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18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学案江苏省致远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

商鞅、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背景:

适应汉初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大一统)。

②时间:

西汉汉武帝。

③提出:

董仲舒。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加强君权,宣传“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2)太学:

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

学习儒家经典,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垄断。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理学:

宋代由儒、道、佛融合而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主要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

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南宋——朱熹

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还传至日本、朝鲜。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明代——王阳明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明朝后期李贽:

离经叛道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背景

代表

影响

①政治:

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②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③思想:

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

黄宗羲

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④工商皆本

①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②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顾炎武

①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③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著作《天下群国利病书》《日知录》。

王夫之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唯物思想;

②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②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新增)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了解京剧的产生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造纸

①西汉前期,中国发明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外传:

唐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③外传:

元朝时由波斯人人传到欧洲。

火药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代,广泛军用于事④外传:

指南针

①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外传:

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

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为资产阶级殖民扩张提供武力准备。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时期

体裁

代表人物及作品

春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战国

楚辞

由屈原创建,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汉代

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张衡《二京赋》

唐代

初唐: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盛唐:

边塞诗人: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山水诗人: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赢得“诗仙”美誉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故被为“诗史”,又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宋代

婉约派:

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元代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秋思》

明清

小说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4.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新增)

起源

形成完整体系

两个阶段

演变脉络

总趋势

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

商代

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注重实用)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注重审美)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由繁到简

书法艺术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楷书进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5、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6.了解京剧的产生

乾隆末年

安徽徽剧戏班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

汉剧进京,徽汉合流,融合兼收,京剧形成

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民国以来

京剧逐渐走向世界。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个人。

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

1842年编撰《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著作及主要思想

特点

康有为

①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②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变法图存

严复

①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③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批判君权

3、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实践:

戊戌变法

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

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中心:

北京大学。

(2)口号(核心):

民主和科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兼容并包)。

(4)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和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新发展:

十月革命后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性质:

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

(2)作用:

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局限:

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肯定的偏向;

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

6.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7.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传播:

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4)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5)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

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新增)

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提出

①1905年,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

思想内涵

局限

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主支持清朝封建统治

没有明确反帝

民族:

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即“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

民权:

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生:

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实践

1911指导辛亥革命;

结束帝制;

1912建立中国民国;

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的展开

评价

进步性: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①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展开。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时间

主要论著

主要内容

抗日战时(1937-1945)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①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其前景。

②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著

《论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义

1978邓小平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A.思想路线: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

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经济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982十二大

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十三大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党的基本路线

1992南方谈话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十四大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

1997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4.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附:

三种理论: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位伟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教育事业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领域

重大成就

地位

两弹一星

1964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中近程导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1970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世界第五,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

2003

“神舟”5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杂交水稻

1973

袁隆平1973年世界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不仅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被国际当做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文革后:

《徐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建国初期

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认识:

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关系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2)举措: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1995年,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基础教育方面,颁布《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认识启蒙运动的影响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

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的重要。

④认识你自己。

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