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158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经路应避开水害时可能危机路基、河堤、桥涵安全的处所,困难地段必须通过路肩或路基桥、涵时,应采取槽、管等防护措施,确保路基和线路设施的完整、稳定;

⑹径路不宜选择在有腐蚀、雷害和机械损伤的地带;

不宜通过果园、苗圃及林场,并应避开地面上建筑设施和电力、通信杆线;

⑺光电缆不应与电力电缆同沟敷设;

⑻当有本工程以外的其它光电缆同沟敷设时,必须征得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和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⑼光电缆通过铁路桥梁、隧道时,均沿铁路桥梁人行道栏杆外侧桥梁和隧道专业预留的电缆槽内敷设;

⑽光电缆通过坡度大于30°

、坡长大于30m地带,宜采用“S”形方式敷设;

⑾光电缆通过站区时,敷设于车站站台电缆沟(槽道)内,光缆余留盘留在引入电缆井内。

⑿经路应垂直穿越铁路、公路,距道岔不小于3m,并避开轨道连接点,当重直通过有困难时,其夹角也不应小于45度;

⒀经路复测应丈量沟长和标注相关地形地物,确定光电缆施工防护方法,核实地下管线和其它障碍情况,根据复测内容作出详细台帐;

复测中与设计文件有冲突时应及时提交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2、直埋光电缆与其它建筑物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应符合以下:

要求

序号

建筑设施类别

最小间距

1

大树

2.0

2

厕所

3.0

3

坟、水井

4

房屋

11.0

5

污水沟

1.5

6

给水管

平行

交叉

1.0

0.5

7

市话管道边线

0.25

8

电力线电缆

3、直埋光电缆线路的埋设深度:

敷设地段及地质情况

挖沟深度(m)

普通土、硬土

≥1.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

≥0.9

全石质、流沙

≥0.7

水田

≥1.4

穿越铁路(路基面)、公路(路面)

≥1.2(土质)

穿越沟渠

市区人行道

≥1.0

铁路路肩

普通土、硬土、半石质

≥0.8(填方地段不小于0.6)

9

全石质

≥0.5(用槽防护时不小于0.4)

注:

石质、半石质地段在沟底和光电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砂土。

4、光电缆线路施工的常规要求:

⑴光缆弯曲半径不小于20倍光缆外径;

⑵防护管埋深与电缆埋深一致,穿越铁路的防护管长度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5m;

穿越公路保护管长度大于公路面以外0.3m;

⑶敷设前先清沟,沟底应平坦,石沟沟底应垫100mm厚细土或沙;

⑷穿越200m以上大桥时,两端各余留3m,桥上伸缩缝处余留0.5m;

⑸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

⑹光缆敷设中宜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

直埋光缆接头宜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基稳固地段。

桥上、沟底应避免设接头。

管道光缆接头位置应避开繁忙道口;

敷设时应按下列规定余留:

①接头处重叠长度6~8m;

光缆接续后余留4m(其中接头盒内余留1.5m,接头盒外余留2.5m);

②.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基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3m;

通信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5m;

③.200m及以上大桥两端各余留3~5m;

④.250~500m的隧道两端各余留1~3m;

⑤.通过500m以上隧道在一侧大避车洞内余留10~20m;

⑥.穿越铁路两端各余留1m,穿越国道两端各余留5m,穿越平交道两端各余留2m。

⑺敷设后当天应回填30mm厚细土,不得在沟中裸露过夜,接头处应加防护;

⑻光电缆防护:

⒈使用的防护材料,材质、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保护管应无变形和裂纹,钢管无严重锈蚀,硬塑料管无老化变质,防护槽无明显的缺陷。

⒉防护钢管应作防腐处理,并用半圆锉锉平管口,保护管连接应紧密,保护管弯曲半经不小于外径的6倍,并统一采用弯管器作业。

⒊桥、涵上钢管、光电缆槽的安装,应依据设计件要求分别采用支撑铁固定或加固包封的办法。

⒋保护管埋深与电缆沟一致,并两端用油麻堵塞。

从桥、涵、沟、渠下方通过时,应保证全部落到沟底,无悬空现象。

⒌接头防护槽全部采用倒扣方式,同时将接头盒用塑料布包封。

⒍沟深不够时,应采用水泥槽防护;

光电缆穿越站场、城镇等易动土地段时,采用砂砖防护。

⑼光电缆接头坑的开挖及光电缆沟的回填:

⒈接头坑开挖之前,视地形条件,以光电缆搭接中心作为造址点,在保证接续重叠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开挖作业;

