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367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模拟试卷ABCD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二、闭卷部分50分

(一)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

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

4、简述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

5、简述如何提高观察信度

(二)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

2、论述行为主义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

并用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观察中的适用范围及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它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在实况详录法进行的过程中,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录,以此进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这种时间间隔有两种,一种是规律性间隔,另一种是随机性间隔。

时间取样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段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3、行为检核表的制作步骤

列出所要观察内容的重要项目;

列出目标行为;

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

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记录表;

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避免引起观察对象的注意;

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

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观察计划;

保证足够的观察次数或时间;

客观的进行记录;

及时整理观察记录。

5、简述如何提高观察信度

在开展正式观察前,需要对观察者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观察方案设计时,需尽量提供具体的、明确的观察行为的操作定义;

在观察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观察者的年龄及注意时间,合理安排观察任务。

(二)论述题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是有区别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观察常常是因为好奇而引起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

而且由于日常观察是随意发生的,所以也没有计划,因此可能只注意到了现象或行为的某个方面,或某些片断,而错过了另一些互有联系的现象、行为或片断;

或者所观察到的事实只是偶发事件或是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不能代表被观察者的典型状况。

尽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现象和信息,丰富我们的经验储备,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主观性、偶然性和零碎性,并不能说明问题。

因此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是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严格记录,有一定控制的观察。

有目的:

对某次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获取的资料,由预先明确的决定,并对所要观察的问题或变量作出明确的操作定义。

观察目的明确,不仅要明确提出问题,而且要求详细规定所要观察的具体行为。

计划性:

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和准备。

这些计划安排可以是观察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并增强所获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的记录:

记录时,应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这些欣慰的主观揭示与评价严格地区分开来。

在正式的观察研究中,一般要求预先制定好系统的记录表格和详细的行为分类规则及符号系统,以便在观察时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录所要研究的行为,并使得多个观察着同时观察时,可以有统一的记录标准与方式。

有一定的控制:

区别于随意的观察。

观察过程与观察的目的相符,能针对目的进行观察,确保观察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可靠性。

主要观点:

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

习惯是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强调练习的作用;

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

分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适用范围:

解释儿童新行为包括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举例:

观察者发现蒙蒙在娃娃家有撕拉玩偶的现象,通过对其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他在看动画片中接触到了一些暴力行为;

蒙蒙在看动画片中学到了不良行为。

启示:

略。

模拟试卷二:

请根据个人兴趣,按照观察实施的完整步骤,请用轶事记录法观察一名3-6岁的学前儿童,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1、什么是轶事记录法

2、什么是事件取样法

3、简述如何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维护孩子的个人隐私与安全。

4、简述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前的准备步骤。

5、简述什么是观察信度及其两种常用信度。

1、论述观察学前儿童行为的原因和功能。

2、论述成熟势力学说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通过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的报告是一个简短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中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等重要的细节都讲清楚了。

至于无关细节则完全省略。

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事件取样法是在自然情景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当行为出现后立即将行为记录下来,也可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内容。

3、简述如何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维护孩子的个人隐私与安全。

1)观察前,需要征得孩子的监护人的同意;

2)观察者的姓名不能出现在观察报告中;

3)做观察笔记时注意保密;

4)完成的观察记录要注意保存;

5)避免和任何人讨论所观察到的一切;

6)避免根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给孩子贴上标签。

4、简述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前的准备步骤。

设计并印制记录表格;

安排观察预备期;

培训观察人员;

实地检查观察场地及周边环境;

准备好观察所需的各种材料及设备。

5、简述什么是观察信度及其两种常用信度。

观察信度是指观察研究的精确程度及稳定程度。

即观察者在观察记录或评估中对观察现象把握的精确程度和稳定程度。

观察信度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致性系数和稳定系数。

一致性系数是指不同观察者在同一情境中观察同一观察对象的一致性情况。

这里一致性主要是指观察精确程度的一致性。

稳定系数主要指同一观察者在同一情境中观察不同观察对象的稳定程度,或同一观察者在同一情境中多次观察同一观察对象的稳定程度。

答案:

1)从儿童行为特点出发:

人类的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又如何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儿童的语言能力表达有限(即使他想表达,但是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心思全部表达出来);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鉴别儿童的发展状态需要专业知识,儿童无法识别自己属于什么发展状态,更无法完全告知他人其下一步的发展需要)。

2)从教育的本质出发:

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如何通过教育行为促进儿童的发展,前提是了解儿童。

如何了解儿童?

