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07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专家点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

《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

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

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注意立意要积极健康,肯定和谐的同学关系的正面作用,可以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同学关系论述。

书信体、诊断书、类似蒋干中计、孙膑膑脚的故事新编都是较好的立意。

3.【大纲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大意:

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尚先生要求归还,可年轻人不愿意。

后来尚先生出2000元把买回来,可是年轻人又改变主意,无条件归还。

原因是年轻人看见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

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年轻人不愿意等这样的内容,让我们现在想起了如何分析材料,在去年的时候,全国的材料作文也是一堆字。

同学们审题要注意,任何材料有三个要素:

一是材料主体,材料动态过程,材料的条件。

材料究竟叙述了哪些事,最重要的就是我之前讲过的,关于材料的主体。

材料的主体是最关键的,就是谁参与到这个材料中,一般的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往往因为这个学生只从材料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角度去写文章,没有其他的角度去写,这样导致学生不清楚。

这当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尚先生,毫不疑问,大部分人会从尚先生的角度去写文章,很少有人会从孩子的角度写文章,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写文章,我们会思考两个角度,一是孩子本身是有问题的,他的问题是捡了人家的不还,可是孩子看到了尚先生当中有信息地震,孩子被感动了,这样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把所有的主体都分析好,尚先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我们把所有的问题分析完之后,这个就出来了,这个材料被我们还原一下,是一个并不怎么善良的孩子,被一件善良的事情,感动了的故事,这让我们想起了关于陈光标的一句话,这个在考前讲过,陈光标曾经说过,我做过一件好事,这一件好事如果告诉一个人,就多做了一个好事,告诉给十个人,就多做了十件好事,所以这道题容易写跑,写成一个关于慈善地震的内容,这样写稍稍跑题,离整个材料稍微远。

这篇文章立意非常简单,是关于私爱被大爱感动的例子,那个孩子拿到据为己有,这是私爱,可是他看到尚先生把好多钱捐到灾区的时候,孩子把这种大爱震慑了,任何人看到了有大爱的时候,都会被这种大爱精神感动,我们的民族想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无非就是真正把个人的私爱慢慢形成大爱。

顺便说一下,很多同学打问我,今天会不会考中国梦,我当时果断回绝,我说你根本不要想关于什么中国梦,全国各地的所有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远远离那个热点越来越好,中国梦在考前各大网站,报纸,如果再出这个,对考生就太不公平了,哪怕像北京卷这种,特别爱出总理讲话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今年把中国梦放在一边不考,这叫避开热点。

我说去老老实实去中国的文化,去语文本身,因为语文考试考的不是政治,考的就是对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思维方式的深度。

4.【北京卷】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

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

我想,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我同意,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为大家最的题目之一,不仅因为其分值巨大,更因为作文题目中包括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

但事实上,很少人会真正试图去研究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制背后的实事内涵。

大多数老师只会教学生套作名人的例子,拼凑些名句名言,但这几乎成了阅卷者最厌恶的写作风格之一。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果是一个烂泥潭又有谁知道它的深浅呢。

所以想写好考场作文,既不是拼凑名人素材,也不是盲目抒情,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考的是铁路检修工人老计坚守岗位的内容。

这一题目,让那些只会教学生写名人故事、风花雪月的老师完全崩溃。

更有甚者,还有鼓吹在考场上要写记叙文、散文来标新立异之辈,学生们在考场上一见此题完全手足无措。

于是,杨老师告诉你,在高考前中宣部(主管教育)部长刘云山提出新闻战线要走改。

走就是走基层,要报道平凡世界的闪光品质。

只要你了解这一点,就知道这是当时最重要的时政之一。

杨老师带你练过这个类型的作文,你上了考场,无论考老计老刘还是老杨,你都会写!

然而,很有学校的老师甚至连刘云山都没有听过,更不要提走改这样重要的时事了。

宋代文坛领秀欧阳修提出诗文革新运动,主张一扫西昆体的浮靡之见,而要反映社会现实。

科举的时候,欧阳修又是命题者,又是阅卷人,曾巩是当年的状元,苏轼是榜眼,如果他们的文章文字清浮如西昆旧体,可能被录取么。

曾巩最早被欧阳修所欣赏的文章叫《时务策》,相当于曾巩谈时政。

苏轼当时的考场作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纵谈古仁者以忠厚为本行刑,反思今日宜行仁政。

阅卷者欧阳修看了都说,这小子我以后都得让着他点。

如果你今天的文章仍然浮华虚饰,一无真情实感,二无现实眼光,三无文采篇章,在阅卷者眼里简直无可取之处。

而以上三点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现实眼光,才能和体会自己所处的世界,才能抒发真性情,正所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有了现实眼光,自然可以引证古今,以史为据、以史为鉴进行分析,而决非套作之流。

明白了这些,才真正懂得命题者不仅仅考查你的语文功底,还在考查你的现实眼光。

一个年青人不能只是沉湎于个人的小世界、小情感,而要有济世经国的眼光与抱负。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于同龄人的好文章来。