⒉余留坑的开挖,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Ω型或S型分两侧进行余留,弯曲半经应符合规范;

⒊缆沟的回填,应做到分层回填夯实,并根据地形条件做到棱角分明成一条线,同时保证埂下有缆,缆上有埂。

⒋一般地段,缆沟回填高出地面200mm成梯形状;

路肩及肩外平台地段,做到夯实整平,余土处理在肩外空旷地带,严禁污染道床;

路基边坡地段及路基排水沟外侧夯实恢复原样,保证排水沟畅通无阻。

⑽标石的埋设:

a.电缆埋设标设置在下列地点:

接头处、转弯、穿越障碍处;

穿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

防护及余留外;

b.标石设置间距不大于50m;

c.标石的制作、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

5.低频对称电缆施工工艺

⑴单盘测试

电缆单盘测试时,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

各种线对抽测一对环线电阻,换算长度作为电缆盘上的电缆长度考核数据。

测量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

⑵配盘

电缆配盘,根据复测线路台帐、单盘测试结果和电缆出厂数据,综合考虑地形、桥、隧位置进行配盘。

电缆配盘时,重点考虑接续后整个区段的K1、e1、e2值相邻抵消最佳。

⑶缆沟开挖

由于本工程地形复杂,其中定边-靖边直线段相对较多,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

靖边-绥德直线段相对较少,不完全具备机械施工条件,除部分地段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外,其余缆沟开挖均采取人工作业方式;

缆沟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施工中尽量避免对线下工程的影响,采用必要的防护手段,避免污染道床;

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交叉跨越时,其最小间距符合铁路通信施工规范要求。

电缆沟深、接头坑深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穿越和靠近路基挖沟、坑时,应有防护措施。

穿越路基采用顶管方式通过,严禁掏挖路基;

开挖沟(坑)前,事先与有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调查线下工程的路基、隧道和桥梁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在人行道或车行通道的道口开挖沟(坑)时,开挖后立即敷设并回填夯实,如需要敞口过夜时,必须搭置人行便桥和车通便道,设防护栏和警示灯光,并指派专人监守;

在行人较多的地点挖坑期间,应采取防止坠入坑内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桩绳防护栏,悬挂标示牌,设专人防护等,夜间加设警示灯光防护;

⑷敷缆及回填

缆沟成形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电缆。

电缆敷设前,石质地段在已挖好的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

首先,依据电缆配盘卡片对盘号和电缆的A、B端进行确认。

敷设时设专人指挥,做到步调一致,不得压、折、摔、拖、扭曲电缆,不得在地上拖拉电缆,不能有硬弯、背扣,以免影响电缆的特性指标;

在过轨、过公路、跨越障碍物等需要防护或弯曲半径较小的地段,设专人负责,看好防护两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护套外径的15倍电缆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

人工敷设电缆时,人员间距为5~10m,不得将电缆拖在地上;

电缆放入沟内后,先回填20~30cm细土或细砂,对充气电缆待确定电缆无漏气后再全部回填。

沟内严禁回填大石块,回填夯实后的土应高出地面;

⑸电缆防护

电缆穿越铁路、桥涵、排水沟、硬化路面时,采用钢管进行防护。

其他地段设计要求采用防护时,其防护的方式、埋深和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证签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穿越防护钢管时必须使用橡胶垫或加喇叭口保护,每处保证有人看守,避免电缆穿钢管时受到损伤;

敷设时,要先除去钢管两端的毛刺和尖棱角,对需埋入地下的钢管在外壳上涂防腐漆或沥青,对需明敷的钢管则采用热镀锌。

在桥、涵、沟、渠、槽地段敷设防护管时,要保证管口伸入土中300mm以上;

钢管内径应符合设计规定。

6、光缆线路的施工工艺

⑴光缆单盘测试

光缆到货后,首先要检查外包装、盘号、盘长等,并做好记录,将外包装不好的光缆列为重点检测对象。

检查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等出厂测试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光缆的单盘测试内容有光纤衰减、光纤长度两个项目,其中光纤衰减要分测两个波长(1310nm、1550nm)下两个方向(A→B、B→A)的衰减值。

光纤长度只在1310nm波长下两个方向(A→B、B→A)测试;

单盘测试采用背向散射法,即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

为解决光缆始端测试盲区问题,被测光缆与OTDR之间介入一段辅助光纤(一般1000--2000m),测试步骤如下:

将辅助测试光纤接至OTDR输出端,然后用V形槽将被测光缆的光纤与辅助光纤连接起来;

