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29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docx

广灵县经济发展概况

第一节区位资源与环境分析

一、历史沿革

据广灵县志记载,按《尚书·禹页》九州之分,广灵属冀州。

虞舜时,冀州又分为幽、并、冀三州,广灵县属并州。

夏属冀州。

西周仍属冀。

春秋属晋。

战国时名平舒邑,属赵国。

秦统一天下后,属云中郡。

西汉初期置平舒县,属代郡。

王莽新期改名平葆。

东汉仍名平舒。

魏、晋皆沿平舒。

南北朝时期属燕,为匈奴降部所居,亦名平舒,后属六镇之一怀荒镇。

辽统和十三年复置为县,名广灵,属西京道大同府蔚州。

明朝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

清朝属大同府。

中华民国元年属山西省冀察行署、冀晋行署第一行政公署、北岳区行政公署。

1948年3月广灵解放,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12月,察哈尔省撤销,雁北专署划归山西省。

1958年9月,广灵、浑源二县合并,属晋北专区。

1959年8月,又恢复为广灵县,属雁北专区。

1992年雁北行署与大同市合并,广灵属大同市。

今改现名。

二、区位与地理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高原边缘、恒山东麓、大同市境东南,为山西省东北门户,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51′-114°24′,北纬39°35′-39°56′之间。

东与河北省蔚县相望,北与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西和浑源县交界,南与灵丘县毗邻。

县境南北宽36公里,东西长48公里,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

县城东距北京296公里,西南距太原353公里,西北距大同135公里。

占大同市区与国土总面积的8.7%。

三、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⑴土地

广灵县土地总面积12.83万公顷,现在已利用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

其中耕地3.29万公顷,林地1.94万公顷,草地3400公顷,建设用地4200公顷,水域1.71公顷。

人均土地面积0.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8公顷。

⑵土壤

全县土壤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34个土属、56个土种。

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由西向东为:

山地草原草甸土—栗钙土(淡栗钙土型土)—褐土(淡褐土)—草甸土。

山地草原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顶平坦处,占总土地面积的1.91%。

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望孤乡、梁庄乡和南村镇的一部分,占14.23%。

褐土是主要土类,分布在望孤乡以东的广大地区,占79.04%,其土体深厚,土质较均匀,耕性较好,表层有机质约为0.7%~1%。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壶流河东段两岸一级阶地上,占1.74%。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为0.22%-1.82%,平均0.88%。

碱解含量变幅30.0-108.5ppm,平均68.6ppm。

速效磷含量变幅为4.0-38.0ppm,平均12.8ppm。

广灵县土壤养分含量偏低。

有60%以上耕地缺乏有机质;全氮不足,有70%以上的土壤氮素小于0.075-0.1%;速效磷含量普遍很低,75%的耕地低于10ppm,还有25%土地速磷小于3-5ppm的极限;速效钾也偏低,有8.8%土壤低于极限30ppm。

总之,全县土壤是缺氮缺钾更缺磷。

其主导因素是缺少有机质。

⑶地形地貌

广灵县域平均海拔1650米,最高为西北六棱山顶2375米,最底为壶流河出境处930米左右。

全县平面形态呈现不规则的正七边形,北、西、南三面环山。

境内山岭纵横,地形起伏较大,西高东低。

共有山24座,峰39个,岭5道,峪谷和较大沟涧19道。

东西由石梯岭相隔,形成岭东、岭西两大平川,并构成望孤、南村、一斗泉、壶泉四块台地或盆地。

壶流河横贯东西,在岭东又有河南河北之分。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地貌类型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平川区和洪积扇区。

土石山区:

位于西部、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包括望狐乡、南村镇、宜兴乡、加斗乡、一斗泉乡及梁庄乡的一部分,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7.7%。

黄土丘陵区:

位于县境被捕,包括作疃、壶泉、蕉山、一斗泉乡的一部分。

面积为总土地面积的23.1%。

黄土丘陵侵蚀特征,源、梁、峁教发育。

平川区:

位于广灵县北部、沿壶流河两岸地区,包括作疃、宜兴、壶泉、加斗、蕉山等乡镇,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24.9%。

本区多属壶流河阶地,为冲积平原,分布于冲积扇缘下部。

洪积扇区:

主要分布在边山峪口前,包括加斗、宜兴、作疃、南村等地带。

大的洪积扇连成积裙,进而形成山前倾斜平原,海拔多在1100米~1200米。

⑷地质

广灵县境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古生界和新生界第四系,局部可见太古界和中生界侏罗系地层。

