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77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物第五章答案Word格式.docx

(2)平均速率

大量气体分子速率的算数平均值的根,其表达式为

-]8RT

(3)方均根速率

气体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其表达式为

8.平均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其它分子碰撞次数的平

均值称为平均碰撞频率,以Z表示。

气体分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走过的自由路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以"

表示。

它与Z、v的关系为

第五章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态,则它们

(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公式1

可见

(1)式,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选(C)】

n相同,而方均根速

5-2三个容器A,B,C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数密度

率之比为.VA2:

VB2:

.Vc2=1:

2:

4,则其压强之比Pa:

Pb:

Pc为

(A)1:

2:

4

(B)4:

1

(C)1:

4:

16

(D)1:

8[

]

公式2

【P=nkT,

v2=3RT推出

iMmol

Va2:

\Vb2:

\Vc2=\Ta:

\Tb:

\Tc=1:

2:

压强之比Pa:

Pb:

Pc=1:

16】

15°

C升高到27°

C,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

5-3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的分子数减少了

(A)0.5%(B)4%

【室内体积V压强p不变,室内的分子数nV,

T2=273+27=300K,

P=nkT

5

n1V「n2V%=T2T1n1V0T2

5-4某气体在温度为T=273K时,压强为P=1.010-2atm,密度p=1.2410-2kg/m3,

则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公式4

注意单位

方均根速率=..3P/「=..(31.010,1.013105)/1.2410°

】=495(m/s)

5-5图示的两条f(v)~v曲线分别表示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曲线。

由图上数据可得

氢气分子的最可几速率为

氧气分子的最可几速率为500__m/s_

公式5

【在同一温度下,摩尔数大速率小,

5-6体积为10-3m3、压强为1.013105Pa的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的总和

为J。

公式6

【分子的平动动能:

自由度i为3,与内能区别在于

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各种平均动能的总和。

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的内能

E亠丄RT

Mmol2

这里自由度是分子总自由度(平动、转动我们的分子模型为刚性模型,振动不考虑)

5-7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1.0610J9J,则该气体的温度T=

公式7

5-8由能量自由度均分原理,设气体分子为刚性分子,自由度数为i,则当温度为T

时,

(1)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一摩尔氧气分子的转动动能总和为。

公式8

【丄kT】【2RT】

22

5-9在温度为27C时,1mol氧气的内能为J,其中分子转动的总动能

(氧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

心2rt

5-10一密封房间的体积为5X3X3m3,室温为20C,室内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

如果气体的温度升高1.0K,而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内能变化多少?

气体的方均根速率增加多少?

(已知空气的密度

p=1.29kg/m3,摩尔质量

3

Mmol=29X10-kg/mol,且空气分子可以

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

【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分子自由度3】

5-11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W。

假设它工作10s,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

被1mol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摩尔气体常数R=8.31Jmol4K,)

1010二

Mmol

R(VT)

公式9

【自由度5,1010R(T?

-TJ解参考:

解:

超声波源10秒内发出的能量为P.t,1mol氧气的内能为丘内=5RT

PV

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公式10

kkT及压强公式

P二

2_

—n;

k(n为气体数密度)

【证:

由温度公式

NkTMN0kT

M

联立得

VMmolV

V

5-12试从温度公式(即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动能和温度的关系式)和压强公式推导

RT】

5-13试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压强公式,推导出气体温度与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平动动能之间的关系公式。

公式11

【同上,解:

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mol,则质量为M的气体分子数为N。

摩尔数可

表示为,也可表示为理。

由此,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PVdRT二NkT

MmolNAMmol

得…护讪,将该式与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相比较得"

討】

5-14两个容器容积相等,分别储有相同质量的N2和02气体,它们用光滑细管相连

02

通,管中置一小滴水银,两边的温度差为30K,当水银滴

在正中不动时,N2和。

2的温度为Tn广,T°

2=。

(N2的摩尔质量

Mmoi=2810-3Kg/mol)【两容器压强相等,再结合理想气体方程】

P=5102Pa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

5-15在容积V=410”m3的容器中,装有压强

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

36)、三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其中

曲线(a)是氩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曲线(c)是氦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5-17图(a)(b)(c)各表示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循环过程,其中(c)图是两个半径

相等的圆构成的两个循环过程,图(玄)和(b)则为半径不等的两个圆,那么:

(A)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正,图(c)总净功为零。

(B)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负,图(c)总净功为正。

(。

)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负,图(c)总净功为零。

(D)图(a)总净功为正,图(b)总净功为正,图(c)总净功为负。

[]

