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39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之三角波Word下载.docx

附录2参考文献20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一、概述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

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需要射频(高频)发射,这里的射频波就是载波,把音频(低频)、视频信号或脉冲信号运载出去,就需要能够产生高频的振荡器。

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内,如高频感应加热、熔炼、淬火、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像等,都需要功率或大或小、频率或高或低的振荡器。

二、技术性能指标

2.1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信号发生器,具体要求如下:

1、能够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2、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1——10Hz,10——100Hz;

3、输出信号幅值:

方波Up-p=24V,三角波Up-p=0——20V,正弦波U>

1V;

4、波形特征:

方波Tr<

10s(100Hz,最大输出时),三角波失真系数THD<

2%,正弦波失真系数THD<

5%;

5、电源:

±

13V直流电源供电;

按照以上技术完成要求设计出电路,绘制电路图,对设计的电路用Multisim进行必要的仿真,用PROTEL软件进行制板、焊接,然后对制作的电路完成调试,撰写设计报告测,通过答辩。

2.2设计目的

电子电路设计及制作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3设计要求

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3、合理选用元器件;

4、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报告。

三、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对信号产生部分可采用多种方案:

如模拟电路实现方案,数字电路实现方案,模数结合实现方案等。

鉴于波形信号的产生和模拟联系紧密,我们用模拟电路实现方案。

模拟电路的实现方案就是指全部采用模拟电路的方式,以实现信号产生电路的所有功能。

就此方案,也有几种电路方式。

3.1方案一

图1方波和正弦波产生电路

用方波和三角波产生电路输出方波和三角波,再通过三角波—正弦波转换器产生正弦波

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A1构成迟滞比较器

同相端电位Vp由V01和VO2决定。

利用叠加定理可得:

当Vp>0时,A1输出为正,即Vo1=+Vz;

当Vp<0时,A1输出为负即Vo1=-Vz。

A2构成反相积分器

Vo1为负时,Vo2向正向变化,Vo1为正时,Vo2向负向变化。

假设电源接通时Vo1=-Vz,线性增加。

当:

时,可得:

当Vo2上升到使Vp略高于0V时,A1的输出翻转到Vo1=+Vz。

同样:

当Vo2下降到使Vp略低于0时,Vo1=-Vz。

这样不断的重复,就可以得到方波Vo1和三角波Vo2。

其输出波形如图2-6所示。

输出方波的幅值由稳压管DZ决定,被限制在稳压值±

Vz之间。

电路的振荡频率:

方波幅值:

三角波幅值:

调节

可改变振荡频率,但三角波的幅值也随之而变化。

图2方波和正弦波波形图

3.2方案二

图3信号发生器方框图

用正弦波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然后用电压比较器产生方波,再经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电路框图如图二。

此电路结构简单,且有良好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

但经过积分器电路产生同步的三角波信号,存在难度。

原因是积分器电路的积分时间常数不变的,而随着方波信号频率的改变,积分电路输出的三角波幅度同时改变。

若要保持三角波的输出幅度不变,需同时改变积分时间常数的大小。

而且方波占空比[2]和锯齿波幅度改变会同时引起其它波形的变化。

3.3最终方案

在方案一、方案二的基础上,我们改进了方波、三角波自激振荡电路,并以RC桥式振荡电路产生并输出正弦波,解决了课程设计中提出的对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调节而互不影响的要求。

四、单元电路设计

4.1矩形波产生电路

此电路由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和RC电路组成。

RC回路既作为延迟环节,又作为反馈网络,通过RC充、放电实现输出状态的自动转换。

设某一时刻输出电压Uo=+Uz,则同相输入端电位Up=+UT。

Uo通过R3对电容C正向充电。

反相输入端电位n随时间t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当t趋于无穷时,Un趋于+Uz;

但是,一旦Un=+Ut,再稍增大,Uo从+Uz跃变为-Uz,与此同时Up从+Ut跃变为-Ut。

随后,Uo又通过R3对电容C反向充电,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Un随时间逐渐增长而减低,当t趋于无穷大时,Un趋于-Uz;