太古界仅在西部有所出露。

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分布于南部、西部及西北部山区。

古生界寒武系假整合于长城系地层之上,总厚度600余米,分为下、中和上统,其中寒武系中统和下统在南山、西北山均有出露,寒武系上统分布于中部孤山与北山;古生界奥陶系整合于寒武系地层上,分布在中部与北山。

中生界侏罗系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仅北山板塔寺一代有所出露。

新生界第四系下更新统除蔚县暖泉镇出露外,其它处很少看到;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在靠近边山冲沟壁上均有出露;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在全区分布普遍,由于所处地貌单元不同,岩性及成因各异,分为风积黄土、坡洪积物、洪积物。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分布于壶流河等现代河谷中,由粉砂土、亚粘土及沙砾石层组成,南村一带及广灵南山前缘,也由洪积形成的砾质亚砂土及沙砾石,厚度7米左右。

本区位于燕山断块广灵——蔚县块坳。

其构造特点是,主要构造线呈明显的方向性,即呈NE~NEE向。

此外,在古地层上的沉积盖层,从区域看,也具有此方向性,即东北沉积厚,向西渐薄,到古老地层直接出露。

主要构造及特征包括:

A蔚广单斜,位于壶流河以北,走向NE67º,自北向南出露地层为长城、寒武、奥陶和侏罗系,此单斜内包括次一级小褶曲;B南山大断层,位于南山前,向东入河北省,断层面倾向NW70º,为正断层,上盘被第四系覆盖,断层对盆地形成起主导作用,使盆地南北在地质地貌上具有明显不对称性,其时代与相邻的桑干盆地、灵丘盆地的南山前大断裂同期,属燕山期产物;C壶流河断层,自河北省化销营经蔚县暖泉沿壶流河谷伸入,北为上升盘,南为下降盘;D南北向平行断层组,位于盆地中部,由数条相平行断层组成,构成地堑,地垒相间排列,成为现今多孤山地形出现。

2.气候资源

广灵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温度回升;夏季温度高,雨量多而集中;秋季温度下降,前段雨量多,后段急剧减少,多晴朗凉爽天气,冬季寒冷少雪。

据该县气象统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6.9℃,极端日最高气温为38.2℃(1961年6月),极端最低气温为-34.9℃(1997年1月)。

1月最冷,平均气温-11.4℃,7月最热,平均气温22.1℃。

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34天,土地封冻一般始于10中旬,直到笠年3月中旬解冻。

广灵县“十年春九旱”,降水量在200~600毫米之间,平均月392.6毫米。

降水量时空变化较大,一般西多东少,山多川少,年际变化也较大。

望狐地区和西部高山一代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曾达700毫米以上(望狐)。

岭东地区年降水量,最多是1959年,为653.1毫米,最少是1965年,仅194.2毫米。

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所以季降水量的分布差异与日季变化都很大。

年降水多集中在6、7、8月间,其中7、8月份为高峰期,两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54.5%。

年平均蒸发量为1962毫米,1972年蒸发量最大,达2447毫米;1959年蒸发量最小,仅1636毫米。

一年内5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344毫米,最高439毫米;1月份蒸发量最小,平均41毫米,最小18毫米。

3.矿产资源

矿藏已探明的有煤、铁、锗、镓、锰、石灰石、花岗岩等10多种,尤以高钙石灰石、高品位富镁白云岩和铁矿石储量为最。

现有罗疃及板塔寺煤矿两座。

罗疃煤矿位于蕉山乡罗疃村、殷家庄、马半、刘村一带。

查明资源储量906万吨,共有煤8层,赋存于下伴罗系门头沟组。

煤种为无烟煤及长焰煤。

板塔寺矿区位于县境北部一斗泉乡板塔寺村一带,查明资源储量639万吨,有煤层7层,可采4层。

其煤质具有易燃耐化不留焦炭的特点,且煤质硬不易风化。

全县金属矿产资源以铁为主,锰、铅、银等,资源量极少且不具工业意义。

镓、锗为大型希散元素矿产,现未利用。

铁矿分布范围大致为梁庄、望狐、作疃及宜兴乡一带及六棱山六家沟铁矿。

希散元素矿产以镓、锗为主,呈分散状态赋存于侏罗系煤层中,颤地为板塔寺、罗疃煤矿。

镓、锗均为大型矿床,探明资源量镓1.55万吨,锗291吨。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为大理石、白云岩和石灰岩。

