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23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文档格式.docx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数量规模增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普场馆事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投入加大,场馆数量增长,规模总量扩大

2001年以来,全国新建科普场馆数量迅速增长,其中以地学类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少年宫最为突出,占新建科普场馆总数的约98%。

2001年以来,新建科技类博物馆占目前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60%,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科技类博物馆占目前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1/3。

表1:

2000~2010年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及新增馆数统计

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数

新增科技类博物馆数

新增数占全国总数比例

2000年

约250座

2005年

约400座

150余座

26%

2010年

约580座

190余座

33%

2001年以来,全国通过新建和改建、扩建开放了75座科技馆;

其中“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建成开放43座科技馆,占目前全国科技馆总数的50%。

同时,出现了一批建筑规模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的科技馆,如:

广东科学中心(2008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37500平方米)、中国科技馆新馆(2009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和上海科技馆(2002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0800平方米)。

2001年之后,全国共建成了183座国家地质公园、19座国家矿山公园,均设有相应的地质、矿产博物馆,新增地学类博物馆202座,占已建成开放的地质矿产类博物馆总数(300座)的67%,占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35%。

2000年后,国家通过彩票公益金投入约70亿元,新建少年宫(中心)约2300座,使建筑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的少年宫(中心)的全国总数达到4000余座(一说为5000余座),计划到2011年底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即将全部建有少年宫(中心)。

与此同时,各地还兴建了100余座公立室外(野外)青少年活动园。

这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中,大部分是综合性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场馆具有举办和组织科技活动的功能,从而成为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主体。

从数量和规模上,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总量增长较快,科普基础设施的资产总量、人力资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础。

2.科普展教功能显著增强

一是在各地科普场馆的改造和建设中,加大内容设计、藏品收集和展品、教具制作等的经费投入比例,展览规模逐步扩大,展示内容不断丰富,藏品、展品的类型和数量迅速增长,展览整体水平和展示效果明显提升。

二是许多科普场馆加大了对于专题展览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一大批新开发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和实验制作、科学调查、夏令营、科普剧、科普报告等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科普场馆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科普展教效果得到了有效地增强。

三是部分科普场馆通过网络科普开拓了科普教育、科技传播的新途径。

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等的“数字科技馆”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四是全国科普场馆受众人数明显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科技类博物馆观众总数约5000万人次,比2000年观众总数(2600万)增长了近一倍。

截至到2008年,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接待并组织学生活动超过8300万人(次)。

(二)当前我国科普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场馆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

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城市60%建有1座以上的科技类博物馆,但仍有39个城市尚未建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

这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要求相距较远。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2009年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数量、观众量的对比数据如下表:

表2:

2009年美、英、日、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数量、观众量对比

馆总数

馆数:

人口总数

年接待观众量

观众量:

馆均观众量

美国

560座

1:

41万人

15000万人次

约1:

1.5

约26.80万

英国

80座

75万人

1300万人次

4.6

约16.25万

日本

550座

22万人

6500万人次

2

约11.82万

我国台湾地区

90座

26万人

1.8

约13.33万

我国大陆地区

580座

1:

233万人

5000万人次

27

约8.62万

从科技类博物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1/6、英国的1/3、日本的1/11和台湾地区的1/9;

从科技类博物馆观众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1/18、英国的1/6、日本的1/14和台湾地区的1/15。

近1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由约250座增长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在33座左右。

从新建馆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看,建设速度相当快,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但与我国人口总数相比,仍显数量太少、速度太慢。

即使不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以此建设速度,我国大陆地区若追赶上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目前人均拥有科技类博物馆的水平,分别需要82年、37年、168年和140年。

由中国科协组织的2009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分别有73.0%和78.1%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里未参观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或自然博物馆,其首要原因均是“当地没有”,比例分别高达37.6%和41.9%。

表3:

公众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比例和未参观的原因

科技馆

自然博物馆

过去一年参观过

27.0%

21.9%

未参观及原因

本地没有

36.7%

41.9%

门票太贵

2.5%

2.1%

缺乏展品

0.9%

0.8%

不感兴趣

8.7%

8.5%

不知道在哪里

12.1%

12.6%

没听说

10.3%

11.5%

(引自:

2009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太少,我国大部分公民未能享受到通过科技类博物馆接受科普教育的权利。

根据2009年9月政协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所做的《关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青少年3.7亿人,然而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总数仅4300所,平均每86万名青少年才拥有一个诸如青少年宫之类的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而且,我国科普场馆的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总体上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普场馆的建设明显优于中部、中部又好于西部。