但是,一旦Un=-Ut,再减小,Uo就从-Uz跃变为+Uz,Up从-Ut跃变为+Ut,电容又开始正相充电。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图4矩形波产生电路

方波-三角波转换工作原理分析图如图5、图6所示:

图5方波-三角波转换工作原理分析图

图6方波-三角波转换工作原理分析图

4.2三角波产生电路

三角波产生电路如下图:

图7三角波产生电路

a点断开后,集成运算放大器U2与R5、R6、C1、C2、C7及R7组成反相积分器,其输入信号为方波Uo1,则积分器的输出Uo2为:

 

时,

可见积分器的输入为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度与下降速度相等的三角波。

a点闭合,既比较器与积分器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电路,则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的幅度为

方波-三角波的频率f为:

  

电路中稳压管D1、D4的作用是防止由于电路故障导致输出电压过大从而击穿电容造成电容不可逆转的损坏,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应该大于三角波输出的最大幅值,此处选用型号为1N4740A的稳压二极管,击穿电压为10V;

电路中R5是为了保证三角波的输出频率最大为100Hz,滑动变阻器R6的作用是使输出频率在1——100Hz之间可调,经计算取R5=10kΩ,R6=100kΩ;

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接电阻R7为平衡电阻,经计算R7≈10kΩ;

输出端串联一个470uF的电解电容和一个100kΩ的滑动变阻器,电解电容用来滤除杂波,只输出交流的三角波,滑动变阻器用来调节输出三角波的幅值。

结论:

1电位器R6在调整方波-三角波的输出频率时,不会影响输出波形的幅度。

若要求通频率的范围较宽,可用C改变频率的范围,R6实现频率微调。

2方波的输出幅度应等于电源电压+Vcc。

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应不超过电源电压+Vcc。

3电位器R4可实现幅度微调,但会影响方波-三角波的频率。

4电位器R21可实现输出信号幅度的调节,且对电路的频率和前部电路中的所有新号均无影响,只调节输出幅度。

4.3正弦波产生电路

常用LC振荡电路产生的正弦波频率较高,若要产生频率较低的正弦振荡,势必要求振荡回路要有较大的电感和电容,这样不但元件体积大、笨重、安装不便,而且制造困难、成本高。

因此,200kHz以下的正弦振荡电路,一般采用振荡频率较低的RC振荡电路。

常用的RC振荡电路有相移式和桥式两种。

我们在方案选择中,正弦波电路是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正弦波输出的频率和幅值稳定且可调,我们选择了单独的RC桥式振荡电路产生并输出稳定的正弦波。

此部分电路我们是典型的RC乔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电路图如下图,其中R10、R12、R13、R17及二极管D5、D6构成负反馈网络和稳幅环节。

调节Rw可改变负反馈的反馈系数,从而调整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是满足振荡的必要条件。

二极管D5、D6为自动振幅元件,另外,采用两只二极管反向并联,目的是使输出电压在正负两个半周期内轮流工作,使正半周和负半周振幅相等,这两只管子特性应相同。

而RC串并联电路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反馈环节,连接于集成运放的输出端和同向输入端之间构成正反馈,以产生正弦自激振荡。

因为设计要求正弦波输出频率为1——10Hz、10——100Hz,所以RC串并联选频网络中用到了两对容抗相同的电容,以达到不同档位正弦波输出信号频率不同的要求。

正弦波产生电路如图8。

图8正弦波产生电路

为了保证电路的输出信号频率能达到要求,应该让电阻留有余地,所以选择R=15.92kΩ的固定电阻和Rw=143.28kΩ的滑动电阻的组合来达到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

输出时,为了防止电路由于故障输出电压太大导致负载不可逆转的损坏,在输出端并联接入了一对反向的稳压管,且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大于输出正弦波的最大值。

