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418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5.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

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

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

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

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

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

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

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6.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首先,数学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性。

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

其次,数学能帮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

儿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最后,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

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

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

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

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

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

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物,按数取物。

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研究表明:

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

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

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

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

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

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

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

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

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

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

10、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就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着。

例如,这是一朵红花,那是二朵黄花;

今天班上有3位小朋友没有来;

水碗放在桌子上面,手帕是正方形的,车轱辘是圆形的,桌子是长方形的……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获得了许多数学感性经验。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好多内容可以很好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例如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像房子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车牌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钟表上的数字等等,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又如学习倒着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景和场合都需要倒着数,如从电梯上下来、马路上的红绿灯、微波炉等都是倒着计数的。

通过幼儿自己去观察生活中众多的倒着计数的现象,使他们感受到倒着计数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某一件事离发生或完成还有多长时间。

同时在此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数字可以顺着排列,也可以倒着排列,数目倒着排列时,其中任意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小1,比后面一个数大1。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会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数学是很有用的,使他们更会注意、发现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我们的教育应该增进幼儿对他所处世界的了解,并要引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1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操作法

(2)演示、讲解法(3)游戏法(4)观察、比较法

12、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要点?

(1)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和学习排序。

(4)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5)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3、简述评价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的解决的具体问题?

(1)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

(2)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

(4)准备评价记录表格与文件。

14、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是从具体到抽象,二是从个体到一般,三是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四是从同化到顺应,五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六是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教育的原则?

一是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是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三是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是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是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6、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

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通过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己的活动:

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们的关系。

这些关系最终建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

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是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17、麦克多纳尔德指出的教育目标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标可明示教育进展的方向,教育目标可以用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教育目标可用以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教育目标能指示教育计划的要点,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

1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同时也是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一是儿童,二是社会,三是学科。

在考虑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以下三方面依据时,我们还需要正确处理可能性目标和适宜性目标的关系问题,即某些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提出,幼儿虽然可以接受,但它对这阶段儿童的发展并无积极的作用。

1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目标层次越高,概括性越高,目标层次越低,其概括性越低,而可操作性越强。

20、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

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3概念水平的加减。

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

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须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这是较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2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2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二、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三、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2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二、社会要求,三、数学学科的特点。

2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结构?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及分析?

一、分类、对应和排序,二、数、计数及数的运算,三、量和计量,四、几何图形,五、空间和时间。

2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

一、数量关系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二、按照儿童智慧运算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数学教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2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一、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二、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方法,(操作、演示讲解、观察比较、游戏法),三、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29、数学操作活动设计的要素包括:

材料、规则、形式、指导、评价。

30、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主要指儿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3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二、感知集合是儿童形成最初数概念的必要的感性基础,三、儿童对集合中包含关系的理解,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四、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3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

一、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二、3~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三、4~5岁儿童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四、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33、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儿童掌握数的组成是数群概念的发展,也是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标志。

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在心理上是对总数和部分数之间、部分数和部分数之间三种关系的综合反映,数的组成是抽象加减运算的基础。

34、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的加减运算、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

35、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加大数、减大数难,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较容易。

36、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一、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教育的工具和基础,二、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解答和自编应用题的心理特点。

37、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3~4岁儿童对平面图形有较好的配对能力,能准确辨认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4~5岁儿童知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的平面图形更多,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能进行比较,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5~6岁的儿童能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3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答:

先平面后立体。

39、空间概念的特点?

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

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和周围的其它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也就是空间方位关系。

狭义的空间概念,即空间方位概念,是指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空间方位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0、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思维的相对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趋势:

从绝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的空间概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

41、时间概念的特点?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所构成的一个连绵不断的永恒的范畴。

时间概念具有流动性、不可逆性、周期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4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根据学前数学教育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学教育活动中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作用:

鉴别、诊断和改进作用。

4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学前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评价。

按照评价的功能及运行时间可划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4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4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

观察法、测查法、访谈法、作业分析法。

练习

单项题

1.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说的【B】

A.数学的特点B.数学的起源C.数学的产生D.数学的发展

2.“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逻辑智慧和抽象达到了成熟水平。

这个“它”指代的是【A】

A.数B.数学C.数量D.以上都正确

3.儿童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考是在儿童【C】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6岁左右

4.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B】

A.数B.数学C.文学D.艺术

5.“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

这是谁说的【C】

A.伽利略B.林嘉绥C.卡西尔D.亚里士多德

6.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

这个例子说明了【D】

A.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识B.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C.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D.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7.数学从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

比如:

“A<

B,B<

C,则A<

C”式子说明数学是一种【A】

A.独特的语言B.独特的思维方式C.模式化的科学D.对应关系的科学

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成为思维的主要特点,其内容是【C】

A.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B.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C.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D.抽象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

9.比如:

“妈妈给小红1只苹果,然后又给小红3只苹果,妈妈一共给了小红几只苹果?

”这个问题,需要用哪种方法解决【B】

A.数学的语言解释法B.数学的思维方法C.抽象解题法D.逻辑思维法

10.林嘉绥等《3~6岁儿童掌握长度排序的初步探讨》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儿童具有初步理解数量中的可逆性、推理性和相对性的能力是在【C】

A.3~4岁B.4~5岁C.5~6岁D.4~6岁

11.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思维是【A】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2、童经常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在哪一个年龄阶段?

【B】

A.1岁左右B.1岁半左右C.2岁左右D.2岁半左右

13、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来说的【B】

14、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的是【D】

A.思维的应用性B.思维的精确性C.思维的抽象性D.思维的逻辑性

15、3岁以后(小班中期)开始形成哪一逻辑关系【A】

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16、育目标可从教育内容的诸多方面提出,如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的【A】A.教育的基本内容B.儿童的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D.数学教育目标

17、学期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属于评价工作的哪一个步骤?

A.确定评价的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C.实施评价方案D.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119题)

18、学知识具有的特点有【ABDE】

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

19、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特性是【ACD】

A.数B.质C.量D.形E.物

20、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的不是强调开放性、发散性、富有个性的知识,而是强调哪些性质的知识【BD】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

21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概括地讲有【ABCD】

A.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B.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C.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D.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E.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2、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具体有【ABCDE】

A.对数学活动的兴趣B.儿童的主动性C.儿童的独立性D.儿童的任务意识E.儿童的规则意识

23、前阶段,是儿童思维的哪些特性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BC】

A.精确性B.抽象性C.逻辑性D.严密性E.应用性

24、在实际评价中,我们选择方法一般做到【BD】

A.服从评价的目的B.服从评价的目标C.服从评价的方法D.考虑到儿童行为表现的特点E.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判断题

25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

26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

27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

28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

29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

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30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