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88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经济学Word下载.docx

美国的经验教训:

①二战前后为制造业强国——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50-80年代:

重军轻民-重信息产业漠视制造业-“夕阳产业”

后果:

欧日经济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增长缓慢;

日产汽车占据美国市场份额1/4以上,美国技术领先地位受到影响。

③80年代后:

反思;

1997《下一代制造业——行动框架》;

92-97年GDP增长的29%来自制造业;

2)制造业的国际分工

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提高

②发达国家仍起支配作用:

占绝对比重,

分工模式上发达国家制造业高附加值;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低附加值

3)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很大比重

(3)现代制造业的“脑体分离”现象。

企业为了实现在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战术上就要落实“脑袋”和躯体的最优配置

脑袋产业:

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

躯体产业:

制造

(4)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①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

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世界制造业出现梯度转移,制造业重心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

②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③产业集群化

④制造的绿色化

⑤产业融合化

⑥制造业发展的高级化、服务化、虚拟化

 

5.什么是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P47)采矿、冶金、原材料工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

(1)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最终需求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公式的分子称为产出乘数。

其值是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第j列之和。

表示部门j增加单位最终需求所带动的各部门产出之和。

产出乘数越大,该部门带动经济能力越强。

(2)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增加一个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公式的分子称为感应乘数,其值是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第i行之和。

感应乘数越大,该部门的总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比重越高,因而其产出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其他部门产出变动的影响

(3)冶炼、原材料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

金属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E分别是第2、3位;

F分别是第4、2位,说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制约都很强。

(4)采矿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

①采矿业处于产业链的起点,上游地位,提供生产资料。

②在17个行业里,感应度系数第3位,影响力系数第15位。

E是F的2.56倍。

③主要是制约条件

第二章工业组织

1.什么是市场结构?

主要有哪些种类?

(1)市场结构:

指特定市场中,存在交易关系或竞争关系的企业(或拟进入市场的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2)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2.简述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的关系(具体阐述P162)

(1)传统SCP范式:

市场结构为企业各种行为提供了特定的市场环境;

企业行为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所作的决策;

经济绩效反映企业的成就或结果

(2)相互影响的SCP范式:

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

同时也被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所影响.

传统影响关系仍是主要关系.

3.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什么含义?

P149

(1)※市场集中度:

特定产业或市场的集中程度。

一般用该产业或市场中较大企业、消费者占有市场份额来表示,主要反映市场垄断程度.分为买方市场集中度和卖方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异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的产品相对其他产业或企业的同类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或者说同类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包括客观差异和主观差异

(3)企业的市场壁垒:

包括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4.市场结构指标P151

(1)从产品角度对市场结构的计量

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

通过对产品的替代性分析和计量某一产业市场的垄断竞争程度

(2)从绩效角度对市场结构的计量

勒纳指数:

用价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来考查企业的垄断程度

贝恩指数:

通过企业利润衡量垄断程度.超额利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3)从产业内企业组合的角度对市场结构的度量

①产业集中率与集中曲线

※产业集中率:

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

②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③HI指数

④熵指数

5.企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企业行为:

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如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目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决策的行为

(1)企业定价行为:

一般考虑两方面因素

①考虑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 

②考虑顾客的定价行为

(2)企业产品行为:

通过产品差异化或产品创新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①研发行为 

②营销行为

(3)并购行为

并购(Merger):

资本集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产权关系上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个公司

6.主要经济绩效指标

(1)利润率

税后资本利润率指标:

R=(Π–T)/E

其中,R:

税后利润率;

Π:

税前利润;

T:

税收总额;

E:

自有资本

Π是经济利润,等于收入减机会成本.实际计算中常用会计利润代替

(2)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

产出指标与这一产出指标所用的一种或多种要素量指标的比率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力数量 

资本生产率=产量/资本投入量

(3)托宾q值

托宾q值:

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是衡量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指标:

q=(R1+R2)/Q

其中,q:

托宾指数 

R1:

股票市值 

R2:

债券市值 

Q:

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

7.古诺模型P174

第三章工业结构

1.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有什么特点?

P214

(1)工业基础设施是直接为物质生产过程服务的,为工业生产进行配套服务的相关设施,包括四个系统:

①交通运输系统:

包括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水运,机场,车站,道路,港口,桥梁等;

②能源供应系统:

电力,燃气,热力等;

③供排水系统:

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排放等;

④邮电通信系统:

邮政,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

(2)①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性

②网络性

③实物性:

使用期,折旧期很长的固定资产

④公共性: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⑤超前性:

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2.什么是区位因子和费用最小指向?

(1)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或原因.P280

AlfredWeber:

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2)费用最小指向盘P281

在资源、市场、劳动力以点分布的形式给定的情况下,以总费用最小作为企业的最佳区位指向,最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最小运费原理

韦伯问题模型:

J=minΣWkd(s,k)

J:

运费;

Wk:

单位距离运费用;

d(s,k):

区位因子k与企业s的空间距离

劳动费指向

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效果好于运费指向的效果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在劳动费用指向和运费指向之间选择时,可以用“劳动系数”概念表示劳动费区位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L)=劳动费/区位重量

L越大,劳动费指向:

工业倾向于劳动力廉价的地方集中,如纺织业,机械零部件部件及组装加工业;

L越小,运费最小费指向.