以滑动变阻器的可滑动端作为输出端,使输出电压稳定可调。

五、总电路图

图9函数信号发生器总电路图

六、波形仿真结果

6.1矩形波仿真结果

图10矩形波仿真图

6.2三角波仿真结果

图11三角波产生图

图12三角波失真系数

6.3正弦波仿真结果

图13正弦波仿真图

6.4三种波形同时仿真结果

图14三种波形仿真图

七、PCB版制作与调试

1、PCB设计。

PCB板的制作是运用Protel软件来绘制,利用Protel制板的基本流程:

准备原理图,设置PCB设计环境,载入网络表,并纠正网络表的宏错误,布线规则设置,布线,PCB的优化,DTC检查,保存文件与输出。

准备原理图:

根椐所画的电路图,在元件库中查找到所要求的元件符号,在Protel中绘制出原理图,在选择元件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元件的封装是否符合所需的封装要求。

布线设置主要设置线宽为10mil、孔大小为30mil,采用顶层、底层双层布线,其他为默认设置。

布线采用双面板布线。

布线原则:

逻辑清晰、接线牢固、测试方便、美观大方。

PCB的优化主要设置焊盘的大小与某些线的宽度及布线的路径。

焊盘一般采用圆框直径为6mm,孔直径大小为3mm。

DTC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对先前的设计规则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违反规则的地方,如实际线宽是否比规则设置中的最大值还大或小,是否还存在没有彻底布通的网络等。

保存文件与输出是保存设计中的各种文件,并打印输出,包括PCB文档、元件清单等。

设计工作结束。

打印时可以把孔打印成实心,可以自己控制孔的大小方便打孔。

2、热转印,通过打印机PCB图打印到热转印上,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铜板,将铜板表面打磨干净之后,用带有PCB图的那一面同铜板贴紧,经过热转印机,温度约120度,转印三次,即把热转印纸上的PCB图转印到铜板上。

3、腐蚀,腐蚀这一过程是电路板成功的关键,将腐蚀液倒入腐蚀机加热至75度后,将已经热转印的铜板放入腐蚀机进行腐蚀,腐蚀时间约一分钟即可。

拿出洗净后如果没有发现断线、短路等情况即可。

4、焊接元件,根据原理图,在PCB板上焊接元件。

焊接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出现虚焊、短路等,元件的正负极反接、错接。

图15PCB板正面

图16PCB板反面

结论

此电路能够同时产生较好的正弦波和矩形波和三角波,而三种波都可调频率,矩形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频率分别可调且不相互影响,但是矩形波和三角波的频率时刻相同,不可分开来调节。

在选择方案时,也有更简单的方案,但是考虑到仿真结果和实际器件时剔除了,最后器件的选择是根据最简原则和从经济性方面考虑的,并且此电路实现了这次设计的最终目的。

但是如果用于实际,部分器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变。

总结与体会

经过三周的课设,终于达到了此次课设的目的,成功的做出了函数信号信号发生器。

虽说过程有点曲折,有点累,但是最后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此次课程设计设需要有最终方案的选择,自己通过比较,仿真软件的仿真最终选择了最优的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不断地查阅资料,终于做出了满意的方案,这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

并且在PCB制板和仿真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电路,同时与同学讨论,经过各种调试,得出了最终仿真结果。

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致谢

经过三周的课设,使我们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往往和实际不一样,只有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最终的理解理论知识。

在此,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机会,还有就是感谢电子信息工程系所有指导老师,最后感谢冉小英指导老师,是她让我们的设计方案由不完整到完整,直到最后的成功。

附录1元件清单

表一元件清单

元器件

型号

数量

芯片

uA741

3

二极管

1n4001

2

稳压管

1N4742A

1N4740A

10BQ015

电解电容

470uF

瓷片电容

10uF

1

1uF

100nF

电阻

20k

16k

15.92k

15k

10k

5

1k

同轴电位器

143.28k

电位器

100k

50k

2k

双刀双掷开关

单刀三掷开关

直流电源

+13V

-13V

附录2参考文献

[1]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M].北京:

[3]邱关源原著.电路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

[4]吴运昌主编.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张庆双主编.实用电子电路200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6]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11

[7]王力、张伟编著.Protel99SE典型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

[8]罗杰、谢自美主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4版).20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