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3713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自理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对于儿童来说,所谓自理是指儿童会料理自已的日常生活、懂得分清生活常识,能比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王正山,1994)[6][69]王正山.浅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4,(4):

31.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理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理性能力的基础,它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表现为思想、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等各方面对自己的锻炼、管理、调解、服务,使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自立,相对于智能素质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它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具体来说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自觉学习,自我控制,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

(朱湘红,2007)[7]朱湘虹.伦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12):

32.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自理能力是老人独立应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穿衣、吃饭、洗澡、室内活动、用厕和控制大小便六个问题。

(顾大男等,2006)[8]顾大男,曾毅.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157(4):

10.

它较准确地测量了老人从事日常生活基本活动的能力以及照料需求,近似地反映老人的健康状况(RobineJ.M.,MathersC.D.,BucquetD1993)。

[9]RobineJ.M.,MathersC.D.,BucquetD.DistinguishingHealthExpectanciesandHealthAdjustedLifeExpectanciesfromQualityadjustedLifeYears[J].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1993,83(6).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自理能力在每个阶段都体现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而大学生的自理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除了料理基本生活,还有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对幼儿、小学生、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析。

一、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1幼儿生活:

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

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王春芝,2008)[10]王春芝.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62.

幼儿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第一步,是幼儿自主自立的前提和基础。

(陈玲,2002)[11][29]陈玲.谈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2,(12):

36.

它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造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培养好他们的自理能力,我们接下来将作详细的解释。

(一)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目前,幼儿自理能力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这个时代的父母对幼儿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而轻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王芳,2009)[12]王芳.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教研论坛,2009,(3):

31.

以至于许多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由父母来做,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已成为了家庭的一大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原因并不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未能达到实施这些行为的阶段,有研究指出,三岁左右的幼儿小动作的适应性已不断发展,精细动作1精细动作:

个体主要凭借手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也开始协调。

(池瑾等,2007)[13]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M].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9).

所以,造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由于先天的原因,而是因为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1、家长缺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

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过多的考虑幼儿在生活上的舒适、智力上的投资,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成了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画画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吃饭、穿衣、睡觉和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他们认为孩子的这些生活能力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就会形成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培养,所以他们不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造成了对他们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2、家长对幼儿的身体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还小,应该受到细心的照顾,这些小事等孩子长大了便可以做了。

因此孩子在家中一切能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养成了懒惰和依赖心理,动手能力越来越差而变得迟钝。

(邹平,2009)[16]邹平.2-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成因及培养方法[J].2009.

幼儿的身体发展是需要不断锻炼的,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才可以使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使孩子的身体迟迟得不到锻炼,其自理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家长怕麻烦,图好、图快

由于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3岁左右的孩子在肌肉力量、动作精准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不成熟,加上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经常把事情搞得乱糟糟的,面对这种情况,很少有家长会考虑如何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指导,

不愿意教孩子做事情,认为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替他们做就好了,同时,家长因为工作忙,为了节省时间,不让幼儿给自己添乱,包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做,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长辈和幼儿园,在面对幼儿需要帮助时,采取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杞美茹,2010)[18]杞美茹.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0,

(2):

81.

扼杀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使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得不到提高。

4、教育的不一致性

教育的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

现在很多家庭对幼儿的照顾很多是2对1,3对1,有的甚至是4对1,家庭成员对幼儿的要求具有很大的不同,(郑新枚,2010)[19]郑新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托班开始[J].班主任天地,2010,(23):

187.

有的要求严格,有的要求则较为宽松,造成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没有一个好的环境。

其次,家庭与幼儿园的不一致性。

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学到很好的生活技能,但是由于一个周末,家长帮孩子做了所有的事情,让孩子的自理能力退回到昨天,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长是幼儿的引导者,他们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以及对幼儿身体的认识程度和耐心程度,都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及策略,有人认为,采取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途径,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王留锋,2007)[20]王留锋.怎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更有效[J].幼教园地,2007,(4):

62

也有人认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孩子有接触周围环境的机会,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1]钱爱兰.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天地.

幼儿自理能力的需要从多方面来培养。

1、家长应改变观念,增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幼儿,对幼儿的具体活动进行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22]许杨阳.浅析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资料能力[J].幼教天地.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做、能自己干”的事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代他做。

”[2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83.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人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老师、家长只是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

(高慧芬,2008)[25][36]高慧芬.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5).