大理石主要为上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与六棱山岩体接触变质而成。

六棱山大理石矿点位于梁庄乡六棱山的玉石山至白石山一带,矿体东西长4000米,厚度50-80米,估算地质储量325立方米。

白云岩分布于广灵县南村镇至香炉台一带,矿床产于上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其中高于庄组三段巨厚层状致密块状晶粒白云岩为优质的冶金熔剂白云岩及冶镁白云岩,仅香炉台矿区查明资源量140万吨,其潜在资源量达亿吨至数亿吨。

广灵县高质量石灰石极其丰富。

分布在东起罗疃西至望狐乡东福窑,南从西铺起到六棱山均有石灰岩出露。

现已普查矿区四处,为凤凰山、千福善、华山及大岭北水泥石灰岩矿区。

查明资源量10728万吨。

4.水资源

广灵县域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壶流河上游,基本无客水入境。

水资源以地表水(即河水、泉水、库容水)和地下水(深层与浅层)形式存在。

县域地形坡度大,构造发育,地下水渗透条件好,山区接受降水后,通过裂隙、溶隙补给盆地,再通过松散空隙,一部分排入壶流河,以地表水形成排泄,一部分补给壶流河下游潜水和深层水。

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⑴地表水

壶流河是由西向东横贯全县的唯一河道,境内全长66公里,有12条支流,流域面积13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90万平方米,径流模数3.6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泉水主要有水神堂、百步坑、华山、莎泉、白羊峪、长江峪、枕头涧、直峪、红桥沟、石门峪等,正常年景以上十处流量有1530立升/秒,年径流量4824万立方米。

此外还有其他较小泉水20处,但流量不足50立升/秒,年出水量158万立方米,雨涝露透多,用于解决人畜吃水。

清泉水总流量年均4982万立方米,站地表水总量的3/4。

⑵地下水

广灵地区地下水储量为6亿立方米左右,动储量0.375亿立方米,调节储量0.1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0.555亿立方米。

自然条件造就了盆地、平川的地下水储量丰富,山区、丘陵区的地下水贫乏的现状。

地下水富集的地区水位20-120米,多数在60-80米,单井涌水量80吨/小时左右。

⑶水资源量

根据2001年完成的评价成果,全县水资源总量6172万立方米,其中:

地表径流量1730万立方米,地下水5627万立方米,重复量1185万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2660万立方米。

4.生态资源

广灵县属温带干草原地带,受气候、土壤、水位、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植被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差异。

南部山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乔木类有松柏、半生杨柳;灌木有荆条、酸刺、朴玉子、羊浓果、胡枝子、油瓶子等;草木多为百草、蒿类;覆盖率在50%以上。

北部山区因缺乏水分,难以生长,上石。

裸露西部山区自然条件较好,植被发育好,天然生长有华树、松山羊;人工培有油松、落叶松,灌木、草木滋生,覆盖率达60%以上。

阶地、平川以农田为主,覆盖率与季节有关,评价区域内的植被主要为农田。

广灵县境内动物种类繁多,例如壶流河湿地保护区中有陆栖野生动物22目50科173种,其中两栖爬行类6科12种;鸟类34科132种;兽类10科29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黑鹤、大鸨、白尾海雕。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大天鹅、白琵鹭、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白尾鹞、白头鹞、猎隼、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纵纹腹小鸮和短耳鸮。

省级保护动物有:

苍鹭、普通夜鹰、金眶鸻、蓝翡翠、黑枕黄鹂、北椋鸟。

5.旅游资源

广灵县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独特的地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距县城15公里的圣佛寺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绵延50多公里的赵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有“东悬空寺”之美称的圣泉寺石窟,山峰峙立,庙宇轩昂;城南0.5公里的风景名胜保护区水神堂,山水相宜,风景秀丽;县城西南的白羊峪,翠峰叠嶂,逶迤绵延,素有“小九寨沟”之称。

广灵县还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物。

境内有省级保护文物—洗马庄汉墓群和千福山汉墓群;有历史悠远的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建筑最早、保存最好的战国赵长城;还有历史悠久的唐松、唐槐、明柳、明榆等明树古木。

6.名特优资源

⑴广灵剪纸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2009年10月,广灵剪纸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⑵广灵小米

