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19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Word下载.docx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

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

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

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

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

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

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

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

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3、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机制:

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

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原生动物分几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几纲?

原生动物分为四纲:

(1)鞭毛纲;

(2)肉足纲;

(3)纤毛纲;

(4)孢子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

(1)鞭毛纲;

(3)纤毛纲三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变形虫出现(肉足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2、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其指示作用?

(1)鞭毛纲: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2)肉足纲:

变形虫喜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出现。

(3)纤毛纲:

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

3、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它分几门?

分类依据是根据藻类的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将藻类分为10门:

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及褐藻门。

4、霉菌有几种菌丝?

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霉菌有: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霉菌的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

放线菌的菌落是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引起许多菌丝互相缠绕而成的,质地紧密,表面呈绒状或密实干燥多皱。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什么叫培养基?

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

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

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复合培养基;

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基础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

2、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细胞的?

各种营养物质依靠细胞质膜的功能进入细胞。

不同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也不同,一共有: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以及基团转位四种方式。

单纯扩散是物理过程,不包括细胞的主动代谢。

杂乱运动的、水溶性的溶质分子通过细胞质膜中含水的小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

这一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促进扩散是在细胞质膜外表面与营养物质发生可逆结合,携带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然后与营养物质分离,它本身再返回细胞质膜外表面与另一营养物质可逆性结合,如此不断循环。

主动运输是当微生物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营养物质就不能按浓度梯度扩散但细胞内,而是逆浓度梯度被“抽”进细胞内。

这种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叫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是由一种需要代谢能量的运输方式。

通过基团转位进入细胞的物质有糖、嘌呤、嘧啶、乙酸等。

3、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是如何进入?

有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什么叫灭菌?

灭菌方法有哪几种?

试述其优缺点。

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

2、试述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不良影响。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时为什么要保持在pH6以上?

(1)pH过低,会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由带负电变为带正电,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

(2)过高或者过低的pH还可影响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

因为细菌表面带负电,非离子状态化合物比离子状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细胞。

(3)酶只在最适宜的pH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活性,极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

(4)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合,使酶失去活性;

或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

4、氯和氯化物的杀菌机理是什么?

氯和氯化物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徽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5、哪几种有机化合物杀菌剂?

它们的杀菌机理死是什么?

(1)醇:

醇是脱水剂和脂溶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溶解细胞质膜的脂类物质,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2)甲醛:

甲醛可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干扰细菌的代谢能力。

(3)酚:

酚与其衍生物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并破坏细胞质膜。

(4)新洁而灭:

是一种表面活性强的杀菌剂。

对许多非芽孢型的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有着极强的致死作用。

(5)合成洗涤剂:

去污能力强,还有杀菌作用。

(6)染料:

有抑菌作用。

6、生素是如何杀菌和抑菌的?

抗生素是通过四个方面杀菌和抑菌的:

(1)抑制微生物细胞壁合成;

(2)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质膜;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干扰核酸的合成。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工程和PCR技术在环境工程中有何实践意义?

举例说明。

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了分解多种有毒物质的新型菌种。

若采用这种多功能的超级细菌可望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的效果。

并在废水生物处理模拟实验中也取得一些成果。

PCR技术广泛运用于法医鉴定、医学检疫、环境监测等方面。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1、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最好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

因为土壤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要额各种条件,所以说土壤是微生物最好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2、么叫土壤自净?

土壤被污染后其微生物群落有什么变化?

土壤对施入其中的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

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土壤被污染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和数量发生改变,并诱导产生分解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

3、么叫土壤生物修复?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因为土壤受污染后会造成:

(1)有机、无机毒物过多滞留、积累在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盐碱化,板结。

毒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土壤中的毒物被植物吸收、富集、浓缩,随食物链迁移,

人类。

3.污水和废水中含有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虽然有些在土壤中不适应而死亡,但有些可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水体,进而人体,引起人的疾病。

所以要进行土壤修复。

4、么叫水体自净?

可根据哪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叫做水体自净。

判断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有P/H指数和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5、体污染的指标有哪几种?

污化系统分为那几“带”?

各“带”有什么特征?

