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01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综备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础知识交叉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世纪下半期,法国仍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此时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于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经历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时期、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统治时期,最后经过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终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哲学道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2、历史事例:

1864年第一国际建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蓬勃发展。

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指导作用。

以至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巨大作用,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也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理论学说,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这也叫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历史事例:

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回顾8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必须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从幼稚走向成熟,虽然中国走过许多弯路,但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4、历史事例:

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的5年中,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而且一再从危机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历史事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封建旧势力不甘心退出,势力极强大。

不断阻碍革命,搞复辟,但革命最终仍胜利。

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历史事例: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一张在二战时期一名日本飞行员在刚刚开始袭击珍珠港时拍下的照片。

发现一个非常奇特形状的物体,这个物体显然是潜水艇和它的潜水镜所具备的形状。

历史记录表明,那位日本飞行员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正有两枚鱼雷在美国“西韦吉尼亚”号战舰和“俄克拉荷马”号战舰旁爆炸。

研究人员发现,这两枚鱼雷的发射轨道,刚好与潜艇所在位置相吻合。

由此,美国研究人员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不仅动用了空军,而且有海军参战,打破了原先史学家一直认为仅有空军参与作战的论断。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第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加深,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7、历史事例: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以分治议案,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既“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第二天,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的埃及等5个阿拉伯国家,发动了讨伐以色列国家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此后几十年中,双方冲突不断,并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进入新世纪以来,阿以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矛盾越来越突出。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阿以冲突的根源即有其自身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矛盾,这是内因,又有美国等大国的插手,这是外因。

8、历史事例: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为改变政治,经济的困窘局面,吸取秦亡教训,“反秦之繁,与民休息”一方面致力于铲除异姓诸侯王,稳定边疆局势,一方面采取一些轻徭薄赋的措施。

一切从实际出发,汉高祖针对国内形势采取适当方法改革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取得很大成效。

9、历史事例: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这些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逐步强盛了起来。

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两分法,两点论,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应全面的看问题。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经过变法,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历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10、历史事例:

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次的农民起义,大多发生在各个王朝的末期。

人民起义的原因大多都因为对统治阶级不满,想要推翻其统治,夺取政权,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通过他们的创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因为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而掀起起义,从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11、历史事例:

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后,东欧纷纷效仿,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政治模式,导致最后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东欧各国没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只是照搬了不符合本国国情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最终导致其内部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2、历史事例: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相传老子留下《道德经》一书,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

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人类社会不停的运动,且万事互相依存,不断变化,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联系,发展的观点,但他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却是一种唯心论。

13、历史事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同俄国和法国,在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海外殖民地中存在很大的矛盾,并且在不断激化,而在面对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时,英俄、英法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德、意、奥三国同盟国。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主要矛盾决定。

在一战期间,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英国根据这一点,调整先前外交方针,同俄法组成三国协约国,来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14、历史事例: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没有统一的目标,多为自发的,偶然的,而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各国工人斗争有了明确目标,并逐渐走向联合。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了各国工人党的斗争活动,使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为后来成立社会主义国家打下基础。

15、历史事例:

在西汉建立初年,西汉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

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选拔人才、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

削弱王国势力,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第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各地方的官员、王国、还是豪强地主的势力都不能过大,适应加强中央集权,才有利于封建统治。

16、历史事例:

我国历史悠久,从先秦到夏商周的奴隶制王朝到春秋战国的时期,再到秦汉开始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文化思想,都经历了久远的过程。

现在,社会仍在发展,要向共产主义制度迈进。

看问题办事情应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不能静止地、片面地分析问题,我国过去,经济的逐渐发展,促使了文化思想的变更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更替,而社会制度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并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

17、历史事例: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汉高祖建立西汉。

由于连年征战,国家动荡,经济凋蔽,政治困窘,边境不宁,人民生活贫困。

刘邦、汉武帝、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稳定边疆局势,发展农业生产,改革措施,一度出现“文 

之治”、“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

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治者认识到国家的状况不良,大力恢复发展,进行改革,对当时存在的土地、官制、经济、思想等方面调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国富民强。

18、历史事例: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两次内战到1649年,终于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

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又卷土重来,复辟了封建王朝,并统治英国达28年之久,直到1688年,英国才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碍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19、历史事例:

