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173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祁三针针灸神奇地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地神奇疗效Word下载.docx

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

四神针、印堂、太阳。

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0.8寸凹陷中。

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八、面肌针

1、眼睑痉挛:

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

地仓、禾髎、迎香。

四白,眼正视,瞳孔下约一寸之眶下孔中。

下眼睑阿是穴,穴在下眼睑中间之皮下,针尖向鼻方向沿皮下。

地仓,口角旁0.4寸。

禾髎,在人中穴旁开0.5寸。

迎香,(见鼻三针)

眼肌痉挛、口肌痉亦挛。

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

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

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九、叉三针

太阳、下关、阿是穴。

下关:

颧骨弓下凹陷中。

阿是穴指三叉神经痛的局部。

太阳(见晕痛针)

三叉神经痛。

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十、面瘫针

1、额睑瘫:

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

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互透、人中。

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三针。

翳风:

在耳垂后凹陷中。

人中:

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

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十一、突三针

水突、扶突、天突。

部位:

水突:

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

之交点。

扶突:

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天突:

在胸骨上的正中。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

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

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十二、眼三针

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十三、鼻三针

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攒竹,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适宜慢性鼻炎。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中间。

鼻通,在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十四、耳三针

听宫听会完骨。

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耳聋耳鸣。

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十五、手三针

合谷、曲池、外关。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

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

曲池直针1—1.2寸深。

十六、足三针

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

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

内关神门劳宫。

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十八、足智针

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均直针:

0.5—0.8寸深。

十九、肩三针

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尖与穴位成90°

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

膝眼梁丘血海。

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

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

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二十一、腰三针

肾俞、大肠俞、委中。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

二十二、颈三针

天柱、百劳、大杼。

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颈椎病、颈项强痛。

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穴组:

大杼、风门、肺俞。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二十四、踝三针

解溪、太溪、昆仑。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均直刺0.8—1寸深

二十五、坐骨针

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

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

坐骨神经痛。

坐骨点:

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二十六、痿三针

上肢痿:

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曲池、合谷:

(见手三针)尺泽:

上肢腕侧,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

足三里、三阴交:

(见足三针)。

太溪:

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

痿症:

(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七、脂三针

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内关(见胃三针)足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

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内关直刺0.5—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二十八、胃三针

中脘、内关、足三里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足三里,见足三针。

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

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二十九、肠三针

天枢、关元、上巨墟

天枢,在腹中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关元,在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上巨墟,在小腿前外侧,当膝下6寸,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

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三十、胆三针

日月、期门、阳陵泉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与第七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疾病

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

三十一、尿三针

关元、中级、三阴交

中极,在下腹部任脉上,当脐中下4寸。

关元,见肠三针。

三阴交,见足三针。

泌尿疾病,腹痛。

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三十二、阳三针

关元、气海、肾俞

关元(见肠三针)肾俞(见腰三针)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

阳萎、遗精、不育。

关元、气海直针0.8—1寸。

肾俞直针1.2—1.5寸。

三十三、阴三针

关元、归来、三阴交

关元(见肠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任脉旁开二寸。

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

关元、归来直针0.8—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三十四、闭三针

十宣、涌泉、人中

十宣,在十指尖端。

涌泉,在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之交点处。

人中(见面瘫针)。

主冶:

中风、昏迷不醒,休克。

十宣进针2分,捻针并放血3滴,涌泉直刺0.8—1寸,强捻针。

人中直刺0.5寸。

三十五、脱三针

百会、神阙、人中

百会:

两耳尖直上头部正中。

神阙:

脐窝中间。

(见闭三针)。

中风脱症(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大汗如淋、脉微细迟)。

以灸为主,回阳复脉,百会、神阙用隔盐灸、或隔姜灸、艾炷宜稍大。

一次灸10壮。

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针,捻针,脱三针以脉腹汗止,肢暖、清醒为度,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

三十六、脑呆针

四神针、人中、涌泉

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

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留针40~50分钟,每8~10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转手法5~6次,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十七、肥三针

中脘、带脉、足三里

中脘、足二里(见胃二针)带脉,在胁部,腋中线与脐横线交点处。

肥胖症、尤以腹部肥大为佳。

足三里直刺1—1.5寸,带脉针尖向脐,皮下横刺3—3.5寸,中脘针尖向关元,沿皮下平刺2—3寸,进针后,每5~8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针5~6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电针。

三十八、痫三针

内关、申脉、照海

内关(见胃三针)。

申脉,在外踝正下方,骨下缘凹陷中。

照海,在内踝正下方,骨下缘凹陷中。

癫痫、足内翻、足外翻。

申脉、照海,直刺0.5—0.8寸。

三十九、褐三针

颧髎、太阳、下关

太阳、下关(见叉三针)

颧髎:

童子髎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颧髎:

针0.5—1寸,针刺方向视褐斑多的部位决定。

太阳、下关(见叉三针)。

神奇的刺血疗法

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

也叫放血疗法。

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

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

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

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

一般刺血后再拨罐。

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

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2、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