P

J1

djZ*-*

cO

8

O

图(a)

图(b)

图(c)

5-18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成刚

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等,现将5J的热量都传给氢气,使氢气温

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氦气传递的热量是:

则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氦气(自由度5)传递的热量

5-19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使温度为T,体积为V,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

过下列三个平衡过程:

(1)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容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A)-1200J

(C)-700J

(B)

-1000J

(D)

1000J

[

系统Ta=Tb,这样acb过程吸热等于作功200J,

V(x10-3m3)

5-20

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

acb过程时吸热2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为

bd过程不作功(体积不变),da过程作负功

4X105x(1-4)X10-3=-1200

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为(B)-1000J

5-2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完成一个循环过程,此过程在V—T图中用图线1—2—3—1描写,该气体在循环过程中吸热、放热的情况是

(A)在1—.2、3—1过程吸热,在2-3过程放热。

(B)在2—:

3过程吸热,在1一;

2,3—;

1过程放热。

(C)在1-2过程吸热,在2-3,3"

1过程放热。

(D)在2—3,3—1过程吸热,在1—2过程放热。

5-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由初态a经1过程ab和由初态a'

经2过程a'

cb到达

相同的终状态b,如P—T图所示,则两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的关系为

(A)Qi<

0,Qi>

Q2(B)Q1>

Q2

(C)Qi<

0,Qi<

Q2(D)Qi>

0,Qi<

Q2[]

5-23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倍,则理想气体在一次

卡诺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的

(A)n倍(B)n-1倍(C)丄倍(D)倍[]

nn

5-24如图所示的两个卡诺循环,第一个沿A、B、C、D、A进行,第二个沿A、B、

C、D、A进行,这两个循环的效率1和2的关系

及这两个循环所作的净功A1和A2的关系是

(A)1=2,A1=A2

(B)1>

2,A1=A2

(C)1=2,Ai>

A2

(D)

5-2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

[:

1)所示的abc过程,(图中虚线ac为等温

df为绝热线)。

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

1=2,AivA2[:

线),和图

(2)所示的def过程(图中虚线热

八、、

(A)abc过程吸热,def过程放热

(B)abc过程放热,def过程吸热

(C)abc过程和def过程都吸热

(D)abc过程和def过程都放热

5-2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上初态a经历

(1)或⑵过程到达末态b,已知a、

b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

(图中虚线是绝热线),问两过程中

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J

(A)

(1)过程吸热、

(2)过程放热。

Q2

(B)

(1)过程放热、

(2)过程吸热。

(1)c-

V

(C)两种过程都吸热

:

:

利用第一定律找到内能增量为零的过

两种过程都放热。

程即可,比如等温或一个循环过程

5-29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

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

A/Q等于

(A)1/3(B)1/4(C)2/5(D)2/7

5-31一气缸内贮有10mol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作功209J,气

体升温1K,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为,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为。

5-32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作功为200J,若此种气体为单原子分

子气体,则该过程中需吸热J;

若为双原子分子气体,则需吸热Jo

5-33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下膨胀所作的功为A,则传给气体的热量

为o

5-34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

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

Ta=300K,求

(1)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

(2)各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3)经过整个循环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各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1)AC:

等容过程Pa=Pc

TaTc

Tc二虫Ta=100

FA

(2)Aca=0,Abc二Pc(Vc-Vb)=100(1-3)=—200J

1

Aab=(100300)(3-1)400J

(3)Q=AEA=A=400-200=200J

5-35如图所示,abcda为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

(1)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

(2)气体循环一次对外作的净功;

(3)证明TaTc=TbTd。

⑴过程ab与be为吸热过程,吸热总和为

Q=C(Tb—TJ+Cp(Tc-Tb)35PbVb-PaVa);

(PM-6必)800J22

(2)循环过程对外所做的总功为图中矩形面积

(3)

5-36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

A态出发经等压过程膨胀到B态,又经绝热

过程膨胀到C态,如图所示。

试求:

这全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内能的增量以及吸收的热量。

方法1,

(1)从图理想状态方程推得Ta=Tc,

这样AC内能增量(Ec-Ea)为0,

(2)吸收热量Qabc=Qab+Qbc=Qab=

4X105

A—

1x105

'

厂…严-

Cp(Tb

P(Pa)

O23.498V(m)

A二Pb(Vc-Vb)-Pa(Vd-Va)=100J

M“5

再由PV=MRT得出Qabc二5Pa(Vb-Va)

(3)做功AABC=Qabc+(Ec-Ea)=—PA(VB-VA)

5-3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上同一初态A开始,分别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过渡到不同的末态,但末态的温度相同。

如图所示,其中

A>

C是绝热过程,问

(1)在A—;

B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为什么?

