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20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3、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经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成因:

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5、水循环图

1降雨2蒸发3水汽输送4降水5蒸腾6地表径流7地下径流

6、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2)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同步练习】

1.在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地下淡水B.冰川水C.江湖水D.大气水

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上内循环D.大洋循环

3.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在下列物质中,含水最多的是()

A.鱼类B.黄瓜C.水母D.人体

4.下列物质都是组成我们人体的重要物质。

那么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脂肪

5.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旱的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B.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循环比较活跃D.全球大约有30%的地区面临着缺水危机

6.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①③

④⑥

(2)图中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3)图中⑥属于物态变化中的现象。

(4)从图中看出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三种。

7.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有:

(1)、

(2)、(3)

8.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A.液态和固态B.液态和气态C.气态和固态D.固态、液态和气态

9.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淡水水体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冰川水D.湖泊水

10.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1.查看课本中的统计图,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12.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3.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B.太阳C.雨D.海洋

14.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

A.长江水B.太湖水C.大气水D.珠峰上的冰川水

15.陆地上有源源不断的淡水,主要是由于()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D.地下水上涌

16.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

A.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会变软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瓶壁上会“出汗”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雾D.利用降温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态

17.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A.湖泊水的蒸发B.江河水的蒸发C.海洋水的蒸发D.植物的蒸腾作用

18.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19.小明买来一只小兔饲养,发现小兔不喝水,你认为小兔补充水分主要是通过()

A、呼吸空气中的水蒸气B、分解体内脂肪等物质

C、从青草等食物中获得D、靠晚上吃自己的粪便获得

第2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实验现象:

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更多。

电解开始阶段,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值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的大。

氧气微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因此氢气和氧气的比大于2:

1。

2、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3、在实验前要向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

4、实验:

水的电解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4℃以下为热缩冷胀,4℃以上为热胀冷缩)

1.下列性质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在常温下水可以变为水蒸气B.水的凝固点是00C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0C

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C.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D.一种混合物组成的物质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③水通常以液态和气态存在④有许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5cm3,则产生的氧气的体积为()

A.10cm3B.2.5cm3C.5cm3D.1cm3

5.冬天,北方室外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这主要是因为()

A.水在40C时密度最大B.水的凝固点是00CC.水的沸点是1000C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6.下列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适用于家庭饲养金鱼B.它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C.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D.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

7.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③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8.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9.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A、增加水的导电性B、可以增加氧气的量C、可以增加氢气的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

第3节水的密度

一、密度定义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符号ρ。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中物质ρ与形状、体积、质量无关。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

2、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

m=ρv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

吨、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

米3、厘米3)。

1)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3)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3、密度的单位:

千克/米3,常用单位:

克/厘米3、吨/米3千克/分米3。

1)1吨/米3=1千克/分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1毫升=1×

10-3升=1cm3=1×

10-6m3;

1吨=1000千克=1×

106克

4、密度的物理意义:

水银的密度为13.6×

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

103千克;

5、常见物质密度表

物质

密度/kg·

m–3

1.0×

103

0.9×

酒精、煤油

0.8×

水银

13.6×

2.7×

7.9×

8.9×

11.3×

0.6×

空气

1.29

6、实验

水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实验

二、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或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③计算。

3、固体密度的测定: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将固体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和固体块的总体积V2;

用公式计算才物体的密度ρ。

4、液体密度的测定:

量取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天平称出其质量m1,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算出液体的质量m,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ρ。

5、实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1)ρ实>

ρ物—空心

2)V实<

V物—空心

3)m实<

m物—空心

1.关于物质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B.密度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小

C.密度小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小D.质量相等的物体,它的密度不一定相等

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100克盐水、酒精、水,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B.酒精C.水D.液面高度相同

3.1米3的冰和1米3的水相比较:

A.冰化成水后两者的体积相同B.水结冰后与冰的质量相同

C.冰和水的体积相同,冰的质量比水大D.冰和水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比冰大

4.从对密度公式ρ=m/V的分析可知()

A.物质的密度ρ与物质的体积V成反比B.物质的密度ρ与物质的质量m成正比

C.对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5.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克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

A.浓硫酸B.酒精C.煤油D.汽油

6.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体,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则有()

A.食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B.白酒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酱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D.热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大

7.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

(1)30厘米3=_________米3=分米3;

(2)1600厘米3=_________毫升=_________升_________分米3;

(3)7.9克/厘米3=_________千克/米3;

(4)13.6×

103千克/米3=_________克/厘米3=_________吨/米3

8.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

(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

(1)

(2)(3)(4)B.(4)

(1)

(2)(3)

C.