集聚与分散因子指向

a)集聚因子:

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分布对企业所产生的“利益”.如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节省运费和交易成本,形成“创新环境”和“学习环境”.

b)分散因子:

集聚的反作用力.如,过多集中引起的地价攀升,造成企业成本增加.

c)集聚因子指向的条件:

当集聚因子带来的利益大于运费和劳动费用的时候,便产生企业布局的集聚倾向.一般用“加工系数”表示:

加工系数(M)=加工价值/区位重量

M越大,工业积聚的可能性越大;

M越小,运费或劳动费用指向的可能性越大.

3.中国区域发展状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实践

(1)均衡配置论及其政策

均衡配置论:

平均分布生产力,消除地区间差距.

50年代:

减少沿海地区投资,上海投资仅仅相当于同年折旧的76%;

问题:

导致国民经济增速降低.

60年代中期:

“三线地区”建设.问题:

(1)资源丰富,利用差;

(2)生产能力大,有效能力低.

平衡政策的问题:

劫富济贫

忽视内陆投资条件,投资效率低.

(2)梯度与反梯度

梯度推移规律:

技术梯度:

东-中-西,随着经济发展,传递速度的加快,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问题:

如何由不平衡发展为平衡.

反梯度理论:

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的梯度不应成为新技术引进的顺序.强调“跨越式发展”带来平衡.

考虑到区域环境和市场的制约:

技术梯度推移

(3)区域非均衡与均衡发展

区域成长理论:

区域经济成长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演变过程,是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国的非均衡经济发展策略:

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四沿)

(4)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区域均衡成长模式

区域非均衡成长模式

4.工业集聚的优势和问题P326

优势:

(1)工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上的集中,有助于建立辅助性工业,利于成品销售,运输;

集聚扩大了市场规模:

降低成本

利于技术创新,增强了信息交流;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2)工业集聚转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分工促进集聚经济效果)

(3)有利于企业网络的形成

问题:

(1)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回导致因运输,电力,劳力,土地,水源,原材料短缺而提高要素价格;

(2)组织管理上的不利:

集聚程度越高,区内外的经济技术联系越复杂,组织和管理决策上难度和风险增加;

5.工业集聚的种类P325

(1)马歇尔式工业区

特点:

区内贸易;

地方政府作用很大;

工业区的发展依赖于区内经济制度和协作关系

(2)轮轴式工业区

特征:

一个或几个大型支配企业;

大型企业决定分工协作;

地方政府起到重要作用;

工业区的发展依赖于轴心企业的发展前景.

(3)卫星平台式工业区

区域外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组成;

地方政府提供制度优惠,基础设施保障;

工业区发展依赖于当地吸纳外部大型企业的能力

(4)政府主导式工业区

特点:

大型公共企业与非盈利实体以及相关的供应商;

发展依赖于当地扩大政治支持获取公共设施的能力

6.产业集群的优势P331

(1)直接经济因素的竞争优势:

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将可以获得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化优势;

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等竞争优势;

(2)间接经济因素的竞争优势:

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7.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农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P227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2)农业剩余的转移模式:

刘易斯模型P234

假设条件

结论:

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都有利

劳动力转移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得以改善,而现代工业部门也得到了扩大产出所需要的额外劳动力.

当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就会提高,工业部门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以与农业部门竞争.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就发生变化

(3)缺陷

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与现实不符:

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符合实际.

过分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展,而忽视了农业部门的现代化以及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刘易斯模型的问题:

二元经济论为指导思想,发展中国家“唯工业化”

导致:

南亚,非洲,拉美等国的收入分配不均,失业问题.

8.工业与贸易关系P252

贸易对工业发展的作用

(1)调节工业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供求关系;

(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3)实现规模经济

(4)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章工业增长与发展

1.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1)工业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以及由货币所表现的产值增加.

(2)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演进,包括:

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革.

发展的含义:

经济数量和质量同时变化的过程;

经济结构的演化过程:

工业产值在GDP的比重;

城市化及其引起的城市人口所占比率.

发展是大多数人参与与分享的经济增长;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变迁.

2.工业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1)两者联系:

工业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

(2)两者区别:

增长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增长是相对较短期的经济变动,而发展是长期趋势;

增长是数量概念,发展包括量和质的内容.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内容,重要结论及意义P377

(1)模型的基本假定

全社会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该产品既可消费,又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只有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和资本;

资本与产量比率固定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

(2)模型公式

Y:

收入;

ΔY:

收入的增量;

S:

储蓄;

I:

投资;

G:

收入的增长率(ΔY/Y);

c:

加速系数(I/ΔY);

s:

储蓄比率(S/Y);

δ:

资本生产率(ΔY/I)

根据凯恩斯理论“S=I”哈罗德公式:

c=s

多马公式:

G=s·

δ哈罗德-多马模型:

G=s/c=s·

δ

(3)模型含义

哈罗德-多马模型从“S=I”出发,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均衡增长,充分就业,各时期的储蓄就应该全部转化为投资;

经济增长率是由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加速系数)共同决定的;

(4)模型结论

有保证的增长率:

与人们的期望储蓄率水平以及投资需求相适应的增长率.

