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55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简讯】

工作动态

我校召开2016年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2016年4月19日,我校召开2016年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第二次学生工作大会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动员大会暨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

校长张新科,副校长王冬冬、刘洋出席。

张新科发表讲话,刘洋做工作部署。

王冬冬主持大会。

张新科在讲话中指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首要核心任务。

优良的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要求的重要保障。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创建区域性综合大学的目标。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优良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自觉培养各方面素质、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多措并举,紧紧抓住加强学风建设这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创新机制,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和担当,加强学风建设积极顺应学分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张新科指出,要认真总结,客观分析,正确审视当前我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大观”理念的逐步普及和“五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当前我校的学风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但是对照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对照2018年审核式教学评估的要求,我校当前教风和学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张新科客观分析了我校教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他强调,我们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学校浓郁的整体学习风气,形成认真刻苦的学习风尚;

二是要全校上下一盘棋,努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促学风的生动局面。

,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风氛围。

张新科指出,要统一思想,健全措施,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学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

学风建设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上下要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全校齐动、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为学校学风建设做出贡献。

他强调,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全面深化我校学风建设,增强学校实力开展扎实细致工作。

学校教师要谨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创建我校优良学风而努力。

刘洋对下一阶段我校学风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

我校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全德同志进行了发言;

学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教师刘览老师进行了表态发言;

学校“十大学习标兵”、信电工程学院2012级彭超同学宣读倡议书。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强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

2016年5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徐州工程学院:

产教融合支撑区域经济转型》为题报道了我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校研究借鉴欧洲尤其是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定位,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应用型特色办学理念新、定位准、做得实、效果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校先后当选为全国新建本科高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附:

报道原文

建立79个校企联盟创新服务团队

达成263项技术转移项目

徐州工程学院:

产教融合支撑区域经济转型

本报讯(记者万玉凤)一个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拓展至13个分中心,通过技术转移平台,建立79个校企联盟创新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服务5800余人次,达成技术转移项目263项,徐州工程学院在构建技术转移支撑新体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术型大学的区别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上,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方向。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前提在于科学定位与合理规划。

徐州工程学院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经验,通过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吸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学校办学,提高服务地方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据介绍,该校与徐工集团、维维集团制定的“双徐工六共建”“双支撑四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初现成效,校企联盟成员企业达220余家,双方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培养标准、联合开展应用性研究,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

为强化校企合作,该校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并在江苏和新疆建有13个分中心;

与徐州市泉山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徐州2.5产业园,合作打造徐州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张新科说,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优势学科对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促进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对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学院主动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服务,针对徐州市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产业导向,及时调整学科及专业设置,充分利用自身的工科优势,大力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逐步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为重点,经济与管理互相补充的重点学科建设构架,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对接的良好态势逐步显现。

我校召开两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会

5月13日,我校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分别召开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会。

受邀评审专家,校长张新科,副校长殷惠光、王冬冬,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教师参加活动。

张新科校长代表学校对专家们莅校参加我校受评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实地评审表示欢迎和感谢。

张校长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以“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他表示,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学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重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希望借助专家们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集体智慧,解疑释惑,进一步推动我校受评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会上,以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鞠兴荣教授为组长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组,以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陈国兴教授为组长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组分别对我校两个受评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进行了评审。

我校两个受评专业负责人就各自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过程及管理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分别向与会专家们作自评情况汇报。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集中审阅了申报材料,抽检了教育教学档案,并就有关情况提问答疑,实地考察了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分别召开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两个受评专业的专家组分别进行了评议。

两个受评专业评审会议结束时,副校长殷惠光、王冬冬分别讲话,对专家们的辛勤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希望专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校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学校有关单位按照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我校召开2012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结项评审会

4月2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2012年优秀教学团队验收工作。

评审专家经过评阅网络教学平台资料、现场汇报与答辩等环节,认为“金融与投资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项目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是提高我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希望结项优秀教学团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团队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努力实现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发挥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校召开“十二五”校重点专业验收评审会

4月9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十二五”校重点专业验收评审会。

土木工程等8个校级重点专业负责人进行了现场汇报和答辩,评审专家通过查看学院专业建设自评意见,听取汇报和提问,认为“土木工程”等8个专业建设目标明确,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满足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

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育等方面成果显著,凸显了专业内涵和特色,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希望重点专业所在学院在总结立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评估专家的意见,对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和加强,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召开住建部高校专业评估研讨会及专家报告会