根据光缆制造厂家给出的光纤折射率和被测光缆的长度,在OTDR上设置适当的起始位置、测试距离、脉冲宽度、波长等参数;

将被测光缆的光纤进行赋值标号,即可对光缆进行测试,OTDR荧光屏上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衰减曲线图,将左、右标记分别设置在辅助光纤与被测光纤连接反射曲线的下降沿处和被测光纤末端菲涅尔反射的上升沿处,此时OTDR会自动计算且显示出该光纤的衰减值及光纤长度;

测试完毕后,选取合适的热缩端帽封头,在光缆盘上标明A、B端,盘号和盘长;

⑵光缆配盘

在同一光中继段内,使用同一工厂、同一型号的光缆。

因为制造厂通过配纤已将模场直径偏差减小到±

0.5um之内,只要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光纤相接模场直径偏差不会大于1um,所以不再考虑模场直径配盘。

按光缆长度和环境条件进行配盘,就可以保证每盘光缆长度不被切断,并考虑好光缆接头环境;

同前述电缆沟开挖;

⑷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除应遵循前述电缆敷设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光缆敷设到沟内时要保证其全部贴到沟低,且基本拉直,不得有背扣,对沟坎地段要特别注意应有专人处理,保证光电缆全部贴到沟底,在过路和其他管线交越处应采取穿管防护;

光缆敷设后要进行检测,并先回填30cm的细土,并在72小时后会同监理检查无绝缘问题后,其余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在光缆接头处,采用水泥槽防护;

敷设时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护套的20倍;

干线光缆经过隧道内光纤直放站时,应考虑U型引入余留长度。

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ⅰ.主干光缆端别的规定:

太原为A端,定边为B端;

ⅱ站场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机械室为A端,变电所、分局所及红外线机房等为B端;

ⅲ区间光缆端别的规定:

变电所、分局所等为A端,RTU等为B端;

ⅳ直放站光缆端别的规定:

干线接头盒侧为A端,直放站为B端;

⑸光缆护套对地绝缘测试:

①单条测试:

为了保证光缆能够长期稳定可靠使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光缆护层的完整性。

考虑到光缆塑料护套在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局部损伤,致使护套对地绝缘下降,久而久之形成腐蚀而透潮、进水的隐患,单盘光缆敷设后应及时回填300mm的细土,待72小时后协同监理进行单条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测试。

光缆护套对地绝缘要求暂以《光缆线路工程》7.6.2规定执行(不小于1000兆欧/KM)。

②施工测试:

光缆接续前,要进行金属护套对地绝缘测试。

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不应小于10兆欧.公里,允许10%的单条光缆不低于2兆欧.公里。

对地绝缘测试中,应根据对地绝缘电阻值的大小,按仪表量程确定使用高阻计或兆欧表。

对地绝缘电阻值高于5兆欧时,应选用高阻计(500V.DC);

对地绝缘电阻值低于5兆欧时,应选用兆欧表(500V.DC)。

⑹光缆接测:

①光缆接测是光缆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为明确光缆接测工作施工步骤、规范其施工工艺,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细则作为光缆现场施工接测的操作规程。

②光接续工程所用的产品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业主要求及设计文件规定;

仪表必须是经质检部门定期效准过的,工、器具必须配套。

③接测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证书的。

上岗前必须仔细阅读所用器材(如接头盒)的产品说明书,对首次使用器材者必须经过培训;

④沿电化区段进行光缆接测时,还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电气化电磁感应危险的防护措施(如地面铺绝缘垫或带绝缘手套等),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⑤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机械室为A端,变电所、分局所等为B端;

⑥本工程干线采用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层绞式直埋单模光缆,型号GYTA53-20芯,施工中应仔细阅读光缆中松套管和光纤色谱的分配。

⑦光缆接测工作操作流程:

A.接续准备:

⑴.作业现场准备:

清理接头坑后搭好作业帐篷,摆好工作台,并将光缆在接头坑内做预留。

由于光缆端头在施工时的受损及出厂时的影响,开剥光缆前,先切去端部不良段,识别光缆的缆标并记录到光缆配盘表中。

⑵.光缆开剥:

操作人员带好手套,视工作台摆设位置和接头盒安装工艺及尺寸要求,确定A、B两端应开剥的长度。

光缆开剥应采用专用工具,严禁使用钢锯,避免使用电工刀,以免拉伤光纤;

切断纤芯时宜用剪刀或其它工具,开剥后的束管按顺序盘留固定在收容盘上。

⑶光缆与接头盒的固定: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厂家提供的接头盒产品说明书所要求的尺寸将光缆的A、B端头分别安装在接头盒支架上。

