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54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

换。

“足”:

值得。

“但”:

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

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

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

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

“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

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

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

(1)到,等到;

重新;

轻视;

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

《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

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

及:

到了……的时候。

更(gēng):

重新。

轻:

轻视。

(2)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意思是:

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而关羽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

所以可断句为: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文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三国志》“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都比较丰富。

而《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

所以《三国志》比较详细。

据此理解作答。

⑴到,等到;

于是;

⑵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⑶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⑷示例1:

示例2: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熟习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概括主要点作答,注意相同之中找不同,不同之中找相同。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鲁肃取代周瑜的东吴都督职位,在陆口驻军练兵,经过吕蒙的营帐时,鲁肃当时还很轻视他。

身边的人对鲁肃说:

“吕蒙的名声日渐显耀,不可以这样傲慢轻视,您应该进去接见他。

”鲁肃于是决定去见吕蒙。

酒喝的正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

“您如今肩负重任,又同关羽的驻军相毗邻,会用什么样的计策来应付突发的状况呢?

”鲁肃很随意的回答说:

“随机应变么。

“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而关羽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

”于是给鲁肃谋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赶紧起身走向吕蒙,拍着他的肩背说:

“子明贤弟啊,我没有料到你的才智谋略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继而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交为好友才离去。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转转不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

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

(1)倒塌;

经过;

停止

(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已”是“停止”;

“阅”是古今异义词,“经历”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柿、岂、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

②句中的“然则、但、者、臆断、欤”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D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

(3)D。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

比如,②小题,阅,属于一词多义,义项有:

看;

检阅;

经历,句子中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

比如,本题①,是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指对错,句子中要分开理解,是,代词,这;

非,不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ABC三项都是写作技巧考查,D项分析人物形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康肃忿然(忿然:

气愤的样子)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笑而遣之(遣:

派遣)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自夸)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尔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尔

但手熟尔 

但当涉猎 

徐以杓酌油沥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意思是: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末写道“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答案】

(1)C

(2)B

(3)D

(4)A

【解析】【分析】选自:

《归田录》。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理解错误,遣:

打发。

(2)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分别是:

你/罢了。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在。

C:

D:

用。

(3)。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D项正确,其他各项的应该分别翻译为: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B: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C: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A项错误,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1)C;

(2)B;

(3)D;

(4)A。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句意解释,词组有,忿然:

气愤的样子,作动词,自矜:

自夸,动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题时应注意,虚词一般是一词多义,要根据整个句子乃至全文的意思加以辨析,特别要区分词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和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

快步走向。

②捐:

抛弃。

③亡:

通“无”,不足。

④懿:

美好。

(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见往事耳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当日知其所亡________

④遂七年不返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

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答案】

(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了解

到了……的时候;

每天;

(3)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译为:

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见”:

了解。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