家长应学习一些幼儿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知识认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家长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幼儿获得一些生活技巧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的速度、质量等。

[26]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三部曲[J].家庭教育,2009,(12).

孩子在两三岁时便有了独立动手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曾明红,2008)[27][34]曾明红.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J].中国土族,2008.

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一大目标,改变观念,加强培养,交给孩子基本的生活知识。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并非娇惯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应是朋友式的进行商讨,也就是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尊重孩子,就是要肯定孩子的进步,重视对孩子的表扬,让他知道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建立自信,(沈芸,2004)[28]沈芸.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个案一例[J].幼教园地,2004,(7).

容忍孩子尝试时给自己带来的混乱,不打不骂,耐心指导。

2、家庭教育需要一致性

家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阵地。

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资源,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必须要求一致,不然,会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难以培养,难以掌握技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把游戏寓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30]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通过游戏不仅能使孩子思想集中,而且还可以对活动感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孩子边学边玩,既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徐咏梅,2009)[31]徐咏梅.携手共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吉林教育,2009,(12).

游戏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源泉,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基本方式,它具有趣味性、虚构性和具体性、活动性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活动能力。

[32]何莜莉,戴晓飞.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如通过对幼儿洗手、刷牙游戏的培养,可以教会孩子学习怎样洗手、刷牙,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灵活性。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4、幼儿园加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另一个成长的重要地方,在幼儿园度过的时间远多于在家庭中呆的时间要多,因此,幼儿园对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把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放于首位。

帮助幼儿渡过心理“断奶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周桂霞)[33]周桂霞.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山东教育.

在幼儿园中,老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是家庭共育的桥梁,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具体了解每一个孩子并和家长沟通,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需要针对孩子的差异,因人施教。

因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自理能力发展不平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分别、分层次。

[35]苏琴.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其次,幼儿园应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地方,有着学习无处不在的原则,在幼儿园,准备好充分的教学工具,开拓幼儿的视野,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把幼儿带入到学习的世界中,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

通过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能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自理能力。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家庭、幼儿园应互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然而幼儿园在学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时,让很多家长难以谅解,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充分协调,认识幼儿的特点状况。

幼儿园与家长做好与家长的经验交流,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学校交流,明白什么事都不能为孩子包办,转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家园共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从小事入手,注重幼儿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榜样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学龄阶段儿童的自理能力

学龄阶段的能力就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

由于关于学龄阶段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研究较少,我们这里的分析主要就以小学生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影响因素:

1、有些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有亲属代为管理,或者和同学合租房子,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顾定谱2003)。

[37][38][52]顾定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3,(4):

55.

很多孩子由于亲戚疏于管教,以及家长,亲戚都无法管教的孩子都会超两种极端发展。

一种是自理能力强,一种是自理能力相当的差。

2、家庭的因素。

首先,家长的溺爱,或许是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照顾不周,因而放任孩子的发展(顾定谱2003)。

其次,是现在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其自理能力较差(刘政智,舒瑜2005)。

[39][42][44][47][53]刘政智,舒瑜.浅谈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4):

34.

同时,中国家庭的模式的主题有老人为主体的家庭模式逐渐转向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王意1999)。

[40][43]王意.论少年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前沿,1999,(7):

39.

家庭对孩子的过度重视对于其自理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这一阶段里的特殊背景-独生子女对自理能力的影响。

3、学校因素。

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也是造成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黄祥祥,杨翠娥2004)。

[41][49]黄祥祥,杨翠娥.坛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

74.

尤其是学校的影响,学校的忽视在分数、升学压力下,部分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生存、发展、交往等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没有一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刘政智,舒瑜2005)。

同时,学校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德育与劳动教育等工作置于教学的附属地位(王意1999)。

在中国,教育体制如果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话,学生的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得到改善的。

4、社会因素。

社会对学生的现有的自理能力的认同,学生去发对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刘政智,舒瑜2005)。

一些家长以及社会的众多人士都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以后再说,因而培养其的自理能力的机会较少。

(二)措施:

1、激发兴趣对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应注意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直接兴趣,以此增强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广泛地开展课外活动(张汝铃,刘文佳2002)。

[45][46][48]张汝铃,刘文佳.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J].山东教育,2002,(25):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能力,要让他们在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中找到乐趣,才能有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发展。

2、与家长多联系,向家长们讲明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们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张汝铃,刘文佳2002)。

