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30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罗布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布泊Word格式.docx

《罗布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布泊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布泊Word格式.docx

(打出图4)你再看,这是刚刚死掉的胡杨林。

(打出图5)哟,看,这就是以前的罗布泊,你看,都是水。

(打出图6)再看,这一片绿地,是曾引用罗布泊的水灌溉过的良田,你看,满眼绿色,一片生机。

美丽的罗布泊怎样会变成了现在连一滴水都没有的罗布泊呢?

同学们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高声朗读的方式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生标自然段,接下来是自读。

大多数同学是出声朗读,少数学生默读。

师等所有学生都读完后打出一幅再现罗布泊过去状貌的图片)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配合这个画面的文段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这幅图片里有牛马吗?

生3: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生(众):

欢娱的、愉悦的、高兴的。

哪位同学用欢娱的语气给我们朗读示范一下?

他的朗读,就好象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两只翅膀,把我们带到了从前美丽的罗布泊。

(点击鼠标,打出一幅展现罗布泊现在状貌的图片)同学们,文中的哪些文段可以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呢?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你告诉老师,此时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荒凉的。

这真让人感到恐怖。

这些文字该怎样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示范朗读一下?

生2(用苍凉的语调):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夏天气温高达700C。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我们听到了一个彻底荒凉的罗布泊。

文中还有恰当的语段可以作为这幅画的解说词吗?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

生(齐):

什么都没有穿。

哦,全部暴露的意思。

那“脱尽了”的“尽”又是什么意思?

脱光了,一丝不挂的意思。

说“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说“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 

这究竟是指什么?

指大地的植被被破坏了。

只是一般性的破坏吗?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

生(众)指植被被全部破坏,大地被严重伤害。

对了,这种描写生动极了,用宋丹丹的话说就是不是一般的神,那是——相当的神。

老师有个问题,那就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地的植被被破坏,而要说“大地脱尽了外衣”呢?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呢?

拟人。

在这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显得不知所措) 

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暴露在700C的高温下,怎么不痛苦呢?

我仿佛能听到它痛苦的呻吟声。

同学们这段解说词又该如何朗读呢?

有哪位同学想试一试吗?

生(读):

她的朗读使我们仿佛听到了罗布泊在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用掌声表示鼓励。

(掌声响起) 

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

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么多同学举手啊,哪位同学没有发过言呢?

(师示意一名学生发言) 

因为人们盲目用水。

因为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师(插话):

“也”字很重要,它强调了一个因果关系。

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 

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

“四盲”像个 

的吸水鬼。

) 

师(指着板书上的“吸水鬼”)我们平常听到了都是“吸血鬼”,这里为什么不说“吸血鬼”而说“吸水鬼”?

因为“四盲”指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都跟水有关,所以是吸水鬼。

老师知道,“盲”是指盲目,那么“盲目”又是什么意思?

生:

(众)“盲目”就是没有目的的,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

大家说得好。

“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想照应?

“任意” 

文中又说“四盲”是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

书里告诉了我们,大家找一找。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这位同学真聪明,他用有串具体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个吸水鬼巨大的程度,这叫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看看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具体问题?

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经减少到420万亩。

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里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这位同学又用数字说明了罗布泊被破坏的严重程度。

具体来说,这巨大的吸水鬼对罗布泊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呢?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刚才这位同学发言的时候,我打断过他的发言,对不起。

这位同学说出了罗布泊被破坏的严重程度。

“马上”说明了—— 

变化速度快。

“全部枯死”、“成片死亡”说明了—— 

生(齐)受破坏的程度很大。

悲剧仅仅是罗布泊 

吗?

不是,还有青海湖,月牙泉。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作者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那么怎么救呢?

减少盲目开发、用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开发使用水资源,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有一种忧患意识。

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结构,作者把令人恐怖的罗布泊呈现在我们眼前,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罗布泊美丽的过去?

把对罗布泊美丽的过去的描写去掉好吗?

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

这是一种对比,通过写美丽的过去引起人们美好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们更注重环保。

(点击鼠标,打出字幕)美丽的罗布泊你看到了,荒凉的罗布泊你也看到了,假设你作为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百年的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大家可以议一议,也可以些一些。

(对着学生)老人你好,想听听你对罗布泊的诉说—— 

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青海湖和月牙泉离我们还很近,我们要保护他们,不让罗布泊的悲剧再次上演。

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让我们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该课荣获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学目标:

(电脑投影)

1、识记并理解生词。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由此激发学生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

电脑、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电脑投影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

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在投影罗布泊简介之后,投影一些图片,有罗布泊位置图、罗布泊环境图片。

二、 

整体感知:

1、第一步:

识记生词并理解。

(方法:

先投影要求,然后学生互相提问理解生词,而老师不要发表意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

接着,投影重点词义,让学生对照理解,加深印象。

萧瑟: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

温暖。

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

辽阔无边。

边缘:

沿边的部分。

2、第二步:

师问:

标题该如何理解?

(方法:

电脑投影此问题,先自主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老师鼓励后进生回答此问题。

投影参考理解:

罗布泊过去是一个美丽、迷人、绿色的湖泊,但是现在却消失了。

3、第三步:

请问:

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电脑投影这三个问题,然后学生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入合作交流中去,重点帮助那些后进的学生,向他们讲清一些它们有可能不知道的知识,如,什么是对比,作用是什么,如何用好对比手法等问题,并鼓励他们回答这些问题,以此方法来提升后进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投影参考理解:

对比

过去:

绿洲 

生命

现今:

荒漠 

恐怖

原因:

(原因是“人”,投影显示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以加深理解。

三、 

研读与赏析。

(每一步都用电脑投影)

1、本文的结构思路是什么?

