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547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7.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

“变则能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8.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是因为()

①割让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②赔款的数目大大增加

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④使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合法化”

A.①②③B.①⑧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10.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洋务派开办了

A.安庆内军械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B.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12.据史料记载: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

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13.《申报》评论道: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14.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

下面漫画反映的事件

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C.践行民主革命道路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17.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建立强学会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

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可见,维新变法失败是由于

A.顽固派势力强大

B.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时冒进

C.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D.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1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D.派遣学生出国

20.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

说起此舰,我们会联想起一百二十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更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这位民族英雄是

A.左宝贵B.丁汝昌C.徐邦道D.邓世昌

21.《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2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中央以曾国藩为代表,地方以奕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B.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C.李鸿章成功收复了新疆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3.“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阵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24.下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能体现此意图的是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B.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C.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D.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关税

25.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扶清灭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号反对洋人。

后来,在外国列强的威逼下清军开始与洋人共同清剿义和团。

原来的友军变为了敌人,使得没有任何防备的义和团被迅速剿灭。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A

A

【分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A符合题意;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题干的“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不符,排除B;

挽救民族危亡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

故选A。

3.A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不仅是一次改良运动,还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说明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最终的结果以失败告终,没有促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也没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D不符合题意。

4.B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所以答案选B。

5.A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资金等问题,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点睛】

洋务运动先创办的是军事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资金等问题,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6.B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00年”、“保清灭洋”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大地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B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A排除;

维新变法运动属于政治改革运动,与材料无关,C排除;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D排除。

故选B。

7.B

依据题干信息“变则能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

1898年在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都不是康有为的主张,故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本题难度适中,以“变则能全,不变则亡;

”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8.D

D

《南京条约》仅割香港岛,《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①正确;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后者白银高达2亿两,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②正确;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故③正确;

《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纷纷在华设厂,掠夺中国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正确。

故选组合,排除ABC,D正确。

故选D。

9.C

C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B

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

选项B符合题意;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都属于军事工业,ACD不符合题意。

1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北京,引发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虽然最后在顽固派的反扑之下,维新变法失败,但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BD都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12.D

依据所学可知,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军队为夺取山东半岛而进行的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日军击破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选项表述不正确,故此题选D。

13.B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仿行西法”“铁舰钢舰”“机器局以制枪械”等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武器装备“旧观顿改”。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择B。

理解题干“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是解题的关键,即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肆制造军事武器装备,设立军事工厂制造武器,超过了日本。

十多年使中国军事旧观得到了改变。

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军事工业,使中国军事建设有所改观。

14.B

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族危机,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C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A

依据题干漫画“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因此图片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A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B不符合题意;

践行民主革命道路与题意无关。

C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不符合题意;

16.C

根据所学可知: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因为它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反封建的,故C符合题意。

题干是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反封建的角度,故AB均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维新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所以公车上书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了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故C符合题意;

强学会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建的组织;

《万国公报》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刊;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即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救国思想转变为爱国运动,其他选项都是维新变法运动过程中的事件。

18.D

根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说明变法者本身也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来说服众人,失去民众的支持,也就是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变法最后必然失败;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9.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建立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阶梯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制器为先”的含义,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0.D

依据题干“清代沉船(致远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民族英雄是是邓世昌。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在平壤战役中牺牲,排除;

B项在威海卫战役中自杀殉国,排除;

C项在大连、旅顺战役中牺牲,排除。

21.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根据题干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可知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2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第一批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项D表述正确;

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A项错误;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B项错误;

成功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C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如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等等,不要混淆知识点。

23.B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东沟海战”“致远”“十九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清政府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AC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

24.A

依据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可知,日本人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攫取在中国贸易经商的权利。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使得中国丧失了“贸易的钥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图片无关,不合题意;

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关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合题意。

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5.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从思想上主动为帝国主义服务,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符合题意;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BC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