广灵小米,驰名已久,清康熙时曾经作为朝廷贡米进京,遂有“御米”之称。

1961年又改进培育新品种“东方亮”,更是米中佳品。

这种小米,颗粒光洁,色泽金黄,营养丰富。

做米饭,熬稀粥,都是粘而润滑,香甜可口。

⑶五香瓜子

广灵五香瓜子,片大匀整、色泽白净、仁肉酥脆、咸香味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近几年,又开发有清香型、本味型等多种系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⑷白灵菇

白灵菇,翅孢菇又称白灵侧耳。

因其产自新疆,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芝”、“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美称。

四、生态环境

县域群山环抱,重山叠翠,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的盆地4个,壶流河上游植被良好,县域内实行集中供热,四季空气清新,蓝天碧水,下河湾水库、枕头河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水质无污染,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相对较少。

广灵县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污染指数平均在50左右,总体情况在国家的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之间。

局部工业密集地区较差。

近年来,县域排污企业主要有水泥厂、化肥厂、电厂、肉联厂等,未经处理的污水对城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均构成威胁。

2008年8月26日城镇污水厂投入运行,截至年底,共消减COD46吨,预计2009年COD(化学需氧量)将继续消减。

广灵县垃圾处理厂还未完工,现县城拥有垃圾收集点16处,但是现状垃圾随处堆放严重,尤其在可到内及城市边缘。

广灵县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矿矸石、锅炉炉渣、冶金废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从成份分析,有毒有害物资含量较少,其主要成份是无机物。

根据三废污染监测数据,广灵城区工业企业废水污染已日益加剧,主要集中在防止和化工兴业;而废气污染状况较轻,在污染控制范围之内;固体废弃物堆放管理还需加强,并且垃圾没有充分利用,固体物污染状况需要进一步缓解。

第二节人口与经济发展分析

一、人口规模及其构成

广灵县现辖壶泉镇、南村镇两个建制镇,一斗泉乡、蕉山乡、加斗乡、宜兴乡、作疃乡、梁庄乡、望狐乡7个乡,184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

根据广灵县2008年统计公报,全县总户数62515户,其中:

非农业户18254户,农业户44261户;全县总人口186073人,农业人口158951,非农人口27122;其中:

男性94619人,女性84590,出生人口2442人,死亡人口1406人;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5.6‰。

全县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见表3-1。

2008年全县城市化水平为14.58%,远低于山西省的平均水平,城镇发展较缓慢,城市化水平低;非农业人口增长较快,城镇密度约1.6个/千平方公里;乡密度约5.7个/千平方公里。

城镇人口规模较低,县域人口增长率为5.2‰。

广灵县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壶泉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加斗乡;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蕉山乡和作疃乡;密度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村镇、宜兴乡、一斗泉乡、望狐乡和梁庄乡。

广灵县非农业人口2.7万人,占总人口的14.58%。

农业人口15.9万人,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按每亩耕地用工25个,每个劳动力平均出勤200个劳动力计算,全县尚余劳动力约40%。

广灵县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表(2008年)

表3-1

乡镇名称

面积(km2)

总户数(户)

总人口(人)

壶泉镇

79.1

26792

54169

南村镇

226.6

7657

27906

一斗泉乡

112.6

3150

11788

蕉山乡

89.3

4380

18288

加斗乡

113.8

5100

18398

宜兴乡

130.1

3280

12619

作疃乡

117.4

5937

20601

梁庄乡

155.2

3915

14005

望狐乡

180.9

2304

8299

合计

1205

62515

186073

二、居民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和支出

2008年广灵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同比增长1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同比增长14.5%;一般预算收入2789.3万元,同比增长16.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1万元,同比增长18.21%;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大增幅。

根据广灵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得到广灵县2008年份乡镇人口数目数据,以及广灵各乡镇的经济总收入数据,分乡镇的人均经济收入情况见下表3-2。

广灵县人均经济收入

表3-2

乡镇

人口数(人)

经济总收入

(万元)

人均经济总收入

(万元/人)

壶泉镇

54169

23548

0.43

南村镇

27906

8337

0.30

蕉山乡

18288

12964

0.71

加斗乡

18398

11827

0.64

宜兴乡

12619

8520

0.68

作疃乡

20601

12928

0.63

一斗泉乡

11788

2155

0.18

望狐乡

8299

3517

0.42

梁庄乡

14005

3844

0.27

由表得到广灵县人均经济总收入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宜兴乡和蕉山乡;较高的地区在加斗乡和作疃乡;较低的在壶泉镇、望狐乡;低的在南村镇、一斗泉乡、梁庄乡。