思路:

开头是现今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必须使学生先学,以此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切记要注重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使后进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应以方法为主,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结果。

当然,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还是交给结果为好,以免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关于这个问题的方法,我的思路是这样: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介绍了什么?

接着又介绍了什么?

再接下去又该干什么?

让学生在这个思路的导引下去思考问题。

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电脑投影月牙泉、青海湖的图片,以此增强学生的忧患感。

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

2、文章包蕴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忧患 

目的:

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关于作者的情感,可以有许多的理解,不可以强求一致,只要沾边,都应该加以肯定。

如:

痛苦;

气愤;

伤心。

3、读了此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同上。

不过应多叫后进生。

4、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事实看,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令人震撼的。

从写法上看,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老师可以提示学生:

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问题,其一,从事实角度;

其二,从写法角度。

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应对拟人、排比手法加以理解,并举例:

排比: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拟人: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四、探究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

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五、小结:

这是本课时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小结而不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应该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之中,老师可以帮助后进生完成小结并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发言.)

明确:

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从而环保意识也深驻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于是从自我做起改善环境的愿望也就有了。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初中语文教案

课题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课时:

一课时

⒈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⒉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探究其消失的原因;

⒊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形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

春暧花开,大自然焕发出勃勃微型机,人们向往大自然,也往往会结伴出游,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上周,我们也去春游了,当你面对苏峪口那美丽景象时,你有什么感想,谁能描绘一下给你印象深刻的景象?

(春游的学生自由谈说自己的感受或最喜欢的景象)

亲身经历必然会有深刻的感受,几位同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景象。

下面我请大家欣赏一组自然风景图片,看看你是否去过?

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播放幻灯片2—10)

(学生欣赏图片,边看边猜,自由说,也可以议论)

(播放幻灯片11)揭示谜底——罗布泊(板书此地名)

二、介绍罗布泊的相关情况(简介)

⒈“罗布泊”的含义(播放幻灯片12)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⒉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播放幻灯片13——地图)

师讲述:

罗布泊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湖,它水草丰盛,牛马成群,碧波荡漾,曾经孕育着盛极一时的神秘的古代名城——楼兰,那如今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你能想象的出来吗?

(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猜测,试简说理由。

三、引出课题。

几位同学勾勒出自己想象的罗布泊,我相信此时大家的脑海也都有了一些景象,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组图片,与你所想象的景象比较一下,是否相符?

如果有出入,会有多大的出入?

(播放幻灯片14-27)

(学生仔细看图,深刻感受,请刚才发言的同学再简单说说)

以上两组图片展示了罗布泊的变迁,对比鲜明,下面我们邀请罗布泊的形象代言人——“木乃伊”,来倾听一下它的诉说。

(播放幻灯片28)(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想象它在诉说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一同走入《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看看罗布泊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

(播放幻灯片29)课题——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四、整体感知课文

⒈初读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请大家打开课本P91页,速读一遍,划出生字,生词;

自由发言提出所找到的生字或生词,补充在课后的读读写写;

全班齐读二遍。

⒉再读文章,理解内容。

师讲述:

刚开始我们看了两组图片,展示了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的样子,文中对此用语言是怎样描绘的?

请仔细朗读文章,划出相关的语段,试简单的概括。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找出相关语段,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概括,并推荐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做补充。

师概括学生的回答,整理并归纳形成板书。

(见板书设计)

⒊细读文章,深入探究。

看过图片,又读了文章,我相信此时大家的心中肯定会升起一个问号,而且越来越大,它会是什么?

谁能告诉我你的问号。

(学生大胆猜测,随意畅所欲言。

师根据学生所说,补充板书。

请大家再次认真朗读文章,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想想致使罗布泊——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消逝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通力合作,交流,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准确;

各组推荐代表回答,互相交流补充,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成板书)

⒋乘胜追击。

由于人为的改道,人为地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终于如吸血鬼一样“吸干”了塔里木河,使罗布泊断水成了干湖、死湖,这悲剧的始做蛹者恰恰就是我们人类自身,可是同样的悲剧依然在中国大地上上演着,你还知道有哪些?

(学生试举例)

(播放幻灯片30-32)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许多美似罗布泊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面对种种恶果,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对现在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你能提出哪些忠告?

(学生思考,试回答)

(播放幻灯片33)

五、教师小结:

(播放幻灯片34-39)

地球是我们不类共有的家园,家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还有什么?

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

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

让理性回归,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我们有理由想念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板书设计

仙湖死海

罗布泊

绿洲荒漠

措施原因改道、四盲

教学后记:

用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观看时自然而然就会投入到情境中去,作为本课的重点:

变化的原因,也就很自然的升越而起,随之而就顺理成章地切入到本课的难点:

培养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再以展示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片结束,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保护环境,保护家园,责无旁贷。

最后结束语的激情不够,如果能饱含激情的讲述结束语,加上优美自然图片的辅助,将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对这篇文章则会有更强烈的感悟,效果一定会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