只可惜很多学校的老师在高考前还在孜孜不倦地教学生写文人故事,有的老师还把从网上搜来故事凑成毫无逻辑的集子发给学生,面对厚厚的故事集学生完全不知应该从何下手。

还有的老师只会不停地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而对于其背后对平凡世界闪光品质重点报道的时政却一无所知,学生们在感动流泪之后仍然是面对考题的茫然,或者对着考题继续流泪。

此题围绕对的讨论展开,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但能够写好绝对需要你有相当的功力。

这种功力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更体现在思考力、分析力和对现实的。

和2009年隐形的翅膀,2010年星空与实地一样,都是有象征内涵的词汇,考生可首先解析在信息时代代表的是新媒体、新科技,或者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

但请各位注意,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

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

杨老师在课上讲过经典例证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所代表的科技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也必然会对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民主运动和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潮,对西方文学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不停有学生打、发给我,表示写了文学与科技的关系,运用了我讲创新与个性这个命题时的诸多材料,这都是极好的选择。

当然,作为一种自媒体,表现着对于时代的再现。

发、写校内看似是个人行为,但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就像白居易随手而作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中唐的风貌,鲁迅的书信集让我们读到了民国文人的风骨,今天我们在上所写给一切都是时代的写照。

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能够有时代的责任感,文以载道,用文字表现真实的情感和响应时代的号召。

关于结合社会现实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结合起来;

(2)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

(3)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所带来交往方式的革新加强/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

(5)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特别是带来的创造力、创新力,是结合时政极好的角度。

我们曾经在满清王朝的末期吃足闭关自锁、盲目自大的苦头,今天我们这样的媒体让我们有机会放眼世界,接触到更新的知识和思想。

这个角度和2013东城二模题目有异曲同工这妙,请看这是我在考前为学生们所写的东城二模例文中关于民族国家、反思自己的例段:

其实中华民族并不缺少创造力,无数优美的诗词已经向我展示了古典审美的妙境。

杰出的文人只有春花秋月、夏雨冬霜就可以创造出意蕴深远的诗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有千古佳句,不是几个单调意象的无序拼凑,而是巧妙运用远近与动静的结合、听觉与视觉的互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画面,使异乡游子读之有感。

(四大名著的例子)作为拥有四大发明的古国,今天的我们却在山寨上不断地拼凑西方的技术与硬件,在电视节目上不断抄袭模拟国外的创意,甚至很多大学生的学术论文于对期刊库中既有学术成果的拼凑或抄袭。

所以十八大提出在时期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在文化上复兴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的文化复兴。

只能拼凑他人意识的个人与国家都很可能平庸,只有继承龙图腾创造性的精神,才能让我们从中国制造型为中国智造。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传承龙的精神,不甘于拼凑的平庸,而要创造性的精神面对未来的学业与人生成为杰出的人才。

当我们即将离开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高中,步入更高的学府。

我们应充分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正陈寅恪先生所讲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着力于做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的研究者,在我所热爱的学术专业内珍惜韶华、努力投入,多做独立性的思考和踏实的研究。

我相信自己可以将个人微薄的智慧,奉献给正走在文化复兴道路上的祖国。

今年的关于讨论的题目可以说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但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在文章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进行分析。

给学生们带来的是什么,是更加自由的交流平台,更是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

很多学生用除了打无聊的、发短信聊天,就是上课听歌、玩游戏,而有的学生则可以利用这样的媒介随时学习英语、从网上下载国外的教学课程。

这都体现着科技发展中不同的观念意识所带来的不同变化。

学生们如果可以结合给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活中利用好,一定会以细致的思考和真挚的感触给阅卷者一条清澈小溪的美好感觉。

2013北京卷关于的作文题目,需要学生们更加现实、放眼世界,这也是2014年备考时仍然需要的问题,杨老师会在今年的教学中围绕时政命题带领学生们真正以深刻的立意和流畅的逻辑来写出深刻、优美的文章。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题目自拟;

(2)全文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上海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刘慧认为,作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今年高考作文题仍然给了考生很大发挥空间。

从题目类型来看,今年与前几年类似,都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成文。

从题目内容来说,这次的题目与2008年上海卷作文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处,引导学生不只自己,更他们、社会。

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全面诠释自己的观点。

因为这道题目中存在折关系,考生可以选择着重写折部分。

比如,自己埋头干活没错,但不时也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拓宽视野;

人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该思考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每个人除了要灌满自己这条小河,也该思考如何汇入社会这条大河。

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

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

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

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

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

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7.【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

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

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

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

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8.【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有什么事想不开?

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

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

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

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

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山东卷的这个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

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今上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一下角度考虑: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位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可以有勇于挑错的立意。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可以谈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可以引出立意感谢挑错。

4、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

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本题强调选准角度,在紧张的考场上,可能让学生因求稳而选择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这一立意,导致立意同质化、狭窄化。

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

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

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

乱世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

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

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

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

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

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

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

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

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

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

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

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

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

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

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

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

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

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10.【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

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

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现了一道应该说是话题作文,话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在下面有一小段文字,说的是用先牛奶的盒子和装矿泉水的瓶子、装酒的瓶子做比较,方圆之间,各得奇妙,古诗云: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

这个是不是按照命题人的思想方式我们来作文呢?

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