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391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孩子基本礼仪Word下载.doc

”她听成我是蔡女婿了,我就跟她聊起来,这样一聊,发现她的女儿跟我是同一届的高中同学,从这里也体会到了谚语常讲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孔子说:

“不学礼,无以立”,有礼貌就能在人群中立足。

我们很欢喜别人向我们问好,相同的,假如我们肯主动去跟别人问好,别人同样也会很欢喜。

我们希望社会更好,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应该从哪里下手?

绝对不是要求别人先做到。

互相尊重、互相关怀是结果,因是从我们自己主动尊重别人、主动关怀别人开始做起,相信人与人之间关怀尊重的风气会很快地形成,很快地变化起来。

学礼貌重要还是分数重要

我常常跟家长和学生们说:

“是学礼貌重要,还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

”家长都说:

“学礼貌重要。

”请问现在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

后者。

明明都觉得学礼貌重要,但是实际上还是只逼孩子的功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为了望子成龙。

而孩子的分数提升了,就能成龙了吗?

孩子的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

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用智慧去判断,才可能判断正确。

我相信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分数那边推,然后等孩子大学毕业出来,很可能连跟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甚至于不要说等到大学毕业,很多大学生去念书没几个月就被学校退学,为什么?

与人相处还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太差了。

这两种能力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而九十八分跟一百分差两分,会不会影响他一辈子?

不会。

我们有这一分明白,才会去深入思考,才能让一个孩子,真正在一生中学到正确的态度跟观念。

学礼的孩子绝对不呆

学礼的孩子会呆吗?

绝对不呆!

学礼的孩子知道处处尊重别人,替人着想,大脑更灵活。

现代人对“活泼”有所误解,什么叫活泼?

三秒钟都停不下来,在那里跑叫活泼!

我们有时候在机场排队,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里撞来撞去,后面的旅客还说:

“这个孩子真活泼!

”哪里是活泼?

那叫做随便,没有家教。

真正的活泼是思想活跃,处处能替人着想,所以学礼的人绝对不会学呆的。

失礼人生会增加很多的阻力

没有学礼的人,他的人生就会增加很多阻力,因为一失礼,人家就不会帮助他,甚至于还会障碍他。

假如我们时时处处都对别人很有礼貌,就会增加很多帮助我们的助力。

现在人跟人相交的分寸懂不懂?

为什么很多人办事很顺利,为什么我们办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当你平常处处有礼,你已经积累很多善缘;

当我们处处在言语、行为上失礼,就形成很多阻力,这个阻力当你在办事时,就开始冒出来了。

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

微笑是国际性的语言,都可以相通。

但是孩子假如从小对人就没有善意,你突然叫他笑得很灿烂,还真是很困难;

要跟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诚,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

有一个孩子才四岁多,我们教导他,大家在一桌吃饭,自己吃完了之后要提前离开时,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说:

大家请慢用”,然后才离开。

这个动作重不重要?

人是群居的团体,绝对不可能说一个人独自生活。

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礼仪愈具备,与人的相处就不容易产生摩擦。

若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饭,你先吃完了,一句话也没讲就离开了,就会很失礼。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时时能跟人家打招呼问好的习惯,对他来讲就很重要,他也会时时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幼儿园里,每位老师和孩子都这样做,一旦形成风气,大家都会做得很好。

所以,每次老师站起来,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说:

“大家请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开心,看到大人跟他们一样都要做,心里很服气。

假如你只要求他做而你不做,当你不在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小孩看。

有一天用晚餐之后,只剩下一个小朋友还没有吃完,这个孩子才四、五岁,他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说:

“大家请慢用”,老师听到都笑起来了,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天真。

一个人求学问,一开始不是学变通,而是要先学老实,他这么老实,以后一定会依教奉行。

鞠躬的礼仪

我们在深圳教这些学习中国文化的孩子,光是鞠躬就学习了两、三个月,诸位不要小看这个鞠躬,当孩子这个腰真正能弯下去,弯得很真诚的时候,他的恭敬心就出来了。

圣贤人的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主敬存诚”,时时恭敬,时时真诚,这叫真实学问的根基。

鞠躬也要注意距离,差不多两步的距离,然后再给长辈鞠躬。

鞠躬的时候还要讲问候语:

“叔叔好!

”整体动作就会让人很舒服。

除了鞠躬跟问候之外,还要注意眼神,鞠躬前要看着叔叔,然后才说:

“叔叔好”,鞠躬完之后还要再看一下,这就是跟人鞠躬的礼仪。

打招呼的礼仪

成人见面,如何打招呼?