观察是前提。

3)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

观察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作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作出判断和行动。

4)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

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只是,优化自身的只是结果,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因此,观察的功能是了解儿童的现状,鹰架儿童的发展;

理解儿童的行为,促进教师的发展。

成熟势力学说:

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儿童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

且自我调节中存在不平衡和波动,表现为进进退退,并提出了《儿童行为周期变化表》。

理解、尊重儿童个体的发展规律;

解释儿童行为发展中有适度的退化现象。

观察者发现2岁半的豆豆在学习如厕过程中,之前已经能够主动报告大小便,但是最近又开始经常大小便在身上。

通过格塞尔的理论,观察者得出结论,豆豆的这种行为表现是正常的,是一种适度退化现象。

模拟试卷三:

请根据个人兴趣,按照观察实施的完整步骤,请用时间取样法观察1名3-6岁的学前儿童,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观察问题的提出、观察计划制定(包括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观察反思。

有一定的观察记录,但是格式有误、记录中有主观描述存在,方法使用中有误,不能反映儿童的行为特点。

观察记录格式较正确、方法使用较为恰当、记录以客观描述为主,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行为特点。

观察记录格式正确、方法使用恰当、记录客观,能反映儿童的行为特点。

1、实况详录法的优缺点

2、观察功能的演变历史阶段

3、一般观察和专业观察的区别

4、时间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5、四种观察角色。

(1)论述认知发展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

(2)论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保密性原则及其重要性,在观察中,我们如何实施保密性原则。

参考答案

优点1:

使用方便。

实况详录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不需要事先预备观察表,或进行符号设计,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专门性的术语。

优点2:

观察结果可以反复利用。

实况详录法能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并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反复分析的资料。

缺点1:

费时费力。

在具体使用实况详录法时,观察者会花去许多精力和时间。

缺点2:

观察结果的代表性行为不明显。

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符号记录表来简化行为资料的数量,所以如果观察者想要立即获得代表性的行为,这种观察法是很没有效率的。

1)自然阶段:

十八世纪前,由于医学的不发达,期盼孩子健康的活下去,所以不得不时刻观察婴儿的一举一动。

2)婴儿日记阶段:

十八到十九世纪,开始出现婴儿日记。

这是一种有系统的行为观察,用传记、日记或行为的详细记录,记录孩子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

第一位认为婴儿的生活值得作记录的人是德国的泰迪曼。

1787年出版了以自己儿子出生至3岁的成长情形记录,这种日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第一个科学方法。

3)儿童研究阶段:

20世纪初期,日记法较常使用,其他观察法开始出现。

观察法用于儿童研究中。

4)儿童观察法的普遍运用阶段:

1960年代以来,行为观察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受到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和人文心理学的影响

3、一般观察和专业观察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大多数是因为个人的好奇,或在生活上要作某个决定而进行的,判断是否正确并不一定很重要。

一般观察中的主观判断比较武断,如果为了科学研究或职业要求而进行的,必须以正确地了解为目的。

因此,必须达到专业客观或专业判断的条件,必须使观察的结果不能有过多的错误,应尽量减少误差,需要负起专业的责任。

因此,一般观察是无目的、无计划、无记录、无控制的观察;

而专业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记录、有控制的观察。

4、时间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观察的行为是否适合用时间取样法:

2)给观察的行为下操作性定义;

3)确定观察时间的分配:

既需要确定在有限的观察时间内,每个幼儿观察几次(次数),每次观察多少时间(时距),每次观察之间是否要有停顿(时距间隔)。

4)设计记录的表格。

在设计记录表格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记录的方式。

有检核和计数两种方式。

1)局外观察者:

完全不参与被观者的活动,也不让被观察者知道自己被观察。

2)观察者的参与:

观察者的身份被知道,但其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仅仅是作为外人的角色、在观察进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互动而已。

3)参与者的观察:

被观察者知道观察者的角色之外,而且也能接受。

4)完全参与观察:

观察者的角色不被观察者知道,而在表面上被观察者只知道观察者是他们的一份子。

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会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

学前儿童处于道德水平的他律阶段;