水体污染的指标有:

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

多污带:

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有大量有机物,BOD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

α-中污带:

α-中污带在多污带的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量减少,BOD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NH

3、氨基酸及H

2S,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细菌数量较多。

β-中污带:

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量较少,BOD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NH

3和H

2S含量减少,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动物出现。

寡污带:

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标志者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和悬浮物含量极低,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6、么叫水体富营养化?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几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评价方法有:

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的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氮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述纤维素的好氧和厌氧分解过程。

有哪些微生物和酶参与?

纤维素好氧分解:

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在纤维二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再进入三羧酸循环成为ATP、水、二氧化碳。

微生物与酶:

粘细菌、镰状纤维菌、纤维弧菌。

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氧化酶、脱氢酶、脱羧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厌氧分解:

厌氧发酵成为葡萄糖,葡萄糖经丙酮丁醇发酵成为:

丙酮、丁醇、乙酸、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经丁酸发酵,生成丁酸、乙酸、水、二氧化

氨化作用: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的脱氨基作用下产生氨。

微生物:

梭状芽孢杆菌。

硝化作用:

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

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螺菌属、亚硝酸叶菌属、亚硝酸弧菌属、硝化杆菌属、硝化杆球属。

反硝化作用:

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施式假单胞菌,脱氮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紫色杆菌,脱氮色杆菌。

固氮作用:

在固氮微生物的固氮没催化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

根瘤菌、园褐固氮菌、黄色固氮菌、拜叶林克氏菌属、万氏固氮菌。

3、磷的循环。

有机磷如何分解

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溶解性的磷酸盐才能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了利用,当溶解性的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录用后变为植物体内含磷有机物,动物食用后变成动物体内含磷有机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溶解性的偏磷酸盐,HPO42在厌氧条件下还原为PH3,以此构成磷的循环。

有机磷的分解:

(1)核酸: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核苷酸,又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核苷和磷酸,核苷又在核苷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嘧啶和核糖,生成的嘌呤又继续分解脱氨基成氨。

(二)磷脂被植物的磷脂酶分解成为甘油,脂肪酸和磷酸和胆碱,胆碱分解为氨,二氧化碳,有机酸和醇。

4、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

趋磁细菌是一类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并在体内形成纳米磁性颗粒-磁小体的细菌,其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1、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有其他的革兰氏阳性菌。

2、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

类似于水处理中混凝剂的作用,同时又能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

第一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水中的有机物;

第二步,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第三步,其他的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3、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废水的机制。

一般用于三级xx处理。

机理:

有机物流入氧化塘,其中细菌吸收水中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

2O,CO

2,NH

3,NO

3-,PO

43-,SO

42-。

细菌

化合物,再吸收NH

3和SO

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

43-合成核酸。

并繁殖新藻体。

4、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有哪些作用?

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5、叙述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同时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水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氧化分解它,微生物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

上一层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成CO

2和H

2O。

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

废水得到净化。

6、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

由于丝状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经常出现的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7、为什么丝状细菌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成长?

在单位体积中,成丝状扩展生长的丝状细菌的表面积与容积之比较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大,对有限制性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争夺占优势,絮凝性菌胶团细菌处于劣势,丝状菌就能大量繁殖成优势菌,从而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8、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根本是要控制引起丝状菌过度生长的环境因子。

(1)控制溶解氧

(2)控制有机负荷(3)改革工艺。

9、含硫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有集中处理方法.

(1)厌氧消化法——甲烷发酵

(2)有机光和热细菌处理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1、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

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

但水体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

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后引起水体缺氧,产生毒素,进而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

使水源水质恶化。

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2、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

有A/O、A2/O、A2/O2、SBR等。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1、谓堆肥法、堆肥化和堆肥?

堆肥法俗称堆肥。

农村将秸秆,落叶,和禽畜粪便和尿用土坑堆集,依靠现存其上的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施农田。

其产品即称堆肥。

后来堆肥法用来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延至处理城市所有的有机固体废弃物。

堆肥化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的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

2、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参与堆肥发酵的微生物有哪些?

在通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弃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

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50~65摄氏度,如不通风,温度会高到80~90摄氏度。

这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的分解有机物,吸收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生长繁殖。

以其更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弃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

发酵初期有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碳水化合物等,同时释放热量,使温度升至50摄氏度;

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温度升至60摄氏度时,真菌停止活动,继续由好热的细菌和放线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温度升至70摄氏度时,致病菌和虫卵被杀死,此时,一般的嗜热高温细菌和放线菌也停止活动,堆肥腐熟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