你看韩国剧“商道”,一见面怎么样?

“你好!

”那个感觉多舒服。

一进人家的门,“将入门,问孰存”,一定是先问:

“都房大爷,我是尚沃。

”让里面的人知道了,然后再回应你。

里面的人说:

“你稍等一下。

”他就站在那里等,处处都有跟人相处的分寸,所以学礼的人就会变成一个懂得与人相交有分寸的人。

访客的礼仪

拜访别人时,敲门的礼仪,要敲几声?

敲三声,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否则屋里的人会被你带动得很紧张,刚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时不能来开门,他的心里就会更紧张,所以敲门也要和缓一下,敲三声便止。

居家接待客人的礼仪

当客人到家里,要主动问:

“请问您找谁?

”假如是找伯伯,小朋友就要“即代叫”,赶快跑去找他的伯伯,让客人等半天就不好。

假如伯伯不在,“人不在,己即到”,就要跟客人讲:

“我伯伯不在,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我可不可以代您传达?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来找必有事情。

还要教孩子摆放拖鞋,一定是顺着客人一走进来的方向摆,要让客人马上就可以顺着穿进去。

仁爱之心在哪里落实?

时时处处为人着想。

客人一进门,孩子就要说:

“阿姨,您先请坐,我去帮您倒杯水。

”然后就恭恭敬敬倒了一杯水说:

“阿姨您稍等,我去请我母亲。

”有一位母亲常常在接待客人时,都会切一盘水果请客人吃,有一天她不在家,而家里来了客人,她有一位才上小学的孩子也准备一盘水果请客人吃,所谓上行下效,我们好好表演,孩子在无形中都在学习、模仿。

当一个孩子从小的应对就是如此,以后你让他办事就会很放心。

不要小看这个礼节,它所代表的是孩子面对一件事,一定会自始至终处理得有条不紊。

当他能如此,他的心就不容易急躁。

所以,通过这种生活的礼仪,都是在长养孩子的修养。

学校公务接待的礼仪

在学校的时候,孩子看到隔壁班的老师走进来了,他就站在那里放大嗓门喊:

“老师,隔壁班的老师找你”,这样不符合礼貌的态度,应该教导他们一定要先说:

“老师,您等一会儿,我去请我们老师过来。

”跟隔壁班的老师讲后,然后还要把自己的老师带过来。

其实当孩子在落实礼仪时,耐性、沉着就在这些礼仪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慢慢在培养。

在公司行号里面,假如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境会怎样做?

比如对方要找经理,但经理正在开会,他会说:

“他在里面,你自己进去。

客人走过去把门一打开,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很尴尬,也很失礼。

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是先请客人坐,倒一杯水请他喝,“我先去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

”他去请示一下经理,再来跟他说:

“可能要请您再等十分钟、二十分钟”,客人的心里也有数。

“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仪的人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

我曾经听说有一位企业主管,有一次接待一位广东的客人。

接待广东的客人一定要点什么菜?

当然点广东菜。

他带了几位员工去,这些员工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味比较重的菜。

主管带员工去的用意是要帮忙招呼客人,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帮忙招呼客人,还讨论菜太难吃。

刚好有一道菜特别辣,他们一看很兴奋,都没有请长者、客人先吃,马上就把菜转到自己面前,开始吃起来。

这位主管一看,赶快把菜转到客人的面前,结果没多久,他们又把菜转回来。

这位主管很无奈,现在这些年轻人连这些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也没有处处替人着想的心,这也是自私。

如果希望以后你的孩子能得到企业家的赏识,礼仪这一课不能不上。

当老板把他带出去,会觉得一身轻松,因为他能把客人招呼得体体贴贴,知道何时该倒茶,何时该帮忙夹菜,老板当然要用他。

接待的礼仪,就是要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会一团和气,只要和气,事情就能办得顺利成功。

而这个礼仪的学习,也有赖于家长跟老师在生活当中处处提醒,这要有耐性。

送客的礼仪

无论送长者或客人,都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再走。

古代人在送长辈、送师长的时候,确实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都是看到长者已经转弯或者看不见身影才离开。

我到澳洲去学习,晚上师长讲完课,我们就一起送师长回他住的地方,我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到师长已经进了房间,我才离开。

其他同学就很奇怪问我:

“为什么一直站在那里?

