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68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乙醇的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全措施

  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12爆炸下限(%):

3.3最大爆炸压力(MPa):

0.735

  引燃温度(℃):

363爆炸上限(%):

19.0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紧急处理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就医。

  误食: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实验室使用及灭火?

  1、应使用火柴点燃,否则容易使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

  2、使用完毕后,应用灯帽将火盖灭。

  3、如不慎将酒精洒出并引燃,则应用湿抹布将其盖灭。

编码信息

  CAS编号:

64-17-5

  EINECS号:

200-578-6

  InChI编码:

InChI=1/C2H6O/c1-2-3/h3H,2H2,1H3

  危规编号:

32061

分子结构

C、键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成、极性分子。

组成/成分

  乙醇分子是由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相对分子量:

46.07

理化常数

  密度:

0.789g/cm^3;

(液)

  熔点:

-114.3°

C(158.8K)

  沸点:

78.4°

C(351.6K)

  在水中溶解时:

pKa=15.9

  黏度:

1.200mPa·

s(cP),20.0°

C

  分子偶极矩:

5.64fC·

fm(1.69D)(气)

  折光率:

1.36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燃烧热(kJ/mol):

1365.5

  临界温度(℃):

243.1

  临界压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2

12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离性:

非电解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

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

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

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

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

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

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化学性质

  酸性(不能称之为酸,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与碱反应,也可说其不具酸性)

 

乙醇的各种化学式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CH3CH2OH→(可逆)CH3CH?

O-+H+

  乙醇的pKa=15.9,与水相近。

  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

  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可以和高活跃性金属反应,生成醇盐和氢气。

  醇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

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例如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是在催化剂Cu或Ag的作用下加热)

  实际上是乙醇先和氧化铜进行反应,然后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现象为: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草绿色,此反应现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醉酒驾车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

  C2H5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为取代反应)

  “酸”脱“羧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与氢卤酸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C2H5OH+HBr→C2H5Br+H2O或写成CH3CH2OH+HBr→CH3CH2Br+H-OH

  C2H5OH+HX→C2H5X+H2O

  注意:

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

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氧化反应

  

(1)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不完全燃烧:

2C2H5OH+5O2—点燃→2CO2+2CO+6H2O

  

(2)催化氧化: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2Cu+O2-加热→2CuO

  C2H5OH+CuO→CH3CHO+Cu+H2O

   即催化氧化的实质(用Cu作催化剂)

  总式:

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工业制乙醛)

  乙醇也可被浓硫酸跟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起来。

(切记要注酸入醇,酸与醇的比例是1:

3)

消去反应和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1)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制取时要在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免爆沸。

  C2H5OH→CH2=CH2↑+H2O

  

(2)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30℃-140℃浓硫酸)

  2C2H5OH→C2H5OC2H5+H2O(此为取代反应)

药理作用

  广泛用于医用消毒[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一般使用95%的酒精用于器械消毒;

70~75%的酒精用于杀菌,例如75%的酒精在常温(25C)下一分内可以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更低浓度的酒精用于降低体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

  乙醇还可以用于食用,如酒。

因为它能作为良好的有机溶剂,所以中医用它来送服中药,以溶解中药中大部分有机成分。

  酒精在中药使用上的作用:

1酒精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精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精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溶解酒精之中;

3防腐作用。

分类

  

(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

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

和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

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

  

(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酒精和合成法酒精两大类。

  (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度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

  (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其中一、二级相当于高纯度酒精及普通精馏酒精。

三级相当于医药酒精,四级相当于工业酒精。

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

  乙醇的用途很广,主要有:

(1)不同浓度的消毒剂

  99.5%的酒精称为无水酒精。

生物学中的用途: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95%的酒精用于擦拭紫外线灯。

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

  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

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

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其中70%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

  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

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

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酒精蒸发,吸热,使病人体表面温度降低,症状缓解。

但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2)饮料

  乙醇是酒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如白酒为56度的酒。

注意:

我们喝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发酵出来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发酵酶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

(3)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乙醇可用来制取乙醛、乙醚、乙酸乙酯、乙胺等化工原料,也是制取、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

(4)汽车燃料

  乙醇可以调入汽油,作为车用燃料,我国雅津甜高粱乙醇在汽油中占10%。

美国销售乙醇汽油已有20年历史。

  此外乙醇还做:

稀释剂、有机溶剂、涂料溶剂等几大方面,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消毒剂。

危险性

  EU分类可燃(F)

  警示性质标准词R11

  安全建议标准词S2,S7,S16

  闪点286.15K(13°

Cor55.4°

F)

  毒性:

属微毒性。

急性毒性:

LD507060mg/kg(兔经口);

7340mg/kg(兔经皮);

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

人吸入4.3mg/L×

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

人吸入2.6mg/L×

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

家兔经眼:

500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

显性致死试验:

小鼠经口1~1.5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

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

7.5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

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

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

在中国传统医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虚冷症状。

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急救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吸收与代谢

乙醇的吸收

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血液中乙醇的浓度(bloodalcoholconcentration,BAC)在30~45分钟内将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

当BAC超过1000mg/L时,将可能引起明显的乙醇中毒。

摄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需被氧化分解。

乙醇的代谢

  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

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肝脏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

  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

  乙醇代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体内酶的含量,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有关。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

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

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

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

你所说的酒精的代谢应该是被完整的分解后的状态,由于很多人缺少乙醛脱氢酶,拥有乙醛脱氢酶的量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严格的说酒精的代谢速度是没法用一个准确的速度来描述的,因人而异。

什么是酒精中毒

简介

  酒精中毒(alcoholism)系指饮酒所致的精神和躯体障碍酒精依赖(alcoholicdependence)系指慢性酒精中毒者旦停饮可产生系列戒断症状实际上酒精依赖者经常处于中毒状态中我国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为低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应予重视

