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24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AD620总结Word格式.docx

一般而言,上述仪表放大器都有包装好的成品可以买到,只需外接一电阻〔即式中RX〕,依照其特有的关系式去调整至所需的放大倍率即可。

AD620仪表放大器的引脚图如图2所示。

其中1、8引脚要跨接一个电阻来调整放大倍率,4、7引脚需提供正负相等的工作电压,由2、3引脚输入的电压即可从引脚6输出放大后的电压值。

引脚5是参考基准,如果接地那么引脚6的输出即为与地之间的相对电压。

AD620的放大增益关系式如式〔2〕、式〔3〕所示,通过以上二式可推算出各种增益所要使用的电阻值RG。

图2AD620仪表放大器的引脚图

〔2〕

〔3〕

AD620的根本特点为精度高、使用简单、低噪声,增益范围1~1000,只需一个电阻即可设定,电源供电范围±

2.3V~±

18V,而且耗电量低,可用电池驱动,方便应用于可携式仪器中。

2.AD620仪表放大器根本放大电路

图3为AD620电压放大电路图,其中电阻RG需根据所要放大的倍率由式〔3-22〕求得,

图3AD620电压放大电路图

问:

我最近想用Ad620作一个可调节增益的放大电路,后面接16位的ADC,所以对放大电路的精度要求挺高。

使用模拟开关调节增益电阻到达增益倍数的改变。

问题是:

Ad620的输入不为差分信号。

我测量的信号输入为单端信号,我将IN+接“单端信号的信号端〞,IN-接“传感器GND〞,输出为单端电压信号,ref输出接地(和传感器GND连接)。

但是我不知道这样接是不是不好?

可能共模误差大。

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

如何降低共模误差?

输入就是两根线,一个是传感器信号线,另一根是传感器地线。

如果IN-接地,那么IN-上的共模干扰信号会直接接到地上减弱,而IN+上的共模干扰信号依然存在,那么AD620输出不能降低共模噪声。

可不可以将输入浮空,也就是将IN+接“单端信号的信号端〞,IN-接“传感器GND〞,但是“传感器GND〞和Ad620供电的地相互隔离,ref输出接电源地。

这样输出信号为IN+和IN-的差值,如同差分信号一样可以降低共模干扰。

但是两个地电位不同,应该会出现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如上的思路。

如何保证IN-接的地和真正的电源地接近,同时IN-上的共模噪声依然存在(IN-地和ref引脚接地之间“隔离〞),这样AD620的输出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共模噪声。

这种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才能提高信号精度,因为后面是16位的AD。

答:

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实现一个单端信号与差分信号的转换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问题已经清楚地表述了:

“如IN-接地,那么IN-上的共模干扰信号会直接接到地上减弱,而IN+上的共模干扰信号依然存在,那么AD620输出不能降低共模噪声。

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发现我们只要搞清楚AD620是否可以单端使用就可以了。

可以把问题分成两种情况看一下:

a〕如果AD620的IN-可以直接接地使用。

因为传感器输出是一个单端信号,本来就有一端是地,如此接法实质上就是把传感器和测量电路这两个系统共地而已,不存在不能降低共模噪声这样的问题。

当然前提确认是IN-引脚是否能够直接接地就可以了,这是AD620自身的问题,与传感器无关。

b〕如果AD620的IN-不能接地使用。

可以考虑把传感器的单端信号通过一个差分放大器转换为差分信号即可。

因此,只要测量电路可以接收单端信号就可以了,接法不是问题的关键。

4.补充资料:

仪表放大器

各种非电量的测量,通常由传感器把它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此电压信号一般都较弱,最小的到0.1µ

V,而且动态范围较宽,往往有很大的共模干扰电压。

因此,在传感器后面大都需要接仪表放大器,主要作用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精密的电压放大,同时对共模干扰信号进行抑制,以提高信号的质量。

由于传感器输出阻抗一般很高,输出电压幅度很小,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因此,仪器放大器与一般的通用放大器相比,有其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失调与漂移、低噪声、及高闭环增益稳定性等。

本节介绍几种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高共模抑制比仪表放大器

〔一〕同相串联差动放大器

图4为一同相串联差动放大器。

电路要求两只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根本匹配,且在外接电阻元件对称情况下〔即R1=R4,R2=R3〕,电路可获得很高的共模抑制比,此外还可以抵消失调及漂移误差电压的作用。

图4同相串联差动放大器

该电路的输出电压由叠加原理可得

从而求得差模闭环增益

〔二〕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

图5为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

该电路与图4电路一样,仍具有输入阻抗高、直流效益好、零点漂移小、共模抑制比高等特点,在传感器信号放大中得到广泛应用。

图5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

由图5可知:

将I代入V01,V02可得

由此可得电路差模闭环增益

该电路假设用一可调电位器代替R7,可以调整差模增益Ad的大小。

该电路要求A3 

的外接电阻严格匹配,因为A3放大的是A1,A2输出之差。

电路的失调电压是由A3引起的,降低A3的增益可以减小输出温度漂移。

〔三〕增益线性可调差动放大器

图6是电压增益可线性调节的差动放大器。

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RW的线性刻度来直接读取电压增益,给使用带来很大的方便。

图6增益线性可调差动放大器

图6中,由叠加原理可得

因VA=VB,整理上两式,且当R1=R2=R3=R4时,输出电压

电路闭环增益

可见,电路增益与RPW成线性关系,改变RW大小不影响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四〕高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

前面讨论的电路中,没有考虑寄生电容、输入电容和输入参数不对称对抑制比的影响。

当要求提高交流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时,这些影响就必须考虑。

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常用屏蔽电缆来实现长距离信号传输,信号线与屏蔽层之间有不可忽略的电容存在。

习惯上采用屏蔽层接地的方法,这样该电容就成为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的寄生电容,加上放大器本身的输入电容。

如果差动放大器两个输入端各自对地的电容不相等,就会使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变坏,测量精度下降。

为了消除信号线与屏蔽层之间寄生电容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等电位屏蔽的措施,即不把电缆的屏蔽层接地,而是接到与输入共模信号相等的某等电位点上,亦即使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处于等电位,从而消除了共模输入信号在差动放大器两端形成的误差电压。

如图7所示。

图7高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

图中两只电阻R0的连接点电位正好等于输入共模电压,将连接点电位通过A4电压跟随器连到输入信号电缆屏蔽层上,使屏蔽层电位也等于共模电压。

参照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的分析可知

当R1=R2时,可证明连接点电位

正好等于共模输入电压,也即是电缆屏蔽层的电位与共模输入电缆芯线电位相等,因此不再因电缆电容的不平衡而造成很大的误差电压。

由图7还可见,A4的输出端还接到输入运放A1、A2供电电源±

EC的公共端,因此使其电源处于随共模电压而变的浮动状态,即使正负电源的涨落幅度与共模输入电压的大小完全相同。

由于电源对共模电压的跟踪作用,会使共模电压造成的影响大大地削弱。

〔五〕集成仪器放大器

在差分放大电路中,电阻匹配问题是影响共模抑制比的主要因素。

如果用分立运算放大器来作测量电路,难免有电阻的差异,因而造成共模抑制比的降低和增益的非线性。

采用后模工艺制作的集成仪器放大器解决了上述匹配问题,此外集成芯片较分立放大器具有性能优异、体积小、结构简单、本钱低的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

一般集成仪器放大器具有以下特点:

(1) 

输入阻抗高,一般高于109Ω;

(2) 

偏置电流低;

(3) 

共模抑制比高;

(4) 

平衡的差动输入;

(5) 

良好的温度特性;

(6) 

增益可调;

(7) 

单端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