本光缆线路不设地线,光缆不接地,采用悬浮式。

两根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在接头盒内不作电气连通,紧固在加强芯固定片上,在接头盒内应处于抗张状态,以使光缆接头的其它部件不受抗拉应力。

加强芯剪断时不能留有尖刺,端头采用绝缘胶带或热缩端帽封堵。

⑷.现场通信联络:

将磁石电话接在测试端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层,组成通话回路,并与对方确认通话是否正常;

否则,采取其它措施(对讲机、光电话或手机)。

⑸外护层对地绝缘测试:

用500V兆欧表分别复测A、B端光缆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值,并作好测试记录。

B.光缆接续:

⑴.接续前检查仪表、电源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⑵.光纤涂层开剥:

使用专用工具剥去涂层,用纯酒精棉球洗裸光纤,切断并留下裸纤15-20mm;

⑶.光纤接续前应将熔接机和V型槽进行清洁处理,接续时必须同色谱纤芯一一对应相接,不允许交叉接续。

⑷.光纤放入V型槽后,沿V型槽小心放下磁性压板,不规范的操作会损伤裸纤;

⑸.将光纤固定好后,通知测试端准备测试;

⑹.通过熔接机显示屏观察光纤端面制作质量及检查光纤是否处于两电机之间,如发现端面倾斜、有毛刺、有缺陷,应重新作端面,单模光纤端面角度要求不大于0.5度;

⑺.严格按照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操作程序进行光纤熔接操作,发现问题、故障,不得擅自处理,应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并不得擅自修改机内参数,注意保持仪表干净清洁。

⑻.光纤接续后首先应对接头进行检查,如光纤接头存在下列所示缺陷,则必须重新接续:

⑼.在光纤接续的同时,采用终端环回法用OTDR全程跟踪监测,接续指标满足:

双窗口、双方向平均值≤0.04dB(内控指标),单方向控制在0.08dB以内。

具体施工方法以区间分歧为例作以说明如下:

光纤接头的衰减大小(即光纤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纤的传输特性,为了保证光纤熔接质量,确保每个接头达到规定的指标,接续时采取OTDR实时监测;

电弧熔接后,OTDR显示接头位置及衰减曲线,依据“五点法”双向测试接头损耗。

根据测试结果,通知接续点,对合格光纤接头进行加强管热熔,不合格重新接续。

在区间光直放站把光缆内同一束管内不同色谱的光纤自环接续,对接的色谱要记牢。

区间光缆接续时,相对区间光直放站测试点在前,接续点在后;

将被测光纤A通过尾纤接入OTDR的光发送输出端;

根据被测光缆接续处距OTDR的距离,在OTDR上设置好起始位置、测试距离、折射率等参数,启动发送光脉冲。

OTDR的荧光屏上即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背向散射曲线,然后把被测接头处的曲线移至荧光屏的中间,通过放大曲线,在接续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两个标记,使该两标记逼近背向散射曲线,将中心标记设在接续点下降沿的起始位置,此时OTDR即可计算出接头点的接续损耗值;

将环回的光纤B接至OTDR,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光纤接续处的接续损耗;

将两个方向的测试值取代数和的绝对值除以2即为该光纤的接续损耗值;

⑽.熔接好并经测试合格的光纤应立即进行加强管的热熔保护,热缩时保证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

C.光中继段测试及指标:

光中继段内接头接续完成后,在两个站的光纤配线架或终端盒间成端,可用后向散射法或介入损耗法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

每根光纤的中继段衰减平均值应满足:

1550nm波长≤0.21dB/KM、1310nm波长≤0.34dB/KM;

PMD链路值测试应满足:

80%≤0.15ps/KM1/2、100%≤0.20ps/KM1/2(内控指标)。

D.光纤盘留:

⑴.光纤在盘留板上的盘绕不应造成附加衰耗(用OTDR监测);

⑵.热缩加强管应按光纤纤序和束管位置来确定,自上而下、自左到右、按顺序排列整齐;

⑶接续好的光纤在收容盒内盘留单端引入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收容弯曲半经不应小于40mm。

收容好的纤芯应贴上标记,不得有扭绞、受压现象。

E.接头盒的安装:

⑴.接头盒装配前,光缆外护层、接头盒组件应进行清洁处理,密封材料不得沾有尘土;

⑵.接头盒装配应按顺序进行,严格按照接头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盒内放入“接续责任卡”一份,用塑料袋封装,放在接头盒收容盘的正上方用粘胶带粘好;