为做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前期准备工作,4月25日,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邀请中国住建部人事司高教处高延伟处长,住建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建设和房地产系成虎教授来我校做专题报告,书记王超、副校长殷惠光、王冬冬、刘洋,学校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务处、土木工程学院等领导出席报告会。

高延伟处长做了题为“我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及关注点”的报告,介绍了当前我国建设行业发展形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全国高校土建类专业评估情况、专业评估认证和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以及专业评估认证工作中的关注点做了深入而详细的介绍。

希望土木工程学院以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为契机,把《专业规范》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进一步贴合地域特点,强化办学特色,加强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成虎教授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解读,针对评估体系和指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回答了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

与会校领导对高延伟处长和成虎教授表示了欢迎和感谢。

各位校领导表示,专业评估工作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土木工程学院专业评估认证工作的准备和正式启动对学校专业评估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带动,为学校其他专业做好专业评估工作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我校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2016年3月27日,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江南大学夏文水教授、淮阴工学院赵希荣教授、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坤先生、江苏恰康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郭玉星先生和泰莱豪蓓特公司经理李兴鸣先生应邀参会。

会议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工程认证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会上,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刘恩岐副院长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2015版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夏文水教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指导。

他指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与行业、专业建设结合,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要看高考录取志愿时第一、第二志愿分别占比情况,要求专业要有较好的师资,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赵希荣教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并对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具体指导,对于课程设置和模块设置提出了修改建议。

周坤总经理结合维维集团的实际谈了食品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他指出,在培养人才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培养和课程安排要有所侧重。

郭玉星经理指出高校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心态浮躁,对专业热情度不够的情况。

李兴鸣经理指出,人才培养中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验课程要抓质量,学生要到企业中锻炼,并要注意学生适应能力与心态培养和品德教育。

最后,刘恩岐副院长要求食品教研室的教师要根据专家的意见,统一认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今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申请工程认证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简讯

1.我校学子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

2016年5月28日,在第六届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中,我校经济学院“益养团队”荣获特等奖,陈澎教授被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4月29日,2016天目湖工业设计大赛中,我校机电工程学院13工设夏菁同学设计的《“竹韵”餐具套装礼盒》获创意组铜奖,13工设施凯惠同学设计的《茶_草灯饰》获产品组铜奖,同时我校获优秀组织奖称号。

4月25日,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我校管理学院刘苏、章怡、腾运秋、丁博、冯浩等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全国三等奖。

张兵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4月24日,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解放军理工大学举行。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获一等奖1项(陈映锟、邵浩彬、王统顺、杨扬、吴濛涛)、二等奖2项(王晖云、华洋、汪纯清、闫士长、韩文翔;

刘祥龙、王权子、周莹超、张栋梁、林海超),三等奖2项(王权子、周黎明、王萍、赵伟杰、李英明;

蔡海晨、左忠栋、郭超、时明天、郭闯闯)。

4月16日,第五届全国口译大赛“LSCAT”杯江苏、安徽赛区复赛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我院周亚东和徐思远同学分获大赛三等奖和优胜奖。

4月10日,在第19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区决赛中,由外国语学院何静同学和数理学院马倩倩同学组成的我校代表队喜获三等奖,我校获赛事“优秀组织奖”。

2.我校教师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

5月29日,在第八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王晓溪老师获得材料力学组特等奖。

5月20日,在第二届“外教社杯”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师口译大赛中,我校外国语学院邓瑶老师荣获三等奖。

4月24日,在第六届江苏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土木工程学院白玉萍老师荣获一等奖,李磊老师《材料力学》荣获三等奖。

3.25家省内外媒体集中报道我校校企合作情况

日前,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与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多个项目受到新华日报、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凤凰网、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等25家省内外媒体的集中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新华日报、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以《节能建筑实验室专攻工艺创新》为题报道新型“节能环保”建筑实验室在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成立。

不同于传统研究型实验室,新型“节能环保”建筑实验室将对江苏建筑行业的新工艺、新工法进行研究创新,给技术“大牛”提供向“大国工匠”迈进的平台。

4.我校近期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情况一览

2016年5月26日,化学化工学院与徐州汉邦轮胎有限公司、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实习、就业与产学研基地协议。

2016年4月27日,经济学院与无锡拓海投资有限公司、无锡跨境网商商会、无锡盐锡拓海典当有限公司、无锡市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宜兴市宇峰金融铸造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举行了实习基地签约仪式;

4月26日,经济学院与东莞证券徐州分公司举办校企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

编辑:

高原

审稿:

邵晓根、墨石磊

报: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教育评估院;

市政府文教处;

市教育局高教处

校领导

发:

各部门、各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教务处2016年6月13日

共印4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