  病因:

引起酒精中毒(醉酒)的原因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饮酒后有松弛温暖感觉消除紧张解乏和减轻不适感或疼痛次大量饮酒可产生醉酒状态是常见的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大脑皮层小脑桥脑和胼胝体变性肝脏心脏内分泌腺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各种酒类均可致依赖但含酒精浓度高的烈酒较易成瘾对酒类产生依赖的速度较慢般慢性酒精中毒的形成常有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酒类与镇静催眠药可有交叉耐受性有些酒精依赖者可伴有催眠镇静药依赖

  症状:

酒精中毒(醉酒)的临床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酒精依赖综合征的概念及以下诸特征():

  ①不可克制的饮酒冲动

  ②有每日定时饮酒的模式

  ③对饮酒需要超过其它切活动

  ④对酒精耐受性的增高

  ⑤反复出现戒断症状

  ⑥只有继续饮酒才可能消除戒断症状

  ⑦戒断后常可旧瘾重染

  在临床表现方面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肢与躯干的急性震颤患者不能静坐或稳定地握杯易激动和惊跳害怕面向他人常见恶心呕吐和出汗若给饮酒上述症状迅速消逝否则会持续数天之久进步发展可有短暂错觉幻觉视物变形发音不清或狂叫随后可出现癫痫发作小时后可产生震颤谵妄

  慢性酒精中毒者常呈人格改变变得自私乖戾对工作和家庭不负责任终日嗜酒如命常有说谎偷窃等违纪行为患者常伴有躯体疾患包括慢性胃炎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周围神经炎及心肌损害等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精神障碍有以下诸类型:

  震颤谵妄(deliriumtremens)

  为慢性酒精中毒者突然停饮后出现的急性精神障碍患者意识模糊兴奋惊恐与幻视伴有发热多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舌唇和肢粗大震颤及瞳孔散大严重时可有抽搐发作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及肝功能损害发作般持续~天症状于夜间加剧以熟睡告终醒后可完全恢复谵妄经过不能回忆般经支持治疗均可迅速好转严重谵妄病人可用氯丙嗪肌注或静脉滴注少数病人可死于心力衰竭或转为Korsakov综合征

  Korsakov综合征

  为慢性酒精中毒者的后遗症临床特征为近记忆和定向障碍错构和虚构判断障碍和情绪欣快酒精中毒所致的本综合征被认为是营养不足和硫胺缺乏所致但经B族维生素治疗很少能完全恢复

  酒精中毒性幻觉症(alcoholichallucinosis)

  常为长期饮酒者突然停饮后缓慢发生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侮辱性或威胁性幻听呈现焦虑不宁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更久本症病因颇有争议目前多数认为真正酒中毒性幻觉症分罕见

  酒精中毒性偏执状态(alcoholicparanoidstate)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对其配偶产生猜疑常表现为嫉妒妄想也可见被害妄想有认为本类病例最后都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只是与慢性酒精中毒的巧合而已

酒精中毒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心血管检查

  脑电图肌电图

  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

对人体影响

  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1%时,会使人感情冲动;

达到0.2%~0.3%时,会使人行为失常;

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大脑

  进入人体的乙醇由于不能被消化吸收,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

在大脑中,乙醇会破坏神经原细胞膜,并会不加区别地同许多神经原受体结合。

酒精会削弱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激活抑制性神经原(伽马氨基丁酸)和抑制激活性神经原(谷氨酸盐、尼古丁)造成大脑活动迟缓。

伽马氨基丁酸神经原的紊乱和体内的阿片物质(抗焦虑、抗病痛)的分泌会导致多巴胺的急剧分泌。

体内阿片物质同时还与多巴胺分泌的自动调节有关。

酒精会对记忆,决断和身体反射产生影响,并能导致酒醉和昏睡,有时还会出现恶心。

饮酒过量可导致酒精中毒性昏迷。

小脑

  小脑协调肌肉的运动,发起肌肉运动的脑部冲动发源于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经过骨髓和脊髓传达到肌肉。

在神经信号通过骨髓时,它们会受到来自小脑的神经冲动的影响。

小脑控制精细运动,例如,闭眼时手指通常能够顺利准确地触及到鼻子,但是如果小脑不工作,这一动作就会没有方向、难以控制。

在酒精影响小脑时,肌肉运动会变得不协调。

  除了协调自主肌肉运动之外,小脑还协调保持平衡所涉及的肌肉运动。

因此,当酒精影响小脑时,人们会屡屡失去平衡。

在这一阶段,饮酒者可能被描述为“醉倒”。

下丘脑和脑下垂体

  下丘脑是通过对骨髓的作用来控制和影响脑的许多自动功能的脑部区域,它通过对脑下垂体的化学和神经冲动作用来协调化学或内分泌功能(性分泌物、甲状腺和生长激素)。

酒精对下丘脑和脑下垂体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即影响性行为和排尿。

  酒精会对控制性欲和性能力的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抑制作用,随着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升高,性行为会增加,但性能力下降。

这项观测结果很早就已得出,在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第2幕第3场景)中提到了这一点:

  麦克德夫:

饮酒后,最容易引起哪三件事情?

门房:

呃,大人,酒糟鼻、睡觉和撒尿。

淫欲呢,它挑起来也压下去;

它挑起你的春情,可又不让你真的干起来……在上面的脚本中,门房还特别指出了酒精对排尿的影响。

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垂体分泌,该分泌物对肾脏产生作用,促使其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

酒精对下丘脑/垂体产生作用,使得ADH的循环水平降低,而当ADH水平降低时,肾脏从尿液中再吸收的水分减少,结果就会产生更多的尿液。

延髓

  延髓(或脑干)控制或影响所有与思想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