最近10年新建的科技类博物馆中,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在已建成开放的科技馆中,56%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型场馆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三大科技馆),中、西部有少量分布;

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也主要集中在省会、直辖市、大中城市,且各场馆面积、设备设施等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相差悬殊。

由于经济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经济落后地区对科普场馆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普场馆的改造和建设未能出现突破性发展。

2.场馆类型不丰富,门类欠缺

我国各类科普场馆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比如:

◆在约580座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中,地质矿产类博物馆数量众多(约300座),占总数的52%;

◆全国的工业技术博物馆仅有不到40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仅有9座,真正意义上的天文馆只有1座;

◆现有科技馆几乎全为多学科综合性场馆,缺少专业性、专题性的科技馆;

◆综合性的科学工业博物馆和面向普通公众的卫生健康博物馆等,目前则仍为空白;

◆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形式单一,绝大部分是以兴趣小组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场馆,缺少体验型、实践型场馆和野外自然考察园地等。

3.科普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我国现有的科技类博物馆,约45%是20世纪所建。

当时,很多场馆的建设没有更多地考虑将科普展览、科普教育作为场馆的主要功能;

同时,在场馆设计和建设时,缺乏前瞻性,使得已有设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而导致场馆的工程建设与内容建设不配套,性质不明确,展教功能不突出,公众使用率偏低等问题凸现,未能有效发挥场馆应具备的科普教育功能。

现有科普场馆的展教资源种类较少、总量不足。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展教资源基本呈现一种倒金字塔的分布,首都、省会城市场馆的展教资源最多、最丰富,地县级场馆的展教资源较少,大量中小科技类博物馆处于展陈内容长期难于更新的状态。

同一类科技类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展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和自主创新。

大多数科普场馆将传播科技知识作为主要教育目的。

如许多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内容缺乏主题和思想内涵,注重传播知识,忽视对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忽视对于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展陈方式较为单调、落后,展览和展品更新频率较慢,不能适应现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的发展形势。

教育活动数量少,频率低,形式单一,缺乏优秀创意、总体策划和宣传推广,不能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青少年校外场馆的培训活动以艺术、体育为主,虽含部分科技教育内容,但科技教育活动的比例远远低于艺术和体育,不足整个培训活动总量的1/10。

然而,还有很多基层的校外活动场馆由于缺乏基本的设备、器材、经费、师资等,无法正常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此外,全国多数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种类少,以传统的航模、计算机、无线电培训为主,创新不足,新项目研发实施缓慢,多年没有得到更新,难以适应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4.经费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科普场馆的认识存在差异,科普场馆功能、性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比较普遍。

“盖得起,养不起”是部分省级、绝大多数市级、县级科普场馆的建设现状。

很多地方,虽能够通过财政向科普场馆建设一次性拨付基础建设经费,但后续的运营经费往往得不到持续、有效的保障。

经费短缺,致使科普场馆的展教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和扩充,无力采集文物、标本和购置展藏、教学设备,甚至正常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也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场馆的正常运行及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导致有些科普场馆已经有名无实、名存实亡。

而且,部分地方政府未将科普基础设施的经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挂钩,造成了科普基础设施的经费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不能抵御因物价上升造成的运营成本升高,造成经费使用上捉襟见肘的困境。

此外,总体上我国科普场馆的建设及发展过度依赖国家财政资金,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争取社会资金的渠道不畅,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鼓励社会力量捐助科普场馆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也缺少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科普场馆的激励政策,导致了目前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的资金总量十分有限,同时也阻碍了各界踊跃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社会氛围的形成。

(三)阻碍我国科普场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对科普场馆重视不够

某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科普场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致使科普场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的合理要求长期得不到解决。

而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科普场馆的性质和规律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更多地关注于场馆建筑物的建设,而对于维持其正常运行需要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更新展览和设备、解决人员编制和职称等方面的正当要求很难得到响应,导致一些已经建成的科普场馆被长期空置或挪作它用,出现了“名不副实”“空壳化”的现象。

同时,由于科技教育的投入成本大、收费低、见效慢、在升学考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学生家长对科技培训活动的认可度较低,极大地限制了校外活动场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使得校外科技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除科技馆大部分由科协统一管理外,其他领域的科技类博物馆和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大多分散于各地的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进行管理,使得这些科普场馆的经费来源、管理运行模式等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也很不均衡。