”我就跟他们说:

“过犹待,百步余。

”其实当我们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真是无比欢喜。

因为在送师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海不断浮现着,我们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智慧不开,烦恼不断,因为有师长点点滴滴的教诲,我们才得以在人生中有这么大的成长。

所以,在目送师长的过程,是含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一分师生之缘。

有些家长来找老师,之后看着老师一直在那里等他们走远,他们的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当你很真诚的去做出这些礼貌的行为,常常会令人心生感动和欢喜。

有一次我送几位朋友,当我目送他们离开时,发现一位女老师的裙子被卡在车门外,我立刻打电话给她,她才把裙子拉起来,她的内心也很感动,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目送他们“过犹待,百步余”,才会看到她的裙子卡在车门外。

我们教别人这么做,自己一定也要做到。

与长者共餐的礼仪

现在的孩子只要到饭桌,马上就坐下去,都没有察看长辈是否坐下了,当孩子处处只想到自己,他的恭敬心就不见了。

从小就没有恭敬心,请问长大后能不能马上生恭敬心?

很难!

所以,现在要找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都很不容易。

在深圳幼儿园,以中国文化来教导的孩子,走在外面都会引人注目,因为在路上他们遇到长辈都会恭敬的九十度鞠躬,有些年纪小的孩子还超过一百二十度,头都快顶到腿了,旁边的过路人看到,都会露出很惊讶、很赞叹的眼神,现在的孩子还有如此恭敬对待长者的,真是了不起。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吃饭的时候,一定是长者先坐、先吃,晚辈后坐、后吃才对。

我们和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孩还要帮长辈夹菜。

有个孩子送来幼稚园读经才两周,有一天他跟家人吃饭,一开始用餐,他就帮爷爷、奶奶夹菜。

本来爷爷、奶奶还不是很认同中国文化,而孩子的这个动作,让他们看出才受两星期教育的效果,所以慢慢的就能接受用中国文化来提升孩子处世做人的态度。

坐位的礼仪

座位有主次,主位是给掌控家庭的人坐的,所以孩子应懂得那一个位子应该让长辈坐。

一般是正对门口的位子是主位,学过的孩子都会把主位让出来,当老师一进来,他们会先站起来,等老师坐下了,他们才坐下。

有一天我从杭州回来,一进门,孩子们都站起来,当我坐到主位时,他们就开始转动桌子,我就说:

“为什么要转桌子?

”孩子说:

“桌子有条纹,条纹对着主位是不礼貌的,所以他们一看到我坐下,就把桌子上的条纹转到没有对着我的方向。

”你看孩子的恭敬心、细心、观察力,就这样一点一滴提升起来了。

接电话的礼仪

接电话也应讲究礼仪,比如孩子接起电话来,一定要先跟对方问好:

“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

”对方若是找父亲,孩子就要说:

“请您先等一下,我去请我父亲。

”“长呼人,即代叫”,找爸爸的,当然赶快去通知爸爸;

“人不在,己即到”,当爸爸不在,就要告诉长辈说:

“叔叔,我父亲不在,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是否可以转达?

”或是“若是很急的事情,您可以直接拨我父亲的行动电话,我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号码告诉您,请记录一下。

”这就把事情办得很圆满,要做好结尾工作。

握手的礼仪

1、伸手的次序

现在很多场合中,都是用握手的形式做为见面的礼节,而握手应该谁先伸出手来比较符合礼仪?

当长辈跟晚辈握手,要长辈先伸手,晚辈后伸手;

当上司跟下属握手,要上司先伸手,下属后伸手;

男生跟女生握手,女生先伸手,男生才伸手。

如果你到别人的公司去见董事长,董事长还没伸手,你就伸出来:

你好!

”对方不清楚你是谁,手就没有伸出来,你不是很尴尬吗?

所以,面对长官,要等长官先伸手,我们再伸手,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2、握手的态度

遇到朋友要握手,首先我们的眼睛要看着对方。

如果跟人握手,口里说:

”而眼睛却看其他的地方,这时对方就会感觉到,你心不在焉,没有诚意。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握手时的力度,力量不要太大,不然会把人家的手握得很痛。

握手的位置也要正确,很多人握手时,只跟人家碰一下手,这样都显得没有诚意。

握手的“时间”也不可太长,双方互相问候完,就应该松手。

尤其男生遇到漂亮的女生时,这一点更不能犯过失。

宾主介绍的礼仪

双方握手完以后,要互相介绍。

介绍的礼仪顺序很巧妙,刚好跟握手的顺序颠倒,握手是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而互相介绍的时候,要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下属介绍给上司,把男生介绍给女生,这样才符合宾主介绍的礼仪。

“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和天地一样是很自然的一种顺序跟规律。

递接名片的礼仪

在介绍过程中,有可能人家会递名片给你,所以递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

如何递名片?

不能把装名片的袋子拿起来,他一张,你一张,这样会给人家什么感觉?