(2)

(1)(3)(4)D.(3)

(1)

(2)(4)

9.有一个形状奇怪的香水瓶, 

为了测它的容积,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是62.5克, 

装满水后的质量112.5克, 

那么这个香水瓶的容积是____________厘米3。

10.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克, 

放入一块合金金属块后, 

溢出一些水, 

这时总质量为500克, 

取出合金块后总质量为300克, 

则合金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ρ铜>

ρ铁>

ρ铝),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满出)()

A.放铜块杯子B.放铁块杯子C.放铝块杯子D.无法比较

12.甲、乙两个物体均匀的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2∶3,则它们密度之比是()

A.3:

2B.2:

3C.3:

4D.4:

3

13.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

选芒梗稻种需要密度为1.1×

103千克/米3的盐水。

现在已配制0.5分米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0.6千克。

(1)请分析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14.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320克,装满洒精后质量为280克。

求:

(1)空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2)瓶的容积是多少厘米?

15.当一个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A.增大B.减小C.不变D.都有可能

16.

如图,甲木块大而软,乙木块小而硬,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之比为3:

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木块切去1/3,使它们的体积相同,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质量之比为。

17.质量、体积均相等的铜球、铁球和铝球,一定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实心的有___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18.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1∶2,则甲乙密度之比为()

A、3∶1B、1∶3C、4∶3D、3∶4

19.甲乙两块金属,体积之比是3∶2,密度之比是4∶5,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A、6∶5B、5∶6C、8∶15D、15∶8

第4节水的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压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互相接触;

②有挤压的效果。

3)压力的方向:

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4)压力作用点:

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5)压力的大小:

由施力物体决定;

6)压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凹陷程度;

2、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1)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产生原因:

重力——地球的吸引,压力——接触且挤压

3)力的方向:

重力――竖直向下,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

4)力的作用点:

重力——物体的重心,压力——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5)力的大小:

重力——G=mg,压力—由施力物体决定

3、压强

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P表示压强。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3)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公式变形:

F=PSS=F/P);

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

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统一,力的单位为牛顿,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为米2。

4)单位:

帕斯卡(帕)Pa,1帕=1牛/米2,常用单位包括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2帕的意义是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帕斯卡是很小的单位,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砖头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千帕,坦克履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40000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000帕。

5)物理意义:

5帕表示的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

4、实验

1)约翰.墨累的5000米深海玻璃管粉碎实验;

2)压力的效果实验(压力、受力面积);

二、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办法: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办法: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

三、水的压强

1、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

1)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2)液体的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不仅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F/S=G/S=mg/S=ρvg/S=ρshg/S=ρgh。

1)h指容器开口端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竖直距离;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质量、容器形状无直接关系;

2)相同深度、相同液体、不同开口形状的液体底部受到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底部小、开口端大的液体重力>

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

底部大、开口端小的液体重力<

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

4、压强计:

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

2)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压强计);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重B.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表面D.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重

2.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表示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 B.受力面积小的表面所受压强大

C.受力面积大的表面所受的压强大D.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都有关系

3.将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红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果将其竖直切割成相等的两块,拿掉一块,则剩余一块对地面的压强P、压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

 A.F是原来的1/2;

P是原来的1/2   B.F不变,P也不变;

   

C.F是原来的1/2;

P不变;

  D.F不变,P是原来的1/2

4.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5.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正立体,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所产生的压强()

A.铜最大B.铁最大C.铝最大D.三个同样大

6.对于压强公式p=F/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 

B.p与S成正比、与F成正比

C.F与S成正比 

、与p成反比 

D.S与F成正比、与p成反比

7.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A.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B.压力一定时增加受力面积

C.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D.只需要减小受力面积,与压力无关

8.下列几种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装有履带;

B.用螺丝固定零件,常在螺丝下垫一个比较宽的垫圈

 C.用细线切松花蛋;

    D.用宽带背书包。

9.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重10牛,用30牛顿的力F垂直于墙壁压住物体,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

A.1000帕B.2000帕C.3000帕D.4000帕

10.下面关于液体压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而产生的,因而在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B.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而产生的,因而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C.因为压强P=F/S,所以液体压强的大小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11.往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木块,水不外溢,放入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压力与放入前相比较()

A.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B.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C.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不变

12.1648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

结果只灌了几杯水,竟把桶压破了。

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了液体压强()

A.体积一定时,只跟液体的密度有关B.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质量有关

C.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体积有关D.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13.如图所示的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容器中A、B、C三点的压强分别是pA、pB、pC,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A>pB>pCB.pA=pB=pCC.pA<pB<pCD.pA>pB<pC

14.一只水桶重30牛,底面积为0.03米2,水桶内盛有深度为20厘米的水,那么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A.2960帕B.1960帕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