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但是教育无法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适用范围及举例:

解释儿童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各种行为,并不反映儿童从小自私,而是受到现有思维水平的限制;

理解儿童对成人、对游戏规则尊崇的行为;

理解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而非行为者的动机来判断是非的现象;

理解儿童对于超越其认知结构水平的教育无法接受的现象。

观察者发现4岁的苗苗在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时,把画对着自己,其他小朋友根本无法看到,在老师的一再要求下,苗苗才把画对着其他小朋友,但是不经意间,又把画朝着自己了。

老师很生气。

观察者得出结论:

苗苗并非故意,而是无法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限制。

启示:

l保护孩子个人隐私与安全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者必备的专业道德

行为观察,严格的说,它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提供了方法与资料来回答研究问题。

为了回答有关学前儿童行为的各种问题,你必须对学前儿童在各种情境的反应做一些记录、说明甚至评估。

这些资料可能会引起家长或老师的不安或伤害。

观察者可能会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缺点。

家长们通常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而当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和别的孩子不同、略逊一筹时,尤为敏感和不舒服。

因而,观察者更应当注意到这个孩子与其家长的隐私,尤其要留意他们的感受。

有一个幼儿园老师掌握了很好的观察技巧,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孩子的信息。

但是她经常在公开场合谈论她的观察对象。

l如何维护孩子的个人隐私与安全

1)观察前,需要征得孩子的监护人的同意

如果任何家长有不希望他们的孩子被观察或留下任何记录的信息,那么观察者便无权这么做。

相同地,如果某个孩子自己不希望被观察,当他的家长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观察者也必须做到这一点。

2)观察者的姓名不能出现在观察报告中

3)做观察笔记时注意保密;

4)完成的观察记录要注意保存。

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把记录放在公开的地方,要把观察报告当作机密文件,对待记录应该像医生对待病历一样。

5)避免和任何人讨论所观察到的一切

只有当你在正式分析观察笔记时,才能讨论观察记录;

不要和非专业人士谈论观察情况;

合理并坚决拒绝回答有关观察的问题。

而当观察者和某些必要人物讨论到观察见闻时,一般只是描述现象,而不加上过多的评论。

或者进行委婉的表达,但决不能说谎。

模拟试卷四:

请根据个人兴趣,按照观察实施的完整步骤,请用事件取样法观察1名3-6岁的学前儿童,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1、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定义

3、事件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4、等级评定法中等级的表现形式

5、连续记录中主观描述和客观描述的区别。

(1)以儿童的行为案例来阐述行为的特点。

(2)论述社会文化理论中与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较为相关的主要观点;

1、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

优点:

最简单的观察法,资料详细,可以长期保留下来

缺点:

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而在选择所记录的行为时,有失偏颇

首先轶事记录法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所记录的行为,这种偏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观察者的好恶而引起的。

因为观察者认为是有意义,所以在记录中就带有偏向性。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定义。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观察,是在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

3、事件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1)选择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型

2)对该行为下操作性定义或决定观察的主要内容

3)设计记录表格:

可以采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

4)观察时需要等候所选择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再作记录

4、等级评定法中等级的表现形式。

1)数字等级量表。

数字等级量表是以定义好的序列数字加到行为类别上,观察者(观察者)根据实际情况选出评定该行为最适合的数字。

2)图形等级量表。

以一条直线来表示一个行为维度,观察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观察对象的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

图形等级评定不包含数字,但却依序由高至低排列。

3)语意区分量表。

所谓语意区分,是以两个语意相反的形容词为两端,中间有七点等级评定(或是五点等级的)。

“客观”表示由不带感情的句子去叙述,不做评论或先入为主的判断。

“主观”的叙述是感情的、评论的叙述。

“主观”和“客观”很难界限分明。

“客观的叙述”是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叙述,不会有许多疑义的叙述。

正如看到一个表情,我们大家都觉得这是孩子表现尴尬的表情。

而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尴尬,有人认为很自然。

“客观”表示被大家认定的事实,“主观”不仅表示个人的看法,还需要被“客观事实”来支持或证明。

特点一:

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的,即使在行为过程中有中断,但是人的想法不会无故的中断或结束,因此,外在行为也有其轨迹可循,是有始有终的。

即使是表面上并不相连的行为,但是其内在的意义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