不够尊重人。

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其实也是不尊重自己,俗话说的“自取其辱”。

那一张名片是代表你本人,你怎么可以发得这样随便!

所以,拿起一张名片来,应当双手递过去,而且在递的时候,应该把名片的正面朝向朋友,假如你递反了,他还要转过来看,这些细节也都流露出你是否处处替人着想。

接名片时,一定要先把名片的内容看完,才能将名片收起来,不要名片一接到手,看都不看就立即收起来,这种行为是很不尊重对方的。

“称尊长,勿呼名”,不只是对尊长如此,对上级、同事也应该一视同仁。

假如他是总经理或者是科长,我们就以职务来称呼他,以表尊敬,他会觉得很欢喜。

所以,你一定要先把姓看好,说:

“陈科长,您好”。

你不要接过名片,连他姓什么都没看清,就要坐下来交谈了,突然想到了,又再拿出来看,这会显得很尴尬。

接过名片应该放在哪里?

放在皮包里。

很多人就直接放在餐桌上,如果吃饭的过程中,那个汤滴来滴去,对方看到了,他会不会跟你做生意?

会不会跟你合作?

你对人家的名片如此不尊重,给他的印象就不好。

而我们处处有礼,就留给人家很好的印象,人与人之间就会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教礼要让孩子实际演练

在教导礼仪当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实际操作,他们会做得很有兴趣。

在送客当中,我们引导孩子去感受一下客人的感觉。

我们找两个小朋友,一个表演主人,一个表演客人,当送客人到门口时,就教小朋友说声再见,马上就把门关上,所有的小朋友都笑了。

接着我们又把门打开,把这位表演客人的小朋友请进来,问他说:

“主人刚刚跟你说再见,就马上把门关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小朋友说:

“他好像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了。

”所以,我们送走客人,也要让人家有宾至如归、备受尊重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让孩子们实际去体会别人的感觉。

再进一步,教他们应该如何送客人,才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这时是用一种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来参与教学。

学生说应该送到电梯口,我们就问,假如没有电梯又将如何?

那应该送到楼梯转弯处,等看不到客人再回来。

我们让孩子亲自去操作学习送客之礼,就是培养孩子礼貌的德行。

礼仪是处处要靠自己用心去学

生活中礼仪处处皆是,我们在家里也好,或者在公共场合也好,都要叮咛孩子遵守礼仪。

比如我们在等候电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一定要设想,电梯一停下,里面的人一定会走出来,所以我们要站在电梯门口的两侧,才不会阻碍到别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教育处处都是,我们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去博学,用心学习,才能成就自己的真实学问。

人与人相处还要学忍让

对于长者、老师,一定要以礼相待;

对于学问,要恭敬对待,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礼的本质就是恭敬之心,而恭敬心就是我们的本善,就是我们的真心。

我们不但要学礼让,还要在与人相处中学习忍让。

这个“忍”字是会意字,上是一把刀,下是一个心,代表忍的功夫要达到什么境界?

人家拿刀放在你的胸口,你也要不为所动。

这倒不是真的拿一把利刃架在你的心头上,这一把利刃就好像别人锋利的言词,给你很多的讥讽、毁谤,这时你要能忍得下来。

因为我们明白这些情绪的反应都是暂时的,我们不要与他计较,应该有包容的态度。

要有一个宽恕的心

有一句格言提到: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其实很多的态度一念转过来,可能就从地狱升到天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每天宽恕自己多少次?

好多次。

可是别人一犯错误,我们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不能原谅别人,当我们转一个角度,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别人与我们相处就会觉得舒服,没有压力,所以能全交,能交到很多朋友。

我们把别人的过失当作一面镜子,用这样的态度来检查、要求自己,德行就会提升得很快,所以能寡过。

忍让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宽恕之心。

子贡曾问过孔子说:

“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

”夫子就举出了一个宽恕的“恕”字,其实恕与仁爱之仁意思相容。

恕者如其心,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就是处处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很多冲突自然就化解了。

人与人的接触很频繁,我们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

俗话说: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在忍让中,我们就已经在拓宽心量,已经做到了“理服人,方无言”,已经在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

而人在发脾气时,往往都比较情绪化,等他静下来了就会觉得理屈,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更保持了彼此间的关系。

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的缘分都来之不易,多年的交情不要一语寒心,结果温情全消,那不好。

当我们和朋友发生矛盾时,要想到“言语忍,忿自泯,忿思难”,一定要忍住情绪,忍住脾气,宽恕对方。

当我们用宽恕的心、言语对待朋友,那朋友就如沐春风,就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也会立即烟消云散。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