改变家长的错误意识,让其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与他们的成绩也一样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还应该让家长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现象,不能过度溺爱(刘政智舒瑜2005)。

3、坚持实事求是,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进行评价(张汝铃,刘文佳2002)。

多肯定少指责,小学儿童做事,用大人的标准去验收,肯定不尽人意(黄祥祥杨翠娥2004)。

老师对学生鼓励的评价是激励他们不断地加强他们自理能力培养的促进因素之一,有利于他们的良好发展。

4、还有很多的研究表明,寄宿制的学校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杨伟表明,学生在寄宿生活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技能,形成了自我服务、主动学习的习惯,更好适应了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杨伟2005)。

[50]杨伟.小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培养的探索[J].小学教育参,2005,(6):

黄祥祥和杨翠娥也表示学校采取住宿制管理,让学生尽早离开家庭的庇护,在学校里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4)。

寄宿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让那些向来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们告别了在家的娇生惯养的陋习,并帮助他们朝着自理、自立、自强、自律的目标前进(李香钧1998)。

[51][54]李香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浅谈[J].青海教育,1998,(Z2):

30.

可见,寄宿制的学校在现在的生活中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是我们现在可以采取的较为好的一种措施。

5、重视课堂教育,加强动态管理(顾定谱2003),

同时还应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自我教育(刘政智,舒瑜2005),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

6、强化外部的积极环境的作用,转变学校教育观念(李香钧1998),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成为培养理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柯静2010)[55]柯静.浅谈学生自我能力管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7):

29.

总之,在加强学龄阶段儿童的自理能力方面,需要学校,家庭,孩子本身和社会四者的紧密配合,他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当四者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协调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让其茁壮成长。

三、老人的自理能力

对老人自理能力的研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是指能王城吃饭、穿衣、上下床、山厕所、洗澡和在室内走动这六项活动;

部分自理能力是指至少一项活动在完成上有点困难,暂没有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

完全不能自理是指有至少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李志宏)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一旦老年人丧失担。

因此,我们将主要从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简单的剖析。

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ADL)是老年人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不仅限制其互动自由,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的自理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ADLI)则反映老人能否独立生活并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宋洁,石作荣,崔宁2010)[56]宋洁,石作荣,崔宁.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

宋洁等人提到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一般包括穿衣、吃饭、洗澡、室内活动、用厕和控制大小便六个问项,并将每一项不能自理或需要他人帮助或用器具的,称该项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失能或残障。

生活自理能力的最终丧失表明老人健康寿命结束,在以后的生命中将依靠他人的不能关注完成日常生活的必要活动。

那么引起老人自理能力失能或残障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人健康状况

老年人ADL状况更多地受到身体健康状况和各种侵害(Upchurch,1999;

陶立群,2001)。

[57]陶立群.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及其对策[J].中国人口科学,2001:

36~41.

许多国际研究表明,无论中低龄老人还是高龄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残障或失能的比例自1980年代以来正在逐年下降(宋洁等2010)。

另外,另一些慢性病对老人ADL丧失也有重要的影响。

老年患慢性病的种类越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王德文,2004)。

[58]王德文,叶问振,朱建平等.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依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

395-497.

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脑瘁中,骨关节病及老年痴呆等(汤哲,2001)。

[59]汤哲,项曼君.10个军区干休所986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1:

92-96.

(二)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是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汤哲,2001;

张文娟,2003;

杜鹏,2006)。

[60]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

50-56.

但也出现了与其相反的研究发现,顾大男和曾毅对中国高龄老人的调查及几次寻访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有随年龄增加减缓的迹象(顾大男,曾毅,2004)

(三)地区差异

同时特别提出对于中国老年人而言,ADL差异性还表现在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明显不同,其中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是解释城乡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主要因素。

对于高龄老人,农村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要明显低于城镇(王德文,2004)。

曾毅认为,这个可能是因为农村条件较差,迫使老人自己照顾自己,另外农村自然环境较好,老人更容易进行户外活动,这些都有利于老人ADL期的延长(曾毅,2001)[61]曾毅,萧振禹,张纯元.中国1998年健康长寿调查及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J].中国人口科学,2001:

9-16.

(四)民族差异

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存在民族差异(曾毅等,2004)。

少数民族的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在总体上比汉族的强(王德文,2004)。

但还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我们不在这里做过多的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