秦始皇为中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一系列基本封建社会制度。

但它施行暴政,焚书坑儒,最终被推翻。

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历史事例:

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法,应之以乱则凶;

无不为人亡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也,辍广。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0、历史事例:

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由人民群众为它争得的。

21、历史事例:

田忌在与别人赛马的时候,开始是输,后来在孙膑的帮助下,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取得了胜利。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调整事物的顺序,也会取得质的飞跃。

22、历史事例:

破釜沉舟。

项羽在与秦军作战的时候,为了打消士兵的后退、逃跑的念头,把船都沉到了河底,锅都打破了。

结果鼓舞了士兵的势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战斗中异常的勇猛,最后打败了秦军。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3、历史事例:

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西汉灭亡,王莽即位后,为解决西汉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了改革,主要是禁止买卖土地和奴婢,改革币制。

因为不切实际,引起了社会动荡,王莽改制最终失败。

人民推翻了王莽的政权。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

24、历史事例: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冲破了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批判了禁欲主义,使自由创造个性,解放等进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资本主义借助文艺复兴解放众的意识,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

25、历史事例:

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议会斗争到内战,从处死查理一世到建立共和国,从克伦威尔独裁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从“光荣革命”到《权利法案》的颁布,几次反复,最终确立下来。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必然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26、历史事例:

一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以 

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非正义性。

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7、历史事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取更多的土地和人民而进行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消极影响,但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为后来民族统一奠定基础的积极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坚持两分论,两点论,一分为二。

28、历史事例: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1、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2、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

3、阶级关系复杂,使得此时文化异常繁荣,各个思想流派提出各自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9、历史事例: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一定时期的文化代表了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30、历史事例:

奴隶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夏商奴隶制经济有所发展,商朝农业是主要部门,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为重要。

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了井田制。

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较大发展,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1)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1、历史事例: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香港问题:

1848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限期99年。

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地攫取澳门居住权,1557年,扩土地,建炮台,设官署,开始长期占据。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后与英国、葡萄牙谈判,并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并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在1997.7.1和1999.12.20日将分别恢复行使主权。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问题,它具有前进性,但在恢复过程中又是如此的曲折。

(2)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物是前后相继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联系。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历 

政 

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此外,新中国还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国和印度,中国和缅甸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

此后,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许多宣言也以不同形式体现或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政治学道理:

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正是由于我国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放以前,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式土地改革。

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到1649年终于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

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又卷土重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并统治英国达28年之久。

直到1688年,英国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来完成的)。

历时近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才以胜利而告终。

1688年政变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趁势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势,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1689年的通过的《权利法案》。

它的主要精神就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行为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由此在英国出现了。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总是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开展的。

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

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台湾问题:

当前台湾当局,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我国政府一再声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有利于祖国的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江总书记在“七·

一”讲话中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是最有觉悟,有组织性的阶级,是革命信念最坚定,革命最彻底的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政党,历史证明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是正确的选择。

1929—1933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等问题非常突出。

罗斯福上台后,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施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国家有管理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职能,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充分利用国家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

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中,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英、美、日通过革命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就决定他们的政体,必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但又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所以他们的政体又不一样。

8、历史事件:

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过去几乎隔绝的状态新航路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并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廉价的商品将世界联系更加紧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世界市场形成,民办贸易开始广泛进行。

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多年,世界共发生了一百七十多次军事冲突,造成二千一百多万人死亡,平均每一个季度都有一次“宣战”或“不宣而战”。

由于领土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引发了海湾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与目标。

因此,国家之间也应该和平共处为外交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出发点,避免战争出现,这样才有得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的经济发展。

1945年4月,中、苏、美、英等50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

6月25日通过《联合国宪章》在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维护了世界的和平长达半个多世纪,并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世界的发展。

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李玲

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后来,德意志学者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创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其中哥白尼学说临死前才被布于众,布鲁诺被宗教裁判火刑处死。

宗教的消极作用:

①对社会发展有着阻碍的作用。

②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的作用。

③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他一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从“不干预”到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经过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实践,美国的经济逐步复苏,使美国克服经济危机,从而逐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

国家宏观调控是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家职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力量的强大,使它要求获得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和争夺世界的霸权,与奥结盟,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1762年,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684年,清廷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