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089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三维目标Word下载.docx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1)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一课时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并逐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2)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实验中,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养成勤于思考、团结协作精神;

(2)感悟科学家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含量的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第二课时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1)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1)了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并从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反应式子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和方法。

(1)通过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1)认识到物质制取要考虑各方面因素;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热爱身边的环境。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1)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2)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电解实验分析水的组成。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水的组成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1)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3)学会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2)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初步具有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1)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能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通过观察、想象和类比,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理解物质是由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构成。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分子原子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

(2)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

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

第三课时相对原子质量

1、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中的比较方法和化繁为简的思想。

相对分子质量。

三、学习重点:

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一课时元素与元素符号

1、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第二课时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

1、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

2、认识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感悟自然界的物质性,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掌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元素。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一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化合价

1、了解纯净物都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2、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3、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的掌握。

第二课时如何书学化合物的化学式、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会给简单化合物命名;

3、能熟练标出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通过教与学的结合,更好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在书写化学式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编写化学式。

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理解掌握化学式书学的规则。

第三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定量处理的能力。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物质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四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初步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

(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3)认识常见安全标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科学的认识燃烧的种类和爆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爆炸条件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概述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①写;

②配;

③注;

④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第三课时

(1)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培养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了解利用化学方程的简单计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深刻体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1)通过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认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培养节能与环保的意识,使学生了解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课时

(1)能说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通过探究金属的性质,学会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

能说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习难点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铁的冶炼 合金

(1)能说出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铁和钢的区别。

(3)能说出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阅读材料、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养成主动参与社会角色的意识。

(2)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理念。

铁的冶炼原理和方法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1)能说出钢铁锈蚀的条件。

(2)知道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试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

(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2)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爱国热情。

(1)能说出钢铁锈蚀的条件。

(2)能说出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

(1)知道石灰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能说出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3)知道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

(4)能举例说明生石灰、熟石灰的用途。

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

(1)通过学习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

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九下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

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

①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②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④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①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图例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③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与同学协作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了解溶液的组成才能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①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②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③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②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①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①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两者相互转化的方法。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②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

③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的因素。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的测定与判断。

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七章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动手操做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勤于思考、团结协作、善于动手的习惯

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1)理解中和反应原理。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陈述培养实验操作、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1、会写中和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1)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属于盐

(2)常见盐的溶解性。

(3)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什么样物质是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