由于在国家层面上缺少统一的主管部门,也就缺少总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缺少对全国科普场馆现实情况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缺少针对相关场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

在多部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我国科普场馆的组织网络、资源网络、人才网络难以形成;

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体系难以建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科普场馆建设和发展的机制难以奏效。

3.政策法规不完善

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和资助科普场馆的相关优惠政策法规缺失或不落实,致使我国科普场馆的兴办主体和经费投入渠道单一。

我国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和运行,基本上是以政府或国有的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投入为主,缺少民间的投入。

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和法规。

大多数民办非营利性博物馆难以获得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格,不仅没有享受到政府提供建设用地、使用公用建筑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且大多收取了许多不应有的税费。

尽管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先后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55号)和“关于印发《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3〕416号),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但这一政策在大多数地方并未得到落实。

而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进一步提出“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但该项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并未实现。

4.科普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大多数科技类博物馆尚未转变传统的展陈设计思路,对于国际成功经验、规律缺乏了解和掌握。

发达国家博物馆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展览设计程序“理念研究→内容设计→展品设计”以及“主题展开式”的展览设计思路。

而我国大多数科技类博物馆对其理解尚浅、未掌握实施方法,从而忽视展览主题思想的提炼,忽视展陈内容脉络的构建。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普遍对科学教育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较少,未能充分依托展览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及由展览延展、衍生出来的演示、实验、报告会、讨论会、学习单、资源包等科学教育项目和产品,开发和实施能力较差。

我国科普场馆普遍缺乏现代管理学和营销学的理念以及公关策划和公众服务的意识,在展览设计和科普教育活动开发时,很少开展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受众调查,不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致使展览和科学教育活动脱离观众,也影响了科普场馆社会效益的发挥。

我国科普场馆缺乏对于休闲娱乐功能的认识,许多场馆还固守着“教科书”式的严肃说教、灌输,尚未充分采用“玩中学”的展览教育方式,不仅使作为科普场馆受众主体的青少年失去了参与的兴趣,也使公众对科普场馆“敬而远之”。

我国许多科普场馆对于通过网络拓展科普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技传播的理念。

一部分场馆虽然设立网站,但只有少量的公共信息和通知等,且内容长期不更新;

只有极少数科普场馆的网站上有超出展教范围的科普内容;

还有相当一部分科普场馆则根本没有建立网站。

5.人才队伍与理论学术建设滞后

我国科普场馆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由来已久,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专业人员对于当代科学教育理论和科技传播理论、科技博物馆的展教思想、展览展品设计和教育活动开发的先进理念知之不多,这些都很难适应现代科普场馆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着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是由于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缺乏科普场馆所急需的专业课程设置,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职业务培训渠道。

此外,现有的兼职科普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壮大,且作用发挥不甚理想,无法满足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国科普场馆的理论研究长期未受到重视,即使是在少数大型科普场馆中也基本未设立相应的理论研究部门。

此外,虽然每年都开展一些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但数量相对较少、缺乏学术深度、争鸣探讨的氛围不浓厚。

另一方面,我国各类科普场馆至今尚无一本专业性的学术刊物,加之对国外相关专著、论文的引进和翻译非常少,致使对国际上科普场馆的发展趋势、基础理论、新观点、新思想和经验案例等了解甚少,严重制约了国内科普场馆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对于科普场馆发展的需求分析

1.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比2005年(1.60%)和2007年(2.25%)分别提高了1.67%和1.02%。

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仍仅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美国(1989年7%)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不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缩短这一差距,还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此外,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

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科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导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低下,有多方面的原因。

除长期经济社会不发达、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和应试教育等因素之外,科学普及工作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公众接受终身社会教育的场所匮乏、科普场馆严重短缺、科普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科普场馆的建设与发展,尽快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水平,从而大幅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2.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同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科普场馆以对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为第一功能,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展示内容,是社会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

通过科普场馆的展示与教育,让公众关注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关注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关注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各阶层对科普多样性和通过科普场馆享受良好科技教育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

因此,迫切需要大力促进科普场馆的发展,全面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

3.公民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

根据国际科普教育的发展经验,公民的科学素质、不同阶段的科普教育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对应的。

比较研究表明,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时,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普教育停留在公众接受科学阶段;

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元时,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普教育通常提升到公众理解科学阶段;

当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时,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普教育发展到公众参与科学阶段。

当前,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上海与东南沿海省市已经部分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

预测2020年全国人均GDP将达到4000~5000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