布置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如何识记识字加油站中的七个生字,老师随机指导。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除了书上的,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标牌?

预设1:

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预设2:

查字典。

读拼音。

预设3:

问老师。

问同学。

教师检测学习成果:

去掉拼音,指读生字,并会组词。

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很多汉字。

学生活动一: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及日常生活中识字的经验。

板书:

主动识字。

(设计意图:

只有将识字渗透到平时生活中,学生才能将学过的生字学以致用。

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识字兴趣,相辅相成。

出示课件21:

教师过渡:

同学们真棒!

很爱学习。

汉字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所以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有故事,连老外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

对,说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吗?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板书:

四字词语。

预设1:

我家有,是我爷爷的。

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

爷爷还教我用毛笔写过字呢。

师:

哇,你好厉害,还会写毛笔字啊。

为你点赞。

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雅人四好吗?

“雅人四好”中的“好”读4声。

下面我们看视频了解一下文房四宝和雅人四好。

出示课件22:

点击超链接,观看视频。

教师相应讲解:

相信同学们看完视频已经有所了解。

但同学们要知道“雅人四好”中,“书”指的是书法,一般指毛笔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也练习硬笔书法。

出示课件23:

老师点击超链接观看视频。

教师相应介绍:

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并积累的关于人体健康、疾病等一些方面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一些植物的医药性的认识。

中医自有了中华文明就产生了,到现在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且中医在一些重大事件疾病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

老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被中国传统文化感染与折服。

出示课件24:

教师布置任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们“连连看”,检测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能记住多少?

预设1:

学生连线。

(设计意图:

用小游戏“连连看”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四字词语的识记情况,学生更感兴趣。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在生活中识字,每到一个地方,同学们要主动地去了解它,明白它的用途是什么,要了解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一定会积累很多很多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主动识字

四字词语

【课后反思】

本课中第一课时学习的是交流平台和字句段的运用,这两个板块内容在学习第11课《赵州桥》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已经有所涉及。

所以本节课在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基础上,重点放在仿写与修改上。

给学生充足回忆思考的时间,其中仿写练习中,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了填空形式仿写,让他们做到了有据可依,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是在介绍某一项手工活动,学生根据提炼的动词讲出活动的过程,有部分学生在讲解过程细节时稍有表达不清楚。

改正措施是学生在介绍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介绍,引导他们平时多留心观察,积累。

学生小组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把语文中的识字扩大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场景中有意地去识字,去主动地学习,也能做到学以致用,降低识字的难度。

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字词语时,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来理解,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如何一步步传承下来的。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能快速地提起学生的兴趣,识起字来更快。

生活中既有语文学习的营养,又是语文学习的训练场。

《语文园地》中的语文实践内容,还应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角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描写方法。

2.识字加油站,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词句段运用,学会用连续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传统文化的词语,帮助学生们积累词语。

教学

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

难点

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

语文园地)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

交流平台

课文中很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如,

1.(课件出示2)

“《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赵州桥》一文的第3自然段,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

赵州桥非常美观。

(板书:

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

2.(课件出示3)

“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

(是围绕“画上集市的热闹”这个意思写的。

3.教师小结:

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思路才顺畅。

三、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疫、阅”。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参考答案:

shuìwùjúfánɡyìzhàn

税务局防疫站

kāfēiɡuǎnyuèlǎnshì

咖啡馆阅览室

fèipǐnshōuɡòuzhànnónɡmàoshìchǎnɡ

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3.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吗?

税务局:

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防疫站:

为防治疾病,研究保护和增强人类健康而设立的预防医疗机构。

咖啡馆:

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

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

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

四、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

词句段运用

(一)(课件出示8)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这个题是仿照例子,用上连续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选择什么手工活动介绍。

3.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连续动词)

首先,将乒乓球放在布中央,反向包裹,用线紧紧扎起来,布娃娃的头和身子就已经有了雏形。

布包裹的乒乓球做为布娃娃的头,用水彩笔在一侧画上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并涂上两个红脸蛋。

顶部用黑色的水彩笔画上头发,当然,头发的造型可以自由发挥,想画成怎样的造型,它就是怎样的造型。

接下来在布的两侧用剪刀剪两个洞,用剩余的布卷出两个胳膊,分别安装在剪好的两个洞内,并用针线缝制好。

然后,用剪刀将白纸剪上两只手,用胶带将手分别粘在两只胳膊下端。

最后,再用剩余的布卷两条腿,用线缝好后,安装在身体的后侧,自然下垂即可。

(二)(课件出示9)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下面的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这两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每个片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第一段围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写的。

第二段是围绕“桥面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课件出示10)示例:

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有的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有的是深紫色,摇曳多姿,有的是桔黄色,灿烂夺目。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

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11)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有关什么的词语?

(都是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

(板书:

传统文化的词语)

后边的词语是对前面的解释。

4.它们的内容大体分别是什么?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说“毛笔、墨汁、白纸、砚台”是书写的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

雅人四好:

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技艺是高雅之人所喜欢的。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中医上的四种诊断方法。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通过例句的分析,学习围绕一个中心写片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

认识标牌上的字,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功夫在课外。

【设计意图:

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还有用连动词语写句子的能力。

【设计意图:

积累和理解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让学生爱传统文化、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积累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关于段落中心句的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仿照例子写句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学会写连动句,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词语。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围绕一个中心意思

连续动词

传统文化的词语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是训练课,一定尽力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老师不要做过多指导。

教学

要求

1.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

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写手工活动的过程,用上连续的动词。

4.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内容写清楚。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

一 交流平台

1.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如《赵州桥》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又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那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呢?

学生:

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个意思写的。

2.教师小结:

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晰,思路才通畅。

二 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标牌。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标牌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税”,整体认读音节“阅”。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多媒体出示词语及读音)

shuìwùjúdànɡànɡuǎnkāfēiɡuǎn

税 务 局  档 案 馆咖 啡 馆

yuèlǎnshìfèipǐnshōuɡòuzhàn

阅 览 室废 品 收 购 站

nónɡmàoshìchǎnɡ

农 贸 市 场

4.你能根据这些标牌上的字知道这些地方是做什么的吗?

税务局:

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档案馆:

分类保存以备查考文件和材料的场所。

咖啡馆:

喝咖啡的场所。

阅览室:

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

废品收购站:

指主要从事废品回收的回收中心。

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直接进行买卖活动的场所。

三 词句段运用

1.多媒体出示手工活动的过程。

  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对照流程图读读上面那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3)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选择一次手工活动介绍。

(4)小组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示例)

  首先,将乒乓球放在布中央,反向包裹,用线紧紧扎起来,布娃娃的头和身子就已经有了雏形。

布包裹的乒乓球做布娃娃的头,用水彩笔在一侧画上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顶部用黑色的水彩笔画上头发,当然,头发的造型可以自由发挥,画成怎样的造型都可以。

其次,在布的两侧用剪刀剪两个洞,用剩余的布卷出两个胳膊,分别安装在剪好的两个洞内,并用针线缝制好。

再次,用剪刀将白纸剪上两只手,用胶带将手分别粘在两只胳膊下端。

最后,用剩余的布卷两条腿,用线缝好后,安装在身体的后侧,自然下垂即可。

2.多媒体出示段落内容。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这两段话有一个共同特点:

每个片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第一段话是围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写的。

第二段话是围绕“桥面两侧是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多媒体出示示例)

  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

有的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有的是深紫色,摇曳多姿;有的是橘黄色,灿烂夺目。

四 日积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