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34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二五规划稿十二Word文件下载.docx

调整为10:

58:

32。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520万吨。

制造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00亿元、利税5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实现增加值1070亿元,年均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2%,年均提高个百分点。

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68家和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

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我市成为全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市。

  3

  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成效明显。

我市被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入选20XX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3年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图表3:

“十一五”末三次产业比重

  一产10%三产32%一产二产三产二产58%

  统筹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比“十五”末提高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60个重点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多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在全国推广。

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我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成效明显。

北部沿海开发步伐加快,滨海新城建设顺利推进,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与青岛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连续成功举办3届(青岛)潍坊周活动,签

  4

  约合同项目488个,总投资1045亿元,青潍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圆满完成支援北川灾后重建任务,支援鄄城成效明显,支援西藏、支援新疆、支援安塞工作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金融改革实现新突破,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完成了全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改组商业银行试点工作。

积极推动扩权强镇改革,将县级26个部门的六大类管理权限共84项下放到镇级,加快建设区域重点镇。

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文化资产经营公司,5家文艺院团完成改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直接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累计成功发行31亿元企业债券、1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上市企业达26家、股票30支。

外经外贸健康发展,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亿美元。

  社会民生有了新改善。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通高考连续五年保持全省最好成绩,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2万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立了6家省级、32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镇

  5

  街道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图表4:

“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

  20XX0180001600014000120XX1000080006000400020XX0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5508627870721371611846769583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650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一是经济规模有较大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倍。

一批骨干企业成长壮大。

潍柴控股集团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前三甲,山东海化集团位列20XX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三名。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居全球商用车第一位,连续六年位列中国商用车第一名。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蓝牙耳机ODM业务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微型驻极体麦克风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国际同行业第二名。

二是投入规模不断增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XX年的1100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2270亿元,翻了一番。

“十一五”累计完成投

  6

  资793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倍。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0余万人。

“三河”整治成效显著,张面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虞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白浪绿洲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潍坊电厂二期、鲁皖成品油管道、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潍坊段、荣乌高速、疏港公路、沿海防护堤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潍坊港年货物吞吐量完成千万吨突破,实现一类口岸开放。

北部沿海路网、水网、林网、生态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凸显,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为97%。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有了较大改观。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9万人,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0元,分别年均增长%和%。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好的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

  7

  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面向未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工业传统行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端农产品较少。

科技创新不足,高端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少,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

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全球和区域间平等、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将为我市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结构转型日益加快,区域发展布局日趋完善,科技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8

  “十二五”时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迎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将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省内环境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迈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特别是大力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实现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从我市情况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大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实现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特别是随着“三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和北部沿海开发的重点突破,我市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具备巨大的发展优势: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农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现代化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先进制造业发展竞争力突出,形成了潍柴、海化等一大批分量较重的骨干企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已经形成比较优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为下步经济

  9

  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为我市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全市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敬业奉献,全市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

这些都为我市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快车道。

  我市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形势复杂,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国际资源和市场竞争还将加剧,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为保护自身经济发展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摩擦日益增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

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价格上升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将给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带来压力。

三是随着城乡和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及深层次改革逐步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民生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是我市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现实制约,如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创新不足、对外开放度不高、高层次人才较少等问题,也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短板”,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0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指导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

将科学发展作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始终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

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增进发展效益,促进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1

  坚持扩大内需。

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放大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提高居民收入,稳定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完善消费政策。

强化政府投向引导,激活扩大民间投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内生增长的长效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

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

  坚持统筹兼顾。

牢固树立全市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从省内、国内、国际等多层次和广视角审视和把握全市发展大局,既牢牢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清醒认识发展面临的挑战,统筹产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和长远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坚持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坚定推进体

  12

  制机制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化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度,在更高水平上参与省内外和国内国际经济分工,积极推动各层次区域合作,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继续优先发展教育,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三、任务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XX年超过564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万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20XX年达到350亿元。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

51:

4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20XX年达到2450亿元;

20XX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44亿美元,年均增长1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城

  13

  乡互动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区”建设成效明显,海洋主要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全国知名的产业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海陆统筹发展的蓝色经济区。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教育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5%,大部分近岸海域环境达到较清洁海域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生态绿色潍坊。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群众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

  到“十二五”末,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使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4

  专栏1: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指  标20XX年实际30568158:

:

3021499  62  ----20XX年预计32003640010:

58:

3231017001070227011661078032----“十一“十二20XX五”年均五”年均年规增速增速划  1256401263000143507:

51:

42918181922222  ---0  111616181826---10039028602370245024418362456  355200经地区生产总值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三次产业比例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结服务业增加值构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其中:

出口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单位GDP能耗降低口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源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环境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3335255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267769532501865083103  65003730016620  44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1  5030

  15

  第二篇扩大内需第四章扩大消费

  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深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物流额年均增幅力争保持在16%以上,到20XX年,全市最终消费率达到50%。

  一、培育消费热点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多渠道扩大信息通讯、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快递配送、体育、培训和家政等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供给。

加强银商合作,完善刷卡消费服务,扩大信用消费规模。

以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为总抓手,抓好以汽车、家电等为重点的消费升级工作。

  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用好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利用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全面整合农村流通设施资源,推动农村流通主体、流通方式和管理体制创新。

以信息化系统、生鲜冷链系统建设和“农超对接”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产品购销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完善流通体系

  16

  加快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和品牌,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参股并购和资产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海陆空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行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

发展特许连锁经营、合作连锁经营和自连锁经营,鼓励发展电子商务。

  四、提高消费能力

  创造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完善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

深化和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率和消费倾向。

让全市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敢于消费。

  五、倡导低碳消费

  积极发展节约环保型消费品,鼓励居民使用生态环保节能型消费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低碳消费的全新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章投资拉动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强化政策引导。

  17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强投资调控力度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综合利用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

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支持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海洋开发等新兴产业。

投资区域重点投向北部沿海、各级各类开发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和重点小城镇。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长16%。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1000家以上,投资9000亿元以上。

重点筛选和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体现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在项目用地、资金协调、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大建设资金筹措

  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机制,有效支撑投资结构调整,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创业担保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滚动投资和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18

  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制定落实政策,鼓励企业自有资金投资。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健全项目推介制度,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积极探索产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资源配置。

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上市,加快项目市场化、资本化运作。

全市上市企业力争达到30家。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支撑性重点项目。

  四、加速投资环境优化

  综合利用投资、土地、环保、财政、信贷等政策和手段,建立健全投资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投资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政策和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压缩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

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严格重大项目规范化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管、评估、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和重大项目稽察制度,积极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第六章出口带动

  一、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推进科教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推动出口规模速度型

  19

  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推进企业出口信用评级工作,在以质取胜的基础上,打造诚信企业,诚信潍坊,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续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注重培育龙头出口企业和品牌出口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更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进一步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到20XX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提高到4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三、加快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