刺血后的反应

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

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

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

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2、严重的心脏病。

3、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4、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6、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

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从出血看病法

1、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

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2、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临床经验

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

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

1、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

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

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2、骨神经痛:

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3、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4、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5、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6、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7、慢性肾炎:

(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

8、肝炎刺血:

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9、肝硬化腹水:

用肝炎的穴位加:

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10、痔疮特效穴:

(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11、失眠:

(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12、颈椎病:

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13、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

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14、肩周炎:

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15、急慢性咽喉病:

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16、阳萎病:

(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17、高血压:

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

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18、哮喘病:

(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

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19、高血脂病:

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20、风湿心脏病:

阳交,尺泽,太阳。

21、眼睛羽状一肉:

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22、中耳炎:

外踝关节刺血。

23、癫间:

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方2、少商,人中刺血。

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24、精神病:

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25、背诊要点:

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1、只此一手--中府穴

一60岁老妪,左手发凉数年,诊其左手脉较之右手明显偏细,《脉经》有言:

寸口脉细,灸中府。

中府穴施灸,数次而安。

2、只此一手--天府穴

某男,30岁,随吾学针者,一日晚饭后突觉面颊发烧,无余证,查其天府穴压痛明显,遂针泻之,立消。

3、只此一手--侠白穴

某男,农民,近30岁,左手掌开裂四五年,夏重冬轻,查侠白穴压痛明显,嘱其循经向下推按,一周而愈。

4、只此一手--尺泽穴

某男,左手肘能屈不能伸,查尺泽穴处静脉瘀黑,三棱针点剌放血,立愈。

5、只此一手--列缺穴

1)、某男,50多岁,列缺穴处肿胀半年,肿胀大时约有一拇指大小,患侧手腕无力,曾经作封闭治疗,有效,不久即病复如前。

列缺穴向手掌方向平剌,针后肿痛消,愈。

2)、女子白带过多,列缺穴逆经向上推按,数十例,皆数次而愈。

3)、肺寒便干者,列缺穴向手指的大肠经方向平剌,皆数次愈。

6、只此一手--经渠穴

咳嗽,余证消除后仍久咳不止,经渠穴逆经向上推按,皆数次而愈。

7、只此一手--太渊穴

某男,颈椎疼痛不适数年,诊其脉浮大数,查看背部散布较多热性红点,太渊穴循经向下推按(补法),是晚疼痛消去大半。

8、只此一手--鱼际穴

某妇,面部痤疮,属肺热型,鱼际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1毫升,四次而愈。

9、只此一手--肘髎穴

1)、一80岁老妪,腰痛数月,辨证为阴虚腰痛,肘髎穴生理盐水10毫升穴注,注射后疼痛立消。

2)、某男,20多岁,左腿不能内曲,属阴虚证,肘髎穴生理盐水5毫升穴注,注射后即能内曲。

10、只此一手--温溜穴

某男,全身湿疹,骚痒,有水渗出,属大肠湿热,泻温溜,数次而愈。

11、只此一手--巨骨穴

某壮年男,手臂不举,为强力伤肾、血瘀肩中,巨骨穴直剌,三次而消。

12、只此一手--口禾髎穴

上牙疼痛,口禾髎穴直剌立消。

13、只此一手--地仓穴

某女,40多岁,左下肢无力数月,无余证,右地仓直剌,二次愈。

14、只此一手--天枢穴

某男,16岁,长期大便秘结,属肠燥证,天枢穴生理盐水5毫升穴注,一次而便通,七次痊愈。

15、只此一手--气冲穴

某女,12岁,双下肢无力半年,属中医痿证,嘱其自我向足下方向推按气冲穴,半月而愈。

16、只此一手--犊鼻穴

某女,40多岁,双膝关节下楼常发软,已有数月,诊为膝关节处经水不下,针犊鼻穴,泻法,一次而愈。

17、只此一手--解溪穴

1)、某男,30多岁,每饭大汗,属阳明热盛,嘱按泻解溪,八次而安。

2)、某男,约30岁,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脚踝关节不能上翻,解溪穴泻针,上翻范围增大。

18、只此一手--隐白穴

某男,吾工友,一个多月龟头肿大伴包皮积液,回四川老家诊治后痊愈,来珠海上班时复发。

诊查龟头不红,肿大约一倍,大量黄色积液,粘绸,脉缓大,余无不适,断为肝脾湿热,三棱针点剌双隐白穴,自然流放出较多血液,次晨愈。

19、只此一手--大都穴

某女,50多岁,膝关节疼痛,诊为脾虚脾寒湿,针大都穴补法,留针四十分钟,一次而愈。

”您可能也喜欢:

张世庚的针灸中最易发生意外的穴位总结+刺血心得体会+刺血加拔罐法治疗感冒经验

【引用】李氏刺血疗法临床体会

单穴治病选萃6

【引用】谈针灸的辨证论治+针灸必背81穴

ding888.ok的秘传伤科《二十四气》“推拿法”+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