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456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12=1740

145

×

12

-------

290

145

1740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

12=176×

47425×

36

237×

82

2、练习九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九第3、5题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2)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题卡

教师导学

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怎样列式?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

4=24×

3=25×

2=14×

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怎么列式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

130×

5=2×

380=150×

13=460×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P48“做一做”“1、2.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49页练习八3、7.

第3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师导学

复习导入;

1、口算

28×

3=16`×

8=36×

46×

20=4×

160=3×

150=

150×

6=26×

7=20×

19=

200×

73=900×

24=430×

8=

15×

6=190×

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22×

24=145×

27=679×

13=286×

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152246

×

16×

23×

34

--——————————

804156964

134104638

————————————

9381196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124×

73=46×

215=224×

36=

153=27×

142=182×

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九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九第10

练习九第8、9题

读懂题意,独立分析解答,

全班汇报。

填写表格,交流汇报。

全班讨论交流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补充例题)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图片、

口算

40×

72=600×

300=30×

23=

53×

30=20×

700=40×

22=

72=40×

72=

20×

20=40×

90=502×

7=

608×

5=908×

4=400×

50=

708×

6=790×

8=54×

278=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

30=问: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

30=4800

160

30

—————

4800

2)106×

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2)计算106×

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

30=3180

106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P496、7.

第5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6×

2=12

(2)20×

4=80

20=12010×

4=40

200=12005×

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

试试看

2=8×

125=

20=24×

200=72×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4=25×

160=

40=

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

48=17×

12=

24=17×

24=

12=17×

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

2)×

(24×

2)=

(18×

(24÷

105×

45

(105÷

5)×

(45×

5)=

(105×

3)×

(45÷

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做一做”

2、思考: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它的边长是多少?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练习九第1题

第6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

数量=总价、速度×

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

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重点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购物单、挂图

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教学单价的概念

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

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4、完成P52“做一做”。

(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

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钢笔每支4元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5、电视机每台3200元写作——

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7、P54“做一做”

练习九第3、5、7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检测与试卷分析

(三课时)

```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可用8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垂直和平行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

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

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

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

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

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

61页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P57“做一做”

第二课时:

画垂线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三角板、直尺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

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

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58页“做一做”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

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练习画垂线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直尺或三角板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

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0“做一做”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