广灵县经济总收入增长率,可反映广灵县及其各乡镇经济发展的态势,计算方法见公式:

ER=(TEI2008/TEI2004)1/4-1

式中:

ER-各空间单元的经济总收入增长率;

TEI2008—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TEI2004—2004农村经济总收入。

根据广灵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得到相关数据,依公式算出增长率,见下表3-3:

 

表3-3

乡镇

2004年经济

总收入(万元)

2008年经济

总收入(万元)

经济总收入

增长率(%)

壶泉镇

15159

23548

11.64

南村镇

5822

8337

9.39

蕉山乡

8013

12964

12.78

加斗乡

8115

11827

9.87

宜兴乡

6549

8500

6.80

作疃乡

8738

12928

10.29

一斗泉乡

1155

2155

16.87

望狐乡

2390

3517

10.14

梁庄乡

2471

3844

11.68

由上表可见,广灵经济总收入增长率高的地区主要在一斗泉乡;较高的在蕉山乡;较低的在壶泉镇和梁庄乡;低的在南村镇、宜兴乡、加斗乡、作疃乡和望狐乡。

三、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1.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2008年,广灵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3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3498万元,比2007年增加42.96%;第二产业为37912万元,比2007年下降8.57%;第三产业为30915万元,比2007年增加46.77%。

三次产业构成比例32.7:

37.1:

30.2。

广灵县财政总收入8037.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30元,比2007年增加18.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7元,比2007年增加12.48%。

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2.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⑴财政与金融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037.6万元,比2007年-0.30%;

地方财政收入2789.3万元,比2007年+16.89%;

财政支出39342万元,比2007年+18.10%;

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7537万元,比2007年+33.24%;

全县各项贷款余额56759万元,比2007年+3.08%;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6454万元;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63088万元;

货币净回笼13366万元;

⑵固定资产投资

本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79万元,比2007年+6.70%。

⑶劳动工资和居民生活

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278万元,比2007年+10.00%;

全县职工平均工资20162元,比2007年+39.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比2007年+14.52%;

农村经济总收入84089万元,比2007年+12.00%;

农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比2007年+12.48%;

乡村从业人员54229人,比2007年+0.38%;

劳动力资源数59692人,比2007年+0.33%。

⑷农业生产现状

①农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42万元,比2007年+4.39%,其中:

农业产值27921万元,比2007年+35.55%;

林业产值1408万元,比2007年-78.39%;

牧业产值15570万元,比2007年-2.01%;

渔业产值84万元,比2007年-12.5%;

农林牧渔服务业2259万元,比2007年+4.87%。

②种植业生产情况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9678公顷,比2007年-1.29%;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639公顷,与2007年持平;

年末总播种面积29670公顷,比2007年+0.72%;

农业机械总动力8.45万千瓦,比2007年+8.19%;

粮食总产量79068吨,比2007年+22.67%;

油料总产量2297吨,比2007年-21.48%;

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单产水平:

玉米65812吨,292公斤/亩;

谷子4834吨,100公斤/亩;

其他谷物3796吨,69公斤/亩;

向日葵1084吨,55公斤/亩;

马铃薯3004吨,115公斤/亩(折粮);

蔬菜22214吨,1683公斤/亩;

胡麻籽1085吨,65公斤/亩。

粮食产量分乡镇情况见表3-4。

 

2008年广灵县分乡镇粮食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3-4

名称

产量

(公斤)

播种面积

(亩)

单产

(公斤/亩)

农业人口

(人)

人均占有量(公斤)

壶泉镇

8666000

44901

193

27047

320

南村镇

9225000

66857

138

27906

330

一斗泉乡

3592000

35477

101

11788

305

蕉山乡

9781000

43959

222

18288

535

加斗乡

20797000

44581

466

18398

1130

宜兴乡

8647000

24896

347

12619

685

作疃乡

12712000

53797

236

20601

617

梁庄乡

2836000

45175

62

14005

202

望狐乡

2686000

25033

81

8299

323

③畜牧业生产情况

大牲畜年末总头数27898头,比2007年-4.80%,其中:

牛年末数7800头,比2007年-29.30%;

猪年末存栏数48727头,比2007年+18.44%;

羊年末存栏数207335只,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