(2)在A_D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

(1)A>

B过程中气体放热

因为:

若以A>

B>

C>

A构成逆循环,则此循环中E=0;

AV0

故总的Q=QabQbcQca<

0

但Qca-0;

Qbc>

Qab<

放热

(2)

D过程中气体吸热

因为:

若以

A—;

D—C—;

A构成正循环,则此循环中

E=0;

A>

故总的Q-QadQdcQca>

Qdc<

吸热

Qad>

5-38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Po-1.2106Pa,

V0=8.31lO^m3,To=3OOK,的状态,后经过一等容过程,温度升高到Ti=450K,再

经过一等温过程,压强降到P=Po的末态。

已知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与等容摩尔

热容之比CP=5。

求:

(1)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Cp和等容摩尔热容Cv。

Cv3

(2)气体从始态变到末态的全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5-39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气缸里,此汽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

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

已知气体的初压强Pi=1atm,体积Vi=1L,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然后在等容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两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试求:

(1)在p—V图上将整个过程表示出来。

(2)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

(3)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4)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功。

5-42如图所示,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ABCDA循环过程,

回到初态A点,则循

5-41在-热力学中做功和“传递热量”有本质的区别,“作功”是通过

完成的;

“传递热量”是通过来完成的。

环过程中气体净吸的热量为

40

20

D

P(atm)

C

5-43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

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温度不变,熵增加。

(B)温度升高,熵增加。

(C)温度降低,熵增加,(D)温度不变,熵不变。

5-44—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a增至Vb,在此过程中气

体的

(A)内能不变,熵增加(B)内能不变,熵减少

(C)内能不变,熵不变(D)内能增加,熵增加[]

5-45由绝热材料包围的容器被隔板隔为两半,左边是理想气体,右边真空。

如果把

隔板撤去,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过程,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温度(升高、

降低或不变),气体的熵(增加、减小或不变)。

5-46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一切实际过程都向着的方向

进行,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从宏观上说,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的过程都是。

5-47熵是的定量量度。

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个等温

膨胀过程,它的熵将。

5-48用公式AE=:

CVUT(式中Cv为定容摩尔热容,视为常量,、•为气体摩尔数)计算理性气体内能增量时,此式

(A)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容过程。

(B)只适用于一切等容过程。

(C)只适用于准静态过程。

(D)适用于一切始末态为平衡态的过程。

[]

5-49如图,bca为理性气体绝热过程,b1a和b2a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种气

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1a过程放热,

做负功;

b2a过程放热,

做负功。

b1a过程吸热,

(C)

做正功;

b2a过程吸热,

b1a过程放热,

做正功。

5-50一定量的理性气体经历acb过程吸热

33、

_m)

(C)-400J(D)700J

5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为

(A)-1200J(B)-700J

5-51在一密封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种气体的

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

密度为3ni,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3Pi(B)4Pi(C)5Pi(D)6Pi[]

5-52有两瓶气体,一瓶是氢气、一瓶是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若它们的压强、体积、温度均相同,则氢气的内能是氦气的倍.

5-5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

宏观量是,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微观量是。

5-54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可视为刚性分子自由度为i)在等压过程

中吸热为Q,对外做功为A,内能增加为△E,则—,—=。

QQ

5-55为了使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对外作功2J,必须传给气

体多少热量?

5-56一定量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为po=1.010Pa、体积为V0=410^m3、温度为To=300K的初态。

后经等压过程膨胀温度上升到T1-450K,再经绝热过程温度降回到T2=300K。

求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对外所作的功。

5-57设有一恒温的容器,其内储有某种理想气体,若容器发生缓慢漏气,问

(l)气体的压强是否变化?

漏气

(2)容器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否变化?

(3)气体的内能是否变化?

(1)p=nkT,n减少,T不变,则p减少

—3

不变,'

kT

⑺内能减少,E=Mm;

2RT,摩尔数减少,所以内能减少

5-58摩尔数相同的氦气和氮气(视为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初状态(即p、V、T相同)开始作等压膨胀到同一末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有无错误?

如有错误请改正.

1)对外所作的功相同;

2)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增量相同.

5-59现有两条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1)

(2),如图所示。

若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同一种气体处于不同的温度下的

速率分布,则曲线表示气体的温度较高。

若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同一温度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

分布,则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速率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