另一份随同竣工资料交回局指。

⑶.接头盒内应保证密封不透水、不串气;

⑷.包封接头盒并盖上接头防护槽,处理好现场,余料回收完毕。

⑺光缆成端:

⑴.光缆引入时应按规定做绝缘节,内线侧将光缆的金属护套和加强芯成端到室内屏蔽地线上;

⑵.光缆成端时,要求尾纤的弯曲半经不小于50mm,两端引入光缆挂好标牌;

⑶.尾纤成端于ODF架或光终端时,应绑扎、排列整齐,绑扎不可过紧,余留的垂悬度应一致,收容缠绕要松紧适度,作业工艺美观。

7、站场通信电缆线路施工工艺和方法

⑴挖沟

在道碴附近开挖取土采用编织带或草袋先行铺在道碴上,以免污染道碴。

对有地下设施的地段,禁用镐头深刨和用炸药炸崩;

过轨、过路、进房需放保护管的地方,不破坏建筑设施,对挖沟取出的弃土,不乱堆乱放,尤其对离道床很近可能污染道碴的处所要用塑料布或编织袋对道碴进行防护;

为了减少对路基的损坏,在电缆过轨时,可采用顶管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施工技术。

其特征主要是:

可在地表1.2~3.5m以下穿越铁路,可一次成功铺设地下电缆管道,而不破坏地表;

⑵站场电缆敷设

站场电缆敷设采取人工敷设方式,同沟敷设几条电缆时,在沟底平行排列,不重叠交叉和扭绞;

站场通信电缆与信号电缆、站场扩音馈线电缆同沟或同槽敷设时,信号和扩音馈线电缆敷设在沟底或槽的一侧,与站场电缆的平行内侧距离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站场电缆接续

本工程地区及站场通信线路采用HYAT53型市话电缆,线径为0.5mm。

特殊用户采用HEYFL233×

0.9充油式长途对称电缆;

采用芯线扭接加焊、用热缩套管封合的方法进行全塑电缆接续,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根据热缩套管长度,用钢卷尺测定开剥长度,并将护套剥除,保留绝缘层、屏蔽层及屏蔽层铜线;

芯线扭接,芯线接续采用扭接加焊方式,芯线以左压右顺时针方向扭绞,前松后紧,扭绞长度为35mm,其中裸绞部分为25mm(加焊部分为10mm),带绝缘部分为10mm;

芯线接续完成后,恢复保留的各层并将屏蔽层铜线接续加焊,再用粘胶带均匀包扎;

将两端的套管移至接头中间,使套管刚好合拢在对称位置上;

将接头两端钢带焊连,将电缆要被热缩套管封合的地方打毛;

从距外层2cm处的内护套开始向外层方向缠绕热熔胶,2/3搭接,缠绕5cm,并往返一次。

外层口要多缠绕几圈。

用喷灯预烤,使热熔胶均匀融化,外层口被胶堵满;

将热缩套管的内衬管移至中间,其纵面用铝带粘住并拍平两端茬口,转动衬管使其纵面口位于较大外径电缆的上方,用聚氯乙烯带包好衬管两端的茬口。

将热缩套管套上,进行热缩。

热缩时从套管的中部,分别向两端加热,往返操作,最后直至套管表面完全变黑,两端口有胶慢慢流出为止。

自然冷却,放入防护槽。

⒏地线施工:

⑴地线的制作:

采用50*50*5mm的角钢与7*2.2mm(或40*4的扁钢)钢绞线铜焊而成,要求每根角钢长2.5M,间隔4M,焊接牢靠。

⑵地线的埋设:

①.电气区段直埋电缆平行铁道2KM以上时,应设置屏蔽地。

地线应垂直电缆径路埋设,接地体应埋设在距电缆径路15M以外的地方;

个别地段可能受地形限制,也应保证第一根接地体距电缆3M以外。

②.地线的埋深,根据规范要求角钢距地面不小于0.7M,在地形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一字形排列。

接地装置的引线,应用多股塑料绝缘线焊接,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3M。

焊接部位无假焊、虚焊现象。

困难地段,可采用加降阻剂的方法。

③.分设室外接地体,两种接地装置的接地体间(包括地下裸引线)和与其它接地体间的距离,均不应小于20M,由于受地形限制时,也应不小于15M。

④.接地装置的引线经路应避开易被水冲刷、车辆辗压或易遭腐蚀的场地,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不同接地体引线不应交叉。

第三章GSM-R数字移动通信

1、通信铁塔基础施工工艺:

⑴.放线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