Gw=swδw

其中,Gw:

有保证的增长率;

sw:

一定收入水平下的满意储蓄率;

δw:

投资者满意并与资本存量相适应的资本产量比率.

实际增长率:

单位时间内实际的经济增长率

Gt=stδt

其中,Gt:

实际增长率;

st:

实际储蓄率;

δt:

实际资本产量比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变动条件下经济所能达到的长期增长率.

Gn=snδn

其中,Gn:

自然增长率;

sn:

最适宜的储蓄率;

δn:

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条件:

Gw=Gt=Gn

(5)模型简评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模型缺陷:

“S=I”与现实有出入;

均衡增长条件“Gw=Gt=Gn”过于苛刻

4.增长的约束条件

(1)工业增长的供给条件: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增长的需求条件:

计划经济体制下:

无需求约束.

市场体制下,需求对工业增长约束:

消费需求对工业增长的约束,购买力的限制造成的有效需求约束

投资需求对工业增长的约束

5.※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变化

工业化过程五阶段:

前工业化时期:

一次产业占主导地位,二次产业有一定发展,无三次产业。

工业化初期:

一产缩小、地位下降,二次产业占主导地位,工业重心由轻工业主导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三次产业比例很小。

工业化中期:

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换,二次产业仍然占据首位,三次产业比例逐步上升。

工业化后期:

二次产业比重下降,三次产业中信息产业增长加快,三次产业占支配地位;

后工业化时期:

产业知识化特征,三次产业战局绝对优势地位。

6.技术创新的含义、类型

(1)技术创新定义: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完整过程,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是企业家为获取潜在商业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2)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SPRU(SciencePolicyResearchUnit)分类:

增量创新:

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剧烈创新:

核心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创新,间断出现

厄特巴克—艾伯纳西分类:

产品创新(ProductInnovation)过程创新(ProcessInnovation)

7.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P400

第五章工业政策与制度

1.工业经济体制

工业经济体制:

规范和调节工业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体系。

国家管理工业部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

基本内容:

一是所有制结构;

二是工业管理体制。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及当前重点.

(1)改革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关系变化

国有企业改革行业协会发展

(2)改革重点:

行政审批权的改革(2003:

行政许可法)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

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的独立性(温州行业协会)

3.工业发展战略

(1)工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政府为促进工业发展,从宏观层次改变工业发展中资源配置方式,方法和方向,所制定的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点,顺序,途径,政策和制度安排的总和.

(2)工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即工业发展的原始推动力的获得.

工业发展基本制度安排选择:

计划,国有企业为主;

市场,私人企业为主

4.政府微观管制与微观管理

(1)微观管制:

政府针对微观经济层面上的部分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自然垄断,外部不经济和非价值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法律制度;

(2)微观管理

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对公共企业或国有企业的直接的管理活动.

含义:

政府站在出资者角度,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

5.政府的微观管制主要内容和策略

(1)政府微观管制:

●政府针对微观经济层面上的部分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自然垄断,外部不经济和非价值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法律制度;

●是行政机构通过法律授权,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供需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目的:

增进公共利益或合法私人利益,并使之避免或减少由个体经济决策带来的损害.

(2)策略:

鼓励竞争政策:

不完全竞争问题:

垄断导致的,限制交易合同,限价和限产串谋,指定购买或搭售,低价倾销,歧视价格,欺诈广告

◆措施: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自然垄断规制政策:

自然垄断:

特殊的独家或寡头性垄断形式,往往具有合法性.(如:

固定电话,输配电,城市给排水,燃气等)

◆对潜在对手的进入管制:

特许经营权;

◆对先占者管制:

价格管制,当垄断价格减少社会福利或使企业亏损时,需要对价格进行管制.

外部性的治理政策: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需要采取管制措施减少各种市场交易的负外部性.

◆企业排污量,排污费;

◆采矿许可证,

◆强制复垦以及资源补偿

内部治理政策:

为减少交易者的内部不经济,政府需要建立许多直接对私人交易和协议进行干预的管制制度:

◆产品质量和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标准;

◆产品含量,金融协议信息披露要求;

◆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业,通过财务公开和合同范本,建立强制交易参与者披露有关信息.

6.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财政手段:

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过程的调控,主要通过四种措施方法实现:

财政预算国家税收财政补贴国家信用

(2)金融手段: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量,

信贷政策:

利率

公开业务市场

贴现政策

(3)工商行政管理:

登记注册,确认法人资格;

市场管理:

价格管理,监督等

经济合同的监督,鉴证,仲裁等;

商标管理

广告行为,企业等监督等.

(4)法律手段:

规范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

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

完善宏观调控的法律;

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